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因素与小麦品质关系的研究

生态因素与小麦品质关系的研究

蔺青[1]2004年在《生态因素与小麦品质关系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山东省目前生产上推广种植的6个主要优质小麦品种:PH85-16、烟农15、PH82-2-2、济南17、烟辐188、烟优361为材料, 于2001-2002年度在全省8个地市(烟台、青岛、德州、聊城、淄博、泰安、临沂和菏泽)统一布点种植和取样分析, 研究了小麦品质性状在不同地点的表现并探讨了小麦品质性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并探讨了氮肥对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山东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在测试的品质性状中,面团稳定时间、形成时间的变异系数较大,而粗蛋白含量和吸水率及湿面筋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小。因此优质小麦品种的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都有较大的改进和选择余地。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气候、土壤、栽培措施等。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品质性状在不同生态区域间差异显着。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地区间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达到极显着水平。即使在同一个地区种植,品质性状也有明显差异。总的趋势是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变异大,其次是蛋白质含量,吸水率变异相对较小。通过品质性状与气候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因素(温度、降水和日照)对小麦品质性状有重要影响,小麦籽粒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受日照时数的影响变幅最大,其次是降水量,受平均气温的影响变化最小。而与加工品质关系比较密切的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受平均温度的影响变幅最大,其次是降水量,受日照时数的影响变化较小。气温年较差、5月份降水量是对小麦品质影响最大的2个生态因子。气温年较差对籽粒硬度、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面筋含量、面团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具有正效应;5月份降水量对籽粒硬度、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面筋含量、面团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有负效应。通过对10个生态因子与小麦主要品质性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剔除回归不显着的生态因子,得到生态因子与主要品质性状的回归方程:Y=-0.0060X1-0.0006X4+0.1037X8-0.0309X10(R=0.7425)Y:籽粒蛋白含量X1: 冬季负积温X4: 全生育期积温X8:气温年较差X10: 5月降水量Y=-0.0845X3+0.0343X4-0.0880X6+0.0633X7-0.0005X10(R=0.8095)Y:籽粒硬度X3: 冬前积温(≧0℃)X4:全生育期积温(≧0℃)X6:成熟前15天最高气温X7:气温年较差X10:5月降水量Y1=0.0101X4+10.4561X5+105621X7-0.02145X10+5.9560(R=0.89763)Y2=0.0015X4+2.5489X5+0.2587X7-0.0035X10+8.9973(R=0.8562)Y1: 湿面筋含量Y2: 干面积含量X4: 全生育期积温X5: 灌浆至成熟期积温X7:气温年较差X10:5月降水量4.小麦籽粒品质与土壤因子有一定的相关性。吸水率与土壤类型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负相关关系;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与土壤类型和有机质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均不显着。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形成时间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存在负相关关系,其中与蛋白质含量的负相关系数最大。吸水率和稳定时间与土壤速效磷含量有正相关关系。虽然所用相关系数均不显着,但也可以说明土壤质地由沙壤-壤土-粘土,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小麦籽粒的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提高,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延长。而土壤速效磷含量高,会降低小麦籽粒品质。5. 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与产量有负相关关系,其中蛋白质含量与产量的负相关系数最大;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与产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无论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均不显着。即随着产量的提高,优质小麦品种的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等品质性状会有所下降,而与加工有关的品质性状与产量关系不大。

