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几何模型论文_史雅静,赵佳,陈仁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气几何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几何,电气,模型,线路,雷电,防雷,风速。

电气几何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史雅静,赵佳,陈仁君[1](2019)在《电气-几何模型对位置因子精细化取值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电气-几何模型计算雷击风险评估中位置因子(CD)的方法 ,结合湖北省的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情况,通过实例对评估对象位置因子的取值以及等效截收面积进行分析计算。然后用AutoCAD作图法对上述方法计算得出的评估对象的等效截收面积进行验证,得出该取值法在适用范围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不能准确表征出周围建筑对评估对象等效截收面积的影响程度。(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3期)

梁振,曾玲丽,戴何笠,汤昕,王旭[2](2019)在《基于改进电气几何模型的某500 kV山区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雷电是造成高压输电线路故障的重要原因,为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准确评估线路耐雷性能具有实际意义。从绕击计算模型等方面出发,综合考虑地面倾角、雷电入射角等影响,采用了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来进行防雷评估计算。并对500 kV山区输电线路进行差异化防雷改造,首先统计该输电线路的雷电、地形地貌、杆塔等参数,基于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逐基杆塔计算绕击跳闸率,评估雷害风险等级及耐雷性能,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的选择防雷措施进行防雷改造,为保证供电的安全可靠,提高防雷改造的经济性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电瓷避雷器》期刊2019年01期)

周堃,韩号,夏泽举[3](2018)在《计及综合因素的改进电气几何模型对特高压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雷电绕击造成的线路跳闸是特高压输电线路最主要的故障之一。针对目前计算绕击跳闸率最普遍的电气几何模型法,以雷电绕击机理为理论基础,综合考虑地面倾角、风速、击距系数等因素,用暴露距离来计算绕击跳闸率,提出全新的改进电气几何模型法。通过Matlab软件编程进行仿真计算,在验证模型实用性和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工作之上,研究了绕击跳闸率沿输电线档距方向的变化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电气几何模型法更加符合实际运行情况,绕击跳闸率随地面倾角、输电线高度、风速的增加而上升,随着击距系数的增加而下降,沿着杆塔至档距中央的方向先上升后下降,在距离杆塔20~40 m的区域内,最容易发生绕击,档距中央的绕击跳闸率可以忽略不计。(本文来源于《电瓷避雷器》期刊2018年06期)

王国政[4](2018)在《基于雷电物理的风机叶片改进电气几何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力发电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大力发展风电不仅在能源安全和能源供应多元化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也将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然而,鉴于风机所处环境及其自身的特殊结构,极易遭受大气雷击,雷击事故中叶片的损伤占到雷击损伤总数的40%以上,且多数为不可修复性损伤。因此寻找一个可靠的方法评估风机叶片防雷系统的效率,对风机的防雷设计和促进风电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科学的描述雷击风机的雷电先导发展的物理过程以提高风机叶片防雷效率评估的有效性是本文的研究基础。本文以雷电先导发展的物理模型为基础,与传统的电气几何模型相结合,提出了针对风机叶片的电气几何分析模型;通过引入风机叶片动态击距的概念及分析方法,模拟了雷电先导的发展过程,使得击距的物理意义更加清晰。新提出的动态击距的分析方法不仅可以用于风机的防雷研究,也为具有复杂结构的地面物体防雷提供思路。针对风机叶片的几何结构与旋转特性,本文根据风机叶片电气几何模型的构建原理,进一步推导了叶片防雷系统效率的计算方法。利用提出的风机叶片电气几何模型,分析了叶片角度、雷电流幅值和接闪器布置对防雷系统效率的影响,分析发现叶片越接近水平、雷电流幅值越小叶片防雷系统效率越低,增设叶片侧接闪器能够有效提高叶片防雷系统效率。为了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本文设计了风机叶片长间隙击穿试验对此进行了验证。文中提出的方法可为风机叶片的防雷设计与防雷效率评估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适应规模化风电场的发展趋势,拟为不同环境下风电场的防雷布置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基于风机叶片的电气几何模型,建立了基于雷电物理的多风机雷电屏蔽电气几何模型,给出了多风机间雷电屏蔽的关系与屏蔽判据;利用该模型对规模化风电场各风机间的雷电屏蔽距离进行研究,分析了环境因素(温度、大气压强、空气湿度和海拔)对风电场雷电屏蔽的影响。计算表明,相对空气密度越大、海拔越低,风机之间的雷电可屏蔽距离越大。文中提出的风电场的防雷布置为风电场的空间优化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角度。本文的研究工作适应当前风电场规模化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研究结果丰富了风电雷击防护的基础理论、分析方法与创新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10)

