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的改良穿刺术在新生儿科中临床应用观察

静脉留置针的改良穿刺术在新生儿科中临床应用观察

陈新

(高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525200)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的改良穿刺术在新生儿科中的临床护理技术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入住新生儿科的患儿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用改良穿刺术,而对照组患儿则选取传统穿刺术,临床观察全部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穿刺部位局部皮肤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在临床新生儿科患儿临床护理技术应用中的一次成功率和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而穿刺部位局部皮肤出现的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改良穿刺术在临床新生儿科中的护理技术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一次成功率和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及较少的局部皮肤的并发症,其更符合新生儿这类特殊患儿在医疗护理中的要求,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改良穿刺术

【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089-02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品,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液、输血等临床护理治疗。因其具有柔韧性好、密闭性好、易于固定及易于操作等优点,更符合临床随时停液、换液等护理应用要求,并可在抢救急危重病人时快速用药和换药等优点,使其在急诊科等临床科室中得到广泛应用推广[1]。作为一种新型的替代品,静脉留置针在成人患者的临床应用中得到大量研究结果的支持,并普遍推广[2]。但在新生儿科中的应用却受到一定限制,因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异物留置于体内,部分患儿家属在观点上无法接受,且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血管发育不完善,管壁薄,血管腔小,血液循环慢。如果患儿出现休克、脱水、衰竭等造成血管充盈差、弹性差、微循障碍,加上患儿皮肤薄,烦躁哭闹合作度差,容易造成静脉穿刺失败,留置时间短3。这样更不容易得到患儿家属的支持,加大了医患关系矛盾。如何提高婴幼儿尤其是休克、脱水、循环衰竭的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和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发挥其在成人患者中的临床优势,成为了困扰新生儿科护理技术改革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将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0日入住我院新生儿科中的200例患儿,随机分配为常用静脉留置针传统穿刺组(对照组)与改良穿刺组(观察组),临床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一针穿刺成功率、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和留置期间的针口及周围皮肤情,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集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0日入住我院新生儿科中的200例患儿,其中男160例,女40例,年龄30分钟至30天。体重0.75kg至5.5kg,其中早产儿80例,足月儿120例。诊断包括: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黄疸等。全部入选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患儿和对照组100例患儿,观察组患儿采用改良后穿刺术,而对照组患儿则选取传统穿刺术。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胎龄、体重及临床疾患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部入选患儿在入组前均得到患儿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静脉穿刺方法

穿刺前的准备,穿刺材料使用24G密闭式留置针。穿刺前与家属做好沟通说明,取得配合后,做好穿刺前物品准备。根据患儿解剖特点和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穿刺部位。穿刺后给予有效的固定。

1.2.1传统穿刺术

常规消毒后,将输液器的头皮针直接连接于留置针的肝素帽内,排气后以15~30°角度进针,见回血后,一手固定针座,另一手将针芯退出3~3.5mm,然后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打开调节器,调节液体流速,撤出针芯,做好固定。固定时用透明敷贴无张力固定,避免在透明敷贴上粘贴其他胶布。

1.2.2改良后穿刺术

用2.5ml注射器抽取0.9%NS1.5~2ml后直接接入留置针的肝素帽内,排气后选择以10~15°角度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约5°角再进针2~3mm后回抽注射器见回血良好,退出针芯3~3.5mm,再回抽注射器见回血良好,确保套管在血管内,持留置针的拇指和食指分工合作,食指向外缓慢地退出针芯,同时拇指向血管内缓慢并水平方向送管。而对于临床出现休克、脱水及循环衰竭的患儿请协助护士缓慢注射0.9%NS,操作者同时一边缓慢送管,一边缓慢向后退针芯直至软管外露长度1~2mm再次回抽注射器见回血良好,并注射0.9%NS通畅,确保套管在血管内后再撤针芯。松开止血带。做好固定,撤离注射器。固定时用透明敷贴无张力固定,避免在透明敷贴上粘贴其他胶布,以便于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及避免留置针的延长管、夹子、和肝素帽压迫使用中的血管的上方,而影响血液循环。

1.3临床观察项目

1.3.1一针静脉穿刺成功标准:

一次进针或三次以下的皮下探刺血管穿刺成功,并顺利进行静脉输液,无局部的渗液和渗血则视为一针静脉穿刺成功;而在规定的静脉穿刺次数下未见到回血,穿刺局部出现渗液和渗血及输液不流畅,均视为一次穿刺失败。

