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抗跟踪论文-杨林,戴剑峰,赵虎成,高瞻,陆阳

阻抗跟踪论文-杨林,戴剑峰,赵虎成,高瞻,陆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阻抗跟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声手术刀,频率跟踪,阻抗匹配

阻抗跟踪论文文献综述

杨林,戴剑峰,赵虎成,高瞻,陆阳[1](2019)在《基于阻抗匹配的超声手术刀频率跟踪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超声手术刀在医疗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让超声手术刀的换能器能尽可能高效率地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利用并联阻抗匹配实现了超声手术刀的阻抗匹配,让超声手术刀的换能器呈现纯阻抗,从而使换能器的输出功率最大,并且减少了换能器的发热,延长了使用寿命。另外超声手术刀的换能器在使用过程中,换能器的各项参数会随着温度以及环境等发生改变,因此设计了一种针对换能器的谐振频率进行变频的频率跟踪方法,通过对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差进行跟踪,然后送入到FPGA进行运算,得到一个相位差,当相位发生偏差的时候,则采用一个变频公式调整输出频率,从而达到频率跟踪的效果。通过实际验证,所设计的超声手术刀阻抗匹配和频率跟踪方法可以很好地实现在不同负载下的频率自动跟踪,并且运行可靠。(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应用》期刊2019年10期)

邢宏军,丁亮,高海波,夏科睿,刘振[2](2019)在《基于阻抗控制的机器人旋拧阀门轴向位置自适应跟踪》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核电救灾环境机器人作业需求,面向旋拧阀门末端接触力的鲁棒性问题,开展了基于阻抗控制的阀门轴向位置自适应跟踪研究,实现了自适应阻抗控制对阀门轴向位置的有效跟踪。阻抗控制可以较好地实现对接触力/位置动态响应的调节却无法做到精确的位置跟踪,且对末端接触不稳定的鲁棒性较差。为在旋拧阀门中解决该问题,设计了一种鲁棒性更好的新型阻抗模型,并结合自适应控制设计了基于新型阻抗模型的位置跟踪策略,较好地解决了对阀门手轮轴向位置的跟踪。在SolidWorks、ADAMS和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上进行了机器人旋拧阀门仿真,并在搭建的机器人旋拧阀门作业平台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自适应方法可以精确地实现对阀门手轮轴向位置的跟踪,同时提高了作业系统对末端接触不稳定问题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5期)

曾林滨,李国良,李明,冯志康,杨麟[3](2019)在《基于风电系统阻抗变化规律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风电热泵制热系统和压缩制冷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问题,采用MPPT控制模型推导和实验验证的方法,得出系统阻抗变化与风轮转速、风电转化效率间的对应关系.基于系统运行时压缩机阻抗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变步长爬山搜索法(HCS).通过多变风速条件下的实验验证了改进算法的高效性,解决了搜索方向错误和功率振荡的问题,并将平均风电转化效率由31.6%提高至40.58%.(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甘亚辉,段晋军,戴先中[4](2019)在《非结构环境下的机器人自适应变阻抗力跟踪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力跟踪时环境刚度不确定及环境位置动态变化的未知性,提出一种非结构环境下基于自适应变阻抗的力跟踪控制策略.首先,通过建立机器人与环境的接触力模型,分析理想情况下对环境刚度和环境位置的要求;然后,建立新的阻抗模型来适应环境刚度不确定的情况,并根据接触力的变化对阻抗模型参数进行在线自适应调节,用于实时地补偿对环境动态变化的未知性,并对自适应变阻抗的稳定性进行证明;最后,对经典的定阻抗与所提出的自适应变阻抗进行非结构环境下的仿真和物理实验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相比于定阻抗控制能够达到更好的力跟踪效果.(本文来源于《控制与决策》期刊2019年10期)

