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GDMO模板在CORBA中的映射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王露[1](2017)在《移动通信网OMC北向接口性能管理数据分析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当代社会对于信息的快速获取、转化和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且移动通信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现有的通信网络结构和网络质量很难满足业务和市场的需求,所以改善网络结构、优化网络覆盖、提升服务质量成为时下行业的重要课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的研究内容包括:首先研究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 OMC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enter)北向接口 的定义和功能;然后结合当今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在网络结构优化、网络业务灵活部署、网络资源共享方面的特点,总结出移动通信网络管理体系的业务发展趋势,研究NFV技术未来发展阶段的相关标准化工作,以及NFV技术对现有网络OMC北向接口的优化;进而研究当今运营商EPS网络中OMC北向接口的性能管理数据,即运行质量指标,包括演进分组域无线接入网E-UTRAN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和演进分组域的核心网络EPC(Evolved Packet Core)的关键性能指标(KPI)和产品关键质量指标(KQI) 。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得出设计实现移动通信网OMC北向接口性能管理数据分析系统的必要性;并对该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列举系统需要具备的主要功能和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在技术研究和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设计实现了 OMC北向接口性能管理数据分析系统。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OMC不同网元的北向接口性能数据的用户权限管理、模板订制功能、一键式管理、文件解析功能,以及软件的辅助模块。系统辅助功能包括性能文件打分、系统日志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满足了需求分析阶段提出的非功能性需求,提升了系统使用体验。文章中涉及的创新点包括:模板定制功能运用OMC私有计数器算法,针对不同网元的性能指标适配特定的分析算法,解决了不同网元性能指标分析的统一处理;文件解析功能运用JAVA中STAX(Streaming API for XML)模型解析xml文件,解决了北向接口数据业务接管所有业务后带来的批量分析性能数据的困难。笔者最后使用灰盒测试的方法对系统进行测试,各模块实现了需求分析阶段提出的主要功能,其中模块订制功能使用的OMC私有计数器算法解决了不同网元的性能数据分析的适配问题,文件解析模块的STAX模型将性能解析速度提升15%。基于以上对OMC北向接口性能管理数据分析的研究,该系统完成了运营商不同网元的统一性能数据分析,对于运营商提升网络管理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适合作为NFV背景下运营商的网络运营工具。
陈竞阳[2](2014)在《端到端网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通信网络在当今社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只有使用更完善的网络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案,才能提高通信网络性能,并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服务。端到端的网管系统能够对各类设备进行跨越多区域、跨多厂家的统一管理。这样,无论是在网络管理结构上还是网络管理功能上都得到了优化。并且,端到端的网络管理是实现面向业务的管理的前提条件。对端到端的网管系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价值与现实意义。随着采用了光纤技术的接入网带宽不断增加,端到端管理的范围也拓展到了接入网层面甚至最终家庭或企业宽带用户。本课题在TMN的架构之上,着重研究了CMIP、SNMP和CORBA这三种接口技术的特点,提出在端到端接口技术选取上的原则,并通过对比基于CMIP信息模型和基于CORBA的信息模型在端到端管理过程中体现出的优点和缺点,提出了在信息模型选取上的判断。在此基础上结合某公司网管在计费功能上的缺陷、BOSS系统在计费功能上的优势以及实现端到端网管系统的关键要素,结合某公司网管、OTN与FTTH设备对FTTH系统与全网系统的端到端网管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在计费功能实现方法上提出了创新。此外,结合实际市场在网管计费功能上的需求,提出了端到端网管在巴西FTTH系统中的应用,为FTTH网络的综合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周娴[3](2009)在《分布式网络管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如今,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为了保证网络能够可靠、有效、安全的提供服务,网络管理越来越重要。面向对象技术和分布式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传统网络管理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管理技术的相关概念和发展趋势。然后讨论了典型网络管理模型和基于CORBA的分布对象模型,分析对比了其优缺点。最后重点研究了在CORBA这样一个分布式对象中间件技术的支撑下,怎样建立新型的网管信息模型和系统框架,提出了相应的体系结构。本文的主要工作是:1.分析了网络管理体系结构的概念及其原理。分析和比较了几种典型的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并讨论了网络管理体系结构的发展趋势;2.研究了基于CORBA的分布式网络管理的结构框架设计,提出了系统的管理模型,包括逻辑模型、物理模型和功能模型;3.对基于CORBA的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运行机制进行了详细论述,设计了一些实现方案。
