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浮床论文-王延晖,陈杰

植物浮床论文-王延晖,陈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植物浮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物浮床,水质净化,池塘养殖

植物浮床论文文献综述

王延晖,陈杰[1](2019)在《生态植物浮床对养殖池塘水质的净化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生态植物浮床可有效净化养殖池塘水质,降低养殖排放水污染。浮床上种植空心菜、苋菜、荆芥等3种经济植物,并在浮床基质中添加复合菌,研究该生态浮床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生态植物浮床可有效净化养殖水体,明显降低TP、 NH_4~+-N、 TN、 NO_2~--N含量;同时,适宜的浮床面积为池塘养殖面积的10%~15%。(本文来源于《河南水产》期刊2019年04期)

陈金峰,刘海林,邹春萍,刘可星,张佩霞[2](2019)在《2种植物浮床对含抗生素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湿地植物种类、浮床覆盖面积和处理时间3个因素对含抗生素养殖废水净化效果的影响,为高效利用湿地植物浮床技术去除养殖废水中的传统污染物和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利用巴拉草(Brachiaria mutica)和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 Lam. var.brevifolius)构建了植物浮床,每种植物浮床设置了20%,40%,60%这3个水面覆盖面积,监测了植物浮床在不同处理时间对养殖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氮磷和磺胺嘧啶的净化效果。[结果]各处理水质各指标随着运行时间持续变好:pH值变中性;溶解氧(DO)含量增加;氧化还原电位(ORP)上升;COD,氨氮(NH_3-N),总氮(TN),总磷(TP)和抗生素磺胺嘧啶(SDZ)浓度持续降低;不同植物种类对水体pH值和ORP值,DO和COD的含量无显着影响,但显着影响水体营养盐的去除;巴拉草浮床对水体中NH_3-N,TN和TP的去除效果优于短叶茳芏浮床;两种植物对SDZ的去除效率相当;总体上,60%的覆盖面积更加有利于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但不利于DO扩散。[结论] 60%覆盖面积的巴拉草浮床,在运行47 d时,去除养殖废水中COD(88%),NH_3-N(97%),TN(89%),TP(94%)和SDZ(43%)的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9年03期)

吕丽萍[3](2019)在《挺水植物残体分解对冷季型植物浮床氮去除的影响及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净化方面的广泛应用,人工湿地的碳氮比(C/N)失衡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植物残体分解释放碳源在改善人工湿地碳氮比失衡,提升氮去除效果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潜力。协调人工湿地中植物碳源添加与植物残体收割,以及湿地植物的净化功能与二次污染风险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人工湿地技术推广应用中的重要内容。在人工湿地中通过将不同物候型水生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可以协调这一矛盾。关于挺水植物残体的分解过程及其对水体的影响、不同物候型植物配植提升净化效果及其机制等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但对于挺水植物残体在枯萎期的集中分解与冷季型植物在生长期的净化功能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较少,而此类研究对于解决水生植物二次污染风险、提升湿地净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以冷季型植物水芹(Oenanthe javanica)为浮床植物,挺水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外加植物碳源,建立了4组浮床人工湿地系统:不添加芦苇秸秆的浮床人工湿地(CK),一次性添加芦苇秸秆的浮床人工湿地(EL),芦苇秸秆分4次添加(每20天加一次)的浮床人工湿地(TL),芦苇秸秆分16次添加(每5天加一次)的浮床人工湿地(FL),动态监测水芹生长状态、水质演变和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探究挺水植物残体分解对湿地系统氮去除效果的影响,旨在为解决低碳氮比人工湿地氮净化效果较差以及湿地植物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结果表明:(1)芦苇残体分解有利于浮床植物水芹的生长。添加芦苇秸秆处理可显着提高水芹的株高、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与对照(CK)相比,EL、TL、FL的水芹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98 g/m2、55 g/m2、70 g/m2,地下生物量分别增加20g/m2、11 g/m2、16 g/m2。添加芦苇秸秆的叁个处理组EL、TL和FL的水芹均生长健壮,根系发达。同时芦苇不同添加方式对水芹生长也有一定影响,在实验前期,水芹处于幼苗期时,分批次添加芦苇(每5d加一次芦苇)更适合水芹的生长,而在试验后期水芹植株生长稳定,环境温度回升,EL组的水芹生长更快。实验结束时,EL组水芹的株高和生物量显着高于TL组和FL组(p<0.05)。另外植物残体分解会使水芹根系活力降低,每5d加一次芦苇能够缓解该问题。(2)芦苇残体分解释放碳源能够改善浮床人工湿地碳氮比不足的问题。实验期间EL组的C/N显着高于CK(p<0.05),TL和FL的碳氮比也得到提升,在4.5-7之间波动。实验结束时,EL、TL和FL的NO3--N浓度都保持在较低水平(小于0.33 mg/L)。但芦苇残体分解释放过多的碳源,会造成浮床人工湿地COD含量升高,系统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实验期间EL组的COD浓度超过初始值的4.5倍,DO低于0.70 mg/L。在实验前期TL组和FL组的COD含量较低,但实验结束时COD含量也比较高。表明植物残体分解虽然可以提高低碳氮比人工湿地氮去除率,但应采取措施如控制用量等,防止造成水体COD过高。(3)对浮床植物根系微生物的反硝化功能基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添加芦苇秸秆的浮床人工湿地系统中反硝化功能基因(napA+narG)、(nirK+nirS)和nosZ的丰度较高,其中对napA基因丰度的影响较明显,CK、EL、TL、FL中napA基因丰度分别为(1.50E+06士4.32E+05)copies/g、(3.83E+07±1.69E+07)copies/g、(3.05E+07±1.80E+07)copies/g、(2.75E+07±7.69E+06)copies/g。表明植物残体分解释放碳源为反硝化细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为水体中NO3--N的转化与降解提供了基础。同时添加植物碳源的系统浮床植物根系发达,为反硝化细菌提供了附着的表面。因此芦苇残体分解会通过影响反硝化细菌的群落分布进而促进反硝化作用的进行。(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01)