岑扬[5](2017)在《基于锁相同步的并网变流器系统阻抗建模及其电压跟踪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再生能源发电对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网变流器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多种灵活的运行模式,可以保证网侧电流正弦化、实现功率解耦控制、维持单位功率因数运行、实现能量双向流动,具有较强的功能和诸多的优点,是可再生能源接入的重要接口。因此在电力电子技术和电力电子装置渗透率逐渐快速提高的现代电力系统中,并网大功率电力电子变流器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已成为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保证。在电网发生故障或者受到扰动时,并网变流器保持良好的电压跟踪能力对并网变流器系统安全运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网变流器系统的电压跟踪主要是通过锁相控制和内环电流控制来实现的。现有研究表明目前的锁相控制技术对并网变流器系统的稳定性和电能质量存在一定影响。因此研究基于锁相同步的并网变流器系统阻抗建模方法和锁相控制技术对并网变流器系统电压跟踪能力的影响将有助于并网变流器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本文在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完成,开展了基于锁相同步的并网变流器系统阻抗建模及其电压跟踪能力研究。本文在同步参考系锁相环参数对并网变流器网侧电流的影响分析、考虑锁相环影响的并网变流器的序阻抗/导纳建模以及提升并网变流器电压同步跟踪能力的锁相环输出相角补偿策略等方面开展了探索和创新研究。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研究了同步参考系锁相环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发生单相电网电压跌落的叁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系统中同步参考系锁相环的输出相角进行了时域分析,推导出了计算锁相环输出相角的二阶非线性微分方程,并通过软件计算和仿真验证了方程的有效性。通过仿真分析了同步参考系锁相环PI环节不同的参数对输出相角和网侧电流的影响,总结了变化规律并通过数字物理混合实验验证了仿真的正确性,对电网电压发生不平衡跌落故障时同步参考系锁相环参数对并网变流器的网侧电流影响做出了定性分析。(2)给出了考虑锁相环影响的基于谐波线性化方法的并网变流器序阻抗/导纳建模方法。利用谐波线性化方法得到在叁相平衡电压下并网变流器的小信号阻抗模型。当并网变流器不满足小信号稳定性条件时,并网变流器系统会出现谐振现象。然而现有的小信号阻抗稳定性分析方法对谐振发生的频率和幅值无法做出有效的估算。因此定义了并网变流器在大信号下的阻抗,通过仿真测得了并网变流器在大信号下的阻抗,给出了估算此谐振幅值和频率的方法。利用描述函数和谐波线性化方法对并网变流器在大信号下的阻抗进行了数学建模,深入分析了并网变流器的谐振现象。最后在叁相不平衡电压建立了下考虑正负序分量耦合的并网变流器序导纳矩阵,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仿真验证了所提出建模方法的有效性。(3)当电网是强电网时,锁相环对并网变流器的控制系统的影响可忽略不计。通过对PCC点电压的动态特性进行建模,说明了当电网是弱电网时,锁相环会使PCC点电压和并网变流器产生耦合,电网阻抗越大,耦合作用越明显。因此,需要通过改善锁相环的输出相角来减少PCC点电压和并网变流器之间的耦合作用,提高并网变流器的锁相控制能力,从而达到实现提高并网变流器电压同步跟踪能力的目的。并网变流器面临叁相不平衡电网的工况时,会产生含有大量谐波的失真电流,使其工作性能恶化,影响其运行安全性。导致电流失真的主要成分是由基波负序电压引起的叁次谐波电流。由基波负序电压造成的同步参考系锁相环的输出相角扰动是产生谐波电流的原因之一。通过分析谐波电流产生的机理,基于谐波线性化方法提出的不平衡电网电压下同步参考系锁相环的补偿策略。改进后的锁相环可以在叁相电网电压不平衡时正常工作,同时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改善了同步参考系锁相环的输出相角,提高了并网变流器的锁相控制能力,明显减少了并网变流器叁次谐波电流的含量,并且没有削弱并网变流器的动态性能,提高了并网变流器的电流控制能力。因此所提出的锁相环补偿策略明显提高了并网变流器的电压跟踪能力,改善了并网变流器的运行安全性。通过逐周期仿真和控制器在环实时仿真实验验证了补偿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7-10-01)

刘智光,于菲,张靓,李铁军,安占法[6](2015)在《基于模糊自适应阻抗控制的机器人接触力跟踪》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高空幕墙安装机器人末端接触力控制,基于自适应控制理论,针对简化的高空幕墙安装机器人动力学模型,提出一种自适应阻抗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使机器人末端接触力准确跟踪期望力.为改进系统实时性效果,在此基础上应用模糊控制理论,对阻抗控制器中的阻尼参数B进行实时调整,阐述了调整参数B的方法:当接触力与期望力偏差较大,阻尼参数B应选择较小值,以便系统能够快速接近期望力;当偏差较小或在平衡位置振荡,应取较大的阻尼参数B,有利于系统快速稳定.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自适应阻抗控制算法不仅能够准确控制机器人末端接触力,且可减小系统超调量,改善实时性和减小振荡,既保留了自适应算法的优点,又提高了系统控制品质.在相同参数条件下,与自适应阻抗控制算法相比,模糊自适应阻抗控制算法使机器人末端接触力峰值减小6.25%,振荡次数减少33.33%,跟踪速度加快约36.36%,提高了幕墙安装机器人的施工效率和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工程设计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王学林,肖永飞,毕淑慧,范新建,饶洪辉[7](2015)在《机器人柔性抓取试验平台的设计与抓持力跟踪阻抗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小机器人在采摘过程中对果蔬的损伤,设计了机器人柔性抓取试验平台,提出了一种适合末端执行器双指抓取果蔬的抓持力跟踪阻抗控制算法,该算法将末端执行器抓持果蔬系统等效为阻抗-导纳模型,使手指力/位控制等效为期望的惯量-阻尼-刚度模型,可按需调节其参数实现抓持力与位置的动态关系。期望抓持力与采集果蔬实际接触力的偏差作为外环力阻抗控制器的输入,控制器生成对内部位置环参考轨迹的校正量。该算法仅考虑沿末端执行器双指夹持果蔬方向,避免了使用多自由度机械臂阻抗控制算法的复杂性,提高了控制的实时性,同时对抓取系统模型的不确定和力扰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机器人抓取试验证明了双指抓持力反馈阻抗柔顺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可实现机器人柔性抓取,减小抓取果蔬损伤和保证品质。该研究可为农业机器人无损抓取和采摘提供关键技术。(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付波,张敏,李波,黄英伟,范秀香[8](2014)在《基于动态阻抗匹配和两步模型预测控制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光伏阵列的能量利用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阻抗匹配(DIM)和两步模型预测控制(MPC)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首先建立光伏状态空间方程,计算当前时刻光伏系统动态阻抗并预测下一时刻外部阻抗,然后定义成本函数构建两步模型预测控制器,预测开关管状态控制DC/DC电路内部阻抗接近外部阻抗,从而实现光伏发电系统快速和稳定地输出最大功率,并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仿真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可行、有效,且大幅提高了光伏系统最大功率跟踪的快速性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4年10期)

