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藏历史论文-郝鹏,臧春艳,贺银军,宋修章,赵伟

成藏历史论文-郝鹏,臧春艳,贺银军,宋修章,赵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成藏历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包裹体,储层定量荧光技术,油水界面,充注期次

成藏历史论文文献综述

郝鹏,臧春艳,贺银军,宋修章,赵伟[1](2019)在《利用流体历史分析技术研究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北部陡坡带油气成藏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流体历史分析技术的成藏过程反演对含油气系统的持续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包裹体岩相学、均一温度、储层定量荧光等技术和方法,对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油水界面变迁,再结合生烃史和有机地球化学资料研究了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储层的油气成藏史。结果显示,黄河口凹陷北部陡坡带具有2期源自沙河街组烃源岩的油气充注,第Ⅰ期充注时间为7 Ma,表现为褐色低熟的轻-中质单一液相烃类包裹体;第Ⅱ期开始于2 Ma,沙河街组烃源岩大量生烃,表现为浅蓝色荧光的中质气液两相烃类包裹体,为主要成藏期。储层定量荧光样品光谱峰大多体现古油层荧光光谱特征,油藏规模较大,后期由于构造活动油藏泄漏,形成现今3 885 m典型的油水界面。黄河口凹陷北部陡坡带的构造活动与烃源岩生排烃史的时间匹配决定了研究区两期充注,后期为主的成藏特点。新构造运动后期,古油藏规模减小,形成了现今油藏格局。(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18期)

李南,刘瑶,闫鹏,王欣,冯业程[2](2017)在《油田某盆地历史油气成藏的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田某盆地上古生界致密气藏含气层组多、面积大,存在多个压力系统,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具有先致密后成藏的特点,储量丰度低。(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7年11期)

王铁冠,钟宁宁,王春江,朱毅秀,刘岩[3](2016)在《冀北坳陷下马岭组底砂岩古油藏成藏演变历史与烃源剖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燕辽裂陷带冀北坳陷中元古界(1 800~1 327 Ma)具有高于庄组黑色泥晶白云岩和洪水庄组黑色页岩2套烃源层,以及龙潭沟、双洞、卢家庄3处下马岭组底部沥青砂岩古油藏。沥青砂岩含有2期固体沥青组分:早期沥青组分反射率R_b值1.68%~2.52%;晚期沥青组分R_b值0.81%~1.01%。辉长辉绿岩岩床的侵位,导致早期古油藏蚀变成沥青砂岩;岩床围岩蚀变带的稠油油苗,提供岩浆冷凝后晚期石油充注的证据。沥青砂标志下马岭组底砂岩成岩作用初期(1 400 Ma),业已开始石油早期充注成藏过程;依据辉长辉绿岩侵位时间1 327 Ma,可厘定底砂岩古油藏的蚀变年龄。基于层序地层厚度分析,确定古油藏早期成藏的油源来自高于庄组烃源层,生烃门限深度约3 600 m;洪水庄组烃源层充注成藏时间应在中生代。冀北坳陷雾迷山组、铁岭组等液体油苗和下马岭组沥青砂岩晚期沥青的可溶烃组分源自洪水庄组烃源层。(本文来源于《石油科学通报》期刊2016年01期)

马新民,刘池阳,罗金海,陈大友,张建魁[4](2016)在《柴北缘西段新生代弧形构造带演化历史及成藏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钻井和二、叁维地震数据精细解释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柴北缘西段晚新生代弧形构造带演化历史和油气成藏过程。认为柴北缘西段是由一系列沿造山带前缘展布的弧形逆冲断裂和褶皱组成的弧形构造带。晚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具有自山前向盆内扩展,东西两侧向中间传播的特点,油气运聚与构造演化过程紧密耦合。各弧形构造带两侧形成时间早,生储盖配置好,且具有古构造背景,是油气运聚的长期指向,应是下一步优先勘探目标。(本文来源于《地质与勘探》期刊2016年02期)

