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震害指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震害预测,多因素,震害因子,群体建筑物
震害指数论文文献综述
沈伟,杜东升,王曙光,李志鹏,卜若[1](2015)在《基于群体震害指数的建筑物多因素震害预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群体震害指数的基础上,结合结构特征的影响因素提出一种建筑物多因素震害预测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Visual Studio平台开发了一款建筑物震害预测软件,实现了不同烈度下对建筑物科学、便捷的预测。该方法首先建立建筑物考虑多因素的震害评价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主要因子设置权重,然后结合不同类型建筑物的群体震害指数最终确定单体的震害指数。最后利用该方法对金坛市城区的主要建筑物进行震害预测,得出其多因素震害预测结果,为该城市的抗震防灾规划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王晓青,窦爱霞,孙国清,丁香,王龙[2](2013)在《基于综合震害指数的玉树地震烈度遥感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概述了地震烈度遥感评估的思路和方法,给出了遥感综合震害指数、地面等效震害指数计算的模型和地震烈度估计方法。利用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发生后获取的主要地震灾区玉树县城区结古镇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及其遥感震害解译结果和震后地震现场震害遥感比对科学考察成果,进行了结古镇的地震受灾程度和地震烈度的遥感评估。综合分析表明,玉树县城区遥感评估的地震烈度为IX度,与地面调查确定的地震烈度一致。文章最后对结果进行了讨论,表明遥感方法对应急烈度评估具有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地震》期刊2013年02期)
薄景山,张建毅,孙平善,李伟,李平[3](2012)在《震害指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震害指数是我国科学家提出的衡量震害大小的量化指标,这一指标及其评定方法被中国地震烈度表采用并在多次破坏性地震震害调查评价中使用。实践证明,这一方法从统计意义上看对震害的评定更具合理性,在震害调查中应加以继承、发扬和发展。介绍了震害指数产生的历史背景;详细地阐述了如何依据现场的宏观标志来确定结构的破坏程度以及如何给出评定区的震害指数等若干技术问题。对震害指数调查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讨论了随着科学技术和工程建设发展,震害指数评定方法应注意的问题。对了解震害指数评定方法的历史并推动其在震害评定中进一步发挥作用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程浩德,房贞政[4](2011)在《基于震害指数的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节点拟静力实验研究结果,对国内外较常用评定结构抗震性能优劣的技术指标———粘滞阻尼系数、延性系数和震害指数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3个评定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首先分析了粘滞阻尼系数和延性系数的优缺点,随后介绍了震害指数在评定结构抗震性能的优越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震害指数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建议.(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周光全[5](2011)在《云南地区简易房屋的震害指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92~2005年,云南地区共发生56次破坏性地震,积累了丰富的震害资料。2005年10月,《地震现场工作第4部分:灾害直接损失评估》(GB/T 18208.4—2005)发布实施,提出简易房屋的概念,并将原有5个破坏等级归并为3个破坏等级。针对这种变化,统计了云南56次地震不同烈度区简易房屋的破坏比,按破坏比对原规定的震害指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出简易房屋3个破坏等级的震害指数。(本文来源于《地震研究》期刊2011年01期)
夏珊[6](2009)在《抗震设防地区评定地震烈度的平均震害指数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60%的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位于Ⅶ度和Ⅶ度以上的高烈度区,这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是一大潜在威胁。烈度是地震工作者提供的一种来描述地震影响大小的宏观尺度,是作为震害简便估计的指标,烈度用来帮助地震工作者总结震害经验、进行烈度区划,从而规定地震动设计参数。另外,烈度快速评定是震后进行抗震救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等工作的基础。本论文首先对国内外主要的烈度表进行了对比,总结了各国进行烈度评定的指标。在我国烈度表中,对于Ⅵ度到Ⅹ度区,以建筑物的破坏状态作为烈度评定的主要依据,与其相关的概念——平均震害指数是我国烈度表中的一项特有指标,其可操作性较强。2008年以前,我国烈度表中规定的房屋是未经过抗震设计或加固的单层或数层的砖混或砖木结构的房屋。