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调查分析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调查分析报告

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乌溪初级中学俞贤根

一、调查的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普通农村初中的学生,英语学习却陷入了困境,难以达到教学要求,英语老师成为“最苦”的老师。为此,我们课题组进行了研讨,对部分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访谈,并翻阅了相关资料。本文主要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所谓分化,是指相同的事物向不同的方向变化、发展。学生英语学习的分化现象,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真所谓是“七年级兴趣大,八年级便分化,九年级见了就害怕”。刚升入初中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对这一门学科的好奇,加上初学时难度不大,要求掌握的内容比较简单,因此兴趣较浓,学习效果普遍较好。然而当进入八年级进一步学习后,教材容量增加,难度加大;教材改版后,书中素材基本以城市生活为中心,与农村实际脱节,很多词汇对大多数农村孩子来说,遥远而陌生,能引起他们兴趣的话题少之又少,他们在课堂上成了无话可说的“哑巴”。因此,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畏难和厌烦情绪,最终出现两极分化。

二、调查对象、方法及时间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对象为本校学生和英语教师。本次调查研究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法,分层等距抽样和访谈。以研究对象的25%(约207人)抽取样本,调查问卷于2011年1月间发放,共发问卷207份,有效问卷207份,并全部收回。笔者使用了课题组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后,笔者还对部分学生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并将访谈结果一一记录下来。

三、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分析

(一)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中分化现象的现状

1.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表一)

动机和认识是做好每一项工作的前提。调查结果表明,当前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英语的认识是明确的,动机是鲜明的,对学好英语充满信心,同时也反映出教学趣味性不浓,这是当前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从上表反映出:62.62%以上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为将来继续学习打好基础”。这些学生对学习英语充满决心和信心,同时也反映出有27.10%的学生受情绪影响波动较大,意志不坚定,这是产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之一。

2.学习英语的态度(表二)

学好一门课程,态度是根本。有了端正的学习态度,才可能拥有成功的明天。调查表明,这部分学生能拥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能按照具体的学习目标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上表反映出:57.94%的中学生感觉学习英语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66.36%以上的学生都能制定一定的学习计划和目标,能够积极进取,追求进步。对英语学习是否拥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及时完成作业等良好学习习惯的调查中有64.49%以上的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32.71%以下的学生学习有波动。由此可见,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确保英语学习成功的有效途径。

3.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及方式(表三)

在当前学校教育中,英语作为一门非母语语言,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阅读仍是学习英语的主要方式,朗读、背诵这一基本手段得到广泛重视。

从上表反映出,当前学生学习英语仍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课外阅读为补充的教学方式,多媒体等视听手段及图像资料的学习和运用频率较低、机会较少。多媒体教学这一基本教学手段尚未引起农村初中学校和教师的充分重视,普及率极低。当前中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时,主要采取两种办法:一是查词典或资料,一是问老师或同学。由此也反映出,当前学生善于质疑解问,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

从上表反映出,尽管现行大纲、教材对“初步运用英语交际”这一要求提出已久,但当前农村中学学生尚未养成运用语言进行简单交际的习惯,应用语言的风气仍未形成。?当前农村中学生英文报列、杂志订阅率极低,课外阅读这一重要学习途径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5.当前中学生学习英语面临的主要问题(表五)

从上表反映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现象较为普遍。从调查中反映出,当前学生认为英语学习中困难大的依次是:写作、记忆单词、阅读、?听力。

(二)分化现象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为什么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中会出现分化现象呢?产生这种现象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以下是经过归纳的几点原因和访谈实录。

1.主观因素

(1)学生自身的因素

①学生缺乏学习的持久性和意志力。这主要是受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影响。中学生的年龄集中在13-16岁之间,正是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好动,意志力薄弱,缺乏学习的持久性。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言,学生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一部分学生感到英语难学,英语单词、语法枯燥无味;多数学困生学习英语的毅力和耐心都较差,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外界的微小影响都会对其产生干扰,他们缺乏持之以恒的钻研吃苦精神。一些学困生也曾想过要发奋学习,但经过一番努力,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后,逐渐丧失信心,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学习往往易受不稳定情绪支配,学习热情时冷时热,从而造成学困生意志衰退、缺乏自信心、知难而退,形成失败的消极心理。

②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有19.63%的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他们感到学习只是一种负担,学习英语只是为应付老师和家长。有22.73%的学生是从对英语学习不怎么兴趣开始的,他们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及时预习和复习,养成了等待、依赖的坏习惯。以至时间久了基础太差,对学习失去信心,如此恶性循环,难以转化。最终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丧失上进的信心,甚至破罐子破摔。

③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调查表中我们可看出,有近33.64%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无计划,习惯于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近35.51%的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不能经常预习和复习,只是机械记忆,死记硬背单词,对生词逐个字母拼读,经常前读后忘。朗读课文有口无心,甚至有些对课文朗读都很不熟练,课内学课后忘,理解课文时往往不考虑上下文,知识的巩固率不高。学习不积极主动,学不得法,不会归纳总结,学习效率极低,由“不会学”导致“不愿学”。

④学生性格原因。一些同学性格内向、孤僻,他们不愿开口,不善交往;开口少,与他人接触也少,往往模仿能力也差,这就使得他们不愿参与各种英语练习活动,内向的性格使他们回避与别人交往,碰到问题常常不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在课堂上害怕表现不佳有损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形象。因此,他们缺乏自我表现的习惯和勇气。具有这种性格倾向的学生,不仅学习上的困难无法解决,而且学过的语言知识也不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再现。这些学生不敢举手发言,当被叫到时,有的低头不语,有的声音很轻,像在自言自语。