李洪波,张敏,李红磊[5](2014)在《松南地区梨树断陷深层油气成藏历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断陷盆地深层是中国东部老油田勘探的新领域。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松南地区梨树断陷深层油藏的成藏期次研究,而缺乏对深层油藏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的整体研究。本文对松南地区梨树断陷深层原油进行了色谱与色谱-质谱分析,并结合储层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剖析了梨树断陷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梨树断陷深层油藏主要存在3种不同成因类型原油,分别来源于2套烃源层。不同类型原油纵向上分布特征明显。梨树断陷深层油气藏主要经历了3期油气成藏过程,登娄库期早期生成的原油主要汇聚于洼陷周边的后五家户和八屋地区;泉头期大规模生成的油气,主要聚集于断陷周缘斜坡与构造高部位;泉头期末-嫩江期,油气持续充注,主要在双龙地区聚集成藏。原油含氮化合物分子组成表明,不同类型原油基本呈相似的油气运聚途径与方向,均指示油气自洼陷区向周缘斜坡带,北东向运移。(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期刊2014年06期)

李艳菊,史建南[6](2013)在《流体定年方法在油气成藏历史研究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油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成藏年代学是成藏动力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是揭示油气成藏过程、成藏机理的重要途径。通过烃源岩生排烃期分析、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年龄测定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等方法定量地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油气藏的充注历史。综合分析认为,长7段和长6段有效烃源岩自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进入生排烃门限以来,长6油层组主要存在160 Ma~140 Ma和110 Ma~90 Ma的两期油气充注过程。其中,早期以连续、缓慢、小规模的低充注为主要特征;晚期则以瞬态、快速、大规模的高充注特征为主,是长6油层组的主要充注时期。(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3年29期)

苏劲,杨海军,杨文静,王宇,张斌[7](2012)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志留系顶面不整合中陆相原油的成藏历史与油气富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发育厚层沥青砂,显示优越的含油气性。继塔中地区志留系原油勘探取得突破之后,塔北地区志留系砂岩风化壳型储层也发现了工业油藏。根据原油的甾、萜烷和噻吩类生物标记化合物的分布特征,结合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族组分稳定碳同位素特征分析,明确了塔北西部英买35井区志留系风化壳原油来源于库车凹陷叁迭系黄山街组湖相烃源岩,与塔北东部同发育在志留系风化壳剥蚀尖灭线附近的哈得18C井海相原油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志留系砂岩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结合地层埋藏史研究成果,推断英买35井区志留系砂岩主要成藏时间为距今5~8Ma的晚喜山期。结合库车凹陷两套陆相烃源岩的生烃演化重构了该区域湖相原油的成藏过程,表明康村组沉积后白垩系卡普沙良群与志留系风化壳是湖相油气向台盆区输导的重要通道,预示着湖相原油运移充注的范围十分广泛。成藏机理分析表明,志留系风化壳的构造幅度和面积控制了油气的充注范围,直接盖层的封盖条件控制了风化壳储层的含油气性。塔北地区东、西部志留系风化壳的暴露时间和地层组合关系的差异,是东部形成海相含油气系统,而西部发育海、陆相油藏垂向上迭置,互不交叉的复式含油气系统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2年08期)

林毅,代俭科,熊伟[8](2012)在《从定性描述到定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说油气成藏过程实现“定性描述”是一大进步,那么油气成藏过程实现定量评价则是一次质的飞跃。而今,经过胜利油田地质院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陆相断陷盆地油气成藏过程实现了由“现今、静态、单一、定性”描述,向“历史、动态、系统、定量”研究的跨越,陆相断陷盆地油(本文来源于《中国石化报》期刊2012-04-16)

