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用户检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用户,算法,复杂度,鲸鱼,稀疏,干扰,通量。
多用户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胡哲,景小荣[1](2019)在《基于Homotopy算法的低复杂度多用户大规模MIMO信号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上行多用户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系统中,为了降低信号检测的计算复杂度,在传统的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Homotopy算法的低复杂度信号检测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对Homotopy方程的解向量采用逐级展开来逼近真实解向量,从而避免MMSE检测算法中的高阶矩阵的求逆运算,降低了信号检测的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最多需要对Homotopy方程的解向量进行4阶展开,就可获得与MMSE检测算法几乎同样的误比特率(bit error rate,BER)性能,同时,其计算复杂度仅为O(K~2),其中,K为小区用户数。(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范鹏,李旭东[2](2019)在《基于变量节点稳定性的SCMA多用户检测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CMA)是一种基于码本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由于码本的稀疏性,通常采用消息传递算法(MPA)实现多用户检测,但其复杂度较高。提出一种基于变量节点稳定性的SCMA多用户检测算法,算法在每一轮迭代更新中,找出未译码用户的变量节点最大可信度位置,若用户的所有变量节点最大可信度位置相同,且在当前迭代和上次迭代中各变量节点的最大可信度位置也相同,则对用户提前译码。通过仿真表明,该算法的BER性能和消息收敛程度明显优于门限MPA算法;和原始MPA算法相比,该算法在保证BER性能的同时大大地降低算法的复杂度。(本文来源于《现代计算机》期刊2019年32期)
王磊[3](2019)在《基于结构化匹配追踪算法的动态多用户检测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面向物联网(In Internet of things,IoT)的5G系统中,更有效的多路访问对于处理大量物联网用户或设备产生的零星流量问题至关重要,这些用户或设备大多数时间处于非活动状态,但时不时地会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接入或离开无线网络。非正交多址(NOMA)正是一种解决5G物联网系统中大规模连接问题的重要方案,此技术需要用到动态多用户检测(MUD)技术。这里将对新提出的基于结构化匹配追踪(SMP)的动态多用户检测技术展开讨论与分析。(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左润东[4](2019)在《提升MUSA多用户检测性能的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当前物联网的蓬勃发展和人们需求的日益增加,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将会有更多的用户数量接入,从而带来巨大的系统容量需求。为此,多用户共享接入(Multi-User Shared Access,MUSA)开始被研究,该技术使用了一种复数序列作为扩展序列实现了频谱效率的提升,能够为未来巨大的物联网业务需求提供服务。本文主要针对MUSA技术中的复数扩展序列、功率分配和多用户检测算法进行研究优化,以提升MUSA系统的检测性能。本文首先介绍了MUSA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MUSA技术中的相关理论,包括复数多元扩展码序列和干扰消除接收算法。同时通过MATLAB仿真分析了MUSA技术的过载性能,验证了其可以通过复数序列的非正交复用实现一定的用户过载率,从而提升系统容量。然后本文对MUSA所使用的复数序列进行了优化设计,剔除了初始构造的一些不适合作为扩展序列的复数序列,优化后的序列用作MUSA的扩展序列相比原始的复数序列能够有效提升MUSA系统的检测性能。此外,还对比分析了MUSA中的序列碰撞现象对检测性能的影响,启发我们在MUSA技术的使用中应尽可能避免序列碰撞现象的发生。之后本文针对MUSA的下行场景,从信道容量和检测误码率(Bit Error Ratio,BER)的角度分别对功率分配对MUSA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信道容量即用户和速率的分析从两个用户的简单场景推广到多个用户的场景,验证了不同的用户功率分配会影响MUSA的信道容量。BER的分析通过MATLAB仿真得到了MUSA的检测BER曲线,由仿真结果可以看出MUSA的用户平均BER受功率分配的影响。综合两方面的分析,设计了合适的功率分配方法,可以使MUSA系统达到更优的性能容量和更低的检测BER。最后本文将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方法应用于MUSA的接收端,设计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MUSA检测方法的DNN多用户检测方案。训练后的DNN接收机在高斯白噪声的信道环境以及存在瑞利衰落和高斯白噪声的信道环境均可以达到甚至优于MUSA传统检测方法的检测性能。此外,改变DNN接收机的训练样本数据以及DNN模型隐藏层的层数和神经元个数,均可以改变DNN模型的拟合表达能力,从而改变DNN接收机的检测性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21)
