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素废水论文_抗新新,李祥,朱盼,石兵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皂素废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皂素,废水,黄姜,硫酸,糠醛,体式,废渣。

皂素废水论文文献综述

抗新新,李祥,朱盼,石兵艳[1](2018)在《响应面优化EM菌对皂素废水的处理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黄姜皂素废水的水质分析,设计并检验了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EM菌处理工艺,主要研究了EM菌对废水的处理效果。利用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TOC对其进行检测,考察了pH、曝气时间、EM菌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对皂素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工艺进行优化,建立了各影响因子关于COD去除率的回归方程,得到该工艺的最佳条件:pH为8.0,曝气时间为46 h,EM菌投加量为1.2%,反应温度为3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COD去除率为88.04%。(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8年09期)

抗新新,李祥,石兵艳,朱盼[2](2018)在《正交法探索皂素废水中Fe~(2+)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姜皂素废水为原料,以Fe~(2+)的含量为指标,研究进水pH、过氧化氢投加量、反应时间、温度及过氧化氢投加方式对黄姜皂素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的最佳条件为:进水pH为3. 0,过氧化氢投加量8%,反应时间2 h,温度30℃,过氧化氢投加方式为分叁次投加。此时,废水中Fe~(2+)的含量达最少值0. 541 6 mg/L。(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8年09期)

李芙蓉,熊明章,王文清,张顺喜[3](2018)在《棉浆黑液和皂素废水联合处理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棉浆黑液的极端碱性和皂素废水的极端酸性提出了"混合酸析—类Fenton—生化"联合处理工艺,对各工艺阶段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将两种废水混合酸析(pH=2.5),不仅节约分别处理投加酸、碱的费用,同时对CODcr的去除具有协同效应。以暖贴废渣代替铁粉可将类Fenton反应阶段CODcr去除率提高50%左右。废水经"酸析—类Fenton—中和—厌氧—好氧"处理,其CODcr从47817 mg/L降至881mg/L。(本文来源于《武汉轻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王翔宇,王丽香,张振文,孙长顺,刘珊[4](2018)在《MBR处理黄姜皂素废水膜通量影响膜污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MBR工艺处理黄姜皂素废水的膜污染状况,研究了不同膜通量条件下膜污染的过程和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分析了膜污染特性。结果表明,膜通量为4.16 L/(m~2·h)时,不仅能有效控制膜污染,MBR膜的COD的处理效率也较高,更接近生产实际。不同污泥含量与膜污染速率呈现不同的相关关系。当污泥质量浓度<9 g/L时,污泥含量对膜污染速率的影响较小;而污泥质量浓度>9 g/L时,膜污染速率与污泥浓度呈显着相关。EPS中的多糖和蛋白质、SMP中的多糖对膜污染都有重要贡献。(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王翔宇[5](2018)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黄姜皂素废水及其膜污染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皂素行业的快速发展,黄姜皂素废水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生态环境。近些年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国家对污染物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其黄姜皂素废水的治理关乎着皂素生产行业的发展。目前为止,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因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运用到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上,但对皂素生产废水的处理研究鲜有报道,其运行过程中的膜污染问题研究报道更加稀少。本研究采用一体式好氧MBR处理经二级UASB处理后的皂素生产废水,考察了不同通量下污染物去除特性及其运行过程中膜污染变化趋势和不同清洗方式下膜通量恢复情况。研究成果为皂素生产废水的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启动阶段:控制HRT为24h,不排泥,温度为15-22℃之间,进水pH值在6.5~7.2之间,DO在3-6mg/L之间。系统启动初期,由于微生物的不适应性,污染物去除率较低,COD和NH_4~+-N的去除率仅为77.11%和64.72%;系统稳定之后,随着污泥的驯化完成,COD和NH_4~+-N去除率上升,平均去除率为91.68%、74.42%,其COD和NH_4~+-N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97.09mg/L和20.82mg/L,出水浓度符合环保部颁布的《皂素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20425-2006)以及陕西省的《薯蓣皂素清洁生产标准》(DB61/T424-2008)。(2)膜组件对上清液中有机物有显着地截留作用。不同膜通量下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同,膜通量的变化对大分子污染物COD和TP的处理效果影响较大,而对小分子污染物NH_4~+-N处理效果影响较小。所以COD和TP去除率随着膜通量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而NH_4~+-N去除率与膜通量关系不大。(3)不同的膜通量下膜污染发展趋势不同,膜污染周期(过滤周期)随着膜通量的上升而下降。当膜组件在临界通量下运行时,膜污染发展呈―叁阶段‖(即初始阶段、缓慢污染和快速污染)现象;当膜组件在临界通量附近运行时,膜污染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但仍呈现―叁阶段‖现象;当膜组件在临界通量以上运行时,膜污染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不呈现―叁阶段‖现象。(4)污泥浓度与膜污染速率呈显着正相关;膜污染速率与EPS总量、EPS中多糖、EPS中蛋白质、SMP总量和SMP中多糖呈显着正相关,而与SMP中蛋白质相关关系较差。说明EPS中的多糖和蛋白质、SMP中的多糖均对膜污染有较大的贡献。膜组件对上清液中有机物有显着地截留作用。(5)本试验采用了8种不同的清洗方式,对比得出化学药剂清洗比普通水洗效果好,碱液洗比酸液洗清洁效果好,超声波水洗比普通水洗好,酸和碱液结合清洗比单独酸液和单独碱液清洗效果好。(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5-02)

