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精确新闻报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美国,数据分析,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美利坚合众国
精确新闻报道论文文献综述
潘曙雅,韩春瑶[1](2016)在《精确新闻报道与写作——以2015年菲利普·迈耶新闻奖获奖报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为基准,新闻报道经历了多种形式的演化,诞生了以精确新闻为代表的采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获取和分析数据进而论述事实的新闻报道形式。在大数据时代,利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的精确新闻报道也不断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2015年菲利普·迈耶新闻奖获奖报道为对象,分析获奖精确新闻报道的特点以期为国内精确新闻报道提供借鉴。什么是精确新闻精确新闻(Precision Journalism)(本文来源于《新闻与写作》期刊2016年05期)
何为[2](2015)在《《中国青年报》精确新闻报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美国新闻学者、的菲利普·迈耶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应用于报道实践活动中以来,精确新闻已经经历了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成为了新闻报道方式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新闻流派。作为一种反映普遍民意、呈现民意调查结果的新闻报道方式,精确新闻的诞生是大众媒介检验自身舆论监督功能的一次华丽的自我转向。精确新闻报道传入我国新闻界已经有着近30年的历史了。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党和政府越来越注重倾听百姓的声音,公民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参入进民主决策。同时,在各种传播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精确新闻成为媒体呈现民意和舆情的重要方式。精确新闻在我国的发展方兴未艾,但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近年来,一些有争议的精确新闻报道引发了社会与民众质疑、不满的情绪。这从根本上有悖于精确新闻科学、客观的本质,极大损伤了媒体的公信力。本文选取《中国青年报》精确新闻报道的专版“青年调查”版进行个案分析研究。《中国青年报》在1993年便成立了“社会调查中心”这个专业从事社会热点民意调查的机构,并开辟专门的版面报道调查结果。几经改版,在2005年推出了刊登各类民意调查报道的专版“青年调查”。作为《中国青年报》的特色栏目之一,“青年调查”版针对当前社会热点、重点,固定在周二、周四推出刊登一定数量的相关精确新闻报道,影响日盛。本文以“青年调查”版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新闻生产的流程,以及学者肖明提出的精确新闻公布性“十项标准”进行比对研究,来探析《中国青年报》精确新闻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形成了怎样的报道特色?它在实践操作中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以及面对新时期、新技术的发展,它须如何应对?除去绪论,本文正文部分共有四章,主要可以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通过文献综述了解精确新闻报道研究现状,厘清国内外精确新闻产生发展的背景、过程,阐述精确新闻的特征与功能。第二部分为本文的第叁章及第四章,通过对新闻生产流程的考察,以及与学者肖明提出的精确新闻公布性“十项标准”进行比对研究这两个角度来进行内容分析,探析《中国青年报》精确新闻的报道现状及形成的报道风格和特色,总结其在新闻生产中暴露的问题与不足之处。第叁部分,针对通过内容分析总结的问题展开对策研究,并讨论在大数据时代下精确新闻的发展路径和前瞻。伴随着传播技术的演进和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深化,精确新闻报道因其天然的属性成为了媒体呈现民意和舆情的重要方式。面对这种近来引人注目的新闻报道方式,本文选取精确新闻报道实践中的翘楚——《中国青年报》“青年调查”版作个案研究,以期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以上研究为其更好地参与报道实践、厘清发展思路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其他媒体的精确新闻报道实践、未来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5-05-01)
刘嘉怡[3](2015)在《精确解读口径 提升普法新闻报道影响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强普法宣传是贯彻依法治国精神的重要方面,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新闻出版单位应把普法新闻报道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社会公众知识层次不同,对新闻报道的需求各异,普法新闻报道解读必须规范、合法,不能避重就轻、片面解读,应着眼于细分解读口径,提升普法新闻报道的影响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出版》期刊2015年07期)
