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论文_刘精山,赵沛,田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动性,商业银行,风险,风险管理,资产负债,货币政策,指数。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论文文献综述

刘精山,赵沛,田静[1](2019)在《基于时变模型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度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动性错配是流动性风险产生的根本,有必要从资产端和负债端研究和度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在综合外部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构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错配指数(LMI),并对我国18家上市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行度量、识别和压力测试。研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风险存在异质性和时变性,LMI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不同类型银行压力测试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显着的异质性。为有效地管理和防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需要严格控制流动性错配程度,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资产价格的波动,并建立相应的风险监测和管理机制。(本文来源于《财经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6期)

李欢欢[2](2019)在《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4月,金融峰会的召开各行业领导人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新形势,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进行了战略性判断。在全球金融创新的推动下,商业银行增加了获取资金渠道,开发了丰富的金融产品,使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管理日益艰难。农村商业银行作为银行体系中的中小银行,受自身发展条件限制,流动性风险管控压力更大,如何在新常态下保证银行流动性安全,对维护金融业稳定有着重大的意义。针对以上问题,只有在完善专业化管理水平、完善流动性管理体系、加强不良贷款管理后才能得到解决。(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信息化》期刊2019年21期)

朱永康[3](2019)在《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凸显》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我国不同类型银行在业务复杂程度、资产负债结构等方面的差异逐步显现,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不断上升。同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深化、金融行业去杠杆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宽松的资金环境有所收紧,(本文来源于《中华工商时报》期刊2019-10-25)

袁秀文,曹源芳[4](2019)在《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传染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年来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的经营遭受了很大损失,其风险管理也面临着更大压力。以2014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二季度商业银行数据和P2P成交额增速为样本,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风险传染效应,总结了金融科技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并从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和银行层面叁个维度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达到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平衡发展的目标。(本文来源于《金融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刘志洋[5](2019)在《规模、资产负债结构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基于流动性创造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巴塞尔委员会确定规模为评估一家商业银行系统重要性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但并没有明确表明规模究竟与商业银行哪类风险有关。本文在研究规模因素时,既考虑总量维度,有考虑了资产负债结构维度。在使用最新提出的流动性创造指标测度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后,本文实证分析表明规模越大的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越多,即流动性风险越大;定期存款占比越高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低;贷款结构对流动性风险影响不显着;贷款存款比率显着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本文来源于《吉林金融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罗树浩[6](2019)在《基于BP神经网络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预警》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通常会面对一个重要风险,即流动性风险。对该风险进行及时的预警,可及时发现风险并做出对策,减少流动性风险损失。BP神经网络不仅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模式识别能力,作为一种平行分散处理模式,在新准备的数据资料的基础之上,BP神经能够自我学习和培训,对变化多端的经济环境做出及时的反应。文章运用BP神经网络的函数逼近能力对南京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行了预警。(本文来源于《企业科技与发展》期刊2019年09期)

陆守梅[7](2019)在《中小农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国内金融环境和金融系统正慢慢地与国外市场接轨。这往往是打破“大而不倒”的可能性的提升,之前在国外发生的商业银行因流动性风险而破产的情况在中国也有可能发生。这警示着我们迫切需要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近些年来,中国银行间经历了2013年的“大钱荒”,拆借利率一度高达30%,2017年以来的金融去杠杆带来的流动性风险犹在,在流动性水平处于紧张的背景下,中小农村商业银行随时可能发生违约,从而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作了简要评述,分析了学术界目前的研究现状。其次,分析了目前中小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基于JH农商行的财务数据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基于此,考查分析了目前中小农村商业银行在流动性这块的一个业务状态和存在问题。接着,根据JH农商行的实际情况,对该行进行了流动性压力测试,风险因素分别为不良贷款率提升、短期融资成本增加、法定存款准备金上调、存款流失。实证结果显示,测试结果受存款流失影响程度最大,并且当冲击后作用显现时间为3个月时,银行流动性都存在一定的压力,甚至在重度压力下,融资后备付率为负值。针对这些压力测试结果,本文在文章最后结合该行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对策,如利用已有的平台取长补短、建立全面的与流动性风险相匹配的监测管理系统等,以便更好地提高该行的流动性管理问题。(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9-10)