石书兵[2]2005年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小麦品质形成的特征、调节及其生理基础》文中认为本研究于2002-2003 年在新疆乌鲁木齐、昌吉、木垒和山东泰安四个试验点同时进行小麦品质生态的研究,以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下不同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形成特征;以不同来源的同一类型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供氮时期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明确了其生理生化的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 不同生态条件下冬小麦品质的特征1.1 不同类型冬小麦产量的环境变异研究不同品质类型的冬小麦品种产量差异较大,中筋小麦的产量高于其他类型,强筋小麦的产量较低。不同试验点的产量变化较大,各试验点小麦的产量自高而低的顺序为:木垒试验点〉乌鲁木齐试验点〉昌吉试验点。小麦产量受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在不同试验区产量差异显着,中筋冬小麦与其他品质类型相比,其产量受生态环境的影响小,产量变化相对稳定。1.2 不同类型冬小麦各器官中氮磷的动态变化不同类型冬小麦叶片、叶鞘、茎中的氮的含量自开花后逐渐下降,到成熟期降到最低点。不同类型冬小麦籽粒氮的含量自开花后先逐渐下降,开花后21 天左右开始上升,到成熟期达到最高,成熟时,强筋小麦GC8901和XD23 两品种籽粒中氮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类型的小麦。不同类型冬小麦叶片、叶鞘、茎、籽粒中磷的含量自开花后呈逐渐下降的总趋势,不同类型冬小麦叶片中磷的含量变化不同,这种变化可能与品种的吸磷特性有关。不同类型冬小麦中磷的含量自开花后呈逐渐下降的总趋势,但下降幅度缓慢,到成熟期降低到最低点,两个新疆品种籽粒中磷的含量在开花初期高于引进的两个品种,但在成熟时低于引进的两个品种。1.3 不同类型冬小麦籽粒淀粉的动态变化

王浩, 李增嘉, 马艳明, 赵春, 宁堂原[3]2005年在《优质专用小麦品质区划现状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环境生态因素与小麦品质的关系是专用小麦品质区划的自然基础,为了了解国内外专用小麦品质区划现状及趋势,综述并分析了中国专用小麦品质区划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质专用小麦品质区划的研究思路,以期为中国专用小麦品质区划提供参考。

田志会, 孙彦, 郭玉琴[4]2000年在《主要生态因素对小麦营养品质及烘烤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小麦品质是一复杂的综合性状 ,既受遗传的控制 ,也受生态环境的影响 ,尤其是与籽粒灌浆期间的气象条件和土壤养分供应状况有关[1] 一些研究发现 ,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不同生态环境下 ,其品质有明显差异[2~ 5 ] ,反映出生态环境条件对小麦籽粒品质具