龚磊,郭恒[5](2017)在《一种计及雷电入射角的改进电气几何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暴露距离作为计算手段的电气几何模型存在雷电入射方向固定以及难以适用于输电线路小保护角等缺点。为此,改进雷电入射方式,将雷电入射方向扩大至[-p/2,p/2],并推导出不同雷电入射角下的暴露距离计算方法。以输电线路小保护角为例,传统方法与改进方法计算得到的绕击跳闸率分别为0.021 7、0.088 1次/(100 km·a),对造成差异的原因从雷电入射概率和暴露距离两方面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改进方法雷电入射概率为57.33%,小于传统模型;但其暴露距离在5.0 m左右波动,大于传统模型的1.35 m。此外,计算了两类模型在不同保护角下的绕击跳闸率,并根据计算结果对改进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改进后的电气几何模型可克服传统方法不适用于小保护角或负保护角的缺点。(本文来源于《电瓷避雷器》期刊2017年06期)

周敏[6](2017)在《基于改进电气几何模型的湖南某500kV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改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雷击是造成高压输电线路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路的不断投入运行,与传统输电线路相比,其雷击故障又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方面,由于高压及超高压等输电线路反击耐雷水平很高,又雷电流幅值超过该值的概率很低,发生反击的可能性很小,但因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路所处丘陵山区复杂地理环境,具有杆塔高、档距大等特点,线路易发生绕击跳闸故障,继而,准确评估计算输电线路的绕击跳闸率对线路防雷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输电线路走廊经过大山、平原、山丘等不同地形时,由于雷电参数和各线段结构参数的不同,往往对绕击性能的影响也不同,在一定程度上,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存在差异性。因此,综合考虑线路地形地貌、杆塔构造和雷电水平对输电线路绕击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越高,绕击跳闸所占比重越大,因而着重研究了绕击计算模型。目前,输电线路常用规程法、先导模型法和电气几何模型法(electrical geometry model,EGM)来分析线路绕击耐雷性能。电气几何模型结合了线路构造与雷电放电特性等参数,提出了击距概念,在输电线路的防雷计算中得到普遍使用。然而,电气几何模型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对于雷电流幅值较小、负保护角及地面倾角的情况,计算误差较大。从绕击计算模型等方面出发,综合考虑地面倾角、雷电入射角等影响,对电气几何模型进行了改进。采用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来进行防雷评估计算,对500kV山区输电线路进行差异化防雷改造,首先统计该输电线路的雷电、地形地貌、杆塔等参数,基于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逐基杆塔计算绕击跳闸率,评估雷害风险等级及耐雷性能,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的选择防雷措施进行防雷改造。通过运行实例分析,证明了改造具有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效益。通过对差异化防雷方法中绕击计算模型的改进及对某500kV线路的差异化防雷改造实例,为保证输电线路供电的安全可靠,提高防雷改造的经济性提供了方法和经验指导。(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7-09-01)

