有机硒化合物论文_金小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硒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化合物,活性,自由基,羰基,杂环化合物,吲哚,聚合物。

有机硒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金小红[1](2018)在《有机硒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硒是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对人体多种生理功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研究表明,人体缺硒会引起一系列的疾病。有机硒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病毒和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科学家对有机硒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重点介绍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启迪科学家寻找活性更高的有机硒类化合物。(本文来源于《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期刊2018年06期)

刘欢[2](2018)在《异腈和硒粉参与构建有机硒化合物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围绕异腈和硒粉直接参与的多组分反应展开相应的工作,主要研究了通过一锅法来一步合成具有潜在生物药物活性的异硒脲类衍生物以及3-硒基吲哚衍生物的合成方法。此外,我们还就3-硒基吲哚化合物的抗癌活性展开了初步的研究。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二章),我们以Cu I为催化剂,1,10-菲啰啉为配体,通过芳基异腈、硒粉、二级胺和芳基卤化物参与的分子间串联多组分反应,以“一锅煮”的方法一步实现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非环状异硒脲骨架的构建。第二部分(第叁章),我们首次通过异腈、硒粉、二级胺和吲哚化合物参与的四组分自由基串联反应,在无过渡金属催化的条件下直接实现了吲哚C3位的硒官能化,以中等到优秀的分离收率绿色高效地合成了各种3-硒基吲哚化合物。该方法的亮点在于直接以廉价易得、稳定且低毒的硒粉作为硒源,无需过渡金属催化,在温和的条件下通过硒自由基历程实现了C-N/C-Se键的构建。我们还对3-硒基吲哚化合物的抗癌活性展开了初步的研究,发现部分化合物对HGC-27胃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4-01)

王婷婷[3](2017)在《有机硒催化在有机腈、羰基化合物等药物中间体合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研究了有机硒催化合成有机腈类和羰基类化合物以及醇脱水合成烯烃类化合物的方法。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叁个方面:1.研究了有机硒催化醛肟脱水的反应。对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考察,如:溶剂、催化剂、催化剂用量等。筛选出以催化量的苯亚硒酸为催化剂,无溶剂条件下高产率合成有机腈类化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反应产物通过简易蒸馏装置分离获得。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出7种有机腈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通过IR、1HNMR、13CNMR等方法进行了表征。与现有方法相比,本方法不需要使用溶剂,而且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不使用任何配体、催化剂用量低、催化剂可回收利用,为生产有机腈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绿色高效的合成工艺。此外,该方法已经成功的将大茴香醛肟脱水反应放大至公斤级规模,未来很有可能应用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2.研究了有机硒催化氧化烯烃裂解的反应。该方法以催化量的有机硒试剂为催化剂,清洁的双氧水为氧化剂,以无毒无害的乙醇为溶剂。对底物的反应条件进行了考察,如: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制备出21种羰基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通过IR、1HNMR、13CNMR等方法进行了表征。通过一系列验证性实验,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与现有方法相比,本方法反应过程清洁,无废物产生,底物应用范围广泛,符合绿色化学理念,为清洁氧化二取代、叁取代烯烃C=C双键裂解合成相应的羰基化合物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3.研究了一水合硫酸氢钠催化醇脱水的反应。对反应条件进行了考察,如:溶剂、催化剂等。筛选出以催化量的一水合硫酸氢钠为催化剂,清洁环保的水为溶剂的最佳制备方法。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制备出16种烯烃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通过IR、1H NMR、13C NMR等方法进行了表征。又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进行了 20 mmol规模1,1-二苯基乙醇脱水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循环使用效果的研究。与现有方法相比,本方法对环境友好、成本低、底物应用范围广泛、催化剂可回收利用,符合绿色化学精神,开辟了一种高效清洁合成烯烃类化合物的实用方法。(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7-12-01)

罗杰伟,母波,秦大斌,赵波,张仕禄[4](2017)在《新型有机硒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离子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合成了四个含有氢蒽基团的新型有机硒化合物1,8-二-(2-苄硒基)丙氧基-9,10-二氢蒽(L_1)、1,8-氧双(亚乙硒基丙氧基)-9,10-二氢蒽(L_2)、1,8-二-(2-苄硒基)乙氧基-9,10-二氢蒽(L_3)、1,8-氧双(亚乙硒基亚乙氧基)-9,10-二氢蒽(L_4),利用~1H NMR、~(13)C NMR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主体对客体阳离子的识别性能。研究结果发现只有化合物L_1对Ag~+具有选择识别能力,且对Ag~+表现出"off-on"开关性能。化合物L_2与Ag~+和K~+络合后荧光略有增强。(本文来源于《分析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李方正,吴方,徐进宜[5](2016)在《有机硒化合物及其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与机体多个代谢通路有关,如抗氧化功能和免疫功能等,含硒蛋白质更是人体内许多关键酶的组成部分。有机硒化合物因其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而成为抗肿瘤、心血管保护、抗病毒、抗菌、免疫调节及神经保护药物研发的热点。依布硒及乙烷硒啉都是目前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有机硒类候选药物。本文将从药理活性、作用机制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有机硒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药学与临床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朱健,丁春来,樊采薇,潘向强,朱秀林[6](2015)在《有机硒化合物在活性自由基聚合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硒和氧、硫、碲处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主族,称为氧族元素。它们的化合物作为调控试剂在"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LRP)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二硫代羰基化合物可用作RAFT试剂,碲醚可用于有机碲化合物调控的活性聚合。然而,有机硒化合物在活性自由基聚合中的应用研究近似空白。硒原子比硫原子具有更多的外层电子,特别是其具有空的d轨道,赋予其在自由基反应中比硫具备更大的调节范围,因此,有机硒化合物很有可能成为高效调控剂用于"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中。同时,有机硒基团显示出独特的生物活性,也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系统开展了有机硒化合物在LRP的应用研究,对有机硒化合物结构与其在LRP中的调控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研究,对有机硒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发展了多种新型有机硒化合物调控的LRP聚合体系。(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期刊2015-10-17)