总之,这些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自制力差、缺乏恒心、怕苦怕累,制约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教师方面的因素

①教师教法方面的因素。初中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时候,思想活跃,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心理趋向求新求异,对什么新事物都充满好奇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渴望老师经常以一种崭新的姿态,用比较新颖的教学形式和练习形式出现在课堂上,讨厌简单重复、陈腐和俗套。从生理的角度看,单一的教学形式容易导致大脑皮层刺激的单调,兴奋转化为抑制,降低学习效率。而部分教师不能注意到学生这个心理特点,缺乏对知识的更新和对教法的不断钻研,形式单一,教学没有新意,气氛沉闷。一堂课上单词、词组、语言点、对话或课文等教学内容一项接一项,对于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犹如看电影似的过了一遍,根本掌握不了。有的老师将英语语言条文化,使活生生的语言变成了固定的规则,使英语课成了死记硬背的代名词,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兴趣锐减。由于老师课堂教学呆板,缺乏亲和力,也容易造成教学的重失衡,不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消极厌学情绪。

②非正常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积极上进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初中生较之于小学生,对老师的依赖程度有了一定的减退,但是老师依然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主导作用,老师的举手投足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学生往往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热爱其所教的课程,因为讨厌老师相应地讨厌其所教的课程,所以不融洽的师生关系也造成部分学困生对学习的消极、抵触心理。

③老师对学生缺乏爱心。这是造成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缺乏爱心,就缺乏对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关爱,缺乏和学生的心理沟通,在学生出现学习困难或者犯了错误的时候,常常给予的是批评和歧视,如学生作业完不成,上课不认真听讲,就严厉责备学生,甚至罚站或变相体罚;对考试成绩差的学生,动辄训斥、找家长,甚至于蔑视等。部分教师认为:优秀生是块金子,在课堂上时刻关注着他们,把绝大部分精力花在优秀生身上;而学困生是“定型的砖”,是块朽木,不可雕了,面对他们,缺少耐心,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使他们成为班级中的“弃儿”,遇上这些学生还不断埋怨他们。当他们答错问题或考试不理想时,动不动就训斥他们,伤害他们的自尊心。长期这样下去,学生得不到温暖和关爱,在失败的阴影之中无法走出,特别是一部分心理比较脆弱的学生,很容易形成消极心理。

综上所述,教师教法不当、师生关系不融洽、对学生缺乏爱心等方面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从而造成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

2.客观因素

(1)教材内容不断更新

如今我们市使用的是译林版的牛津英语教材,书中素材基本以城市生活为中心,很多与农村实际脱节,很多词汇对大多数农村孩子来说,遥远而陌生,能引起他们兴趣的话题少之又少,他们在课堂上成了无话可说的“哑巴”。新知识掌握不好,接下来的学习便困难重重,成绩自然不好,分化现象也日益严重。

(2)英语学习环境差

我校是一个偏远的农村学校,比起城市英语教学工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我们的环境显得很落后,全校只有唯一的一间多媒体教室,每天上课几乎就靠一张嘴巴、一台录音机、几根粉笔,依靠这些教学工具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如何可想而知。加之学校教育被简单化为教学、升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置学生的个性发展于不顾,把学生封闭在狭窄的生活空间,从课堂到课堂,从读书到读书,学习压力大,作业量大。学校班额过大,教师无法顾及到个人。学生无任何课外学习、运用英语的语言环境,无法做到英语的学以致用,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3)学生在小学几乎没有学过英语,基本是从零开始

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疲于上课赶进度。加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评价学生以分数为主,也导致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可见,学生基础太差是教学的最大障碍。按照新课程设置要求,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必须开设英语课。但由于农村小学教学点分散、学生人数多、小学英语教师十分缺乏,一些中心小学只是在近两三年才勉强开设了英语课,村小的英语教学则是时断时续。而且多数学校是由仅具有初中英语基础的中师毕业生临时兼课,每周三课时教学时间也很难保证,英语课常常被语文、数学等“主科”挤占。开课迟、教师专业水平差、课时不足、缺乏必要的教学评价,致使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4)农村学生学英语起点低,素质教育不到位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和学英语起点低,素质教育不到位,任务型教学难以实施。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比如,在60—80个学生的班级,教师提出话题“Howdoyoufindtheadvantagesofgoingonline?”或分发关于天气图片给以四人为一组的组里,图上写着词rainy,inBritain,任务是看图说话,让学生们讨论,结果学生们没有讨论的声音,当教师要求选出一个代表说时,全班鸦鹊无声。单一的班级教学形式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因材施教,它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英语水平必定有高低之分。传统的班级教学很难照顾英语差,特别是听力差、口语差的学生,使得他们走进越差越不愿开口,越不开口就越差的怪圈。这不但会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会扩大班级个体成绩的两极分化。

从以上的访谈记录和归纳的几点原因不难看出,导致学生英语学习中出现分化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上述诸因素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彼此复杂交织在一起,构成导致英语学习中出现分化现象的总体因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内因,即学习者。在学习者这一因素中,英语学习的习惯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英语学习的成败。

标签:;  ;  ;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调查分析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