李靖[4](2015)在《从央视“你幸福吗?”街访看大数据时代下精确新闻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调查节目,深入基层对几千名不同行业的人进行采访,面对的问题都是“你幸福吗?”一时间,“幸福”一词成为媒体热词,也引发了中国人对幸福的思考。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及新闻频道各档整点新闻(本文来源于《山西经济日报》期刊2015-02-04)
彭艳[5](2014)在《大数据时代的精确新闻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精确新闻报道自上世纪60年代末被提出以来,在西方以及我国的媒体行业都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但其中也不乏有一些应用上的困惑。本文从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众的角度来看大数据时代精确新闻报道有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来源于《新闻世界》期刊2014年08期)
付瑜[6](2014)在《精确新闻报道科学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新闻作品中精确新闻报道日渐增多,但是其科学性和可读性却不能很好地协调,本文通过结合事例,探讨了二者如何平衡的策略。(本文来源于《现代视听》期刊2014年03期)
王英钰[7](2013)在《大数据时代下的精确新闻报道发展路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中央电视台进行了以"你幸福吗?"为主题的精确调查采访,众多奔往全国各地,在街头采访了教授、游客、医生、民工等社会各阶层人士。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及新闻频道各档整点新闻节目中的播出引发了铺天盖地的讨论。之后,央视陆续推出关注孩子性教育问题的街访调查《你从哪里来》、十八大后续街访调查《我的小康》和在交通安全日的街访调查等,这些采访中用到的精确新闻采访方法正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央视及各大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并在2013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3年23期)
王姗[8](2013)在《我国精确新闻报道可读性缺失的表现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受众地位的逐渐上升,媒体越来越重视受众的意见。因此,以抽样调查为基础、采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对受众意见进行科学分析的精确新闻报道,近些年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少国内媒体还专门成立了调查中心,并开辟专门的版面刊登精确新闻报道。但是,由于精确新闻报道本身具有数字处理繁复、调查方法专业的特征,精确新闻报道在新闻可读性方面一直存在短板。新闻传播的目的是以受众接受信息为标准,而报道是否具有可读性是影响受众接受的重要因素之一。按照新闻可读性具有的可信、有益、有趣叁个要素,本研究从报道的主题、时效、风格、体裁和形式五个方面对于我国精确新闻报道在可读性方面具体存在的缺失进行梳理。研究在排除精确新闻报道天然存在的可读性缺陷后,总结了我国精确新闻报道在操作手法上存在的问题:主题片面,以社会生活类选题为主,缺乏显着性及时效性;风格散乱,还未形成规范化的操作手法;体裁单一,影响信息的客观及科学;形式单板,缺乏图文思想。针对这些具体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希望从实际操作层面给予相关的建议。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方法,结合受众的接受心理、新闻客观性等相关理论,按照新闻可读性具有的叁个要素搭建研究框架。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研究缘起,相关文献及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为研究设计,按照新闻可读性所要求具备的叁个要素确立研究框架,并选择《中国青年报》、《解放日报》、《东方早报》、《南方日报》以及《南方都市报》五家媒体作为研究对象。第叁部分为研究结果,从五个方面对于精确新闻报道在新闻可读性方面的缺失进行具体总结;第四到第五部分为结果分析,针对前文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客观及人为因素,从媒体自身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并指出网络条件下精确新闻报道在可读性方面的新挑战。(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3-05-01)
刘宗英[9](2013)在《试论精确新闻报道的标准和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精确新闻的标准是科学实证、生动灵活和社会价值,自引入中国以来,逐渐成为新闻界广为采用的报道方式,但是普遍采用的同时,徒有精确新闻之名而无精确新闻之实的各种简单套用数据、内容乏善可陈的报道也大量充斥其中。我们必须要看到精确新闻数据背后是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灵活的表达方式和深度有价值的思考分析。(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3年06期)