赵国奎[5](2019)在《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多用户检测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通信是未来天地一体化网络中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目前正向着更高速率和更高系统吞吐量的方向发展,高通量卫星系统也应运而生。高通量卫星系统主要采用了多波束技术和频率复用技术,相比于传统通信卫星系统吞吐量提升了一个数量级。高通量卫星系统吞吐量提升的同时,也引发了相邻波束间严重的同频干扰问题。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高通量卫星系统中同频干扰的抑制问题。本文首先研究了高通量卫星系统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对高通量卫星系统中严重的同频干扰机理进行分析。随后,针对高通量卫星系统反向链路的同频干扰问题,本文考虑采用多用户检测算法进行抑制。多用户检测算法种类繁多且差距较大,本文从算法误比特率、实现复杂度等方面入手。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实验仿真,对相关多用户检测算法进行探讨,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高通量卫星一般采用Ka等较高频率,其会受到比较严重的降雨衰减影响。本文首先建立包括大气因素在内的高通量卫星反向链路信道模型,考虑在高通量卫星反向链路采用多用户检测技术,运用该技术在接收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以达到抑制同频干扰的目的。本文考虑线性多用户检测算法和非线性多用户检测算法。针对典型多用户检测算法都需要复杂的求逆矩阵的问题,本文考虑引入数学方法,期望在较低复杂度的情况下求取逆矩阵,且保证误比特率不会显着降低。在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中,用户干扰与用户在波束中的位置有关。同频干扰用户数量增多时,典型多用户检测算法不能辨别出多个用户信号,接收端无法正常解码。因此本文还探讨基于搜索的多用户检测算法。以线性检测算法结果为初始值,在其相邻向量中搜索更优向量,进一步降低误码性能,但计算复杂度比较高。考虑采用缩减邻域算法和邻域选择规则以在较小搜索的范围内找到更有向量,进而降低搜索算法复杂度。在降低搜索算法复杂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局限于固定搜索域的搜索多用户检测算法,获得更优的误码性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国强,张金程,周凯[6](2019)在《基于改进入侵杂草算法的多用户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用户的扩频序列不能时刻保持完全正交,DS-CDMA系统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多址干扰。为了有效抑制多址干扰,通过映射函数将入侵杂草优化算法中父代杂草的扩散距离转换成二进制杂草的变异概率,提出基于入侵杂草优化算法的多用户检测器。针对算法的收敛速度慢和寻优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正切函数的正态分布标准差变化曲线。通过仿真验证了利用所提算法解决多用户检测问题的有效性,并与传统检测器、解相关检测器以及基于基本遗传算法和基本粒子群算法的多用户检测器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性能接近最优解,且收敛速度更快。(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范灼[7](2019)在《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系统多用户检测算法研究及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用户检测技术是解决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通信系统多址干扰及远近效应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研究复杂信道环境下,基于新型智能计算方法的直扩码分多址(Direct spread spectrum CDMA,DS-CDMA)系统鲁棒多用户检测器设计,以及伪噪声(Pseudo-Noise,PN)码序列盲估计方法。本文的创新点及主要工作如下:(1)传统多用户检测算法设计均以理想高斯信道作为建模基础,但实际信道环境存在大量非高斯噪声,比如脉冲干扰等。本文利用?稳定分布模型对冲击噪声信道进行建模,并采用M估计器的Huber罚函数构造新的鲁棒多用户检测器。(2)本文将改进的灰狼优化算法与JADE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进化方向信息策略的混合灰狼优化算法。首先利用灰狼优化中叁狼进化方向矢量信息对寻优个体位置进行更新,取代原有的算术平均位置更新方法,然后再将叁狼的适应度与JADE算法交叉操作后生成的新个体的适应度大小进行比较,如果新个体的适应度优于任一叁狼个体,则将对应的狼种与新个体位置信息作差得到新进化方向矢量,并将该矢量保存于JADE算法存档中,从而增强混合算法寻优过程的可靠性和鲁棒性。为进一步说明新混合算法的性能,本文还引入了其他几种新型智能优化算法作为对比。(3)针对非协作通信环境,本文利用分数低阶统计和M估计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降噪预处理矩阵的抗冲击噪声干扰的直扩信号伪码序列盲估计方法。本方法可以有效抑制接收信号中的冲击成分,减小冲击干扰对序列估计算法的不良影响。同时,本文利用信噪幅值差信息,提出了一种新的伪码序列失步点估计方法。(4)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矩阵分解思想的伪码序列盲估计,并在理想高斯信道环境下,对相关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和系统总结。另外,本文还根据提出的降噪预处理方法,对冲击噪声信道下相关算法的伪码估计性能进行了详细测试。(本文来源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5-29)
孙希延,范灼,纪元法[8](2019)在《基于混合鲸鱼优化算法的鲁棒多用户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冲击噪声环境下多用户检测误码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鲸鱼优化的鲁棒多用户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基于非线性控制策略的改进鲸鱼优化算法,加速寻优算法迭代过程的收敛;再利用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丰富算法种群个体信息,增强优化算法的全局收敛性;同时将适应度较好的个体信息保存到集合中,以保证下一次迭代寻优方向的可靠性,最终实现对最优解位置的快速解算。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本文算法设计的多用户检测器相比采用遗传算法、差分进化算法,以及鲸鱼优化算法的多用户检测器寻优迭代次数更少,且误码率低。(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13期)