邓小强,李芙蓉,祝方[6](2018)在《利用Fe~0和Fe~(2+)在皂素废水中生成绿锈去除硫酸根》一文中研究指出皂素废水中高浓度的SO_4~(2-)对环境危害大,厌氧环境下同时投加Fe~0和Fe~(2+)生成硫酸盐绿锈增强SO_4~(2-)的去除,实验研究了各因素对去除SO_4~(2-)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初始p H能快速提升SO_4~(2-)的去除率,25~35℃范围内提高温度有利于SO_4~(2-)的去除,Fe~(2+)浓度对去除效果影响显着,随着Fe~(2+)浓度的增加,SO_4~(2-)去除率快速上升。初始pH为2、温度为25℃的条件下,10 g·L~(-1)的Fe~0和1 000 mg·L~(-1)的Fe~(2+)能去除93.1%初始浓度为1 000 mg·L~(-1)的SO_4~(2-)。XRD和SEM表征结果显示,去除过程中铁粉表面有疏松多孔结构的Fe_3O_4生成,有利于SO_4~(2-)与Fe~0接触反应,促进硫酸盐绿锈的生成,进一步增强SO_4~(2-)的去除。动力学分析显示,去除过程拟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SO_4~(2-)的过程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豆静茹[7](2017)在《黄姜皂素废水预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姜皂素废水是一种高浓度、难降解的工业废水,其组成比较复杂,废水中糖分、有机物、氨氮含量较高。未降解的皂苷是含一种表面活性剂,皂素废水具有酸度低、色度大、可生化性差等特点,在处理过程中极易产生泡沫,处理难度较大。探索出一条经济实用的黄姜皂素预处理工艺对黄姜皂素废水生物处理具有一定意义。本文在大量实验基础上,以陕西省华县某皂素生产厂家的废水为原料,采用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组合工艺的方法对皂素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发现该工艺能显着降低黄姜皂素废水的COD值及色度,为黄姜皂素废水的生物降解提供了保障。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得出在铁碳微电解阶段最佳的反应条件是:pH值为3、铁碳微电解填料投加量为45g/100mL、反应时间为120min、曝气量控制在10-15mL/min。反应结束后调节出水pH为9.0,废水COD值从97000mg/L降至58006mg/L左右,COD去除率为40.2%,色度从11833度降至6248度,色度去除率为47.6%。除此之外还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B/C值由0.27增至0.49。通过研究发现影响COD去除率主要因素依次为:反应时间>p H值>曝气量>铁碳填料投加量;影响色度去除率主要因素依次为:pH值>曝气量>铁碳填料投加量>反应时间。铁碳微电解技术对皂素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2)根据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得出经微电解处理的皂素废水在Fenton氧化工艺阶段最佳的反应条件是:pH值为3、2+Fe浓度为2500mg/L、双氧水投加量为100mL/L、双氧水投加的方式为多次投加、反应时间为90min。反应结束后调节出水p H为9.0,废水COD值从97000mg/L降至9765mg/L左右,COD去除率达89.7%,色度从11833度降至1767度,色度去除率达84.5%,大幅度的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B/C值升至0.63。影响COD去除率主要因素依次为:pH值>2+Fe浓度>双氧水投加量>反应时间;影响色度去除率主要因素依次为:双氧水投加量>2+Fe浓度>pH值>反应时间。铁碳微电解技术与Fenton氧化工艺组合处理皂素废水效果良好。(3)采用IR、UV、GPC、HPLC、TOC、GC-MS等谱图分析手段研究了黄姜皂素废水预处理前后有机物种类及数量的变化规律,证实预处理可明显改善废水水质。经过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工艺组合对皂素废水进行预处理可大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使其能达到可生化处理的要求。(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7-03-01)

