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调节胃动力的研究

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调节胃动力的研究

王丹[1]2004年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调节胃动力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主治心下痞,由辛温的半夏、干姜,苦寒的黄连、黄芩,甘补的党参、大枣、甘草组成。临床上用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以其疗效的可靠性被后世尊为“辛开苦降”调和脾胃的代表方剂。《伤寒论》中的“心下痞”与现代医学中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以脘腹痞满不舒或胀痛,纳呆,早饱,食后饱胀,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相似。其病因病机多为脾胃升降失调,中焦气机郁滞。调理脾胃升降是治疗该病的基本原则。本课题组曾针对半夏泻心汤的适应证,先后进行了该方的系列研究,其中包括调节胃肠功能的初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半夏泻心汤证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特别是胃肠动力减弱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现代研究表明,ICC 是胃肠道慢波的起搏者,参与了慢波的传导和胃肠神经信号传递过程,在胃肠动力的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与某些胃肠动力性疾病的发生有关,可能是参与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始因。因此推测,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调节胃动力的作用可能与 ICC 有关。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探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调节胃肠动力的机制,本文对半夏泻心汤调节胃电节律失常大鼠胃 ICC 进行了拆方研究,研究共分叁部分:1.文献综述:较系统地总结了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的现代研究概况以及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综述一探讨了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的概念、分类、发病机制、现代医学的治疗及胃肠运动障碍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ICC 作为胃肠道慢波的起搏细胞可能是参与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始因。它在胃肠运动中起重要作用,主要参与胃肠道慢波电活动,对神经肌肉信号传导起重要调节作用。国外已有研究发现很多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 Cajal 间质细胞的分布和结构变化有关。综述二探讨了与胃肠运动障碍相关中医证、具有调节胃肠运动作用的单味药和复方及针灸按摩调节胃肠运动的现代研究概况。2. 理论研究:探讨了“辛开苦降”法则的理论基础、形成发展历程及其应用规律。辛开苦降是以辛味药与苦味药为主组方,用治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常而见脘痞腹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或口咽溃烂等病证的治疗法则。该法则是在对脾胃升降的生理病理特点,药物升降浮沉特性的认识基础上提出的。本文追溯《内经》,探讨脾胃升降理论和药物升降浮沉理论,梳理了“辛开苦降”法则的形成过程,指出“辛开苦降”源于《内经》,实践于仲景,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探讨了辛开苦降的适应病证和施治要点。3.实验研究:观察了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对于胃电节律失常大鼠的胃电慢波频率变异系数、胃肌间神经丛 c-kit 阳性 ICC 含量、血清 SCF(干细胞因子)水平的调节作用以及半夏泻心汤对胃电节律失常大鼠胃肌间 Cajal 间质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2 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调节胃动力的研究实验结果显示,胃电节律失常大鼠模型各项指标均与正常组存在显着差异。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具有不同程度的调节胃电节律失常和胃肌间神经丛c-kit阳性 ICC 含量的作用。半夏泻心汤全方组可以升高血清 SCF 水平,并对胃电节律失常大鼠胃肌间 Cajal 间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产生影响。辛苦组调节胃电节律失常和胃肌间神经丛 c-kit 阳性 ICC 含量的作用在各给药组中最强,为进一步认识本方“苦降辛开,调畅气机”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全方组可以升高血清 SCF 水平,使其趋于正常,其余各给药组的血清 SCF水平均与模型组无显着性差异。提示全方组不仅能调节胃电节律失常和胃肌间神经丛 c-kit 阳性 ICC 含量,还能升高血清 SCF 水平,体现了半夏泻心汤的整体调节作用。另外,全方组还能对胃电节律失常大鼠胃肌间 Cajal 间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产生影响,提示半夏泻心汤在细胞水平上对 ICC 的调节可能是其治疗心下痞的机制之一。综上所述,在半夏泻心汤及拆方组中,辛苦组调节胃电节律失常和胃肌间神经丛 c-kit 阳性 ICC 含量的作用最为突出,提示胃肌间神经丛 c-kit 阳性 ICC 可能是“苦降辛开,调畅气机”的作用靶点,“辛开苦降”对胃电节律失常及胃肌间神经丛 c-kit 阳性 ICC 含量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半夏泻心汤调节胃动力的主要机制之一。全方组不仅能调节胃电节律失常和胃肌间神经丛 c-kit 阳性 ICC 含量,还能升高血清 SCF 水平,并对胃电节律失常大鼠胃肌间 Cajal 间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产生影响,提示半夏泻心汤在整体水平和细胞水平上对 ICC 进行调节可能是其治疗心下痞的机制之一。

高西静[2]2007年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的实验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半夏泻心汤出自于《伤寒论》,其功效和胃降逆、开结除痞,是治疗寒热错杂、气机痞塞、中焦脾胃升降失和所致的虚痞症。现被广泛运用于治疗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对胃病的治疗,因其疗效卓着,引起众多学者对该方进行实验研究。现将这一方面作一综述。1调节胃运动刘晓霓等[1]