丁春来,樊采薇,潘向强,朱健,朱秀林[7](2015)在《有机硒化合物在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是实现聚合物分子结构设计的有效手段,是近年来高分子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含硒聚合物具有独特的多重响应行为,例如氧化、还原、辐射、光等,被认为是一种优异的生物功能材料。同时,含硒化合物也表现出许多独特的光电性能,因而在光电材料中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有机硒化合物在"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中的应用,从硒醚、含硒单体、二硒代羰基化合物等方面概述了有机硒化合物在聚合物合成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将含硒聚合物与活性自由基聚合手段相结合,为有机硒聚合物的合成设计和功能性聚合物材料的开发提供新方法。(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5年10期)

郭睿智,赵晓丹[8](2015)在《有机硒催化环化反应合成叁类杂环化合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氧与含氮杂环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并且在天然产物中广泛存在,而分子内的亲核取代反应是构筑这类化合物最直接、最经典的方法之一,但是分子内的亲核取代反应通常需要比较剧烈的反应条件而且官能团适应性不佳,因此,近二十年来,利用过渡金属催化进行环化反应合成含氧、含氮杂环化合物引起了越来越多有机化学家的关注,但过渡金属催化的反应具有一些普遍的缺点,如过渡金属催化剂的价格一般比较昂贵以及催化剂较(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3)》期刊2015-07-28)

周美云[9](2015)在《有机硒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抗氧化、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含硒化合物具有活性高、毒性低、生物体相容性好等优点,因而受到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论文通过比较富硒大蒜中主要有机含硒、含硫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推断富硒大蒜可能具有比普通大蒜更强的生物活性;通过二硒醚化合物结构与生物活性的构效关系研究,阐明了极化率是影响该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重要因素;通过优化合成方法,获得了叁个系列的有机含硒化合物,新化合物超过20个,其中V-7、VI-8两个化合物具有显着的抗肿瘤活性,并揭示了可能的机制。本研究有助于加强对天然有机硒化合物生物活性的认识,同时亦为高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诊疗试剂的开发提供新的选择。1)研究并比较了大蒜新素、大蒜素、硒代大蒜新素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发现抗氧化能力:大蒜素>硒代大蒜新素>大蒜新素。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下,计算了硒代大蒜新素、大蒜新素的离解焓、电离势以及电子亲合势。发现硒代大蒜新素的C-H离解焓、电离势均小于大蒜新素,而电子亲和势则略大于后者,说明无论从抽氢或是电子转移机理考量,硒代大蒜新素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均要强于大蒜新素。采用B3LYP/6-311+G(d,P)基组计算了硒代大蒜素、大蒜素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能量,得到大蒜素的分解能垒为67.0 k J/mol,而硒代大蒜素为63.0 k J/mol,说明硒代大蒜素比大蒜素更易分解,以此解释了硒代大蒜素难以分离得到的原因。2)合成了6个二硒醚类化合物,其中2个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通过MTT法初步研究了它们对人肝癌细胞Hep G2、人宫颈癌细胞He La及人正常肝细胞L02的增殖抑制作用,得出化合物III-2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最好,尤其是对He La细胞的IC50值为2.9μg/m L,表现出较好的应用潜力。采用B3LYP/6-311G*(d)基组,计算6个化合物主要原子的电荷、静电势、前线轨道、偶极矩、极化率等参数,明确了分子中的硒原子对于化合物性质所呈现出的核心作用;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该类化合物的极化率与抗肿瘤活性成线性相关,并得到其线性方程,为进一步优化该类分子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3)针对目前苯并硒唑类衍生物合成过程繁琐、催化剂难以回收利用等问题,本文制备了经济实用的炭负载纳米铜催化剂,采用一锅法合成了16个苯并硒唑类化合物,其中6个为新化合物。以吗啡啉与邻溴异硒氰酸酯为模板,系统地探讨了反应温度、时间、溶剂、碱等对反应的影响,优化了反应条件。考察了活性炭负载纳米铜催化剂的制备条件,获得了最佳的制备工艺。采用SEM、XRD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和组成,发现真正的活性成分是Cu+离子,为该类催化剂的制备与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4)设计、合成了7个硒唑吡啶类衍生物,其中6个化合物为首次合成。采用MTT法筛选了它们对人肝癌细胞Hep G2、人乳腺癌细胞MCF-7及人正常肝细胞L02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V-7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最强,并对人正常肝细胞L02表现出低毒性,说明V-7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化合物V-7可以引起MCF-7细胞中Sub-G1峰细胞百分数呈剂量效应增加,而S期细胞百分数无明显变化,说明化合物V-7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抑制MCF-7细胞增殖的。DHE荧光强度检测肿瘤细胞内ROS含量的变化,表明化合物V-7能够作为一种自由基清除剂来清除细胞内的ROS而诱导细胞凋亡。化合物V-7具有进一步优化,发展成为治疗肿瘤药剂的潜力。5)设计、合成了一类结构新颖的亚甲基异硒脲衍生物(化合物VI-1-VI-8)。利用MTT法筛选了它们对5种细胞(人宫颈癌细胞He La、Caski、Si Ha,恶性黑色素毒瘤细胞A375及人正常肝细胞L02)的增殖抑制作用,得出化合物VI-8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最好,尤其是对He La细胞的IC50值为2.4μM。化合物VI-8的亲油性最好,并且具有最好细胞的吸收效率,且靶向目标为溶酶体。应用胞吞抑制剂确定了化合物VI-8是受Dynasore介导的脂筏胞吞作用进入He La细胞的。深入研究证实化合物VI-8通过促使线粒体断裂而导致肿瘤细胞凋亡,经westernbolting实验证实VI-8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通过磷酸化通路来完成的。该研究为亚甲基异硒脲衍生物的合成、高选择性地抗肿瘤的诊疗试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应用选择。(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5-04-01)

