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论文-李海涛,孙丽静

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论文-李海涛,孙丽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轴性症状,脊髓神经功能

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涛,孙丽静[1](2019)在《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不同开门角度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轴性症状及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不同开门角度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轴性症状及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8例,根据术后3个月复查椎板开门角度,分为A组(24.5°~36.5°)和B组(36.6°~49.0°),每组39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神经功能评分、颈椎曲度指数(CCI)及术后3个月轴性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2组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和CCI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CCI均较术前降低[A组:(13.8±3.6)分比(8.6±2.0)分、(13±4)%比(14±4)%,B组:(14.2±3.7)分比(8.8±2.1)分、(13±4)%比(1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A组轴性症状发生率低于B组[10.3%(4/39)比28.2%(1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不同开门角度均可改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但可造成颈椎曲度丢失,出现轴性症状,且开门角度越大,患者轴性症状发生率越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期刊2019年11期)

余德涛,邢祯全,王雷,陈善堂,李文[2](2019)在《不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患者均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照组术中采用丝线悬吊椎板,研究组术中采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颈椎曲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取得显着效果,以微型钛板固定椎板能够减轻远期术后颈椎疼痛、维持颈椎曲度。(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保健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谈应东,张浩,申国庆,马骏[3](2019)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及预后》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不同手术方法探究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情况。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两组,锚钉悬吊固定组(AS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锚钉悬吊固定法;Arch钢板固定组(TP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Arch钢板固定法。每组各45例。通过两种方法分析AS组与TP组的神经功能、轴性症状、开门角度和门轴侧融合率的疗效及远期预后差异性。结果手术前AS组与TP组JOA评分无差异性,AS组与TP组手术后1年与手术前相比较JOA评分均明显升高;AS组与TP组相比较神经功能改善率无差异性;术后1年,TP组11例发生轴性症状,发生率为24.44%,AS组26例发生轴性症状,发生率为57.78%,经比较有明显差异。通过CT测量开门角度,术后1个月和1年,TP组与AS组相比较开门角度明显增大,两组术后1年与术后1个月相比较降低,但TP组仍大于AS组。结论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Arch钢板固定法优于锚钉悬吊固定法,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显着,且一年内远期预后整体效果好,Arch钢板固定法好于锚钉悬吊固定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期刊2019年09期)

卢海霖,邑晓东,李宏,王宇,王瑞[4](2019)在《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与传统丝线悬吊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与传统丝线悬吊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2017年9月期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拟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69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悬吊组(n=87,给予传统丝线悬吊治疗)和钛板组(n=82,给予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颈椎疼痛时间、术后再关门发生率、轴性症状评分、日本骨科协会量表(JOA)评分、颈椎活动度、颈椎管矢状径、颈椎管横截面积、颈椎曲度、开门角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钛板组术后颈椎疼痛时间明显短于悬吊组,术后再关门发生率低于悬吊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末次随访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钛板组高于悬吊组(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轴性症状评分高于术后2个月,且钛板组术后2个月、末次随访轴性症状评分均高于悬吊组(P<0.05)。与悬吊组相比,钛板组术后2个月、末次随访颈椎活动度、颈椎管矢状径升高(P<0.05);而钛板组术后2个月颈椎管横截面积小于悬吊组,末次随访颈椎管横截面积大于悬吊组(P<0.05)。悬吊组末次随访颈椎曲度小于术前、术后2个月(P<0.05),钛板组手术前后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钛板组术后2个月、末次随访颈椎曲度、开门角度均大于悬吊组(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比传统丝线悬吊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可有效维持患者颈椎功能及活动度,并能改善神经功能。(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16期)

效伟[5](2019)在《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采用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96例,根据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全椎板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JOA评分、椎管前后径、CCI丢失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患者JOA评分、椎管前后径较术前高,CCI丢失度较术前低,且观察组组间椎管前后径、CCI丢失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采用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维持颈椎生理曲度,且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利于患者康复。(本文来源于《淮海医药》期刊2019年04期)

