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铜不锈钢论文-王健,唐焱,王岩,徐晋勇

渗铜不锈钢论文-王健,唐焱,王岩,徐晋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渗铜不锈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辉渗金属技术,铜铪共渗合金层,微观组织,抗菌性

渗铜不锈钢论文文献综述

王健,唐焱,王岩,徐晋勇[1](2017)在《304不锈钢双辉等离子渗铜铪表面合金层组织及抗菌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双辉渗金属技术在304不锈钢表面进行铜铪共渗,使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研究铜铪共渗合金层的显微组织、相结构、形貌、成分和表面硬度,采用薄膜密贴法对合金层进行抗菌性能的检测。结果表明:铜铪共渗合金层由扩散层和沉积层构成,合金层表面组织致密、分布连续、无明显裂纹和孔隙。铜、铪含量由表至里逐渐减少,渗铜铪试样中的铬和碳都出现向渗层表面迁移的现象。抗菌检测中,铜铪合金层表面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抗菌率均达到99%以上。当铜在源极棒中比例达到80%和90%时,所得到的渗铜铪试样抗菌率分别为99.83%和99.12%,当铜比例为70%时得到渗后试样的抗菌率仅为93%。渗后试样表面硬度约为605 HV0.1,大于渗铜试样和304不锈钢表面硬度。(本文来源于《中国表面工程》期刊2017年05期)

袁智,王玥,韩志军,张睿,杨尚余[2](2016)在《不锈钢表面等离子合金化渗铜层的纳米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锈钢渗铜层的纳米力学性能,本文采用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了渗铜层。利用纳米压入硬度仪,采用连续刚度测试法,对渗铜层以及不锈钢基体的表面和横截面的纳米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得到了纳米压入过程的载荷-压入深度曲线,发现渗铜层抵抗外载荷的能力低于不锈钢基体。并得到了渗铜层和不锈钢基体的表面、横截面方向的硬度以及杨氏模量,经对比得到渗铜层的杨氏模量和硬度都要比不锈钢基体的低,并且渗铜层的力学性能表现出各向异性。对纳米压入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渗铜层在小尺度压入时硬度和杨氏模量表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本文来源于《实验力学》期刊2016年04期)

王岩,徐晋勇,高成,唐锋,赵家臣[3](2013)在《304不锈钢双辉渗铜铈渗层结构分析及其抗菌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双辉等离子技术结合空心阴极效应将铜铈元素渗入304不锈钢。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等方法研究了被渗试样的组织结构,解释了渗层分为白亮层和渗层暗带以及碳元素和铬元素向渗层表层偏聚以及其他元素分布发生变化的原因。对渗后试样进行抗菌实验。结果表明,渗后不锈钢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3年06期)

吴明,徐晋勇,高波,王岩,唐峰[4](2012)在《渗铜铈法制作抗菌不锈钢的耐蚀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用双层辉光渗铜铈法制作的抗菌不锈钢的耐蚀性能,用电化学腐蚀仪测量拟合出表面含铜铈渗层试样和未处理不锈钢试样在1mol/LH2SO4溶液中的腐蚀极化曲线,用高倍扫描电镜对试样腐蚀形貌照片扫描,对腐蚀极化曲线和试样腐蚀形貌的照片进行分析,铈元素的存在细化了晶粒,强化了晶界组织,改善了组织腐蚀和点蚀的性能,含铜铈的抗菌不锈钢在H2SO4溶液中比一般不锈钢具有更好抗腐蚀性。(本文来源于《大众科技》期刊2012年11期)

吴明,徐晋勇,高波,王岩,唐峰[5](2012)在《工作气压对渗铜铈不锈钢渗层厚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渗铜铈不锈钢渗层厚度受多种因素影响,文章主要就工作气压方面通过实验方法讨论气压对铜铈渗层厚度的影响,以确定最佳气压工作参数。对不同气压下试件的渗层金相显微组织照片进行分析,渗层厚度随气压升高开始增加,随后减少,在气压为25Pa时,渗层厚度最大。(本文来源于《大众科技》期刊2012年10期)