邓广莉[4](2009)在《传输网管理系统中光功率管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联通是国内全业务运营商之一,经过多年的网络建设,已经建成了规模巨大的传输网络。为了对传输网进行综合管理,中国联通在2003年启动了中国联通长途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项目。经过几期工程,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实现了对包括DWDM、SDH、ASON在内的传输网络的管理,其功能包括告警、性能、配置等。通过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可以实现对整个中国联通的传输网的全网配置管理、全网告警监控、传输电路调度等,基本实现了全网集中的管理。光功率指标作为DWDM网络运行的重要指标,在DWDM网络运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光口收发光功率的大小以及光纤衰耗值能反映系统的正常运行与否,因此对于光功率指标对于运维人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光功率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到传输设备光器件的工作状态,从而可以提前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光器件的更换和维修,避免网络故障的发生。但是在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建设和使用之初,由于技术和管理等多种原因,没有将光功率管理作为系统的主要实现目标。随着综合网管系统应用的日益广泛,建设一个功能全面、应用方便的光功率管理模块,实现对光功率的全面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论文首先介绍了课题背景,对光功率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建设光功率管理的必要性。论文通过调研,分析了光功率管理的功能需求,包括光功率采集管理、光功率基础数据管理、光功率呈现管理、光功率门限管理、光功率统计和分析等五大项功能,并对光功率管理的非功能性需求进行了分析。论文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光功率管理子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并对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了详细设计,对系统相关的数据库进行了设计。最后,对系统的特点和实现效果进行了描述。本文设计的系统已经完成了开发和测试,并投入了实际运行。运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光功率管理子系统满足了网络维护人员对光功率管理的要求,通过该系统,可以对波分系统的光功率进行全面管理,达到了系统的最初目标。
贺德涛[5](2009)在《基于CORBA的传输网管性能服务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内外电信运营商的拆分,重组等因素,导致国内传输网络呈现出多种设备、多种业务、多种技术并存的局面。采用分级和分区管理机制以实现对大容量、多厂家设备的统一管理,并提供资源管理、故障定位、业务管理、客户管理、网络分析和网络规划等服务,是目前网络管理系统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因此实现一种能够兼容各家网管产品,并使得各家网管系统之间能够平滑接入的新一代网管系统才是大势所趋。电信管理网(TMN)模型的提出为新一代网管系统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它的基本概念是提供一个有组织的网络体系,以取得各个类型的操作系统之间、操作系统与电信设备之间的互联。它是采用商定的具有标准协议和信息的接口进行管理信息交换的体系结构。TMN就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管理网络,是各个不同应用的管理系统,按照TMN的标准接口互联而成的网络,这个网络在有限的点上与电信网接口[1]。性能管理是指采集、维护和管理网元的各项性能数据。性能管理系统为维护和管理网络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并且能够产生性能报告并将其上报给网络管理员,网管工程师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指导网络工程的规划,改善网络运行的质量[2]。由于整个传输网管系统需要管理上千甚至几千个网元,全网每天产生的性能数据可以多达7500万条,而且当前用户要求保存30天的性能数据,如此大的数据量如何存储以及如何实现快速查询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本文参与开发了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传输网络管理系统;该系统力求能够独立于具体的设备,具备更好的扩展性,以及实现在各个不同的平台下的可移植性。因此本文采用了CORBA的体系结构作为主机中间件。为了实现平台分布式管理以及实现与其他厂家网管产品的平滑接入,本文将CORBA作为内部的总线和北向接口。值得一提的是本系统创新性的提出了扩展点和插件化的设计思想,这一思想使得整个网管系统各个功能模块加载与删除更加灵活。本文研究并实现了传输网管性能管理服务器系统。性能服务器作为传输网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着大量的性能数据,如何实现如此庞大的数据量的管理,成为设计的关键。本文首先将采集到的数据写成文件,上传到指定的服务器;然后将数据文件解析,存入数据库。性能数据的存储采用了分表和设置索引的方式,从而提高了性能数据的查询效率。本文首先对整个传输网管系统服务器框架的总体设计做了概要说明,并对性能服务器系统的需求和总体设计做了简单的介绍。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和实现了性能任务监测管理、性能任务调度和性能数据采集几个功能模块。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CORBA的分布式软件体系结构;2.传输网管服务器系统框架结构;3.扩展点和插件化管理机制;4.网管性能服务器的体系结构;5.性能任务管理,性能任务调度以及性能数据采集等;
罗佳荣[6](2009)在《自动交换光网络控制平面管理统一信息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是在因特网的发展和业务流量需求迅速增长的驱动下,诞生的一种新型的光传送网技术。它的出现解决了网络现有的许多问题,代表了未来光网络发展的主流方向。与传统传送技术相比,ASON最大的特点是引入了控制平面,通过控制层面的路由协议和信令协议更加智能地完成配置和连接管理。根据其功能,ASON分为传送平面、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三个平面相对独立,互相之间又协调工作。ASON网络的管理由于控制平面的引入具有新特性,对其进行研究和开发十分必要。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标准,实现ASON控制平面的不同设备沿用了现有的多种网络管理协议和体系。于是,网管协议的互不兼容和信息模型的差异,造成了管理信息无法及时互通等许多问题,影响了网络业务的正常运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网络管理者希望能以一种综合的网管系统来实现ASON控制平面的管理,因此需要一个统一的信息模型,抽象出独立于网管协议的网络信息,并采用跨平台的信息表示形式。