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寓士人论文-刘师健,陈健强

流寓士人论文-刘师健,陈健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流寓士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湖湘,流寓士人,疏离,融合

流寓士人论文文献综述

刘师健,陈健强[1](2015)在《宋代湖湘的流寓士人与文化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两宋时期,湖湘地区成为士人主要的流寓之地。他们开宗立派,讲学布道,在湖湘大地上形成一个新的文化圈。面对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关系,士人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有的表现出一定的疏离感,怀有"乡梦断,旅魂孤"的故国之思;有的则超越狭隘的乡土意识,积极与湖湘本土文化交流融合,以胡氏父子、张栻为代表的流寓士人,秉承"议论酬唱甚乐"的观念,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湖湘学派。这些流寓文化共同丰富了湖湘文化的内涵,推动了湖湘文化的兴盛,促成了湖湘文化的新变,提升了湖湘的地域形象。(本文来源于《宜宾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唐春生[2](2015)在《流寓生活与文化变迁:宋末元初出峡避乱的巴蜀士人》一文中研究指出宋末元初,人数较多的蜀中士人走出叁峡以避战乱。南宋朝廷为他们提供出仕的机会,兴学以育其子弟,既能从中选拔人才,也可维护社会安定。入元后,蜀籍士子有的拒绝出仕,有的迫于生活压力任职于新朝。蜀籍人士通过乡情、亲情,结成关系亲密的蜀人群体以利于他们在新的环境下生活。蜀中士人的外迁,导致了巴蜀地区学术文化在元代的衰落,当然,也促进了流入地的学术文化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周晓薇,王其祎[3](2014)在《流寓周隋的南朝士人交往图卷——新出隋开皇八年《朱干墓志》笺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吴郡钱塘朱氏是南朝齐梁间文学世家,其后裔在进入北周后竟不为史载。新出土的隋代《朱干墓志》所揭示的正是朱氏一族在周隋间的政治与文化生活轨迹,并为其家族世系的链接补备了重要阙环。由于墓志的序和铭是出自南朝文学领袖明克让与庾信之手,故对于补备他们的遗文和研讨入北的南朝士人交往关系保存了珍贵史料。其中所揭示的丰富的南朝士人行迹与文化传承,也为进一步探究周隋间的政治文化倾向特别是文化理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依据。(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宋展云[4](2014)在《汉末荆州流寓士人学术文化与文学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汉末战乱频起,致使中原士人流寓至荆州地区,进而造成荆州文化的繁盛。汉末荆州学派在继承南阳等地中原学风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其标新立异的学风对于荆州流寓士人通脱不羁的士风有很大影响。中原学风影响下的荆州文学继承《古诗十九首》"意悲而远"的风格,对"慷慨悲凉"的建安文风颇有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来琳玲[5](2006)在《南北朝流寓士人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北朝流寓士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流寓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南北朝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本文在前辈学者对南北朝流寓士人研究的基础上,更为全面、系统地探讨这一问题。 本文统计了南北朝各个时期的流寓士人,共约400人:具体分析了士人的流寓原因:主要原因为南北方王朝易代或政治斗争而流亡以及南北战争中失败被俘或投降;其他原因为谋取私利、情感冲动、与朝中共事者不和、为救被俘家口、作为人质、出使被扣留、复仇等。因主要原因而流寓的士人占总人数的70%。 南北朝对流寓士人大多采取优遇政策,但由于殊国异族,一些流寓士人往往遭到排斥和轻视,这尤其体现在流寓南士的处境。由于寄人篱下,处境尴尬,不少流寓南士表现出漂泊流离、怀念故土的心境,有些人甚至走上了叛北归南的道路。 南北朝流寓士人对南北朝历史产生了一定影响。在军事方面,他们引发或被利用而参与了大大小小数十场战争,加剧了南北朝动荡的局面和战争频率。在文化方面,流寓南士在对北朝转输南朝礼制、学风、文风、士风及艺术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南北文化交流的津梁。 通过对比分析南北朝的流寓士人,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流寓南士人数近北士的4倍:2、南士流寓频率约北士的2倍:3、北朝中后期对流寓南士的优遇程度不如前期;4、北朝对流寓士人的管理更规范;5、北朝对南士更为重视,充分利用南士的文治武功,对南士的政策基本是成功的,而南朝并未很好利用北士,却在接受侯景降附后,反受其害:6、南北士人数量流向和作用的不平衡反映了北朝政治、军事优于南方,这种不平衡进一步促进了北强南弱的局势,对最终北统一南的历史结局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6-06-30)

流寓士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宋末元初,人数较多的蜀中士人走出叁峡以避战乱。南宋朝廷为他们提供出仕的机会,兴学以育其子弟,既能从中选拔人才,也可维护社会安定。入元后,蜀籍士子有的拒绝出仕,有的迫于生活压力任职于新朝。蜀籍人士通过乡情、亲情,结成关系亲密的蜀人群体以利于他们在新的环境下生活。蜀中士人的外迁,导致了巴蜀地区学术文化在元代的衰落,当然,也促进了流入地的学术文化的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寓士人论文参考文献

[1].刘师健,陈健强.宋代湖湘的流寓士人与文化意义[J].宜宾学院学报.2015

[2].唐春生.流寓生活与文化变迁:宋末元初出峡避乱的巴蜀士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3].周晓薇,王其祎.流寓周隋的南朝士人交往图卷——新出隋开皇八年《朱干墓志》笺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4].宋展云.汉末荆州流寓士人学术文化与文学考论[J].中国文化研究.2014

[5].来琳玲.南北朝流寓士人探微[D].南京师范大学.2006

标签:;  ;  ;  ;  

流寓士人论文-刘师健,陈健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