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砖混结构、框架结构、钢结构等结构类型所占的比重迅速增大,该项规定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的需要了。因此,能够根据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这类经过抗震设计的建筑物的破坏状态进行烈度评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的震害矩阵,得到不同设防地区在遭遇地震时建筑物的平均震害指数,建立了不同烈度下设防烈度和平均震害指数的拟合关系,两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拟合得到的直线斜率表示在相同的地震烈度作用下,抗震设防烈度每提高一度,其对应的震害指数的减少量。在现有烈度表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设防水平下的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的平均震害指数和烈度的对应关系假定。利用近年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的近城市地震中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的平均震害指数,对建立的平均震害指数方法进行了验证,得到的结果与现场评定的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论文为根据抗震设防建筑的破坏情况进行烈度评定提供一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由于震害数据少而难以通过统计方法建立震害指数和烈度对应关系的困难,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烈度表的延续性。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了总结,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期刊2009-07-01)
甘朋霞[7](2009)在《抗震设防建筑的易损性及震害指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地震烈度表是用一些震害现象及未经抗震设计或加固的单层或数层砖混和砖木房屋的震害程度和平均震害指数来进行烈度评定。然而评定指标涉及的关键的房屋建筑的类型在现存建筑中逐年减少,经过抗震设防的房屋建筑逐年增多。为适应建筑工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合理地评定地震烈度,需要建立考虑以抗震设防房屋的震害现象和程度为指标的地震烈度评定指标体系。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和成果包括:1.分析并建立了结构的破坏等级与延性比及震害指数的关系。2.提出了基于抗震设防水准及R-μ-T关系的结构抗震能力分析方法。3.对结构抗震能力进行分析,得到了各类场地、各抗震设防等级的砌体及框架结构易损性曲线——房屋破坏比随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并根据易损性曲线分析了我国抗震设防叁水准的合理性。4.根据得到的结构易损性曲线及建立的破坏等级与震害指数的关系,得到了各类结构平均震害指数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关系。5.根据得到的结构平均震害指数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关系,与实际地震烈度(包括汶川地震烈度)评定结果比较分析,论证了中国地震烈度表中地震烈度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对应关系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期刊2009-06-01)
夏珊,刘爱文[8](2009)在《抗震设防地区评定地震烈度的平均震害指数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烈度表中提到的房屋指的是未经过抗震设计或加固的单层或数层的砖混和砖木房屋.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类房屋的数量在逐渐减少,能够根据抗震设防房屋的破坏情况进行烈度评定对目前的地震现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震害矩阵和平均震害指数的关系,尝试利用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的震害矩阵得到设防烈度-震害指数的拟合关系,建立不同抗震设防水准的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的烈度评定标准,并利用近年来9次中国大陆地震的烈度评定结果对该评定标准进行验证.本文评定的结果与这些地震现场评定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作为在我国抗震设防地区利用多种结构形式的建筑物破坏情况进行烈度评定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地震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施伟华,陈坤华,李珊,卢永坤,周光全[9](2007)在《2007年宁洱6.4级地震的震害指数与烈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地震烈度的定义、特性和作用。宁洱6.4级地震的震区分为5个评估区,其中宁洱县城和普洱市城区作为城市评估区,分别为评估区一、二。评估区叁、四、五是农村评估区。对各评估区的震害指数进行了调查、计算,并以此对各个评估区的烈度作了评定。震区有4个强震观测点获得了主震记录,但只有一个记录的水平加速度值和现场调查的烈度基本相符合,其余叁个都偏高或偏低。(本文来源于《地震研究》期刊2007年04期)