宁宇,马兴冠,杜玉春[4](2019)在《美人蕉/香根草植物浮床体系脱氮除磷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美人蕉和香根草植物浮床体系对实验水样中氨氮、总磷、COD等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移植到浮床体系后,美人蕉和香根草均表现出良好的生长能力。在吸收、吸附和微生物降解的共同作用下,第8周后两者的脱氮除磷效果达到最佳,其中美人蕉对氨氮和总磷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65. 56%和67. 78%,香根草对氨氮和总磷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67. 78%和64. 50%。(本文来源于《供水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杨大魁[5](2018)在《经济植物浮床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水体富营养化日益普遍,利用经济植物浮床系统净化污水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首选。对经济植物浮床进行研究表明:紫背天葵、生菜、茼蒿、水芹、红甜菜等5种植物在污水中均能够旺盛生长,且鲜重、株高、根长均有所增加;除根系外,鲜重、株高均与水体净化能力无明显相关性;最适宜进行植物浮床系统的经济植物是生菜,49d后对NH_4~+-N、TP、TN以及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84.78%、97.94%、92.81%、66.11%,且水质净化效果稳定。(本文来源于《水利规划与设计》期刊2018年11期)

林肖楠,邓沛飞,梁家伟,黄盛标,李霜霜[6](2018)在《5种野生湿地木本植物浮床水培扦插造景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笔者多年的野生观赏植物引种栽培和应用实践,总结了5种野生湿生木本植物水培扦插造景技术,以期为乡土野生湿地木本植物开发和景观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本文来源于《园艺与种苗》期刊2018年10期)

薛洋,英士娟,翟旭亮,周春龙,王强[7](2018)在《鱼菜共生植物浮床对池塘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庆地处山区丘陵地带,养殖受水源限制,多数池塘靠天蓄水,池塘建设成本较高,饲料价格、池塘租金和人工成本居高不下。为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多采用高密度养殖模式,高产量需投入大量饲料和鱼药,残饵粪便沉积,水质管理不科学,造成池塘水体中氮、磷等物质大量累积,水体富营养化,水生动物疾病频发,部分地区水产养殖面源污染偶有发生。为探索池塘养殖废水原位修复技术,解决渔业面源污染问题,本实验通过水质原位调控监测,研究水稻、花卉、(本文来源于《科学养鱼》期刊2018年08期)

刘广根[8](2017)在《水生植物浮床调控鱼鳖混养池水质技术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渔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池塘单位水体的鱼载力大大提高,投饲量也随之大幅度增加,造成水体中的N、P含量不断累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养殖池塘水质恶化日益严重,有的甚至发生"水华"现象,已成为制约渔业生产力和进一步提高渔民收入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池塘水体修复的生态技术发展很快,其中浮床植物系统是一种比较新的水体原位修复和控制技术。它是利用水生植物或改良后的陆生植物,以浮床作为载体,种植到富营养化水体中,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和吸附作用,消减富集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物(本文来源于《渔业致富指南》期刊2017年07期)