罗杰伟,秦大斌,赵波,张仕禄,孙胜富[10](2015)在《设计合成新型有机硒化合物用于汞离子识别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合成了有机硒化合物1,4-二(2-苄硒基)乙氧基蒽,利用1H NMR、13C NMR、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其对金属阳离子的识别。结果表明,其对汞离子有较强的识别能力,且对汞离子表现出开关性能。最后,初步讨论了其的识别机理和应用。(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5年03期)

有机硒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围绕异腈和硒粉直接参与的多组分反应展开相应的工作,主要研究了通过一锅法来一步合成具有潜在生物药物活性的异硒脲类衍生物以及3-硒基吲哚衍生物的合成方法。此外,我们还就3-硒基吲哚化合物的抗癌活性展开了初步的研究。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二章),我们以Cu I为催化剂,1,10-菲啰啉为配体,通过芳基异腈、硒粉、二级胺和芳基卤化物参与的分子间串联多组分反应,以“一锅煮”的方法一步实现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非环状异硒脲骨架的构建。第二部分(第叁章),我们首次通过异腈、硒粉、二级胺和吲哚化合物参与的四组分自由基串联反应,在无过渡金属催化的条件下直接实现了吲哚C3位的硒官能化,以中等到优秀的分离收率绿色高效地合成了各种3-硒基吲哚化合物。该方法的亮点在于直接以廉价易得、稳定且低毒的硒粉作为硒源,无需过渡金属催化,在温和的条件下通过硒自由基历程实现了C-N/C-Se键的构建。我们还对3-硒基吲哚化合物的抗癌活性展开了初步的研究,发现部分化合物对HGC-27胃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硒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金小红.有机硒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8

[2].刘欢.异腈和硒粉参与构建有机硒化合物反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8

[3].王婷婷.有机硒催化在有机腈、羰基化合物等药物中间体合成中的应用[D].扬州大学.2017

[4].罗杰伟,母波,秦大斌,赵波,张仕禄.新型有机硒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离子识别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17

[5].李方正,吴方,徐进宜.有机硒化合物及其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进展[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6

[6].朱健,丁春来,樊采薇,潘向强,朱秀林.有机硒化合物在活性自由基聚合中的应用[C].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2015

[7].丁春来,樊采薇,潘向强,朱健,朱秀林.有机硒化合物在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中的应用[J].高分子通报.2015

[8].郭睿智,赵晓丹.有机硒催化环化反应合成叁类杂环化合物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3).2015

[9].周美云.有机硒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抗氧化、抗肿瘤活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5

[10].罗杰伟,秦大斌,赵波,张仕禄,孙胜富.设计合成新型有机硒化合物用于汞离子识别性能研究[J].化学通报.2015

论文知识图

共价相互作用的GPx模型切一.p抽有机硒化合物相互转化简式1 L-硒代蛋氨酸和源自饮食的其他有机d~f.分别为加入 1、3、5mL 虫草硒多糖...几种与ONOO-高反应性的小分子结构简图

标签:;  ;  ;  ;  ;  ;  ;  

有机硒化合物论文_金小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