吴乐[8](2019)在《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其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的金融活动促进经济发展,同业业务在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业业务市场的稳定性保证了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性。银行同业贷款将银行作为网络连接起来,但随之也增加了银行间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业业务为银行提供流动性和信贷,同时也是主要的银行风险传染的渠道。大量的相关研究表明,一家银行的失败将引发连锁反应,通过银行间借贷关系导致其他银行倒闭。但有的学者指出银行间借贷可以通过风险分担提升各自的稳定性。本文认为,开展同业业务从风险分担的角度出发来看,可能会支持银行体系稳定;但从风险传染的角度来看,其会加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由于同业业务风险传染与风险分担并存,因此,有必要以我国商业银行实际数据为样本,通过实证方式研究证明同业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究竟是正向还是负向的,抑或是不具有显着影响。文中不仅介绍了同业业务当前发展状况,指出同业业务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另外还对我国商业银行现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同业业务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角度众多,本文中笔者选取了正反两面的影响进行论述。正向影响有叁点:一、银行在短期内流动资金较为紧张时,开展同业业务能够有效帮助影响解决当前困局,从而对流动性风险产生遏制效果;二、在同业业务进行过程中,借贷双方会互相监督,尤其是贷款方为了降低自身风险,对借款方的监督较为严格,降低流动性风险发生的几率。叁、同业业务可以为商业银行带来可观收益,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流动性风险产生,因此,同业业务对降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有一定积极影响。反向影响有以下五点:一、同业业务因自身业务特点,期限错配较为严重,因而增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二,同业业务是由金融机构之间互相合作而完成的,因此一旦发生流动性风险,很容易互相传染;叁、同业业务因其业务具有一定同质性,因而流动性风险发生的概率较高;四、同业业务是商业银行向高风险行业投资的重要渠道,因而流动性风险大大增加;五、同业业务主体较多,银行很难仔细排查,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同业业务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也具有一定的反向作用。2.文中笔者选取了自2010年以来八年内中国16家上市银行关于流动性风险的数据以及相关指标,从其中选取了七个重要指标作为分析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上述16家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综合评价得分作为被解释变量,构建模型实证检验同业业务对其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同业业务与流动性水平之间呈“倒U形”,当同业业务控制在阈值之内时,能够为商业银行减轻流动性紧张的压力,降低流动性风险;但是如果同业业务继续扩张,超过阈值时则会使得流动性风险增加。同时,实证结果还表明,银行规模、资产回报率对流动性风险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而资本充足率、GDP增长率以及M2增长率对流动性风险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3.根据本文实证研究结果以及微观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首先,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同业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对同业业务进行规范化管理;其次,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的监管和管控;第叁,推进对相应的金融配套体系进行有效改革和优化。(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9-09)

张晓明,隗群林,贾江帆,孙士猛[9](2019)在《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对中国商业银行系统流动性风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对中国商业银行系统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银行流动性管理较好,而部分股份制银行存在较为严重的流动性隐患,系统流动性风险呈现上升趋势;美联储加息和缩表均造成中国的流动性收紧,显着提高商业银行的系统流动性风险。相关监管部门应尽快构建银行系统流动性风险测度指标,及银行业系统流动性风险水平监测体系,防范和化解流动性风险引发的系统性金融危机。(本文来源于《金融论坛》期刊2019年09期)

刘础润[10](2019)在《全球流动性变动与公司治理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伴随着美联储的加息进程,全球流动性呈现出与过去不同的变动趋势。本文从银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全球流动性变动银行信用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通过对全球42个国家2011-2017年银行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全球流动性与银行信贷风险之间正相关,当流动性增加时,银行的信贷风险也会相应上升。同时,本文还发现,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小流动性变动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北方经济》期刊2019年08期)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8年4月,金融峰会的召开各行业领导人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新形势,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进行了战略性判断。在全球金融创新的推动下,商业银行增加了获取资金渠道,开发了丰富的金融产品,使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管理日益艰难。农村商业银行作为银行体系中的中小银行,受自身发展条件限制,流动性风险管控压力更大,如何在新常态下保证银行流动性安全,对维护金融业稳定有着重大的意义。针对以上问题,只有在完善专业化管理水平、完善流动性管理体系、加强不良贷款管理后才能得到解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论文参考文献

[1].刘精山,赵沛,田静.基于时变模型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度量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9

[2].李欢欢.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

[3].朱永康.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凸显[N].中华工商时报.2019

[4].袁秀文,曹源芳.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传染效应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9

[5].刘志洋.规模、资产负债结构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基于流动性创造视角[J].吉林金融研究.2019

[6].罗树浩.基于BP神经网络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预警[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

[7].陆守梅.中小农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9

[8].吴乐.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其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9

[9].张晓明,隗群林,贾江帆,孙士猛.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对中国商业银行系统流动性风险的影响[J].金融论坛.2019

[10].刘础润.全球流动性变动与公司治理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J].北方经济.2019

论文知识图

我国银行业流动性比例的变化情况(%)一5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决策模...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指数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程序...技术路线图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对其成本所...

标签:;  ;  ;  ;  ;  ;  ;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论文_刘精山,赵沛,田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