刘淑云[5]2002年在《生态因素与玉米品质关系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于2000—2001年在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农场和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场联合进行。通过山东、新疆不同生态区的插期试验,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下不同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和籽粒品质的变化,重点分析了生态因子对不同生态区玉米品种籽粒品质的影响,以及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品质差异,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生态因子与籽粒品质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试验结果如下: 1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籽粒的品质变化 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籽粒品质差异显着。山东、新疆不同生态区玉米籽粒的营养品质指标表现为:籽粒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新疆高于山东,而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新疆低于山东,籽粒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表现为山东高于新疆,而赖氨酸含量新疆高于山东。籽粒中矿质元素和各种微量元素含量,不同生态区条件下亦存在差异,表现为籽粒中磷、钾含量山东高于新疆,镁、锌和锰含量山东低于新疆。 2相同生态条件下不同玉米品种籽粒的品质变化 同一生态区不同品种的籽粒品质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新疆地区的主推品种Sc704蛋白质含量高于山东地区主推品种YD22,而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则较低。相同条件下种植,籽粒中蛋白质不同组分和氨基酸组分含量,Sc704高于YD22。籽粒中游离氨基酸含量,HO115>YD22>Sc704。HO115中亮氨酸和赖氨酸含量较高,YD22中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较高。籽粒中矿质营养含量的差异表现为:钾、磷、镁等矿质元素含量,YD22>HO115>Sc704;HO115中铁、铜的含量高于YD22和Sc704;Sc704中锌、锰的含量较高。 3不同海拔高度下玉米籽粒的品质变化 不同海拔高度下的玉米籽粒品质表现出明显差异。随海拔高度增加,籽粒蛋白质、赖氨酸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参试品种表现出共同的趋势。籽粒中不同氨基酸组分、矿质元素和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磷、钾、钙、镁等元素含量降低,铁、铜、锰、锌的含量则有所增加。籽粒中游离氨基酸总量表现为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品种间表现出共同的趋势。 4不同播期处理下玉米籽粒的品质变化 不同播期处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表现出明显差异。随着播期推迟,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品种间表现出共同的趋势。籽粒中不同的蛋白质组分含量,不同播期处理下含量也有差异,即清蛋白、球蛋白、醇蛋白含量均表现为较早播期高于较晚播期,而谷蛋白则为较晚插期高于早播期。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播期延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品种间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但不同品种间籽粒获得最-2-刘淑云:生态因素与玉米品质关系研究大含量的播期不同,S。704在第*播期处理下最高,p22在第*播期下最高。籽粒淀粉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同样亦表现出随播期推迟,淀粉、游离氨基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品种间具有相同规律,粗纤维与粗灰分含量亦表现出随括期延迟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5主态因素与茎、叶品质的关系 茎、叶中各种营养成分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叶片蛋白质含量高于茎秆,可溶性糖含量低于茎秆。品种间茎、叶品质在不同的处理下表现不一致。不同播期下茎秆中蛋白质含量,第*播期HO o YD22 n S。704,第IV播期SC704>HOlls>YD22。茎秆可溶性糖含量随播期推迟逐渐升高,品种间表现共同趋势。不同海拔高度下,茎、叶中蛋白质含量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品种间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茎秆中各种矿质元素和氨基酸组分的含量同样存在差异。茎秆各种氨基酸组分含量,随着播期延迟,S。704表现为降低,YD22和 HOI 15则表现为升高,矿质元素含量总体趋势表现为逐渐降低。不同海拔高度下,随海拔高度增加,籽粒中氨基酸组分含量和矿质营养含量表现出升高的趋势。6主要生理生化指标与玉米籽粒品质 不同播期、不同海拔高度处理,籽粒的各种生化指标存在差异。叶绿体色素总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不同播期处理,果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表现为较早播期处理高于较晚播期,不同品种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不同品种间,YD22>HOlls>SC704。籽粒中各种与活性氧代谢有关物质含量也存在差异,随播期推迟和海拔高度增加,SOD、MDA活性逐渐增加,CAT活性逐渐降低,而POD活性随着播期推迟而降低,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7生态因素是决定玉米籽粒品质和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 在基因型和环境因于两大影响玉米籽粒品质的因素中,环境因素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通过环境调控可以提高玉米品质。玉米的忧质高产是可以统一的,因为决定二者的最适环境因素是一致的,适宜的光照强度和温度是决定高产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品质的关键因子。在影响玉米品质的诸多环境因素中,各因子是相互影响,共同起作用的,但积温、光照,特别是花后积温和花后光照是决定性因素。生产上通过品种、生态区、插期、海拔等栽培措施调控,实现玉米优质高产是完全可能的。

王一[6]2006年在《不同小麦品质类型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食物加工种类最丰富的粮食作物,占世界人口35 %-40 %的人们以此为主要食物。因此小麦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们对食物需求的安全和满意程度,也影响着人类的营养平衡以及面粉和食品加工业的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小麦的品质越来越重视。培育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制定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品质生态区划,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实现小麦的区域化种植和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小麦品质的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又包括各种自然生态因素和人为因素。研究表明,小麦品质的环境间的差异大于品种间的差异,气候条件是影响小麦品质的最重要的因子,小麦品质的地域间的差异反映出了小麦的品质区域分布规律。为了满足市场对不同品质小麦的需求,对小麦进行区域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结合四川的地理、气候特点,研究不同品质类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为在复杂的生态环境内进行品质区划提供依据。本研究首先根据四川省小麦种植区域的生态特点,在四川省多个典型生态区:川南丘陵的荣县、川西南高原的西昌、川西平原的双流布点种植,采用的小麦试验材料为不同品质类型:中筋小麦川育12、川育14、川育16由本所提供;弱筋小麦川麦32和强筋小麦川麦36由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提供。通过研究品质性状与品种及各个生态因子包括地点、土壤土质差异等的关系,明确不同生态环境中适宜种植的小麦品种类型,强筋小麦、中筋小麦更