郎劲松,唐冉[10](2013)在《平衡性:精确新闻视野下的电视报道——从央视“你幸福吗”式调查的突破所想到的》一文中研究指出坚持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是新闻真实性的要求,它有利于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媒体的公信力,维持舆论生态平衡。以"你幸福吗"、"我的小康"调查为例,此类调查做到了叁方面的平衡:宏大叙事与质朴叙事的平衡;正面信息与负面信息的平衡;不同阶层与不同地区的平衡。同时提出在精确新闻的视角下如何做好此类调查报道。(本文来源于《新闻与写作》期刊2013年02期)
精确新闻报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美国新闻学者、的菲利普·迈耶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应用于报道实践活动中以来,精确新闻已经经历了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成为了新闻报道方式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新闻流派。作为一种反映普遍民意、呈现民意调查结果的新闻报道方式,精确新闻的诞生是大众媒介检验自身舆论监督功能的一次华丽的自我转向。精确新闻报道传入我国新闻界已经有着近30年的历史了。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党和政府越来越注重倾听百姓的声音,公民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参入进民主决策。同时,在各种传播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精确新闻成为媒体呈现民意和舆情的重要方式。精确新闻在我国的发展方兴未艾,但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近年来,一些有争议的精确新闻报道引发了社会与民众质疑、不满的情绪。这从根本上有悖于精确新闻科学、客观的本质,极大损伤了媒体的公信力。本文选取《中国青年报》精确新闻报道的专版“青年调查”版进行个案分析研究。《中国青年报》在1993年便成立了“社会调查中心”这个专业从事社会热点民意调查的机构,并开辟专门的版面报道调查结果。几经改版,在2005年推出了刊登各类民意调查报道的专版“青年调查”。作为《中国青年报》的特色栏目之一,“青年调查”版针对当前社会热点、重点,固定在周二、周四推出刊登一定数量的相关精确新闻报道,影响日盛。本文以“青年调查”版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新闻生产的流程,以及学者肖明提出的精确新闻公布性“十项标准”进行比对研究,来探析《中国青年报》精确新闻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形成了怎样的报道特色?它在实践操作中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以及面对新时期、新技术的发展,它须如何应对?除去绪论,本文正文部分共有四章,主要可以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通过文献综述了解精确新闻报道研究现状,厘清国内外精确新闻产生发展的背景、过程,阐述精确新闻的特征与功能。第二部分为本文的第叁章及第四章,通过对新闻生产流程的考察,以及与学者肖明提出的精确新闻公布性“十项标准”进行比对研究这两个角度来进行内容分析,探析《中国青年报》精确新闻的报道现状及形成的报道风格和特色,总结其在新闻生产中暴露的问题与不足之处。第叁部分,针对通过内容分析总结的问题展开对策研究,并讨论在大数据时代下精确新闻的发展路径和前瞻。伴随着传播技术的演进和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深化,精确新闻报道因其天然的属性成为了媒体呈现民意和舆情的重要方式。面对这种近来引人注目的新闻报道方式,本文选取精确新闻报道实践中的翘楚——《中国青年报》“青年调查”版作个案研究,以期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以上研究为其更好地参与报道实践、厘清发展思路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其他媒体的精确新闻报道实践、未来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精确新闻报道论文参考文献
[1].潘曙雅,韩春瑶.精确新闻报道与写作——以2015年菲利普·迈耶新闻奖获奖报道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6
[2].何为.《中国青年报》精确新闻报道研究[D].安徽大学.2015
[3].刘嘉怡.精确解读口径提升普法新闻报道影响力[J].中国出版.2015
[4].李靖.从央视“你幸福吗?”街访看大数据时代下精确新闻报道[N].山西经济日报.2015
[5].彭艳.大数据时代的精确新闻报道[J].新闻世界.2014
[6].付瑜.精确新闻报道科学性与可读性的平衡[J].现代视听.2014
[7].王英钰.大数据时代下的精确新闻报道发展路径探析[J].科技传播.2013
[8].王姗.我国精确新闻报道可读性缺失的表现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9].刘宗英.试论精确新闻报道的标准和方法[J].青年文学家.2013
[10].郎劲松,唐冉.平衡性:精确新闻视野下的电视报道——从央视“你幸福吗”式调查的突破所想到的[J].新闻与写作.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