张翔宇,蒋立,黄晓波,马永,范爱兰[6](2012)在《不锈钢表面渗铜扩散复合处理合金层的抗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等离子表面合金化及辉光轰击热扩散复合处理技术在不锈钢表面进行了铜合金化处理.利用薄膜密贴法对改性层的抗菌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辉光放电光谱分析仪(GDOE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研究了铜合金层的微观组织、化学成分分布及抗菌前后表面铜的价态变化.结果表明,铜合金层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都展现了优良抗菌性能;合金层表面铜约为5.7wt%,合金层厚度约2.7μm;表面铜合金化不锈钢与菌液接触后,不锈钢表面的铜元素以铜离子析出,并且与试验菌种发生作用,杀灭试验细菌.(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王岩,徐晋勇,高成,高波,李元明[7](2012)在《不锈钢渗铜铈渗层成分及硬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辉渗金属技术在304不锈钢表面进行铜铈共渗以分析其渗层成分及硬度变化。使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等设备研究对比试验的试样渗层截面形貌和渗层成分。结果表明:随源极中铈的含量增加,渗层中铈和铜的含量增加,渗层增加,渗层表面沉积层减少;渗后试样表层硬度明显提高。解释了源极铈的含量对不锈钢渗铜的催渗作用。(本文来源于《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2年02期)

张景春[8](2011)在《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制备表面渗铜层抗菌不锈钢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菌不锈钢是一种新型的抗菌材料,具有强度高、耐腐蚀、抗菌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食品加工、公共卫生等行业。因此,研究具有抗菌性能的不锈钢成为近年来研究功能材料的新热点。本研究采用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0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表面渗铜,制备渗铜层抗菌不锈钢。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对渗铜层表面形貌、渗层组织、微观特征进行观察;利用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别对渗铜层元素分布和相结构进行分析;用显微硬度计(HV-1000)检测渗铜层的显微硬度及其分布状况;采用M200磨损试验机进行滑动干摩擦试验,检测渗铜层摩擦磨损性能;通过动电位电化学腐蚀测量仪(P268),获得渗铜不锈钢在酸、碱、盐中的极化曲线,考核渗铜层的耐蚀性能;最后采用薄膜密着法对渗铜不锈钢表面抗大肠杆菌的性能进行了考核和评估。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可在0Cr18Ni9不锈钢表面获得渗铜层。最佳工艺参数为:预轰击30min,工作气压20Pa,源极电压1000V,工件电压500V,极间距25mm,保温温度950℃,保温时间3h。(2)渗铜层表面平整光滑,渗层铜含量由表及里逐渐降低,呈梯度分布,组织均匀。渗层最大厚度可达33μm,表面铜含量为3.5%,渗层与基体为冶金结合,结合强度高。在等离子渗金属过程中,基体中的Cr发生了向表面迁移的现象。(3)渗铜层表面的相组成主要为Fe、Cu、CuxFe1-x、CuO、Cu0.81Ni0.19。(4)渗铜层硬度由表层到基体逐渐降低,呈梯度分布。(5)在本工艺条件下,铜原子的溅射产额与离子入射能量成正比例关系,但离子入射能量超过95eV时,溅射产额开始减小;铜的扩散系数随着扩散距离的增加而减小。(6)摩擦磨损性能试验表明:随试验载荷的增加,渗铜层摩擦系数减小,磨损量小于未经处理的不锈钢试样,渗铜层的磨损机理为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在磨损过程中,渗层中的软质相铜起到润滑作用,硬质相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渗铜不锈钢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损能力。(7)耐蚀性能试验表明:在1mol/LHNO_3、3.5%NaCl溶液中,渗铜不锈钢试样耐腐蚀性能比未处理不锈钢试样略有下降,但在1mol/LNaOH溶液中,渗铜后不锈钢试样耐腐蚀性能有所提高。渗铜不锈钢表面弥散分布含铜相,造成不锈钢表面不能形成连续的钝化膜,使渗铜不锈钢耐腐蚀性能有所下降,但等离子渗铜后不锈钢表面Cr的含量提高,使不锈钢渗铜后仍保持了与未处理不锈钢相当的耐蚀性能。(8)抗菌性能试验表明:渗层表面铜含量为2.5wt%时,表现出抗菌性,其抗等离子渗金属制备表面渗铜层抗菌不锈钢及性能研究菌率为95.3%,抗菌率随着表面铜含量的增加而提高;渗层抗菌作用时间18小时后,表现出抗菌性,其抗菌率为92.3%,抗菌率随着抗菌作用时间延长而提高;当表面铜含量为3.5wt%、抗菌作用时间36小时后,其抗菌率为99.9%。(9)抗菌不锈钢的抗菌机理:抗菌不锈钢表面的铜以富铜相析出并以Cu~(2+)溶出,Cu~(2+)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胞与硫基(-SH)结合,使蛋白质凝固,破坏细胞合成酶的活性,使细胞丧失分裂增殖能力而死亡。(本文来源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1-04-01)