潘洁[7]2005年在《小麦生长模拟与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是信息农业和数字农业研究与应用的核心与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是信息农业和数字农业研究与应用的核心与典范。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具有系统综合和动态预测的功能,但至今尚缺乏对作物品质形成过程的定量模拟。基于模拟模型的作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能够通过模拟试验,实现系统管理的策略分析和方案评估。本研究以小麦为研究对象,在本实验室已有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模拟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原理和数学建模技术,综合小麦植株碳、氮流动态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动态关系,建立了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小麦籽粒品质形成模拟模型以及基于气候生态效应的籽粒品质指标预测模型;然后,应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与软构件技术,在Visual C++平台上构建了综合性与构件化的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的模拟系统;进一步运用决策支持技术,结合基于不同目标的模拟试验与策略分析,研制了具有辅助决策功能的基于生长模型的小麦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最后结合Web应用技术,在C#.net平台上研制和实现基于生长模型和Web应用的网络化小麦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结果为数字农作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基本框架,也为建立其它作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提供了开发模式。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本研究在充分理解和分析小麦主要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与淀粉含量)随生态环境变化的时空规律及定量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研究资料与必要的试验支持,建立了具有广适性和通用性的小麦籽粒蛋白质与淀粉含量生态预测模型。通过籽粒淀粉及蛋白质含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确定了显着影响籽粒淀粉与蛋白质含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并通过各气象效应因子与籽粒淀粉与蛋白质含量的曲线关系建立预测模型。以小麦面筋含量、沉降值与籽粒蛋白质含量间,降落值与淀粉含量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面筋含量、沉降值与降落值的预测模型。运用不同生态点、不同品种与不同播期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本模型能够可靠地预测不同小麦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籽粒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沉降值与降落值。 通过模拟单籽粒氮积累速率与每日可获得氮源以及温度、水分及氮素影响因子的动态关系,建立了基于植株氮流动态的小麦籽粒蛋白质积累的模拟模型。籽粒每日可获得氮源决定于每日氮的吸收与营养器官中氮的再运转,其中,花后氮的吸收与籽粒重及开花期植株氮积累量呈现负指数量化关系,灌浆期叶、茎鞘与穗部营养体中氮浓

张新[8]2010年在《不同生态区玉米种子品质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聊玉20、聊玉18杂交种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比较不同生态区所生产玉米杂交种子的物理品质、播种品质,研究不同生态区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品质的表现,探讨生态因素对同一玉米杂交组合的玉米种子品质的影响,不同玉米杂交组合在同一生态区的玉米种子品质的差异,进而找出影响玉米种子品质的主要生态因素,从而为玉米制种基地的合理选择以及玉米杂交种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聊玉20、聊玉18种子百粒重和籽粒体积在不同生态区间的变化规律一致,均为伊宁产地种子>聊城产地种子>榆次产地种子;而不同品种的容重在不同生产区域的变化规律不同。聊玉20种子容重表现为伊宁产地种子>榆次产地种>聊城子产地种子;聊玉18种子容重表现为聊城产地种子>伊宁产地种子>榆次产地种子。聊玉20种子胚比表现为榆次产地种子>聊城产地种子>伊宁产地种子;叁个地区生产的聊玉18种子胚比差异不显着。聊玉20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Ⅰ)均表现为榆次产地种子>伊宁产地种子>聊城产地种子,活力指数(Ⅱ)伊宁产地的最大,榆次产地的与聊城产地的差异不显着;聊玉18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Ⅰ)、活力指数(Ⅱ)均表现为伊宁产地种子>榆次产地种>聊城子产地种子;两品种的发芽指数在叁个地区差异不显着。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玉米种子物理品质的主要生态因素为日照时数和有效积温。不同品种受生态因素的影响有所差异。并非物理品质好的玉米种子其播种品质就一定好,两者不一定完全存在正相关关系。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新疆伊宁生产的聊玉18和聊玉20种子的品质综合表现均优于其它两个制种基地,在生产这两个杂交种时,最好在新疆伊宁制种基地进行杂交制种。