网络管理信息建模是ASON控制平面管理研究中的基础和难点,也是是众多标准化组织工作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ASON控制平面管理的统一信息模型。本文首先对现有的几种网络管理协议的信息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确定了以IETF定义的ASON控制平面管理信息库MIB作为重要参考,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使用XML Schema作为模型表示形式的建模方向。接着,由ASON控制平面管理体系具有的四层结构确定了建模的层次,研究了基于面向对象的思想具体定义管理对象类的方法,并找出了MIB信息与XML Schema元素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得到了建立ASON控制平面管理统一信息模型的思路。然后,参考MIB库定义的网络管理信息,分别建立了ASON控制平面的网元管理层信息模型和网络管理层信息模型,并给出了两者的XML Schema表示文件;再综合两层信息模型,最终建立了ASON控制平面管理的统一信息模型,给出了完整的XML Schema表示文件。最后,利用一个基于NETCONF协议及通过Web Services技术实现通信接口的实际的网管系统,分析了完成基本的网络管理功能配置和建路时系统各模块间的信息交互,通过在模块间依序传递基于ASON控制平面管理统一信息模型生成的XML文件,实现了基本的网络管理功能,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宋公建[7](2008)在《浙江移动传输综合网管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传输网是电话网、数据通信网、智能网等各种业务网的神经和支撑,是通信网中建设和维护的重要部分。网络的维护最主要是通过网管系统来完成的。随着浙江移动传输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网络的复杂性和异构化程度日益提高,给网络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各设备厂商的网管系统都采用不同的技术和管理协议,只能管理自身网元,各网管系统之间无法实现数据互通,导致整个网络的管理分散、操作界面不一。随着全省向集中维护管理体制转变的要求,需要对全网资源、网络拓扑,网络故障进行宏观把握和数据分析,因此建设一套综合网管系统,从全省范围内通过一种操作界面和网管系统实现对网络的进行统一管理,对促进维护体制改变、提升传输网维护管理水平及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选题自企业项目“中国移动传输综合网管建设”。作者作为浙江移动传输综合网管项目主要实施者,参与了整个项目的部分内容的需求调研、需求分析,项目设计和工程实施全过程。本文针对浙江移动的传输网现状、结合中国移动网管系统建设目标和对省内维护管理要求进行需求分析,从管理层次、管理功能、信息模型、接口协议和管理网的实现等方面深入研究了当前主流的两种综合网管技术:基于TMN的网管系统和基于CORBA的网管系统。通过对CORBA和TMN的比较,作者提出了在网络层上运用CORBA思想构建传输综合网管的可行性和现实性,首先对浙江移动的传输综合网管系统进行了体系结构和功能设计,接着提出了一种基于CORBA接口,结合消息队列、XML技术来采集设备网管告警、配置、性能等网络运行数据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最后通过数据应用层完成相应功能开发;针对现阶段综合网管功能只负责告警和性能监视的情况,着重介绍了综合告警模块功能的实现,详细说明了告警原始数据收集、入库、处理的方法,通过对流程梳理、再造,在综合告警模块功能具体实现过程中创新性地对入库过程中原始数据的处理、告警处理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体现出了鲜明的特色,在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快速故障处理、提升维护管理水平等方面效果十分显着,对设计开发同类系统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高志鹏[8](2007)在《基于本体的共享管理信息建模方法、模型及其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运营支撑系统的不断发展,网络管理系统之间,网络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互操作的需求日益迫切。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处于网络管理系统核心地位的管理信息模型已经无法满足数据共享的管理需求,其表现为:1)难以支持网管系统的动态调整;2)难以保证不同网管系统的数据一致性;3)标准化的接口模型难以被广泛接受;4)难以满足端到端的业务配置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通过对基于本体的共享管理信息建模方法、模型及其应用问题的讨论和分析,提出了基于本体构建共享管理信息模型的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分析了共享管理信息建模过程。对共享管理信息模型的含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共享管理信息模型应具有共享、继承树式的模型表示形式、多元化建模对象、面向系统建模、语义清晰和可扩展等特性。然后从专业网络管理、综合网络管理和综合业务管理等三个视点对共享管理信息建模的需求和建模对象进行了讨论。最后按照UTRAD的方法学划分了共享管理信息建模的不同阶段,定义了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2)提出了基于本体的共享管理信息建模方法。首先分析了共享管理信息模型的功能需求,然后提出基于本体的共享管理信息建模步骤:基于多维体系结构的共享管理信息框架划分、构建模型继承树、模型元素的关系挖掘、一致性检验、模型的完善修改与扩展。对各个步骤应完成的内容进行了分析。3)提出了基于OWL-NM的模型描述语言和描述模板。分析了将本体描述语言OWL应用于管理信息建模时存在的两点问题:类和属性的从属关系过于松散;缺乏对Datatype型属性的约束限制。针对这两点问题,将OWL改进为应用于网络管理信息建模的OWL-NM,并基于OWL-NM,提出了共享管理信息模型中类、类属性、属性组和类关系的描述模板。4)提出了基于本体的通用共享管理信息模型。按照基于本体的共享管理信息建模方法,对通用共享管理信息进行初步划分,然后对其中的ManagedElement子类进行细化,构建了它的继承树,挖掘了ManagedElement各子类间的关系,并详细表示了其子类PhvsicalME的各子类关系。最后,使用OWL-NM模板,对类Equipment进行了细致的描述。5)提出了共享管理信息模型的系统应用机制。分析了现有的本体向关系型数据库映射方法的不足,提出一个使用元数据的本体映射方法,然后对共享管理信息数据库中的元数据进行分类划分,并定义了元数据的适配函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MD模型的共享管理信息存取适配过程。通过开发原型系统验证了存取适配过程的正确性。