李冬月,海涌,刘玉增,关立,孟祥龙[6](2019)在《微型钛板法与锚定法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和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型钛板法与锚定法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和颈椎矢状面参数及平衡的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6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微型钛板法后路单开门组(A组),共29例;锚定法后路单开门组(B组),共3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比较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2个月时,颈椎X线侧位片上C2椎体矢状面垂直轴线至C7椎体后上缘的距离(C2-7 SVA)、C2与C7椎体后缘切线夹角(C2-7 Cobb角)、T1椎体上缘连线与水平线的交角(T1 Slope)。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年龄、病程、颈痛VAS、JOA评分、NDI评分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两组患者颈痛VAS、NDI评分明显降低,JOA评分明显增加。术后12个月时,颈椎NDI评分A组优于B组(P <0. 05),其他指标均相似(P> 0. 05)。在影像学参数上,术后两组C2-7 SVA和T1 Slope均增加,C2-7 Cobb角均减小(P <0. 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的C2-7 S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他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与术后12个月时,影像学参数C2-7 SVA差值与临床指标NDI评分差值之间存在负相关(P <0. 05)。结论两种术式术后颈椎都有前倾,但微型钛板法术后患者的颈椎矢状面平衡优于锚定法,其颈椎功能状态亦优于锚定法。(本文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薛营杰,赵斌,路坦,李爱国,董玉珍[7](2019)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和全椎板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二科收治的因多节段颈椎OPLL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的对照组(n=30)和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观察组(n=36)。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24个月时颈背部的轴性疼。影像学检查观测2组患者的颈椎曲度指数(CCI)、颈椎活动度(ROM)、颈椎矢状平衡指数(C2-7SVA),并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JOA、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4个月,2组患者JOA评分较术前显着提高(P <0. 05),VAS评分较术前显着降低(P <0. 05)。术后24个月,2组患者JOA、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前CCI、C2~7SVA、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4个月,2组患者CCI低于术前,观察组患者CCI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CCI丢失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4个月,2组患者ROM低于术前(P <0. 05),观察组患者ROM显着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ROM丢失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24个月,2组患者C2~7SVA高于术前(P <0. 05),观察组患者C2~7SVA显着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C2~7SVA增加量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随访24个月,对照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2例(6. 7%),脑脊液漏3例(10. 0%),轴性症状6例(20. 0%),第5颈神经根麻痹7例(23. 3%),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 0%(18/30);观察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3例(8. 3%),脑脊液漏3例(8. 3%),轴性症状1例(2. 8%),第5颈神经根麻痹2例(5. 6%),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 0%(9/36);观察组患者轴性症状、第5颈神经根麻痹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 119、4. 391、0. 829,P <0. 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OPLL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恢复效果,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维持颈椎曲度及颈椎矢状位平衡方面不如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术,但椎管成形术术后保留颈椎活动度更大,且轴性症状、第5颈神经根麻痹发生率较低。(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王顺民[8](2019)在《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严重OPLL患者:MRI改变和临床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通过测量经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的严重OPLL患者的颈椎MRI影像学(包括脑脊液和脊髓面积、评分,脊髓位置)变化参数,研究分析两种手术MRI影像学参数与临床效果的差异。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月-2017年12月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或ACAF治疗的具有完整随访记录的严重OPLL患者共63例,其中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31例(P组),ACAF32例(A组)。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的影像学数据和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者基本资料,术前、随访时均行颈椎MRI、X线、叁维CT检查。JOA评分及改善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临床效果。应用专业图像处理软件测量T2加权MRI上脑脊液与脊髓的面积及比率(OR)、脑脊液带评分、脊髓曲度及信号评分、脊髓旋转角、偏移角、脊髓距离(横断面脊髓短轴中点到椎动脉线的距离)。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CAF组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P组),并分析比较两组影像学测量指标和计算JOA、VAS的改善率(IR)。结果:A组和P组患者年龄、术前病程持续时间、椎管狭窄率、手术出血量、随访时间平均值无明显差异,A组平均手术时间大于P组,脑脊液漏两组各1例,C5神经麻痹A组1例、P组4例,均未出现脊髓损伤。末次随访时,A组患者的JOA、VAS评分改善率均优于P组(p<0.05)。在T2加权像MRI上,两组患者脊髓面积、脊髓信号评分无差异(p>0.05),A组脑脊液面积、实际椎管面积、脑脊液/实际椎管面积比率、脊髓旋转角、脊髓偏移角变化值均高于P组(p<0.05)。而A组脊髓/实际椎管面积比率、CSF带评分和脊髓曲度评分均低于P组(p<0.05),A组脊髓中心向前漂移,而P组向后漂移。结论:对于严重OPLL引起颈椎脊髓病的患者,ACAF及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都可以减压脊髓,脑脊液带恢复,神经功能改善,并发症较少。但影像学MRI显示ACAF可以更好地恢复脊髓、脑脊液面积和形态,尤其是脊髓位置,实现脊髓原位减压,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相对较低,临床疗效满意。(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期刊2019-05-16)