王一, 吴瑜[9]2005年在《小麦品质生态学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影响小麦品质的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包括各种自然生态因素和人为因素。小麦品质的环境间差异大于品种间的差异。气候条件是影响小麦品质最重要的因子。小麦品质的地域间差异反映出了小麦的品质分布规律。为了满足对不同品质小麦的市场需求,对小麦进行区域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李鹏飞[10]2009年在《主要生态因素和烘烤对烤烟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优质特色烟叶原料是支撑中式卷烟发展的基础,但是我国烟叶的品质与国外优质烟叶相比在烟叶的香气质和香气量方面与国外烟叶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香气特征不明显,香气量不足,烟气欠柔和。由于生态因素制约着优质烤烟香气风格的形成,烘烤调制决定着优质烟叶在农艺过程中形成和积累起来的风格特色能否彰显。因此,研究影响烤烟香味品质的相关因素,烟叶风格形成的相关因素和合理解读致香物质转化规律,对提高烟叶生产的现代化水平、整体效益和烟叶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对加快促进国产烟叶总体质量和工业可用性得到实质的改善与提高,逐步降低对进口烟叶的使用和依赖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基于此,本文较系统研究了光照、水分、营养对烤烟香气前体物含量的影响,并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香气前体物的转化及挥发性香气物质在烘烤中的变化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减弱光照强度方式对其于烤烟香气前体物代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弱光胁迫不仅使烟叶长宽增大、茎变细、株高增高,还对烟叶内致香物质和化学成分产生显着的影响。光照强度与烤烟的质体色素(叶绿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多酚(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成正相关,减弱光强上述香气前体物含量下降;减弱光强,烟叶内总氮、钾含量上升,烟碱、总糖、还原糖含量下降。此外,减弱光强,烟叶PPO和POD活性增加。不同部位烟叶主要香气前体物含量和化学成分受光照强度的影响程度不一致。2.UV-B辐射强度和辐射时间与烤烟的质体色素和多酚代谢密切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增强UV-B可以提高烤烟质体色素和多酚的含量。增强0.55W/m~2以下UV-B强度对上部叶类胡萝卜素含量有较大的提高,随着UV-B强度增大上部叶类胡萝卜素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中部叶在0.55W/m~2~3.25 W/m~2 UV-B强度范围内时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UV-B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增强UV-B会导致成熟期烤烟上部叶多酚含量的提高,增幅与UV-B强度成正比,对中部叶增加UV-B会抑制中部叶的绿原酸和芸香苷的合成,且减幅与UV-B强度成正比。受到较强UV-B辐照的时间越长,辐照停止后烟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的幅度逐渐加大,相对较短时间的强UV-B辐射,细胞有逐渐恢复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代谢平衡的趋势,叶黄素的恢复速度要快于β-胡萝卜素。增强UV-B会导致烤烟总糖、还原糖、总氮、蛋白质、烟碱含量下降,钾含量上升。3.对烤烟旺长期和成熟期进行干旱和淹水胁迫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烤烟香气前体物积累和化学成分含量产生显着影响。旺长期干旱、淹水胁迫对烤烟的生长和叶片的发育都极为不利。旺长期和成熟期淹水胁迫对烤烟香气前体物的合成代谢极为不利,干旱胁迫随着干旱程度、干旱时期和烟叶部位不同烤烟香气前体物变化规律有很大的差异,但总体来看旺长期干旱胁迫对香气前体物的代谢不利,成熟期干旱胁迫对香气前体物积累影响稍小,甚至对某些部位烟叶质体色素合成有促进作用。此外,不同生育期时期水分胁迫对不同部位烟叶化学成分影响差异也较大。4.