石良生[9](2006)在《基于CORBA技术的3G综合网管中接口适配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网络管理系统(NMS)是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使其能够有效、可靠、安全、经济地提供服务的系统。它主要由配置管理、告警管理、安全管理、性能管理和计费管理等五部分组成。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信网、计算机网和电视网逐渐趋向融合,网络间互连互通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即使是在同一类网络内部,由于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功能不断加强,复杂性不断增加,网络的异构性也越来越严重。各网络运营商都希望能够在目前网络管理的基础之上建立起综合网管系统,以实现网络的综合管理。这就产生了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需求,即把现有的独立存在的各网管系统综合起来,实现它们的互连、互通和互操作,形成一个功能齐全、面向未来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 多厂商设备环境下的网络管理一直是网络管理研究和网管系统建设中的难点,CORBA中的分布式对象和网络管理中的被管对象概念上接近,因此,将CORBA引入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中是一种必然。 本文着眼于多厂商3G设备环境下综合网管系统的研究和开发;重点介绍了基于CORBA的3G综合网管系统的设计方案;详细阐述了基于CORBA接口的接口适配器的实现和关键技术。
倪小雷[10](2006)在《基于CORBA/CMIP的网关模型及其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众多的基于OSI的大型异构管理网络中,网管信息分散于各代理的MIB中,由于底层网络管理协议不同,这些网管信息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在传统的网络管理模式中没有统一的语义来解释不同资源的操作行为模型;对网络管理也仅仅集中在被管对象的一些变量上,是面向协议而非面向对象的,而且这些应用程序需依赖于特定的硬件和操作系统环境,通常只能在中心的控制终端上观察管理信息库(MIB)数据,很难支持管理数据的远程访问;虽然目前利用WEB和CMIP技术结合支持远程访问,但这又大大降低了整个网管系统的性能。为了解决在传统网络管理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ORBA/CMIP的网关模型。首先,从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管理协议的角度出发,设计出一套通用网关模型,给出一个网关模型所处理问题的最小子集。继而,在通用网关模型的基础上又给出了特定于CMIP管理协议的静态转换模型以及将CMIP域中的行为操作、事件传送映射到CORBA域中的操作调用和事件服务的动态转换模型。三个模型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完成以变量为核心的CMIP GDMO到以对象为核心的CORBAIDL接口之间的转换,并动态为IDL接口生成对象引用;将对接口中属性的操作转换为CMIP请求消息并把CMIP代理方返回的消息转换成操作的返回值;监听OSIAgent事件端口,并将CMIP的事件转换为OMG事件,CORBA管理方通过事件通道注册所感兴趣的OMG事件。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所提出的基于CORBA/CMIP技术的网关模型。并对上述关键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并予以实现。实现的模型已经试用于瑞安高中校园网的管理,效果良好,大大提高了网络管理应用程序的开发效率和可移植性,并方便了系统的集成。从而验证了作者提出的模型的可行性。实践表明,所实现的基于CORBA/CMIP技术的网关模型,可以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网管资源,另一方面又逐步向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网管平台进行迁移,既解决了网管平台复杂性和多样性的问题,又对网络管理应用程序以对象和接口的形式提供了统一的服务,是未来网络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GDMO模板在CORBA中的映射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DMO模板在CORBA中的映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移动通信网OMC北向接口性能管理数据分析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网管软件国外研究现状 |
1.2.2 网管软件国内研究状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基于NFV的OMC北向接口研究 |
2.1 OMC-R北向接口研究 |
2.1.1 OMC体系结构 |
2.1.2 OMC北向接口定义 |
2.2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研究 |
2.2.1 NFV的主要结构框架 |
2.2.2 虚拟化网络运维特点 |
2.2.3 虚拟化网络管理 |
2.3 OMC北向接口需求分析与简化 |
2.3.1 现有OMC北向接口需求分析 |
2.3.2 基于NFV的OMC北向接口简化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OMC北向接口性能指标需求分析 |
3.1 NFV场景下的OMC北向接口功能需求 |
3.2 EPS网络运行质量指标研究 |
3.2.1 EPS网络关键性能指标KPI |
3.2.2 EPS网络的KPI的分类 |
3.2.3 EPS网络运行质量指标 |
3.3 EPS网络运行质量指标举例解析 |
3.3.1 EPS无线网络运行质量指标 |
3.3.2 EPS核心网运行质量指标 |
3.4 OMC北向接口性能数据分析系统需求分析 |
3.4.1 OMC北向接口性能数据分析系统功能需求 |
3.4.2 OMC北向接口性能数据分析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服务器端的设计与研究 |
4.1 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
4.2 系统服务器端架构设计 |
4.3 系统服务器软硬件配置 |
4.3.1 系统服务器硬件配置 |
4.3.2 系统服务器软件配置 |
4.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4.1 模块间数据流 |
4.4.2 调用模块分析 |
4.5 系统数据模块设计 |
4.6 系统接口分析及设计 |
4.6.1 系统接口选型 |
4.6.2 系统接口设计方法 |
4.6.3 系统访问入口点接口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客户端设计与实现 |
5.1 J2EE相关技术研究 |
5.1.1 J2EE技术架构简介 |
5.1.2 J2EE中的EJB介绍 |
5.2 系统客户端结构设计 |
5.3 用户权限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