陈潜[9](2019)在《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的变化,分析各矢状位平衡参数与JOA改善率之间的相关性,为预测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并被诊断为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以及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患者,共46例患者,包括28名男性和18名女性,计算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率,同时收集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常规侧位X片上的C0-C2 Cobb角(颅底与C2下终板连线的夹角)、C2-C7 Cobb角(C2上终板与C7下终板连线的夹角)、C2-C7 SVA(C2矢状面的垂直轴线与C7后上缘的距离)、T1-Slope(T1上终板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分析各矢状位平衡参数与JOA改善率之间的相关性。根据患者术前侧位X片测得的T1-Slope值,计算其中位数,依据中位数的值将其分为高T1-Slope组及低T1-Slope组,计算两组术后JOA改善率,并比较各组术前术后C2-C7 Cobb角的变化。结果:随访时间为2-18个月,平均随访11.1个月。术后JOA评分平均14.22分,术前平均11.98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改善率为44.6%。末次随访时C0-C2 Cobb角、C2-C7 SVA以及T1-Slope均较术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C2-C7 Cobb角的平均值是14.97°,比术前的平均值减少16.86°,无统计学意义(P=0.175)。术后C2-C7 SVA增加值不但与C0-C2 Cobb角的增加值成正相关(r=0.309,P=0.036),也和T1-Slope的增加值成正相关(r=0.402,P=0.006)。术前的JOA评分与C2-C7 SVA呈负相关(r=-0.397,P=0.006),术后JOA评分与C2-C7 SVA无明显相关性(P=0.071)。术前C2-C7 Cobb角与T1-Slope为正相关(r=0.433,P=0.003),但与C2-C7 SVA无相关性(P=0.995)。高T1-Slope组的术后JOA改善率为37.69%,而低T1-Slope组为55.50%,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T1-Slope组及低T1-Slope组的C2-C7 Cobb角均值皆较术前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对颈椎术后矢状位平衡产生明显影响,大部分患者主要表现为颈椎前倾及上颈椎代偿性后伸。术前T1S值大小对术后疗效提供了一个参考,当术前T1-Slope较高时,术后出现颈椎曲度丢失的趋势也就越大,容易引起颈椎矢状位失衡,影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因此术前颈椎矢状位失衡患者不适合选择椎板成形术,此时可尽量选择前路手术。C2-C7 SVA可用于术前患者症状的评估,而不能用于评价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术中应注意保护颈后方肌肉韧带复合体,尽量减少其损伤,有利于维持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高划一[10](2019)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术后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已成为发达国家和我国医院相关性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其较高的发生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目前的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数据显示,VTE是可预防、可控制、可治疗的,针对VTE的预防在疗效、愈后和经济学效益上远高于VTE发生后的抗凝、溶栓治疗,因此,预防VTE的发生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已出台多种疾病围术期VTE防治的专家共识和指南,有效降低了VTE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既往流行病学调查中,骨科疾病围术期VTE发生风险最高,但截止目前,骨科领域仅出台了关于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和髋关节周围骨折手术(Hip fractures surgery,HFS)围术期VTE预防的指南和建议。虽然脊柱手术术后VTE发生率极高,但术后药物性抗凝预防存在较高的出血风险和硬膜外血肿的发生率,并且各类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风险评估缺乏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因此,国际上尚无针对脊柱手术围术期VTE防治的专家共识和指南出台。多数研究证实,在脊柱手术患者的围术期管理中,针对VTE发生的高危因素的物理预防是有效且安全的,全面、准确评估各类脊柱手术后VTE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VTE的发生率,优化各术式围术期管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不必要的医疗成本。目的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的目的是对该术式术后VTE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到更加准确、全面的VTE高危因素。为进一步优化围术期管理、降低VTE发生、提高疗效、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成本提供参考。对象和方法制定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在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期间200例于我院骨科行单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有无VTE发生分为两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历资料回顾性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确定可能存在的影响术后VT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P=0.032)和术后第1、4、8天D-二聚体升高(P=0.027,P=0.014,P<0.001)是术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法显示术后第8天D-二聚体水平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804,95%CI:0.695-0.913),在截断值为1.311mg/L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9%和63.7%。结论高龄和术后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水平升高对于预测VTE发生和进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中不同时间点的截断值可为预测VTE发生发展提供参考,当D-二聚体水平高于这些数值时(术后1天,0.976mg/L;术后4天,1.471mg/L;术后8天,1.311mg/L),提示有较大可能发生VTE。(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不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患者均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照组术中采用丝线悬吊椎板,研究组术中采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颈椎曲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取得显着效果,以微型钛板固定椎板能够减轻远期术后颈椎疼痛、维持颈椎曲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论文参考文献

[1].李海涛,孙丽静.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不同开门角度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轴性症状及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9

[2].余德涛,邢祯全,王雷,陈善堂,李文.不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9

[3].谈应东,张浩,申国庆,马骏.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及预后[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9

[4].卢海霖,邑晓东,李宏,王宇,王瑞.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与传统丝线悬吊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5].效伟.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淮海医药.2019

[6].李冬月,海涌,刘玉增,关立,孟祥龙.微型钛板法与锚定法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和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变化[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9

[7].薛营杰,赵斌,路坦,李爱国,董玉珍.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和全椎板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效果比较[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

[8].王顺民.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严重OPLL患者:MRI改变和临床效果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9

[9].陈潜.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的变化[D].重庆医科大学.2019

[10].高划一.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术后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9

标签:;  ;  ;  ;  

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论文-李海涛,孙丽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