李金刚,汪振福,时海芳,李智超[9](2008)在《渗铜法制备抗菌不锈钢的抗菌性和耐蚀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75%Cu+7%Na3AlF3+18%Al2O3膏剂,在900℃对18-8型奥氏体不锈钢进行8h渗铜后缓冷制备渗铜抗菌不锈钢。采用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其渗层组织;涂抹印迹法测定其抗菌性能;采用浸泡法和盐雾试验检验其耐蚀性能。结果表明渗铜不锈钢24 h后对大肠杆菌的杀灭率可达99.99%,抗蚀性较原始试样有略微下降,但下降程度很小,仍具有较好的耐蚀性。(本文来源于《腐蚀与防护》期刊2008年05期)

李金刚,汪振福,时海芳,李智超[10](2007)在《渗铜法制备抗菌不锈钢工艺及组织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膏剂渗铜法制备18-8型抗菌不锈钢,研究了膏剂配方、渗铜工艺对18-8型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锈钢采用60%CuO+7%Na3AlF3+33%Al2O3或75%CuO+7%Na3AlF3+18%Al2O3膏剂,900℃×8h加热后缓冷的表层组织为典型的岛状组织,Cu主要分布于岛状组织的边缘;渗铜层硬度略大于心部,并且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杀菌率可达99.99%。(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07年18期)

渗铜不锈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不锈钢渗铜层的纳米力学性能,本文采用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了渗铜层。利用纳米压入硬度仪,采用连续刚度测试法,对渗铜层以及不锈钢基体的表面和横截面的纳米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得到了纳米压入过程的载荷-压入深度曲线,发现渗铜层抵抗外载荷的能力低于不锈钢基体。并得到了渗铜层和不锈钢基体的表面、横截面方向的硬度以及杨氏模量,经对比得到渗铜层的杨氏模量和硬度都要比不锈钢基体的低,并且渗铜层的力学性能表现出各向异性。对纳米压入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渗铜层在小尺度压入时硬度和杨氏模量表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渗铜不锈钢论文参考文献

[1].王健,唐焱,王岩,徐晋勇.304不锈钢双辉等离子渗铜铪表面合金层组织及抗菌性能[J].中国表面工程.2017

[2].袁智,王玥,韩志军,张睿,杨尚余.不锈钢表面等离子合金化渗铜层的纳米力学性能研究[J].实验力学.2016

[3].王岩,徐晋勇,高成,唐锋,赵家臣.304不锈钢双辉渗铜铈渗层结构分析及其抗菌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3

[4].吴明,徐晋勇,高波,王岩,唐峰.渗铜铈法制作抗菌不锈钢的耐蚀性能研究[J].大众科技.2012

[5].吴明,徐晋勇,高波,王岩,唐峰.工作气压对渗铜铈不锈钢渗层厚度的影响[J].大众科技.2012

[6].张翔宇,蒋立,黄晓波,马永,范爱兰.不锈钢表面渗铜扩散复合处理合金层的抗菌性能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12

[7].王岩,徐晋勇,高成,高波,李元明.不锈钢渗铜铈渗层成分及硬度[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2

[8].张景春.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制备表面渗铜层抗菌不锈钢及性能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1

[9].李金刚,汪振福,时海芳,李智超.渗铜法制备抗菌不锈钢的抗菌性和耐蚀性[J].腐蚀与防护.2008

[10].李金刚,汪振福,时海芳,李智超.渗铜法制备抗菌不锈钢工艺及组织性能的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7

标签:;  ;  ;  ;  

渗铜不锈钢论文-王健,唐焱,王岩,徐晋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