朱翠涛,吴蓓[9](2019)在《一种低复杂度SCMA多用户检测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降低稀疏码多址接入系统中多用户检测算法的复杂度,提出了一种基于部分资源块高斯近似的多用户检测算法。首先对资源块优势等级进行比较;然后选择译码优势等级高的n个资源块使用加权消息传递算法,剩下的资源块使用高斯近似消息传递算法。同时联合资源块和用户优势等级,在每次迭代后对译码优势等级较高的用户直接译码并剔除,使得后续每轮迭代的复杂度依次降低。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选择资源块个数,可以在保证检测性能的同时,有效地降低检测复杂度。因此,提出的算法较好地实现了译码性能和复杂度之间的平衡。(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马超艺[10](2019)在《基于盒型约束二分坐标下降的多用户和多天线系统检测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通信业务量的急剧增长,未来移动通信系统除了需要满足更高的系统容量,更可靠的传输和更大的覆盖范围以外,还要追求低成本和绿色环保,因此迫切需要设计适合实际需求的高效、低复杂度算法,从而提高系统的传输质量。多用户检测(Multiuser Detection,MUD)技术可以从众多的用户信号中检测判决出每个用户的有用信息,有效地抑制了多址干扰,提升了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的性能。多天线技术即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通过空间复用和分集技术可以提高系统容量和性能。多用户和多天线检测技术可以有效提升频谱效率,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最大似然算法可以提供最优检测性能,但是其复杂度随系统规模增大呈指数增长。目前有研究人员提出了很多次优检测算法,它们可以有效降低复杂度,但是这些算法与最大似然检测算法相比,仍然存在很明显的性能差距。常见的检测算法有解相关和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它们不能提供很好的检测性能,而且需要对矩阵求逆操作。理想检测算法可以等效为求解一个约束型方程。然而,通常求解该问题的运算复杂度非常高。在本研究中,我们设计了一些低复杂度和高性能的检测技术。这些检测技术主要是基于二分坐标下降(Dichotomous Coordinate Descent,DCD)算法。DCD算法采用移位取代乘法和除法操作,因此非常适合于实时操作。我们提出了基于盒型约束DCD(DCD-A)的非定常对角加载迭代的检测技术(DCD-DL)。数据结果显示,所提出的算法与MMSE、判决反馈(Decision Feedback,DF)、概率数据关联(Probabilistic Data Association,PDA)算法相比,可以有效提高多用户检测性能,尤其是在高负载情况下可以提供接近单用户的检测结果。另外DCDDL技术也在20×20和60×60的MIMO系统中进行了性能测试,数据显示在低信噪比条件下,当迭代次数N(28)5时,DCD-DL的组误码率明显低于算法DF、DCD-A和MMSE,与PDA的性能接近,且平均复杂度低于MMSE和PDA;在高信噪比条件下,当迭代次数N(28)3时,DCD-DL算法的检测性能优于PDA的性能。DCD-DL检测技术可以提供较好的检测性能,但是它只能实现实数信号的检测,为了解决复数信号检测问题,我们进行了改进,提出了零输入二阶盒型约束DCD的复数检测算法(二阶DCD-B)和随机输入二阶盒型约束DCD的复数检测算法(二阶DCD-BR)。仿真结果显示,在4QAM和16QAM调制下,二阶DCDB算法的检测效果要优于盒型约束DCD算法。在60×60 MIMO系统和高SNR条件下,随机数据作为初始值的二阶DCD-BR检测性能优于零输入作为初始值的二阶DCD-B检测。(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多用户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CMA)是一种基于码本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由于码本的稀疏性,通常采用消息传递算法(MPA)实现多用户检测,但其复杂度较高。提出一种基于变量节点稳定性的SCMA多用户检测算法,算法在每一轮迭代更新中,找出未译码用户的变量节点最大可信度位置,若用户的所有变量节点最大可信度位置相同,且在当前迭代和上次迭代中各变量节点的最大可信度位置也相同,则对用户提前译码。通过仿真表明,该算法的BER性能和消息收敛程度明显优于门限MPA算法;和原始MPA算法相比,该算法在保证BER性能的同时大大地降低算法的复杂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用户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1].胡哲,景小荣.基于Homotopy算法的低复杂度多用户大规模MIMO信号检测方法[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范鹏,李旭东.基于变量节点稳定性的SCMA多用户检测算法[J].现代计算机.2019
[3].王磊.基于结构化匹配追踪算法的动态多用户检测性能分析[J].通信技术.2019
[4].左润东.提升MUSA多用户检测性能的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5].赵国奎.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多用户检测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6].国强,张金程,周凯.基于改进入侵杂草算法的多用户检测[J].无线电工程.2019
[7].范灼.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系统多用户检测算法研究及设计[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9
[8].孙希延,范灼,纪元法.基于混合鲸鱼优化算法的鲁棒多用户检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9].朱翠涛,吴蓓.一种低复杂度SCMA多用户检测算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9
[10].马超艺.基于盒型约束二分坐标下降的多用户和多天线系统检测技术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