5.3.1 用户权限管理模块数据库设计 |
5.3.2 新建角色用户的实现 |
5.3.3 系统预留超级管理员用户的实现 |
5.4 模板订制模块的设计 |
5.4.1 OMC私有计数器算法研究 |
5.4.2 模板订制模块具体实现 |
5.5 文件解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5.5.1 STAX(Streaming API for XML)模型的研究 |
5.5.2 文件解析过程实现 |
5.5.3 文件解析操作步骤 |
5.6 一键式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5.7 系统辅助功能的实现 |
5.7.1 性能文件打分功能 |
5.7.2 系统日志管理功能 |
5.7.3 数据备份与恢复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系统测试理论与方法 |
6.2 系统测试用例的设计 |
6.2.1 用户权限管理 |
6.2.2 模板定制功能 |
6.2.3 文件解析功能 |
6.2.4 一键式功能 |
6.2.5 系统日志管理 |
6.2.6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 |
6.3 系统测试结论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总结 |
7.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端到端网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本课题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章 网络管理研究 |
2.1 网络管理基本概念及其演变 |
2.1.1 网络管理模式的演变 |
2.1.2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的演变 |
2.1.3 网络管理接口技术的演变 |
2.2 TMN 的基本概念 |
2.3 TMN 的管理功能 |
2.4 TMN 的体系结构 |
2.4.1 TMN 信息体系结构 |
2.4.2 TMN 功能体系结构 |
2.4.3 TMN 物理体系结构 |
2.4.4 TMN 体系结构间的关系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端到端网管系统关键接口技术分析 |
3.1 端到端的网络管理 |
3.2 关键接口技术分析 |
3.2.1 基于 CMIP 的接口 |
3.2.2 基于 SNMP 的接口 |
3.2.3 基于 CORBA 的接口 |
3.3 三种技术的对比分析 |
3.3.1 管理模式的比较 |
3.3.2 网络管理协议的比较 |
3.3.3 安全性的比较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端到端网管系统的被管对象信息模型 |
4.1 被管对象信息模型及相关内容 |
4.1.1 被管对象信息模型 |
4.1.2 被管对象及被管对象之间的关系 |
4.1.3 管理信息库 |
4.2 被管对象信息模型建模 |
4.2.1 抽象 |
4.2.2 继承 |
4.2.3 封装 |
4.3 被管对象信息模型的定义方法 |
4.3.1 基于 CMIP 的被管对象信息模型定义 |
4.3.2 基于 CORBA 的被管对象信息模型定义 |
4.4 两种被管对象信息模型的比较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端到端网络管理与计费管理功能实现的探讨 |
5.1 端到端网管系统计费管理的主要功能 |
5.2 计费功能的实现 |
5.2.1 OSS 系统与 BSS 系统 |
5.2.2 BOSS 系统 |
5.3 ANM 2000 与 OTMN 2000 概况 |
5.3.1 ANM 2000 概况 |
5.3.2 OTNM 2000 概况 |
5.3.3 网管的发展趋势 |
5.4 FTTH 系统的端到端网管系统结构设计 |
5.4.1 功能结构设计 |
5.4.2 计费流程设计 |
5.4.3 接口选取 |
5.4.4 物理结构设计 |
5.4.5 全网端到端网管系统结构设计 |
5.4.6 ANM 2000 在 FTTH 系统中的功能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FTTH 系统的端到端网管系统在巴西中小 ISP 中的应用 |
6.1 巴西中小 ISP 对网管系统理功能上的建议 |
6.2 端到端网管系统在巴西 FTTH 系统中的应用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2 主要英文缩写语对照表 |
(3)分布式网络管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网络的发展 |
1.2 网络管理的发展 |
1.3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网络管理概述 |
2.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
2.1.1 网络管理的定义 |
2.1.2 网络管理的功能域 |
2.1.3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
2.1.4 网络管理协议 |
2.2 中间件技术概述 |
2.2.1 什么是中间件 |
2.2.2 中间件的特点和主要类型 |
2.3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的发展趋势 |
2.3.1 ODP/CORBA/TINA |
2.3.2 ODMA |
2.3.3 智能代理 |
第3章 网络管理典型实现模型的分析比较 |
3.1 传统管理模型的分析 |
3.1.1 SNMP网络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
3.1.2 SNMP管理系统的对象模型 |
3.1.3 基于OSI/CMIP构建的网管体系结构 |
3.1.4 OSI管理系统的对象模型 |
3.2 CORBA管理模型的分析 |
3.2.1 CORBA网络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
3.2.2 CORBA系统管理的对象模型 |
3.3 三种管理模型的对比 |
3.3.1 OSI系统管理与SNMP管理 |
3.3.2 CORBA管理与OSI系统管理 |
3.3.3 CORBA管理与SNMP管理 |
3.4 小结 |
第4章 基于CORBA的分布式网络管理结构模型 |
4.1 CORBA构建网管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
4.1.1 CORSA技术构建网管系统的可行性 |
4.1.2 CORBA技术构建网管系统的优点与不足 |
4.2 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中CORBA与其它技术的综合应用 |
4.2.1 Java IDL在CORBA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 |
4.2.2 WEB技术在CORBA中的应用 |
4.3 网络管理模型基于CORBA的结构设计 |
4.3.1 用CORBA对象技术建立网管信息模型 |
4.3.2 基于CORBA的网管系统的物理结构设计 |
4.3.3 基于CORBA的网管系统的逻辑结构设计 |
4.3.4 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 |