王栋梁[10](2007)在《遥感震害指数与地面调查震害指数关系的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是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突发式自然灾害,一次破坏性地震往往在极短时间内造成十分严重的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政府、科学家、公众都希望尽快地了解地震造成破坏的范围和震灾的严重程度,而这些也是有效地组织救灾和震后恢复重建的重要依据。许多震例表明,恰当的应急反应可以有效的减轻灾害,尤其是能减少人员的伤亡。而地震灾害信息的快速准确的获取是做出正确的应急反应的基础,因此灾害信息快速准确的获取就显得尤为重要。遥感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状况影响小、图像获取方便,反映客观世界全面、直观等特点,因此遥感图像为震害快速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信息源。利用遥感数据评估震害,方便、迅速、效率高,一直是防灾减灾领域和遥感应用技术领域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现在利用遥感技术提取地震灾害信息的研究主要有两大类方法,计算机辅助的目视判读方法和还在不断发展的计算机自动/半自动识别震害的方法。目前利用遥感技术提取震害信息的方法主要是识别震害区域并通过一定手段将之显示出来,现在对严重破坏的区域已经能较好的识别,但是还没有达到定量的震害评估这一要求。定量震害评估要求使用定量的表示震害程度的指标,目前确定震害程度的宏观指标为地震烈度。倒塌率能在一定程度上定量地表示一个小范围内的震害程度,但是由于受房屋结构类型等的影响,仅通过倒塌率不能准确地对灾区进行损失评估。对比两个地方灾害的轻重时倒塌率并不是唯一有效的指标,因为即使两个地方房屋倒塌率一样,也可能由于房屋的结构类型的不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有较大差别。因此本文依据综合震害指数的概念提出了一个新的指标遥感震害指数,利用这一指标不仅可以定量的表示小范围内的震害程度,还可以有效的对比不同地区的震害严重程度。论文收集了新疆2003年2月24日巴楚-伽师地震的地面调查资料和64幅航空遥感图像,计算了地面调查的综合震害指数和遥感震害指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遥感震害指数和地面调查震害指数的定量关系模型,并讨论了遥感图像分辨率的影响。该模型对遥感震害定量研究,进而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震灾害快速评估以及地震应急救援等工作都有着重要意义。具体地说,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在综合震害指数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遥感震害指数的概念,建立了遥感震害指数计算模型。2.建立了中国西部各种典型结构房屋平均震害指数的关系模型。3.以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地震为实例,处理了地面调查数据和遥感图像,建立了遥感震害指数与地面调查震害指数的关系模型。4.研究影响遥感震害指数和地面调查震害指数定量关系模型的因素-图像分辨率,完善了所得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期刊2007-06-30)
震害指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概述了地震烈度遥感评估的思路和方法,给出了遥感综合震害指数、地面等效震害指数计算的模型和地震烈度估计方法。利用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发生后获取的主要地震灾区玉树县城区结古镇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及其遥感震害解译结果和震后地震现场震害遥感比对科学考察成果,进行了结古镇的地震受灾程度和地震烈度的遥感评估。综合分析表明,玉树县城区遥感评估的地震烈度为IX度,与地面调查确定的地震烈度一致。文章最后对结果进行了讨论,表明遥感方法对应急烈度评估具有实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震害指数论文参考文献
[1].沈伟,杜东升,王曙光,李志鹏,卜若.基于群体震害指数的建筑物多因素震害预测方法[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2].王晓青,窦爱霞,孙国清,丁香,王龙.基于综合震害指数的玉树地震烈度遥感评估研究[J].地震.2013
[3].薄景山,张建毅,孙平善,李伟,李平.震害指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J].自然灾害学报.2012
[4].程浩德,房贞政.基于震害指数的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评估[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5].周光全.云南地区简易房屋的震害指数研究[J].地震研究.2011
[6].夏珊.抗震设防地区评定地震烈度的平均震害指数法[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9
[7].甘朋霞.抗震设防建筑的易损性及震害指数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
[8].夏珊,刘爱文.抗震设防地区评定地震烈度的平均震害指数法[J].地震学报.2009
[9].施伟华,陈坤华,李珊,卢永坤,周光全.2007年宁洱6.4级地震的震害指数与烈度[J].地震研究.2007
[10].王栋梁.遥感震害指数与地面调查震害指数关系的定量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