齐豫[3]2016年在《基于半夏泻心汤Meta分析辛开苦降法研究》文中认为辛开苦降法为中医中重要的治法之一,为将辛温药物与苦寒药物两种不同性味的药物共同使用从而组成方剂的方法。其理论起源于《内经》,张仲景于《伤寒论》中创立了一系列泻心汤类方剂,从而将辛开苦降的理论应用于临床,以半夏泻心汤为其代表方剂。大量临床的实践及用药经验表明,由半夏泻心汤所代表的“辛开苦降”法在临床多个系统的疾病治疗上都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调整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胃肠功能方面的效果由为突出。通过对临床试验的搜集整理,发现半夏泻心汤在慢性胃炎上的应用数量尤为多。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辛开苦降法的相关理论研究。第二部分使用循证医学中Meta分析的研究方法,搜集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得出结论。

周彩霞[4]2017年在《辛开苦降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系统中多发病、常见病。在我国该病的患病率为18%~45%,占消化科门诊的20%~50%[1]。是指排除可能引起餐后饱胀感、早饱、上腹痛和(或)烧灼感等症状的其他疾病,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具有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和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表现为早饱、餐后饱、上腹疼痛和(或)烧灼感[2]。其中餐后不适综合征(PDS)是FD的一种重要类型,是FD的亚分型之一,属于进食相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目前针对餐后不适综合征,西医的治疗手段以单一且疗效并不显着的促胃肠动力药物为主,如多潘立酮片或西沙比利,但西药口服治疗剂量大,疗程长,容易出现药物副作用大等问题[3,4]。祖国医学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为“痞证”范畴,主要是由于情志不遂、劳倦伤脾,引起胃气升降失调,因此病因在胃[5]。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时需要调节寒热、调理脾胃。本研究以南京地区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脾虚湿阻和肝胃不和两种证型,采用辛开苦降法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根据患者虚实寒热进行加减,获得满意效果。研究目的:研究南京地区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患者,证属脾虚湿阻或肝胃不和者,采用辛开苦降法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并探讨该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理。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60例2015年10月至2017年7月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证属脾虚湿阻或肝胃不和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多潘立酮,治疗组服用半夏泻心汤和左金丸复方加减,疗程设定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的转变情况,从而做出治疗后的疗效评价。研究结果:1.两组患者在早饱、上腹烧灼、上腹痛等症状上,治疗组改善情况相比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2.在疗效指数方面: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1.南京地区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患者采用辛开苦降法临床治疗效果较好,说明辛开苦降法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有效疗法。2.本研究说明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虚湿阻和肝胃不和的“痞证”疗效显着。3.该法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胃排空,加强胃动力有关。

吴坚[5]2009年在《辛开苦降法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辛开苦降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该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理。方法临床研究部分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寒热错杂证患者50例,与50例口服多潘立酮患者作随机对照,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主要临床症状等指标变化情况,做出疗效评价。实验研究部分选用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半夏泻心汤组和多潘立酮组。正常组大鼠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其余3组给予不规则进食加稀盐酸喂养的方法造摸。造摸2周后,维持造模条件不变,分别予4组大鼠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半夏泻心汤和多潘立酮灌胃。连续给药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胃窦黏膜组织病理的情况,并测定各组大鼠胃排空率及胃窦组织中Ghrelin水平。结果1.临床研究部分表明:两组患者在餐后饱胀、早饱、餐后恶心、嗳气、上腹胀、反酸等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为86%,有显着性差异(P<0.01)。2.实验研究部分表明:各组大鼠胃窦黏膜未见明显损伤。与模型组相比,各组大鼠胃排空率均有上升,胃窦组织中Ghrelin水平均有升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开苦降法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说明辛开苦降法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寒热错杂证的有效疗法。辛开苦降法治疗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胃排空,升高血清中Ghrelin水平有关。