朱术超,刘毅,李善,关易云,徐建区[9](2016)在《几种植物浮床的水质净化及水华防治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构建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西芹Apium graveolens浮床及其不同组合的植物浮床,并在水体中加入6种不同种类的浮游植物及一种水生动物-斑马鱼Danio rerio,研究不同浮床系统对水质的净化效应及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结果显示叁种植物在浮床上能健康生长,其生物量、株高和根长均明显增加,且香根草和黄菖蒲的长势优于西芹。植物浮床均能有效防止水体的中化学需氧量(CODMn)的上升,但各生态浮床植物之间无显着性差异;植物浮床能显着去除水体中的氮(N)、磷(P)营养盐,其中,香根草的去除效果最好,而西芹的效果相对较差。总体而言,在系统中添加斑马鱼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浮床系统对水体的净化功能。香根草浮床能显着抑制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长,相对而言其他类型的植物浮床对浮游植物的抑制能力较弱或无显着影响,且不同种类浮游藻类对植物浮床的敏感度不同。香根草和黄菖蒲对生态浮床系统中斑马鱼的生物量具有促进作用,香根草的促进作用大于黄菖蒲。综上所述,香根草是一种优良的浮床植物,可广泛用于水体净化及水华防治,而黄菖蒲可用于城市景观水体的净化。(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陶玲,李晓莉,李谷,朱建强[10](2016)在《药用植物浮床对池塘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Illumina Mi Seq第二代测序技术分析了水生药用植物薄荷和鱼腥草浮床对池塘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门水平上,薄荷和鱼腥草浮床处理组中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显着提高,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相对丰度显着低于对照。属水平上,薄荷和鱼腥草浮床组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显着低于对照组,但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显着高于对照组。两种植物浮床处理组中浮游细菌物种丰富度指数(Ace)均显着提高,Simpon指数显着降低。另外,薄荷浮床组中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着提高,鱼腥草浮床组中物种丰富度指数(Chao)显着提高。结果表明水生药用植物浮床对池塘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可为池塘水质调控和细菌性疾病预防提供一种新方法。(本文来源于《2016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1-02)

植物浮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湿地植物种类、浮床覆盖面积和处理时间3个因素对含抗生素养殖废水净化效果的影响,为高效利用湿地植物浮床技术去除养殖废水中的传统污染物和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利用巴拉草(Brachiaria mutica)和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 Lam. var.brevifolius)构建了植物浮床,每种植物浮床设置了20%,40%,60%这3个水面覆盖面积,监测了植物浮床在不同处理时间对养殖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氮磷和磺胺嘧啶的净化效果。[结果]各处理水质各指标随着运行时间持续变好:pH值变中性;溶解氧(DO)含量增加;氧化还原电位(ORP)上升;COD,氨氮(NH_3-N),总氮(TN),总磷(TP)和抗生素磺胺嘧啶(SDZ)浓度持续降低;不同植物种类对水体pH值和ORP值,DO和COD的含量无显着影响,但显着影响水体营养盐的去除;巴拉草浮床对水体中NH_3-N,TN和TP的去除效果优于短叶茳芏浮床;两种植物对SDZ的去除效率相当;总体上,60%的覆盖面积更加有利于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但不利于DO扩散。[结论] 60%覆盖面积的巴拉草浮床,在运行47 d时,去除养殖废水中COD(88%),NH_3-N(97%),TN(89%),TP(94%)和SDZ(43%)的效果最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物浮床论文参考文献

[1].王延晖,陈杰.生态植物浮床对养殖池塘水质的净化效果[J].河南水产.2019

[2].陈金峰,刘海林,邹春萍,刘可星,张佩霞.2种植物浮床对含抗生素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J].水土保持通报.2019

[3].吕丽萍.挺水植物残体分解对冷季型植物浮床氮去除的影响及调控[D].南京大学.2019

[4].宁宇,马兴冠,杜玉春.美人蕉/香根草植物浮床体系脱氮除磷效果研究[J].供水技术.2019

[5].杨大魁.经济植物浮床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

[6].林肖楠,邓沛飞,梁家伟,黄盛标,李霜霜.5种野生湿地木本植物浮床水培扦插造景技术[J].园艺与种苗.2018

[7].薛洋,英士娟,翟旭亮,周春龙,王强.鱼菜共生植物浮床对池塘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J].科学养鱼.2018

[8].刘广根.水生植物浮床调控鱼鳖混养池水质技术试验[J].渔业致富指南.2017

[9].朱术超,刘毅,李善,关易云,徐建区.几种植物浮床的水质净化及水华防治效率[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0].陶玲,李晓莉,李谷,朱建强.药用植物浮床对池塘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C].2016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6

标签:;  ;  ;  

植物浮床论文-王延晖,陈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