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束晕混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混沌,粒子束,包络,反馈,磁场,周期,神经网络。
束晕混沌论文文献综述
方锦清[1](2018)在《束晕-混沌的复杂性、控制方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粒子加速器中束流传输系统是由许多电磁聚焦单元为节点组成的复杂网络,强流粒子束在其束流传输网络系统中产生特有的束晕-混沌现象,是一种奇特的复杂性问题,是一个令人关注的、极其重要的课题。本文概述混沌王国里这个特殊的束晕-混沌的复杂性、物理机理、控制方法和实际应用。(本文来源于《科技导报》期刊2018年08期)
郝建红,段如,王仕超[2](2014)在《均匀聚焦磁场中束晕-混沌的sinc函数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束晕-混沌的非线性控制策略,研究了均匀聚焦磁场通道中束晕-混沌的sinc函数控制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采用庞加莱截面技术对束核包络振荡及其单粒子运动轨迹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运用此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束晕及再生现象,达到对束晕-混沌的有效控制.(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刘强,方锦清,赵耿,李永[3](2014)在《束晕-混沌同步控制及若干加密方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构造了具有小世界(WS)和无标度(BA)特性的束流输运网络,提出多种束晕-混沌的同步控制方法和3种保密通信的电路设计方案,并进行了仿真试验。在混沌复杂性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了一种混沌密码新算法,并成功地研制了链路混沌密码样机。同时研制了一种基于混沌加密算法和传统加密算法相结合的混沌加密系统,采用FPGA技术进行了硬件开发,已在互联网上实现了文件加密和解密的通信实验。在信息隐藏技术研究方面,实现了将加密信息隐藏到JPEG格式图片之中,实验和工程应用信息隐藏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期刊2014年01期)
段如,郝建红,许海波[4](2014)在《非线性共振及束晕-混沌的场强参数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计算和分析周期聚焦磁场强度和表征束自生场强度的束导流系数的变化对强流粒子束运动特征的影响,系统研究了强流粒子束的非线性共振和束晕现象。采用庞加莱截面技术对束核包络振荡及其单粒子运动轨迹进行了数值模拟,清楚地展示了不同情况下束核包络非线性振荡以及对应的试验粒子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束核自生场使得束核包络发生非线性振荡,随着束核自生场和聚焦磁场的增加,伴随着束核共振岛的出现,单粒子空间分布出现越来越多的束晕粒子。(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4年01期)
张玥[5](2012)在《反演设计对束晕-混沌试验粒子的非线性反馈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最令人关注的重大课题之—,因为它对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影响最大。目前核聚变能已成为一种世界公认的未来清洁型能源,核能的高效性可以充分满足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然而,迄今核电系统还存在一些严重缺点,为此,世界上已经提出了加速(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投资》期刊2012年24期)
闫华龙[6](2012)在《反演设计对束晕-混沌束包络的非线性反馈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危机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如何利用新能源造福社会是科研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目前核聚变能已成为一种世界公认的未来清洁型能源,核能的高效性可以充分满足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为了使得核电系统能发挥其最大利用空间,科学家提出了以加速器为驱动的(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2年06期)
高远,袁海英,谭光兴,罗文广[7](2012)在《强流束晕-混沌的模糊逻辑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周期性磁场聚焦传输通道中的K-V(Kapchinskij-Vladimirskij)分布离子束为例,引入带偏置的升余弦函数近似刻画实际磁场,理论分析了通道中强流离子束的束晕-混沌动力学行为。针对束晕-混沌的控制问题,提出了束晕-混沌的模糊逻辑控制方法。模糊控制器采用Mamdani推理系统,其输出作为控制因子线性调整外部磁场强度。用模糊相平面法分析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显示:在控制条件下,混沌变化的束包络半径被稳定控制;将该方法应用于多粒子模型,消除了束晕及其再生现象,束的品质获得较大提高。该模糊控制方法具有不依赖束输运数学模型、控制器简单、磁场调节呈线性关系、易于工程实现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2年02期)