4.4 CORBA与现有网管系统相互集成方案的设计 |
第5章 基于CORBA的网管关键模块的设计 |
5.1 JIDM规范与CORBA/SNMP网关 |
5.1.1 JIDM设施 |
5.1.2 SNMP代理模块 |
5.2 基于Proxy Manager方式的网络设备的设计 |
5.3 应用服务器自动监测管理的实现 |
5.3.1 网络自动化的管理 |
5.3.2 自动化管理模式的模块组成 |
5.3.3 网络管理自动化的优点 |
5.4 基于CORBA的网络管理系统的运行流程 |
第6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传输网管理系统中光功率管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内容和作者本人工作 |
1.3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1 总体需求分析 |
2.1.1 光功率管理现状 |
2.1.2 光功率管理需求 |
2.2 功能详细需求 |
2.2.1 光功率采集功能 |
2.2.2 光功率基础数据管理功能 |
2.2.3 光功率呈现功能 |
2.2.4 光功率门限管理功能 |
2.2.5 光功率统计和分析功能 |
2.3 非功能性需求 |
2.3.1 用户界面要求 |
2.3.2 性能需求 |
2.3.3 安全性需求 |
第三章 系统关键技术说明 |
3.1 TMN管理架构 |
3.1.1 TMN功能体系结构 |
3.1.2 TMN物理体系结构 |
3.1.3 TMN信息体系结构 |
3.1.4 基于TMN的网络管理系统结构 |
3.1.5 基于TMN的网络管理系统结构的分析 |
3.2 CORBA接口技术 |
3.2.1 CORBA接口通信栈 |
3.2.2 通用ORB间互联协议(GIOP) |
3.2.3 CORBA接口的建模 |
3.2.4 Q3接口技术与CORBA接口技术的比较 |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
4.1 总体设计目标 |
4.2 系统设计原则 |
4.3 系统总体设计 |
4.3.1 管理范围 |
4.3.2 物理结构 |
4.3.3 软件结构 |
4.3.4 功能结构 |
4.3.5 接口设计 |
第五章 系统数据库设计 |
5.1 系统对象和关系图 |
5.2 数据库表设计 |
5.2.1 表汇总 |
5.2.2 光功率信息表 |
5.2.3 再生段光纤衰耗信息 |
5.2.4 光功率调整信息表 |
5.2.5 光口光功率信息表 |
5.2.6 波分光放段表 |
第六章 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
6.1 光功率采集管理 |
6.1.1 功能描述 |
6.1.2 业务流程 |
6.2 光功率基础数据管理 |
6.2.1 波分设备光功率基础数据管理 |
6.2.2 光纤衰耗基础数据管理 |
6.3 光功率呈现管理 |
6.3.1 光口光功率表格查询 |
6.3.2 光纤衰耗管理 |
6.3.3 光功率视图管理 |
6.4 光功率门限管理 |
6.4.1 功能描述 |
6.4.2 业务流程 |
6.5 光功率统计和分析 |
6.5.1 功能描述 |
6.5.2 业务流程 |
第七章 系统特点和实现效果 |
7.1 系统特点 |
7.2 实现效果 |
7.2.1 数据采集设置 |
7.2.2 光功率基础数据管理 |
7.2.3 光功率呈现 |
7.2.4 光功率门限管理 |
7.2.5 光功率分析 |
第八章 总结 |
8.1 小结 |
8.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CORBA的传输网管性能服务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本文的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
1.3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传输网络管理概述 |
2.1 电信管理网(TMN) |
2.2 TMN 适用范围 |
2.3 TMN 的管理功能 |
2.4 TMN 的逻辑分层 |
2.5 TMN 的体系结构 |
2.5.1 TMN 的功能体系结构 |
2.5.2 TMN 的信息体系结构 |
2.6 TMN 存在的问题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CORBA 技术概述 |
3.1 CORBA 核心ORB 介绍 |
3.1.1 ORB 运行机制介绍 |
3.1.2 ORB 优点 |
3.2 接口定义语言(IDL) |
3.3 CORBA 常用服务 |
3.3.1 CORBA 命名服务 |
3.3.2 CORBA 通知服务 |
3.4 CORBA 在传输网管中应用 |
3.4.1 CORBA 作为网管北向接口 |
3.4.2 CORBA 作为分布式通信的中间件 |
3.4.3 通知服务的应用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传输网管系统架构 |
4.1 系统设计准则 |
4.2 网管软件系统的基本结构 |
4.3 服务器内部层次结构 |
4.3.1 服务器组件功能详细说明 |
4.3.2 服务器内部模块结构 |
4.4 服务器设计特点 |
4.4.1 扩展点及插件化设计 |
4.4.2 服务器内插件间调用方法 |
4.5 服务器启动 |
4.5.1 Context 的启动 |
4.5.2 加载service 插件 |
4.5.3 加载servant 插件 |
4.5.4 加载task 插件 |
4.5.5 Context 的重启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传输网管性能服务器研究 |
5.1 性能服务器 |
5.2 性能任务的监测管理 |
5.2.1 性能任务分类 |
5.2.2 创建性能任务 |
5.2.3 配置性能任务 |
5.2.3.1 修改和删除性能任务 |
5.2.3.2 激活和挂起性能任务 |
5.2.4 线程池技术的引入 |
5.2.5 性能任务调度算法 |
5.3 性能数据采集 |
5.3.1 自动采集性能数据 |
5.3.2 手动采集性能数据 |
5.3.3 性能采集server 端处理流程 |
5.4 性能数据存储 |
5.5 性能数据查询 |
5.5.1 当前性能查询 |
5.5.2 历史性能查询 |
5.5.2.1 查询实现概述 |
5.5.2.2 按时间查询历史性能数据 |
5.5.2.3 按照性能源查询性能数据 |
5.5.2.4 查询结果的显示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测试方法 |
6.1 单元测试 |
6.2 基于TELNET 集成测试 |
6.3 基于TASK 的模拟客户端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下一步研究工作 |
7.1 全文总结 |
7.2 下一步研究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6)自动交换光网络控制平面管理统一信息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本文的主要贡献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网络管理体系及信息模型概述 |
2.1 信息模型概述 |
2.2 TL1 协议及基于消息的信息模型 |
2.2.1 TL1 协议概述 |
2.2.2 TL1 消息格式 |
2.3 SNMP 和MIB |
2.3.1 SNMP 概述 |
2.3.2 管理信息结构SMI |
2.3.3 管理信息库MIB |
2.4 CMIP 和GDMO |