王淼,严欢[8](2016)在《皂素生产废水处理工程实践及运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皂素生产废水为高浓度高硫酸盐废水。文章针对湖北省十堰某公司黄姜皂素生产废水,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工艺,经过4个月调试,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GB20425-2006)。根据工艺启动和运行阶段出现的问题,重点探讨了SO_4~(2-)对生化系统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有效减轻影响,最后通过处理工艺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为皂素废水处理工艺和运行管理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科技创业月刊》期刊2016年17期)

赵建军[9](2016)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黄姜皂素废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姜皂素生产废水是一种具有有机物浓度高、SO42-含量高、色度大等特点的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难度大,大量未达标排放的皂素废水严重威胁受纳水体的水质安全。随着国家对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的逐步提高,环保问题成为制约黄姜产业发展的瓶颈。到目前为止,鲜有关于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黄姜皂素废水的报道。本研究采用一体式好氧MBR处理黄姜皂素废水UASB厌氧处理出水,探讨了由于黄姜皂素季节性停产导致皂素废水生物处理再次启动的问题,考察了MBR对皂素废水污染物的去除特性以及最佳的运行条件,并分析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结垢问题,从而论证了该工艺处理皂素废水的可行性,为皂素废水处理工程提标改造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启动阶段,再次启动较初次启动快,启动运行仅10d系统COD、氨氮去除率即可达到90%以上;膜对废水中的有机物、TP有截留作用,但对氨氮、硝氮和亚硝氮几乎没有截留作用。在优化参数阶段,对水力停留时间、温度等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考虑处理效果及经济可行性,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48h、温度25~30℃、污泥负荷0.3~0.6kg COD·(kg MLSS·d)-1、容积负荷0.5~1.0kgCOD·(m3·d)-1;最佳运行条件下COD、氨氮去除率分别在90%、85%以上,出水水质满足《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5-2006)以及《薯蓣皂素清洁生产标准》(DB61/T424-2008),硫化物的去除率在99%以上,出水浓度远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1mg·L-1);系统MLSS远高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但MLVSS/MLSS在25%~40%之间,远低于传统活性污泥,且污泥的沉降性能变化较大,当MLSS增加到8.5g·L-1左右时,SV30在95%~98%之间,污泥沉降性能不佳,但由于膜的截留作用实现了泥水分离,所以对系统出水水质影响不大。试验过程中,反应器出现明显的结垢现象,进水管中的垢主要为碳酸钙和单质硫,而反应器内部绝大部分为碳酸钙。系统进水有结垢趋势,且严重结垢。由于MBR中SRT较长,钙垢会在系统内不断累积,当钙含量过高,钙垢会包裹住微生物,最终会降低系统的处理效果以及稳定性,同时钙垢增加了系统污泥中的无机成分含量。(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6-05-04)

