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设计论文_孙艳娜,孙大权,李立寒

导读:本文包含了沥青混合料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沥青,性能,空隙,纤维,彩色,道路,油石。

沥青混合料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孙艳娜,孙大权,李立寒[1](2019)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实验课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道路工程材料》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课程,实验教学在课程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响应国家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任务,该课程也要与时俱进,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现把实验教学综合化,设计成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实验,不仅涵盖了更多的实验内容,而且把原先的验证性实验升级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学生有更大的空间进行创新。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实验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给出了一个工程案例。实验课程经过几批学生的实践,效果良好,建议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48期)

柴彩萍[2](2019)在《沥青混合料优化设计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探讨美国Superpave20设计标准在我国工程应用中,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思路。以工程实际中AC-19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为依托,研究将我国现行规范与美国Superpave20设计标准相结合,以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为主要控制指标,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优化设计时,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能否得到改善。结果表明,调整后的沥青混合料具有更高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性。可见,该配合比优化设计思路在工程实际中切实可行,可为道路工作人员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20期)

陈晓梅,郭健禹,李莹[3](2019)在《采用抗滑性能衰减率设计抗滑耐久型沥青混合料》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设计具有优良抗滑耐久性的沥青路面,该文基于压力胶片技术研究成果,设计不同级配的抗滑层SMA和GAC沥青混合料,采用抗滑性能衰减率评价其不同加速加载搓揉阶段的抗滑性能,进而比选出具备优良抗滑性能及抗滑耐久性的沥青混合料。研究结果显示:合理控制4.75 mm档筛孔通过率是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设计的关键,该文设计的各抗滑层抗滑性能方面:SMA>GAC>AC,SMA-4和GAC-4及GAC-5具有优良的抗滑性能及耐久性,推荐其作为路面抗滑层,条件具备时优先选用SMA-4。(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9年05期)

姚俊鹏[4](2019)在《彩色透水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和相关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彩色改性沥青颗粒,拌和沥青混合料;采用体积法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对彩色透水沥青混合料的相关性能进行验证;设计的彩色透水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低温弯曲、水稳定性性能良好,符合标准规范要求。(本文来源于《江苏建材》期刊2019年05期)

郭颖华[5](2019)在《彩色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路面在雨天的表现,使其达到排水路面的技术要求,对混合料的原材料进行了性能研究,选择合适的集料进行配合比设计,确定了矿料的级配范围与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并通过验证渗水系数等指标对混合料的排水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彩色排水沥青混合料达到了排水路面的性能要求。彩色排水沥青路面因其良好的排水性能以及丰富的色彩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闫纾梅[6](2019)在《短切纤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有着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耐久性较好的特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路面材料,但有关纤维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面仍没有一种通用的设计方法。基于此,着眼于短切纤维沥青混合料的特点,对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混合料组成结构类型为骨架嵌挤型结构;选用4种短切纤维材料,并同时制备有无纤维及掺配木质素纤维的沥青混合料作为对比项;对纤维沥青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矿料的级配并进行检验;依据最紧密骨架原理,进行配合比设计,得到了其最佳油石比和配合比设计结果。研究可为短切纤维沥青混合料的应用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赵衍鸿[7](2019)在《再利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及路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废旧沥青可回收利用,本文通过专用设备对废旧沥青混合料再利用,将其分离成集料和粉状的废旧沥青混合料,对于再利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及实用性展开研究。结果显示沥青针入度系数可客观反映出废旧沥青混合料最佳掺配比,明确了再利用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构成,粉状废旧沥青混合料在再利用沥青混合料中掺配比取值位于20%~30%区间内时,再利用沥青混合料各项技术指标均能满足规范技术指标,且具备良好的路用性能。(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9年10期)

靳凯洋,李志勇[8](2019)在《基于GTM法的AC-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旋转剪切压实法(GTM)对渝长(重庆渝北—长寿)高速公路扩能工程路面上面层AC-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进行设计,初步完成原材料选择、级配确定,并对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检验和评价,最终提出在最佳油石比情况下的目标配合比,提高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和抗车辙能力。(本文来源于《公路与汽运》期刊2019年05期)

何伟杰[9](2019)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湿热地区高温稳定性不足、易出现车辙病害的现状,提出了一种通过添加外掺剂改性的方法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在机理分析、级配优化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传统的室内拌合工艺,开展了路用性能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模量改性剂对沥青胶结料的改性机理在于通过增强沥青胶结料的抗变形能力和弹性性质,以提升沥青胶结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采用高模量外掺剂改性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较大提升,超过规范要求水平,且水稳定性能及低温性能也在较优水平。(本文来源于《广东公路交通》期刊2019年04期)

龙凤艳[10](2019)在《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及控制要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结合沥青混合料生产实际,探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及控制要点,并提出相应设计控制对策,主要包括沥青混合料冷料进料速度、二次筛分筛网设置、除尘风门控制、沥青混合料级配控制等。实际应用表明,把握质量控制要点能推动配合比设计顺利进行,有利于确保沥青的综合性能。(本文来源于《西部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沥青混合料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旨在探讨美国Superpave20设计标准在我国工程应用中,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思路。以工程实际中AC-19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为依托,研究将我国现行规范与美国Superpave20设计标准相结合,以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为主要控制指标,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优化设计时,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能否得到改善。结果表明,调整后的沥青混合料具有更高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性。可见,该配合比优化设计思路在工程实际中切实可行,可为道路工作人员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沥青混合料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孙艳娜,孙大权,李立寒.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实验课程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9

[2].柴彩萍.沥青混合料优化设计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9

[3].陈晓梅,郭健禹,李莹.采用抗滑性能衰减率设计抗滑耐久型沥青混合料[J].中外公路.2019

[4].姚俊鹏.彩色透水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和相关性能研究[J].江苏建材.2019

[5].郭颖华.彩色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9

[6].闫纾梅.短切纤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研究[J].公路工程.2019

[7].赵衍鸿.再利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及路用性能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

[8].靳凯洋,李志勇.基于GTM法的AC-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J].公路与汽运.2019

[9].何伟杰.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J].广东公路交通.2019

[10].龙凤艳.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及控制要点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9

论文知识图

降雨停止2H内排水层含水量变化图渗水试验构造深度试验摩擦系数试验环氧沥青混合料级配曲线图典型钢箱梁桥面结构

标签:;  ;  ;  ;  ;  ;  ;  

沥青混合料设计论文_孙艳娜,孙大权,李立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