李翠[6]2015年在《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大鼠胃组织Cx43、PKC-α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具有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作用。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心下痞证的形成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特别是胃肠动力减弱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是许多胃肠道疾病或胃肠外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近年来研究人员对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肠运动的调节作用做了大量研究,发现其在调节胃电节律、增强胃底条运动张力、促胃排空功能、调节胃动力、促肠推进等方面作用显着。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行了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调节胃运动的缝隙连接机制研究。论文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系统概述了半夏泻心汤药味特性及其拆方药物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以及胃肠ICC缝隙连接通讯及其连接蛋白Cx43、蛋白激酶C(PKC)的研究进展。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药物的药理研究日趋深化,在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机制以及配伍机理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广泛,常用于治疗寒热错杂所致的急慢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其它消化系疾病。从症状学角度看,半夏泻心汤证与现代医学胃节律紊乱综合征(GDS)关系密切,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饱胀、食欲不振等症状。GDS的发病与胃组织病理改变及神经调节障碍有关,其临床分为叁型,即胃动过速、胃动过缓以及胃节律失常。胃肠神经-ICC-平滑肌细胞(SMC)网络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GDS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在胃肠道中,缝隙连接(GJ)是介导SMC和ICC细胞间电化学信息交流的特殊通道。Cx43是构成缝隙连接最重要的连接蛋白,当前研究包括其结构和功能,在胃肠中的分布以及作用机制等。PKC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递质,同时也是缝隙连接功能的激酶调控蛋白,在跨膜信息传递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能够参与缝隙连接功能的调控。研究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运动及胃组织Cx43、PKC-α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半夏泻心汤调节胃运动的分子机制,阐明经方配伍规律,对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意义较大。第二部分的实验设计根据“法依病机,拆方依法”的拆方原则,将半夏泻心汤拆分为辛开组(半夏、干姜)、苦降组(黄芩、黄连)、甘补组(人参、甘草、大枣)、辛开苦降组、辛开甘补组、苦降甘补组。复制大鼠胃电节律失常模型,经胃电生理学指标评价后,随机分组。各给药组按相同药物浓度不等体积,连续灌药4周。采用析因实验设计,给药后各组进行胃电参数分析,观察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对胃电节律失常大鼠的胃电慢波频率变异系数、胃肌间神经丛缝隙连接蛋白Cx43、蛋白激酶PKC-α及其mRNA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各拆方组的药效及配伍特点,部分揭示了半夏泻心汤的双向调节胃运动的机制。具体内容如下: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纠正胃电节律失常作用。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胃电慢波频率变异系数显着降低,提示半夏泻心汤及其各拆方组具有调节胃电节律的作用。其中,辛开苦降组胃电慢波频率变异系数最低,提示辛味药与苦味药协同配伍能更好的调节胃电节律异常。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均对Cx43表达量有不同程度降低作用,辛开甘补组Cx43阳性表达显着降低。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Cx43阳性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提示各给药组对胃组织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分布均具有不同程度降低作用。析因分析结果显示各拆方组间存在交互作用及制约因素,提示各给药组之间存在协同作用。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Cx43和Cx43mRNA表达显着增高,给药组中除苦降组具有增加Cx43的表达量外,其余各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Cx43和Cx43mRNA表达的作用,其中辛开甘补组作用最为显着。而模型组大鼠胃组织PKC-α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提示实验模型能够影响PKC-α的表达;各药物组PKC-α蛋白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其中辛开苦降组作用最显着,提示各拆方组均有不同程度促进PKC-α蛋白表达的作用。综合以上实验结果,甘味药组为半夏泻心汤调节胃电节律失常的主要方元;辛开甘补组为全方抑制Cx43表达的主要方元;辛开苦降组为全方促进PKC-α表达的主要方元;半夏泻心汤调节胃运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缝隙连接蛋白Cx43及Cx43mRNA的表达、促进PKC-α及其mRNA的表达有关,从而改变紊乱的胃电节律,达到双向调节胃运动功能的作用。

曹璐敏, 王鹏程[7]2018年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治疗周期为14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症状积分、临床疗效。结果:症状积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蒋锋利, 王淑艳, 李丽娜, 张冬梅, 李超慧[8]2015年在《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肠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大鼠胃肠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机制。方法:提取大鼠胃肠平滑肌细胞,免疫组化方法鉴定后稳定培养;采用血清药理学和MTT法观察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对胃肠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获取胃肠平滑肌细胞;24 h,仅甘补组、辛开苦降组OD值均高于空白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48 h,全方组、辛开组、苦降组、苦降甘补组OD值高于空白组,且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72 h时,测得各用药组OD值均高于空白组,且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的含药血清,可以不同程度的促进胃肠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推测其可能是半夏泻心汤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机制之一。

翟兴红, 李帷[9]2009年在《辛开苦降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探析与体会》文中研究说明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高达20%~30%,大约占消化科门诊就诊病人总数的50%左右[1]。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目前采用2006年罗马Ⅲ诊断标准,患者表现为上腹饱胀或疼痛、餐后饱胀不适、嗳气、反

蔡英剑[10]2002年在《半夏泻心汤临床研究创新运用》文中研究指明半夏泻心汤为《伤寒论》的有效经方,由半夏、黄连、黄芩、干姜、人参、大枣、炙甘草组成。原方主要用于治疗少阳病,误下后,心下痞满,呕而肠鸣的痞证。有和胃降逆,散结除痞之功。目前临床上广泛用于消化道疾病所出现的胃脘腹不舒,胀满、疼痛、呕吐、呃逆、食欲纳差、泄泻、

参考文献:

[1]. 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调节胃动力的研究[D]. 王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

[2].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的实验研究进展[J]. 高西静. 浙江中医杂志. 2007

[3]. 基于半夏泻心汤Meta分析辛开苦降法研究[D]. 齐豫.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

[4]. 辛开苦降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D]. 周彩霞.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5]. 辛开苦降法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索[D]. 吴坚.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

[6].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大鼠胃组织Cx43、PKC-α表达的影响[D]. 李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

[7].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 曹璐敏, 王鹏程.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

[8].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肠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J]. 蒋锋利, 王淑艳, 李丽娜, 张冬梅, 李超慧. 辽宁中医杂志. 2015

[9]. 辛开苦降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探析与体会[J]. 翟兴红, 李帷. 北京中医药. 2009

[10]. 半夏泻心汤临床研究创新运用[C]. 蔡英剑.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创新优秀论文集. 2002

标签:;  ;  ;  ;  ;  

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调节胃动力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