李芙蓉[10](2016)在《吸附/零价铁技术处理皂素废水中糠醛和硫酸根的实验研究与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皂素废水素有“废水之王”之称,其主要污染成分包括两大类:一类是造成废水CODcr高、色度高和可生化性差的糠醛类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另一类是酸水解过程中残留的高浓度硫酸根和及其强酸性。现有皂素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吸附、中和、微电解、生物强化等,但上述技术因吸附剂价格高昂且不易再生、剩余污泥产量大、电极表面钝化、维护技术水平要求高等原因而难以推广应用。零价铁技术因具有低毒、操作简单、经济合理等优势日益引起重视,被认为是水环境修复及水污染治理最有应用前景的技术之一。目前,利用零价铁还原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物的报道较多,但对零价铁在氧化体系中的应用研究报道还较少,尤其是对零价铁/二价铁构成的“活性铁”体系的研究则更少。暖贴是目前全球最为流行的一次性随身取暖产品,其经使用后所形成的黑褐色固体废弃物为暖贴废渣,该废渣中主要含有铁粉及蛭石、活性炭、高吸水性树脂等吸附性物质。国内外尚无暖贴废渣的回收利用技术或将其作为铁源二次利用的相关报道。本文基于零价铁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以皂素废水中糠醛和硫酸根两种特征污染物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将暖贴废渣作为吸附剂、催化剂和零价铁源对糠醛模拟废水吸附-类Fenton联合处理的效果;此外,研究了Fe0/Fe2+构建的活性铁复合体系对废水中硫酸根离子的去除效果和反应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反应生成的硫酸盐绿锈进一步探索和剖析了吸附-类Fenton法处理糠醛模拟废水的作用过程和机理。全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暖贴废渣吸附-类Fenton法处理糠醛模拟废水(1)对比分析了商用活性炭、自制活性炭和暖贴废渣对糠醛模拟废水中糠醛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暖贴废渣和自制活性炭对糠醛的吸附能力均强于商品活性炭;暖贴废渣表面活性吸附位点分布相对不均匀,且以化学作用所主导的多层吸附为主;暖贴废渣对糠醛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特性与Freundich模型高度吻合。(2)直接类Fenton反应和吸附-类Fenton耦合工艺对糠醛的处理结果显示,初始糠醛浓度为2-40mmol/L、过氧化氢投加量0.176mmol/L时,直接类Fenton反应对糠醛的去除率为93-97%,而采用吸附-类Fenton耦合工艺时去除率接近100%。(3)应用扫描电镜对吸附-类F enton反应前、后暖贴废渣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吸附反应前后暖贴废渣的粒径、形态无明显变化,但经过类Fenton反应后,由于铁的不断溶出、产气和放热,废渣粒径趋近均匀且基本为10μm左右,其比表面积和反应活性点位数量均有所增加。(4)考察了暖贴废渣和分析纯还原铁粉7个反应周期的重复利用效果,结果表明:还原铁粉仅仅实现了直接类Fenton反应效果,其对糠醛的去除率为78-88%;暖贴废渣则使反应达到了吸附-类Fenton联合作用效果,实现了原位再生,,同时废渣中所含的无机盐或其他金属成份可能对类Fenton反应有协同催化作用,从而使糠醛的去除率高达93%以上。2. Fe0/F e2+复合体系去除硫酸根机理分析研究了不同供氧条件、反应pH值、反应物投加量和投加方式下F e0/Fe2+复合体系对硫酸根去除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Fe0/Fe2+复合体系对硫酸根的去除机理及产物特性,得到如下结论:(1)供氧条件对硫酸根的去除效果影响显着,在限制供氧(敞开配样,密封摇床)、好氧(敞开磁力搅拌)和厌氧(通氮,密封摇床)条件下,硫酸根的去除率分别为93.4%、67.1%和18.8%。(2)对不同供氧条件下Fe0/Fe2+复合体系去除硫酸根的反应产物进行XRD表征和SEM分析发现:限制供氧条件下产生的墨绿色絮体为硫酸盐绿锈,好氧条件下的最终产物为纤铁矿,而厌氧条件下则几乎未发生反应;进一步对硫酸盐绿锈进行XPS分析,推断其结构式为Fe4ⅡFe2Ⅲ(OH)12·SO4·8H2O;硫酸盐绿锈对环境极为敏感,易被空气氧化;随着与空气接触程度的增加,氧化产物逐步由磁铁矿转化为针铁矿、纤铁矿。(3)限制供氧条件下F e0/F e2+复合体系与S042-络合生成硫酸盐绿锈是一种新型的硫酸盐绿锈制备方法,该方法无需精确控制供氧条件和反应pH值,克服了氧化法和共沉淀法等传统制备方法的缺点。(4)二价铁在Fe0/Fe2+去除硫酸根反应体系中的作用尤为重要。一方面二价铁直接参与反应生成绿锈,并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保持浓度梯度和反应速率;另一方面二价铁可促使紧贴零价铁表面的致密纤铁矿层转化为结构蓬松的磁铁矿,起到活化零价铁,保证零价铁表面活性反应点位数量的作用。此外,由于零价铁在酸性环境下可转化为二价铁,调节反应液pH值至酸性有利于该反应的进行。(5)增加还原铁粉投加量相当于增加了零价铁的总表面积及其表面活性反应点位数量,有利于硫酸根的去除。(6)初始敞开反应有利于部分零价铁氧化,后续密闭反应可促使铁的氢氧化物离子与硫酸根在无氧条件下反应生成绿锈;此外,分次投加试剂可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梯度变化。二价铁或酸的不同投加方式对硫酸根去除效果的影响由好到差的顺序为:密闭分次投加>密闭一次投加>敞开分次投加。3.Fe0/Fe2+复合体系处理实际皂素废水(1)分别采用粗暖贴废渣(人工研磨)、细暖贴废渣(粒度与铁粉接近)、废铁屑和分析纯还原铁粉处理硫酸根模拟废水(pH值为6.15,硫酸根浓度为1000mg/L),其去除效果由好到差的顺序为:还原铁粉>细废渣>废铁屑>粗废渣,去除率最高为78.5%,最低仅为43.9%;当采用上述四种铁源处理实际皂素废水(pH值为0.65,硫酸根浓度为11426mg/L)时,其去除效果由好到差的顺序则为:细废渣>粗废渣>还原铁粉>废铁屑,且去除率最低为61.6%,最高则接近100%。(2)铁源重复利用实验发现,细暖贴废渣对皂素废水中的硫酸根的去除效果优于还原铁粉,但细暖贴废渣对硫酸根的去除衰减速率高于还原铁粉。因此,可将暖贴废渣应用于处理实际皂素废水,但处理过程中需考虑定期补充铁源。4.利用Fe0/Fe2+与硫酸根反应生成的绿锈处理糠醛模拟废水利用Fe0/Fe2+与硫酸根反应生成的硫酸盐绿锈对糠醛模拟废水进行吸附-类Fenton法处理,得到如下结论:(1)绿锈对糠醛的吸附等温特性与Temkin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拟合效果一致,且该过程主要是非均匀表面的多层络合吸附作用;当糠醛初始浓度分别为10、20和30mmol/L时,绿锈对糠醛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60.5、110.7和162.7mg/g,而暖贴废渣仅分别为12.9、19.8和26.0mg/g,虽然绿锈对糠醛的吸附动力学特征与暖贴废渣相似,但其吸附效果远优于暖贴废渣。(2)类似于暖贴废渣处理糠醛模拟废水,先用绿锈对糠醛充分吸附后再进行类Fenton反应,其对糠醛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直接类Fenton法。由于传统溶解态Fe2+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果远低于绿锈中结合态Fe2’,作为去除糠醛的吸附剂和类Fenton反应的铁源,绿锈比暖贴废渣效果更佳。在初始糠醛浓度均为10mmol/L,最终糠醛去除率均为近100%的情况下,绿锈耗量(8.24g/L)仅为暖贴废渣(50g/L)的16.5%,且反应过程中过氧化氢的消耗量(0039 mol/L)也仅为暖贴废渣(0.176mol/L)的22.2%。(3)通过对类Fenton反应前后硫酸盐绿锈进行XPS对比分析,发现绿锈FeⅡ4Fe2Ⅲ(OH)12SO4·8H2O中Fe2+被氧化成Fe3+,羟基或结合水则发生去质子作用,反应产物高铁绿锈Fe6ⅢO2(OH)12SO4中羟基相对含量大幅降低而O2-含量大幅提升。(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期刊2016-05-01)