薛鹏康[8](2011)在《基于粒子束晕现象的时空混沌及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强流粒子加速器在核材料生产与增殖、放射性废物嬗变、重离子聚变、高能物理、核科学与工程、国防与民用工业和医疗等许多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应用潜力。尤其是在强流加速器驱动的放射性洁净核能系统(ADS)领域,由于它的作用使得对核能的利用更加安全、干净和便宜,对于应对21世纪各国面临的能源挑战,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束晕-混沌现象是目前强流粒子束应用中所面临的困难问题之一。因此,对束晕-混沌及其控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以束晕-混沌的产生机制和控制策略为基础,从束核-粒子模型(K-V初始分布方程)出发,对满足K-V初始分布的粒子在周期聚焦通道传输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计算研究束晕-混沌系统的各项参数及它们对粒子束包络的共振和混沌行为影响。并采用反演设计反馈控制法和简单函数非线性反馈控制法对束晕-混沌系统的束包络和粒子空间分布进行了控制计算:反演设计反馈控制器直接作用于束包络方程,对束包络的失配半径进行控制,通过观察比较控制前后系统轨道的Poincare截面发现该控制器对束包络的混沌行为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简单函数非线性控制器作用于粒子受到的径向电场力,对粒子的径向发散行为进行控制,运用MATLAB软件对束晕-混沌系统进行模拟,并观察加入控制后后粒子空间分布的变化,发现应用此方法对粒子束的束晕-混沌现象有很好的控制效果。接着应用反演设计思想构造的反馈控制器,数值模拟控制粒子束晕,发现此方法具有更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1-12-01)
薛鹏康,郝建红,李功铭[9](2011)在《强流粒子加速器束晕-混沌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离子束在高能物理、工业生产、医疗、科研等诸多领域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应用。例如生产核材料,生产钚和氚、放射性洁净核能,嬗变核废物,同位素生产及重离子聚变、粒子束武器、高功率微波源等。产生强流离子束的关键设备是强流加速器。带电粒子在加速器中轴向电场的作用下获得加速从而得到很高的能量。强流加速器(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1年22期)
高远,袁海英,孔峰,谭光兴[10](2011)在《强流束晕-混沌的RBF神经网络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周期性聚焦磁场通道中的Kapchinskij-Vladimirskij(K-V)分布离子束为对象,研究了强流束晕-混沌现象的RBFNN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以神经网络的输出作为周期聚焦磁场的线性控制因子,通过对外部磁场的线性调节实现束晕-混沌控制.模拟结果表明:当选择恰当的RBFNN控制结构,自适应调整其内部参数,可将混沌变化的束包络半径控制在匹配半径附近单周期稳定振荡;该方法用于多粒子模拟系统中,能较好改善束的品质,束晕-混沌现象能得到有效抑制.(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束晕混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束晕-混沌的非线性控制策略,研究了均匀聚焦磁场通道中束晕-混沌的sinc函数控制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采用庞加莱截面技术对束核包络振荡及其单粒子运动轨迹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运用此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束晕及再生现象,达到对束晕-混沌的有效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束晕混沌论文参考文献
[1].方锦清.束晕-混沌的复杂性、控制方法及应用[J].科技导报.2018
[2].郝建红,段如,王仕超.均匀聚焦磁场中束晕-混沌的sinc函数控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3].刘强,方锦清,赵耿,李永.束晕-混沌同步控制及若干加密方法研究进展[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4
[4].段如,郝建红,许海波.非线性共振及束晕-混沌的场强参数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
[5].张玥.反演设计对束晕-混沌试验粒子的非线性反馈控制[J].中国科技投资.2012
[6].闫华龙.反演设计对束晕-混沌束包络的非线性反馈控制[J].河南科技.2012
[7].高远,袁海英,谭光兴,罗文广.强流束晕-混沌的模糊逻辑控制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2
[8].薛鹏康.基于粒子束晕现象的时空混沌及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
[9].薛鹏康,郝建红,李功铭.强流粒子加速器束晕-混沌现象研究[J].河南科技.2011
[10].高远,袁海英,孔峰,谭光兴.强流束晕-混沌的RBF神经网络控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