2.4.1 CMIP 概述 |
2.4.2 管理对象定义指南GDMO |
2.4.3 管理对象信息树MIT |
2.5 CORBA 和IDL |
2.5.1 CORBA 概述 |
2.5.2 接口定义语言IDL |
2.6 各种网管协议及其信息模型的比较 |
第三章 ASON 控制平面管理统一信息模型的建模思路 |
3.1 ASON 控制平面管理统一信息模型的建模层次 |
3.2 基于对象的管理信息模型 |
3.2.1 被管对象类的定义 |
3.2.2 被管对象类之间的关系 |
3.3 基于XML SCHEMA 的信息模型表现形式 |
第四章 ASON 控制平面管理统一信息模型的建立 |
4.1 网元管理层信息模型的建立 |
4.1.1 GMPLS LSR 的管理信息模型 |
4.1.2 GMPLS TE LSP 的管理信息模型 |
4.1.3 TE Link 的管理信息模型 |
4.2 网络管理层信息模型的建立 |
4.2.1 网络管理层信息模型 |
4.2.2 网络管理信息的获取 |
4.3 ASON 控制平面管理统一信息模型的建立 |
第五章 ASON 控制平面管理的网管原型实现 |
5.1 网络管理系统架构和开发环境简介 |
5.2 完成配置和建路管理功能的信息交互 |
5.3 配置和建路管理功能的测试实验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成果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符号与标记(附录1)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7)浙江移动传输综合网管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作者主要的研究工作 |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传输综合网管技术相关研究 |
2.1 基于TMN的传输网管系统 |
2.2 基于CORBA的传输网管 |
第三章 传输综合网管总体结构和功能设计 |
3.1 中国移动传输综合网管建设目标 |
3.2 技术要求 |
3.3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
3.4 系统接口设计 |
3.5 硬件体系结构设计 |
3.6 系统组网方式 |
3.7 主要功能设计 |
第四章 综合告警模块功能的实现 |
4.1 数据采集方案设计 |
4.2 配置数据采集流程设计 |
4.3 告警交互结构设计 |
4.4 告警数据入库方法 |
4.5 告警处理流程实现 |
4.6 采集器模块调试 |
4.7 综合告警界面效果 |
4.8 遇到的问题 |
第五章 结束语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5.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 |
致谢 |
(8)基于本体的共享管理信息建模方法、模型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网络管理发展的需求 |
1.1.2 基于本体的共享管理信息模型的优点 |
1.1.2.1 本体应用于管理信息模型的优点 |
1.1.2.2 共享管理信息模型的优点 |
1.1.3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工作 |
1.3 文章结构 |
参考文献 |
第2章 基于本体的共享管理信息模型研究综述 |
2.1 引言 |
2.2 网络管理信息模型研究现状 |
2.2.1 管理信息建模方法研究现状 |
2.2.1.1 UTRAD建模方法 |
2.2.1.2 IRP建模方法 |
2.2.1.3 MINM建模方法 |
2.2.1.4 其他信息建模方法 |
2.2.2 管理信息模型分类研究 |
2.2.2.1 基于分层视点的管理信息模型 |
2.2.2.2 基于建模对象的管理信息模型 |
2.2.2.3 基于框架协议/描述语言的管理信息模型 |
2.3 基于本体的共享管理信息模型研究现状 |
2.3.1 共享管理信息模型研究现状 |
2.3.1.1 CIM相关研究 |
2.3.1.2 SID相关研究 |
2.3.2 网络管理信息本体建模研究现状 |
2.3.2.1 通用本体建模研究 |
2.3.2.2 网络管理领域中的本体模型研究 |
2.4 基于本体的共享管理信息模型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2.5 本文研究目标 |
2.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3章 共享管理信息建模过程 |
3.1 引言 |
3.2 共享管理信息模型的含义 |
3.3 多视点共享管理信息建模过程 |
3.3.1 基于专业网络管理视点的共享管理信息模型 |
3.3.2 基于综合网络管理视点的共享管理信息模型 |
3.3.3 基于综合业务管理视点的共享管理信息模型 |
3.3.4 通用共享管理信息模型 |
3.4 基于UTRAD的共享管理信息建模过程 |
3.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4章 基于本体的共享管理信息建模方法 |
4.1 引言 |
4.2 共享管理信息建模功能需求 |
4.2.1 共享管理信息建模公共管理功能需求 |
4.2.2 共享管理信息建模配置、性能、故障管理功能需求 |
4.3 基于本体的共享管理信息建模方法 |
4.3.1 基于多维体系结构的共享管理信息框架划分 |
4.3.2 按继承关系构建模型元素 |
4.3.3 挖掘模型元素间关系 |
4.3.3.1 关系特性分析 |
4.3.3.2 管理对象类关系挖掘与记录 |
4.3.4 模型的一致性检验 |
4.3.4.1 语法的一致性检验 |
4.3.4.2 语义的一致性检验 |
4.3.5 第五步:模型的完善、修改与扩展 |
4.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5章 基于 OWL-NM的模型描述语言及描述模板 |
5.1 引言 |
5.2 基于OWL的网络管理信息描述语言 OWL-NM |
5.2.1 OWL简介及子语言选择 |
5.2.2 OWL在网络管理信息建模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
5.2.3 改进后的共享管理信息本体描述语言: OWL-NM |
5.2.3.1 紧耦合化的类和属性的从属关系 |
5.2.3.2 对 Datatype型属性的约束规定 |
5.3 基于 OWL-NM的共享管理信息模型描述模板 |
5.3.1 管理对象类描述模板 |
5.3.2 属性描述模板 |
5.3.3 属性组描述模板 |
5.3.4 关系描述模板 |
5.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6章 基于本体的通用共享管理信息模型 |
6.1 引言 |
6.2 通用共享管理信息模型定位 |
6.3 ManagedElement及其子类的继承关系 |
6.4 ManagedElement子类间的关系挖掘 |
6.5 PhvsicalME子类间的关系的表示 |
6.6 基于OWL-NM的通用共享管理信息模型描述 |
6.7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7章 共享管理信息模型系统应用机制 |
7.1 引言 |
7.2 背景分析 |
7.3 基于OWL-NM的本体模型向数据库表结构的映射 |
7.3.1 本体模型向数据库表结构映射方法研究背景及不足 |
7.3.2 OWL-NM向数据库表的映射 |
7.3.2.1 OWL-NM描述对象分析 |
7.3.2.2 OWL-NM向数据库的映射步骤 |