朱卫星,郭喜佳,杨柳河,贾雍,任晓宁[9](2014)在《基于模型的地震波阻抗反演在水平井随钻跟踪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平井地质导向随钻跟踪中,通常利用临井的测井资料建立地质导向前导模型指导随钻。该模型在水平井着陆阶段能相对准确地预测目的层的深度,但在水平段随钻跟踪时,要保证钻头始终控制在目的层内物性较好的部位钻进,仅靠临井的井资料插值预测储层物性,误差就比较大。为此,针对地质导向前导模型储层横向非均质预测的缺陷,把基于模型的地震波阻抗反演技术引入到地质导向模型修正中,预测目的层横向非均质性,指导水平井水平段随钻跟踪服务,以控制井轨迹始终在储层物性较好的部位钻进,提高储层钻遏率。此方法经过实钻水平井的验证,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海洋石油》期刊2014年01期)

李鑫,方陈,张沛超,包海龙[10](2013)在《基于动态阻抗适配的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中结构复杂度与控制效果难以兼得的问题,文章从阻抗适配角度论证了最大功率传输理论应用于光伏系统控制的正确性,并提出一种具备快速自寻优能力的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通过Matlab仿真并与常见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相比较,文章所提出的算法具有更好的跟踪效果。(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3年04期)

阻抗跟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核电救灾环境机器人作业需求,面向旋拧阀门末端接触力的鲁棒性问题,开展了基于阻抗控制的阀门轴向位置自适应跟踪研究,实现了自适应阻抗控制对阀门轴向位置的有效跟踪。阻抗控制可以较好地实现对接触力/位置动态响应的调节却无法做到精确的位置跟踪,且对末端接触不稳定的鲁棒性较差。为在旋拧阀门中解决该问题,设计了一种鲁棒性更好的新型阻抗模型,并结合自适应控制设计了基于新型阻抗模型的位置跟踪策略,较好地解决了对阀门手轮轴向位置的跟踪。在SolidWorks、ADAMS和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上进行了机器人旋拧阀门仿真,并在搭建的机器人旋拧阀门作业平台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自适应方法可以精确地实现对阀门手轮轴向位置的跟踪,同时提高了作业系统对末端接触不稳定问题的鲁棒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阻抗跟踪论文参考文献

[1].杨林,戴剑峰,赵虎成,高瞻,陆阳.基于阻抗匹配的超声手术刀频率跟踪方法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9

[2].邢宏军,丁亮,高海波,夏科睿,刘振.基于阻抗控制的机器人旋拧阀门轴向位置自适应跟踪[J].机械工程学报.2019

[3].曾林滨,李国良,李明,冯志康,杨麟.基于风电系统阻抗变化规律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甘亚辉,段晋军,戴先中.非结构环境下的机器人自适应变阻抗力跟踪控制方法[J].控制与决策.2019

[5].岑扬.基于锁相同步的并网变流器系统阻抗建模及其电压跟踪能力研究[D].武汉大学.2017

[6].刘智光,于菲,张靓,李铁军,安占法.基于模糊自适应阻抗控制的机器人接触力跟踪[J].工程设计学报.2015

[7].王学林,肖永飞,毕淑慧,范新建,饶洪辉.机器人柔性抓取试验平台的设计与抓持力跟踪阻抗控制[J].农业工程学报.2015

[8].付波,张敏,李波,黄英伟,范秀香.基于动态阻抗匹配和两步模型预测控制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J].水电能源科学.2014

[9].朱卫星,郭喜佳,杨柳河,贾雍,任晓宁.基于模型的地震波阻抗反演在水平井随钻跟踪中的应用[J].海洋石油.2014

[10].李鑫,方陈,张沛超,包海龙.基于动态阻抗适配的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J].可再生能源.2013

标签:;  ;  ;  

阻抗跟踪论文-杨林,戴剑峰,赵虎成,高瞻,陆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