黄俨然,张枝焕,刘继勇,黎琼,藏春娟[9](2012)在《黄桥-句容地区二迭-叁迭系烃源岩生烃历史及晚期成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桥-句容地区二迭-叁迭系生储盖条件优越,是目前油气勘探的主要区域。烃源岩总体处于成熟和高成熟阶段,生烃模拟试验表明总有机碳含量在生烃过程中损失较少,可以作为评价较高成熟度烃源岩的有效指标。孤峰组、龙潭组和大隆组泥质烃源岩评价均为较好-好烃源岩,而以灰岩为主的栖霞组和青龙组烃源岩生烃能力则很差。高含量的矿物沥青基质和低值活化能的分布显示源岩处于正在生烃的阶段,活化能分布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烃源岩的生烃过程,黄桥地区生烃温度范围跨度小,一进入主生烃期就能快速断键生烃,而句容地区则更倾向于早期、多期生烃的特点。源岩均普遍经历了多次生烃,喜山期的二次生烃相继进入生烃高峰阶段,生烃转化率主要取决于沉积埋藏史,演化程度慢的烃源岩保留生烃潜力,晚期继续生烃有利于强烈构造运动下的保存成藏。(本文来源于《石油天然气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张水昌,张宝民,李本亮,朱光有,苏劲[10](2011)在《中国海相盆地跨重大构造期油气成藏历史——以塔里木盆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陆上海相沉积盆地主要经历了早古生代末、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和晚新生代3期重大构造变革,深刻地影响了海相沉积盆地的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与分布,使得油气富集、分布规律变得非常复杂。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海相层系多期油气成藏的典型实例。早古生代的构造格局奠定了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形成的地质基础,但油藏多已遭破坏,现今仅残存沥青。晚古生代,满加尔凹陷西部奥陶系烃源岩进入生烃高峰并在南北两大隆起部位持续充注成藏,随后早中生代发育的构造挤压变形与抬升剥蚀使这期聚集的油气遭受了明显的生物降解。晚新生代盆缘改造和陆相磨拉石建造的迭置加速了台盆区二次裂解气的生成,溶解了早期聚集的原油,形成了独特的大型凝析气藏。3期主要构造变革不但控制了海相沉积盆地形成、烃源岩沉积及其热演化、储集岩沉积与储集层形成,也深刻影响了油气运聚成藏和调整改造的整个过程。(本文来源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期刊2011年01期)

成藏历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油田某盆地上古生界致密气藏含气层组多、面积大,存在多个压力系统,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具有先致密后成藏的特点,储量丰度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成藏历史论文参考文献

[1].郝鹏,臧春艳,贺银军,宋修章,赵伟.利用流体历史分析技术研究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北部陡坡带油气成藏过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2].李南,刘瑶,闫鹏,王欣,冯业程.油田某盆地历史油气成藏的特点研究[J].石化技术.2017

[3].王铁冠,钟宁宁,王春江,朱毅秀,刘岩.冀北坳陷下马岭组底砂岩古油藏成藏演变历史与烃源剖析[J].石油科学通报.2016

[4].马新民,刘池阳,罗金海,陈大友,张建魁.柴北缘西段新生代弧形构造带演化历史及成藏过程[J].地质与勘探.2016

[5].李洪波,张敏,李红磊.松南地区梨树断陷深层油气成藏历史分析[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4

[6].李艳菊,史建南.流体定年方法在油气成藏历史研究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油层为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

[7].苏劲,杨海军,杨文静,王宇,张斌.塔里木盆地北部志留系顶面不整合中陆相原油的成藏历史与油气富集机制[J].岩石学报.2012

[8].林毅,代俭科,熊伟.从定性描述到定量评价[N].中国石化报.2012

[9].黄俨然,张枝焕,刘继勇,黎琼,藏春娟.黄桥-句容地区二迭-叁迭系烃源岩生烃历史及晚期成藏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

[10].张水昌,张宝民,李本亮,朱光有,苏劲.中国海相盆地跨重大构造期油气成藏历史——以塔里木盆地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1

标签:;  ;  ;  ;  

成藏历史论文-郝鹏,臧春艳,贺银军,宋修章,赵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