7.4 基于 SMD模型的共享管理信息存取适配过程 |
7.4.1 元数据及其适配函数 |
7.4.1.1 tdm元数据及其适配函数 |
7 4 1.2 slm元数据 |
7 4 1.3 om元数据 |
7 4 1.4 acm元数据 |
7.4.2 基于 SMD模型的适配过程 |
7.4.2.1 数据访问请求适配过程 |
7.4.2.2 数据访问相应适配过程 |
7.5 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7.5.1 应用场景 |
7.5.2 数据库表设计 |
7.5.3 模块划分 |
7.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8章 结束语 |
8.1 论文总结 |
8.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全文缩略语 |
致谢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基于CORBA技术的3G综合网管中接口适配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意义 |
1.1.1 引言 |
1.1.2 TMN的劣势 |
1.1.3 CORBA的优势 |
1.1.4 课题意义 |
1.2 本文的结构 |
第二章 技术背景 |
2.1 TMN简介 |
2.1.1 TMN管理框架 |
2.1.2 TMN功能块 |
2.1.3 TMN参考点 |
2.1.4 TMN通信模型 |
2.1.5 TMN信息模型 |
2.1.6 TMN管理分层、功能分层模型 |
2.1.7 TMN标准接口 |
2.1.8 TMN的特点以及在我国的现状 |
2.2 CORBA简介 |
2.2.1 CORBA体系结构 |
2.2.2 CORBA在 TMN中的应用 |
2.2.3 基于 CORBA的网管的体系结构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3G网管原型系统的设计 |
3.1 系统介绍 |
3.1.1 三层架构模型 |
3.1.2 系统方案-架构 |
3.2 接口适配器 |
3.2.1 适配器模型 |
3.2.2 适配器与 EMS的交互 |
3.3 中间件模块 |
3.3.1 TUXEDO介绍 |
3.3.2 中间件模块-架构 |
3.4 用户界面模块 |
3.4.1 故障管理 |
3.4.2 配置管理 |
3.4.3 性能管理 |
3.4.4 安全管理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3G网管接口适配器功能及实现 |
4.1 公共管理功能集 |
4.1.1 访问入口点功能集 |
4.1.2 通知管理功能集 |
4.1.3 链路监视功能集 |
4.1.4 文件传输功能集 |
4.2 配置管理功能集 |
4.2.1 公共配置管理功能模块 |
4.2.2 基本配置功能 |
4.2.3 配置信息同步功能 |
4.3 故障管理功能集 |
4.3.1 获取告警信息列表 |
4.3.2 确认告警 |
4.3.3 取消告警确认 |
4.3.4 获取告警数 |
4.3.5 增加告警说明 |
4.3.6 清除告警 |
4.3.7 通知上报功能 |
4.3.8 告警信息同步功能 |
4.4 性能管理功能集 |
4.4.1 性能采集管理功能集 |
4.4.2 性能门限管理功能集 |
4.4.3 性能数据管理功能 |
4.5 通知处理过程 |
4.5.1 通知类型 |
4.5.2 通知处理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3G网管接口适配器测试及其不足 |
5.1 接口支持方面 |
5.2 系统设计方面 |
5.3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基于CORBA/CMIP的网关模型及其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CORBA/CMIP网关的产生背景 |
1.2 CORBA/CMIP网关的特点 |
1.3 当前CORBA/CMIP网关的产品及应用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CORBA/CMIP网关的体系结构 |
2.1 CMIP技术相关规范简述 |
2.1.1 概述 |
2.1.2 CMIP的优势 |
2.1.3 GDMO概述 |
2.2 CORBA和网络管理 |
2.2.1 概述 |
2.2.2 基于CORBA技术的网管标准 |
2.2.3 CORBA的事件服务 |
2.2.4 CORBA的命名服务 |
2.3 网关设计思路 |
2.4 网关总体框架设计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通用网关模型 |
3.1 概述 |
3.2 通用网关模块设计 |
3.2.1 基本功能 |
3.2.2 通用接口设计 |
3.3 通用接口编程应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静态转换模型 |
4.1 概述 |
4.2 转换算法 |
4.3 文件名和IDL模块 |
4.4 转换举例 |
4.5 GDMO→IDL语义转换器 |
4.5.1 模板转换 |
4.5.2 异常处理 |
4.5.3 对象到IDL的转换 |
4.5.4 属性到IDL操作 |
4.5.5 参数到IDL类型的映射 |
4.5.6 动作到IDL接口的映射 |
4.5.7 消息到IDL操作的映射 |
4.6 Gdmo ToIDL编译器实现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动态转换模型 |
5.1 概述 |
5.2 转换规则 |
5.3 行为转换接口设计 |
5.3.1 回复接口设计 |
5.3.2 回复接口详解 |
5.4 网关的行为转换 |
5.4.1 创建一个MO |
5.4.2 对MO的基本操作 |
5.4.3 事件接收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GDMO模板在CORBA中的映射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移动通信网OMC北向接口性能管理数据分析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王露. 北京邮电大学, 2017(03)
- [2]端到端网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陈竞阳.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14(05)
- [3]分布式网络管理技术研究[D]. 周娴. 南昌大学, 2009(S1)
- [4]传输网管理系统中光功率管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邓广莉. 北京邮电大学, 2009(03)
- [5]基于CORBA的传输网管性能服务器研究[D]. 贺德涛. 电子科技大学, 2009(11)
- [6]自动交换光网络控制平面管理统一信息模型研究[D]. 罗佳荣. 上海交通大学, 2009(S2)
- [7]浙江移动传输综合网管的设计与实现[D]. 宋公建. 北京邮电大学, 2008(03)
- [8]基于本体的共享管理信息建模方法、模型及其应用[D]. 高志鹏. 北京邮电大学, 2007(05)
- [9]基于CORBA技术的3G综合网管中接口适配器的设计与实现[D]. 石良生. 北京邮电大学, 2006(11)
- [10]基于CORBA/CMIP的网关模型及其研究与设计[D]. 倪小雷. 浙江大学, 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