利用缺素营养液培对主要营养元素与烤烟的生长,腺毛的发育和烟叶香气前体物代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N、P、K、Mg等营养亏缺时除对烟株生长产生影响外,对烟叶各类腺毛的生长发育产生显着影响,缺N处理由于叶面积缩小和对烟叶各类腺毛生长的刺激效应,导致烟叶各类腺毛密度相对增加,而缺P、缺K、缺Mg导致烟叶各类腺毛密度大幅降低。缺N、缺K、缺P、缺Mg对烟叶质体色素和多酚合成代谢极为不利,缺N抑制烟叶质体色素合成代谢影响最大,缺P、缺Mg次之,缺K影响最小;缺P抑制烟叶多酚合成代谢影响最大,缺Mg、缺K其次,缺N影响最小。因此,在烤烟生长的中前期对N、P、K、Mg合理供应,进一步研究平衡施肥,对提高中国烤烟香气非常重要。5.首次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成熟度烤烟中主要香气前体物在烘烤中的变化和香气物质形成转化规律。K326、云烟85和红花大金元的欠熟叶、适熟叶和过熟叶在烘烤过程中物理特性、主要香气前体物的变化差异较大,不同成熟度烤烟调制过程中致香物质转化亦有所不同。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烤烟品种烘烤过程中干物质随水分蒸发的量有所不同,烘烤温度从40℃上升至50℃时是控制烘烤水分散失速度的关键阶段。尤其是红花大金元,水分散失方面比K326和云烟85快,在失水关键阶段升温速度要缓慢并控制好排湿速度。2)K326和云烟85在烘烤过程中绿原酸和芸香苷变化趋势较一致,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烤后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上升。而红花大金元在烘烤中绿原酸和芸香苷呈现先降后升再降趋势。40℃~55℃之间,烤房内升温的快慢对多酚类物质含量的下降有重要影响。3)K326、云烟85和红花大金元叶黄素及β-胡萝卜素在烘烤过程中的变化差异极大。K326和云烟85烟叶的叶黄素及β-胡萝卜素在变黄期完成降解,当烤房温度超过40℃以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基本保持稳定;红花大金元的类胡萝卜素降解的温度范围远大于另外两个品种,期间有两个降解过程。欠熟叶的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降解率最大,过熟叶其次,适熟叶降解率最小,烤后叶欠熟叶的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从这个角度来看,下部叶采收成熟度不宜过高。4)烤前烟叶以新植二烯、4,8,13-西柏叁烯-1,3-二醇、寸拜醇为主要成分。烤后叶以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和西柏烷类化合物及其降解产物含量为主要成分。变黄期和定色期是烤烟香气物质转化形成的主要时间段,期间大部分的质体色素和西柏烷类化合物发生降解,尤以定色期转化形成的最多。5)烤烟随着成熟度的增加,香气组分逐渐增多。适熟叶在烘烤过程中香气物质总量始终最高,过熟叶其次,欠熟叶总含量最低。考虑香气质和香气量两个指标,下部叶宜采收适熟叶为佳。

参考文献:

[1]. 生态因素与小麦品质关系的研究[D]. 蔺青. 山东农业大学. 2004

[2]. 不同生态条件下小麦品质形成的特征、调节及其生理基础[D]. 石书兵. 山东农业大学. 2005

[3]. 优质专用小麦品质区划现状及研究进展[J]. 王浩, 李增嘉, 马艳明, 赵春, 宁堂原. 麦类作物学报. 2005

[4]. 主要生态因素对小麦营养品质及烘烤品质的影响[J]. 田志会, 孙彦, 郭玉琴.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0

[5]. 生态因素与玉米品质关系研究[D]. 刘淑云. 山东农业大学. 2002

[6]. 不同小麦品质类型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D]. 王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6

[7]. 小麦生长模拟与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D]. 潘洁. 南京农业大学. 2005

[8]. 不同生态区玉米种子品质比较研究[D]. 张新. 山东农业大学. 2010

[9]. 小麦品质生态学研究进展[J]. 王一, 吴瑜. 种子. 2005

[10]. 主要生态因素和烘烤对烤烟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D]. 李鹏飞. 湖南农业大学. 2009

标签:;  ;  ;  ;  

生态因素与小麦品质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