皂素废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黄姜皂素废水为原料,以Fe~(2+)的含量为指标,研究进水pH、过氧化氢投加量、反应时间、温度及过氧化氢投加方式对黄姜皂素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的最佳条件为:进水pH为3. 0,过氧化氢投加量8%,反应时间2 h,温度30℃,过氧化氢投加方式为分叁次投加。此时,废水中Fe~(2+)的含量达最少值0. 541 6 mg/L。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皂素废水论文参考文献

[1].抗新新,李祥,朱盼,石兵艳.响应面优化EM菌对皂素废水的处理工艺[J].现代化工.2018

[2].抗新新,李祥,石兵艳,朱盼.正交法探索皂素废水中Fe~(2+)的变化[J].应用化工.2018

[3].李芙蓉,熊明章,王文清,张顺喜.棉浆黑液和皂素废水联合处理工艺优化[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8

[4].王翔宇,王丽香,张振文,孙长顺,刘珊.MBR处理黄姜皂素废水膜通量影响膜污染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8

[5].王翔宇.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黄姜皂素废水及其膜污染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8

[6].邓小强,李芙蓉,祝方.利用Fe~0和Fe~(2+)在皂素废水中生成绿锈去除硫酸根[J].环境工程学报.2018

[7].豆静茹.黄姜皂素废水预处理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7

[8].王淼,严欢.皂素生产废水处理工程实践及运行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6

[9].赵建军.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黄姜皂素废水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6

[10].李芙蓉.吸附/零价铁技术处理皂素废水中糠醛和硫酸根的实验研究与机理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驯化后的产朊假丝酵母在不同温度下对...产朊假丝酵母在不同起始pH下对皂素产朊假丝酵母在不同接种量下对皂素皂素废水处理工业性现场试验工...黄姜皂素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皂素废水化学预处理工艺流程

标签:;  ;  ;  ;  ;  ;  ;  

皂素废水论文_抗新新,李祥,朱盼,石兵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