1.3.2留置针的留置天数

临床观察静脉留置针在患儿体内留置时间,其留置期间输液流畅,无局部渗液和渗血,且患儿未因留置针在体内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其中将静脉留置针在体内留置时间≥3天视为有效留置时间。

1.3.3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的针口及周围皮肤情况

临床观察全部患儿的静脉留置针在留置期间局部皮肤红肿情况,针口渗血和渗液发生情况,并观察患儿是否因静脉留置针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所得结果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差异显著性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判定,使用的统计检验水准为P<0.05。

2.结果

2.1临床护理疗效评价结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98%(98/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86%,86/1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且观察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的有效留置率88%(88/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有效留置率(25%,25/1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临床护理疗效评价结果对比

观察组(例数)对照组(例数)P值

一次穿刺成功例98860.003

留置时间0.000

1-3天1275

3-5天8825

2.2静脉留置针留置并发症情况

两组患儿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如表2所示,观察组患儿中针口渗血、渗液2例、局部皮肤红肿4例;观察组患儿中针口渗血、渗液15例、局部皮肤红肿26例。观察组患儿留置并发症发生率为6%(6/100),显著低于对照组(41%,41/1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表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留置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例数)对照组(例数)

针口渗血、渗液215

局部皮肤红肿426

P值0.000

2.3不良反应观察

全部患儿在留置期间未观察到因静脉留置针致的严重过敏反应、重要器官栓塞及功能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3.讨论

静脉留置针因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好的软化性、弹性和强度[4],使其具备穿刺次数少、较少刺激血管壁、患者体内留置时间较长、患者舒适度较高及便于临床护理等优点,在临床护理中普遍推广[5-6]。虽然大量的研究表明,静脉留置针成功应用于临床护理治疗中,但仍有部分研究表明,静脉留置针因为操作技术的局限性、护理不当等原因,导致穿刺失败、局部并发症出现,限制了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7]。而如何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护理优势正逐渐成为护理研究的关注点。而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科中的临床护理的应用更成为热点。新生儿科中的患儿因为其生理、病理的特点不同于成年人,在临床护理中所遇到的困难及所导致的医患关系矛盾相较于临床其他科室更具有挑战性。本研究旨在通过静脉留置针改良穿刺术在新生儿科中的患儿中的有效率和局部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为新生儿科临床护理技术提供新的思路。

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改良静脉穿刺方法是基于针头位置略高于注射器位置,形成压力差,使回血较快且明显的原理,与传统穿刺术相比较,其优点在于进针角度减小及见回血后再减低角度进针1~2mm,避免刺破血管。另外采用边推注0.9%NS边进针的方法,可使针管尖前局部血管保持充盈状态及人工开放静脉瓣,降低了送管阻力,并使送管更顺利,大大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在操作过程中每改变一个姿势均回抽,确保套管在血管内,避免穿破血管,减少液体外渗。再者套管不完全送进血管内,保持外露1~2mm的作用是既方便观察回血情况,又避免患儿穿刺肢体活动时Y型软管座的前端与软管末端处对针口的摩擦刺激而出现感染甚至针口渗血等不良反应。

本研究收集了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0日入住我院新生儿科中的200例患儿,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改良穿刺术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98%)和有效留置时间(88%),均显著高于传统穿刺组患儿(一次成功率:86%;有效留置时间:25%);而改良穿刺术组患儿留置并发症发生率(6%),显著低于对照组(41%)。

综上所述,静脉留置针改良穿刺术不仅保留了传统穿刺术在临床护理中的优势,更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留置并发症的发生及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既简便易行,又减轻护士工作量,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及家属思想顾虑,大大改善医患关系。更利于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科中的临床护理推广。

参考文献

[1]任莹,荆华.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抢救中的临床回顾[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1):209-210.

[2]林文风.静脉留置针留置固定方法改进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30):6404.

[3]胡那宏,邓红丽,何艳芳.静脉留置针针柄处理在预防新生儿皮肤损伤中的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4):4602.

[4]任焕茹.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现状[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9,26(1):37-38.

[5]言克莉,侯晓丽,魏宁.超声引导置入留置针在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2):15-16.

[6]凡孝琴,詹艳,李梓香.静脉留置针保护套的制作与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9):88.

[7]李力红.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及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68-69.

标签:;  ;  ;  

静脉留置针的改良穿刺术在新生儿科中临床应用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