王阳,王育飞,江友华,薛花,曹以龙[7](2015)在《基于改进电气几何模型的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绕击计算方法不适用于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问题,为提高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计算的准确性,对传统电气几何模型进行改进,提出适用于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计算的方法。首先,推导出适用于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线路击距系数计算方法。然后,基于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导线间存在多次屏蔽的现象,引入重迭系数,改进电气几何模型及绕击计算流程。最后,运用提出的算法计算110kV同塔六回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并与传统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电气几何模型的绕击跳闸率计算方法能准确地计算出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各层导线的绕击情况,得出较为精准的同塔多回输电线路总绕击跳闸率,可用于指导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防雷工程设计。(本文来源于《电力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曾伟锋[8](2015)在《利用电气几何模型分析输电线路雷击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会直接或间接引起电压骤降,导致生产设备跳机,造成产业界巨大的损失,尤其以高科产业更严重,因此提升电力质量实在有其必要性。广东省处于亚热带地区,输电线路大部份位于山区和旷野,输电线路走廊雷电活动频繁,致使输电线路在雷雨天经常遭受雷击发生闪络事故。本研究主要利用电气几何模型分析改变线路距离与遮蔽角对架空输电线路耐雷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大线路距离并且将遮蔽角由正值调整为负值的确能提升线路的耐雷电能力。(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5年16期)

姚尧,李健,李涵,阮羚,周文俊[9](2015)在《基于山区雷电先导发展的改进电气几何模型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地对地面电场的畸变作用使雷电先导偏向山体发展,导致采用电气几何模型(EGM)计算的山区线路绕击跳闸率比运行经验偏小。因而提出一种适用于山区地形的输电线路雷击概率计算模型,通过一种类山体形态的保角变换函数将2维山区地形抽象化、映射到水平面,以使用传统镜像电荷法计算山区雷电下行先导的发展轨迹,并在先导"末跃"阶段采用电气几何模型EGM中的"击距"参数简化判断雷击点。仿真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计算叁峡地区几种典型山体地形的落雷分布,与雷电定位统计值具有良好的对应性。以叁峡地区某220 kV线路雷击跳闸为例,与EGM计算结果对比表明,考虑山顶地形对雷电先导的吸引作用后,线路边相导线的绕击概率明显增大,可更好解释山区线路雷击跳闸率较高的原因。(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5年05期)

余斌[10](2014)在《架空输电线路雷电电气几何模型的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绕击率的计算是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性能评估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电气几何模型(EGM)计算雷电绕击率,重点阐述了计算模型中关键因素的处理方法,指出其他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并给出优化措施。计算结果与实际线路运行情况的对比表明,该推荐方法可以较为准确的计算架空输电线路的绕击率。(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4年20期)

电气几何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雷电是造成高压输电线路故障的重要原因,为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准确评估线路耐雷性能具有实际意义。从绕击计算模型等方面出发,综合考虑地面倾角、雷电入射角等影响,采用了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来进行防雷评估计算。并对500 kV山区输电线路进行差异化防雷改造,首先统计该输电线路的雷电、地形地貌、杆塔等参数,基于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逐基杆塔计算绕击跳闸率,评估雷害风险等级及耐雷性能,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的选择防雷措施进行防雷改造,为保证供电的安全可靠,提高防雷改造的经济性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气几何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史雅静,赵佳,陈仁君.电气-几何模型对位置因子精细化取值的应用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

[2].梁振,曾玲丽,戴何笠,汤昕,王旭.基于改进电气几何模型的某500kV山区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改造[J].电瓷避雷器.2019

[3].周堃,韩号,夏泽举.计及综合因素的改进电气几何模型对特高压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评估[J].电瓷避雷器.2018

[4].王国政.基于雷电物理的风机叶片改进电气几何模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8

[5].龚磊,郭恒.一种计及雷电入射角的改进电气几何模型[J].电瓷避雷器.2017

[6].周敏.基于改进电气几何模型的湖南某500kV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改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7

[7].王阳,王育飞,江友华,薛花,曹以龙.基于改进电气几何模型的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计算方法[J].电力学报.2015

[8].曾伟锋.利用电气几何模型分析输电线路雷击特性[J].科技风.2015

[9].姚尧,李健,李涵,阮羚,周文俊.基于山区雷电先导发展的改进电气几何模型仿真研究[J].高电压技术.2015

[10].余斌.架空输电线路雷电电气几何模型的优化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

论文知识图

特高压同塔双回线路雷电观测结果...雷击输电线路模拟试验拍摄图酒杯塔示意图平原地区500kV线路最大绕击电流和绕击...电气几何模型输电线路电气几何模型示意图

标签:;  ;  ;  ;  ;  ;  ;  

电气几何模型论文_史雅静,赵佳,陈仁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