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量平衡论文_肖荣英,王开斌,刘秋员,雷振山,金明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氮量平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氮素,土壤,氮肥,产量,盈亏,水稻,无机。

氮量平衡论文文献综述

肖荣英,王开斌,刘秋员,雷振山,金明慧[1](2019)在《施氮量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施氮量对不同水稻品种的产量、氮素吸收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2017—2018年在豫南稻区以5个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水平(0、82. 5、165、247. 5和330 kg·hm~(-2)),进行大田试验,测定水稻产量、氮素累积量,分析氮素利用率和土壤氮素平衡。结果表明,施氮显着提高水稻产量,郭陆滩试验点5个品种增产率41. 3%~82. 0%;洋河试验点5个品种增产率22. 5%~44. 8%。根据方程拟合结果郭陆滩试验点的5个品种推荐施氮量变幅为169~209 kg·hm~(-2),产量变幅为9 581~13 081 kg·hm~(-2),氮素累积量为143. 8~251. 6kg·hm~(-2),氮素利用率47. 1~57. 6 kg·hm~(-2);洋河试验点的5个品种推荐施氮量变幅为104~213 kg·hm~(-2),产量变幅为8 716~10 675 kg·hm~(-2),氮素累积量为105. 3~193. 0 kg·hm~(-2),氮素利用率35. 9~39. 8 kg·hm~(-2)。本试验设置中,在较高产量时,氮肥利用率维持在合理范围内条件下,洋河试验点施氮量151 kg·hm~(-2)为宜,郭陆滩试验点施氮量192 kg·hm~(-2)为宜。(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吕敏娟,陈帅,辛思颖,佟丙辛,王释强[2](2019)在《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和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冬小麦‘衡4399’、‘藁优2018’为研究对象,于河北正定设置不同施氮处理(No、N158、N225、N270和N293),研究施氮量与冬小麦产量、品质(蛋白质含量)及土壤氮素表观盈亏量的关系,构建基于环境和粮食安全的氮素投入阈值。结果表明:在施氮量225 kg N/hm2处理时,冬小麦产量最大,继续增加施氮量,产量有下降趋势;在施氮量270 kg N/hm2处理时蛋白质含量最高,随后趋于稳定且表现出降低的趋势;不同处理0~2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且第二季冬小麦累积峰有垂直向下运移的趋势;各处理0~90 cm氮素表观盈亏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且各施氮处理均表现为盈余。因此,在综合保障冬小麦高产、高经济效益和低土壤氮素损失前提下,研究区两季冬小麦氮素投入阈值分别为149.9~255.6 kg N/hm2和237.9~260.0 kg N/hm2,而综合考虑冬小麦高产与优质,研究区两季冬小麦氮素投入阈值分别为255.6~300.0 kg N/hm2和260.0~305.0 kg N/hm2。可见,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对氮素供应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强筋小麦的品质形成对于氮素需求较高,将小麦品质加入到评价指标后提出的氮素投入阈值普遍偏高,过高的氮素投入会导致肥料利用率降低且环境污染风险增加。(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彬,魏文武[3](2019)在《不同供氮量对水稻土壤无机氮残留、氮平衡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不施肥试验地设置供氮梯度试验(CK),研究了不同供氮量(N1 40 kg·hm~(-2)、N2 80 kg·hm~(-2)、N3 1200kg·hm~(-2)、N4 160 kg·hm~(-2)、N5 200 kg·hm~(-2)、N6 240 kg·hm~(-2))对水稻地上部生物量累积、氮素吸收、土壤无机氮残留和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可为集约化农田最大化发挥化肥生态效应和优化氮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施氮对水稻生物量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有明显的影响,与不施氮对照相比,施氮处理显着增加了水稻生物量、氮浓度、吸氮量增幅分别为31.69%~109.83%、15.08%~103.17%和54.18%~395.24%,其中N4水平增加量最大,之后有所降低;氮素吸收率、氮素利用率和氮素偏生产力氮浓度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整体上,土壤剖面无机氮含量自上而下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不同施氮处理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10 cm;0~50 cm剖面无机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显着增加,其中施氮量在240 kg·hm~(-2)间增加缓慢,施氮量高于160 kg·hm~(-2)后快速增加。从氮素主要的输入输出项来看,不同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盈余,大部分盈余氮素均在土壤0~50 cm剖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累积。水稻土壤无机氮吸收量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氮浓度达到160 kg·hm~(-2)时达到最大,水稻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水稻有效穗、单株穗、结实率、产量和收获指数均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氮浓度达到160 kg·hm~(-2)时达到最大,之后有所降低。以上结果说明氮素对水稻生物量累积和氮素吸收利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施氮量高于160 kg·hm~(-2)后促进作用有所降低。综合考虑绿肥的农学和环境效应,水稻种植体系中土壤供氮量应控制在160 kg·hm~(-2)左右。(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白金顺,曹卫东,曾闹华,高嵩涓,杨璐[4](2018)在《不同供氮量对二月兰产量、土壤无机氮残留及氮平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华北冬绿肥二月兰对不同供氮水平的响应特征,确定实现绿肥高产高效的土壤适宜供氮量,可为华北集约化农田最大化发挥绿肥生态效应和优化春玉米/冬绿肥轮作体系氮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选取多年不施肥试验地设置供氮梯度试验,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对冬绿肥二月兰翻压前地上部生物量累积、氮素吸收、土壤无机氮残留和冬绿肥季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无机氮含量较低(0~90 cm土层15 kg·hm~(-2))条件下,施氮显着提高二月兰生物量和吸氮量.其中,施氮90 kg·hm~(-2)处理表现最高,绿肥生物量(干质量)和吸氮量分别为2031.0和42.0 kg·hm~(-2);土壤无机氮残留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且在施氮量高于60 kg·hm~(-2)后呈现快速增加趋势;随施氮量增加二月兰生长季的表观氮平衡表现出由亏缺到盈余的变化特征,在施氮量为60~90 kg·hm~(-2)条件下氮收支基本平衡.土壤供氮量(绿肥播前0~9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与施氮量之和)与二月兰生物量、吸氮量和绿肥翻压前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关系可以分别用二次、线性加平台和指数方程进行模拟,依据模型计算二月兰生物量最高值(2010 kg·hm~(-2))时的播前土壤供氮量和绿肥翻压前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分别是136和78 kg·hm~(-2);而在二月兰吸氮量最高值40 kg·hm~(-2)时,二月兰生物量为1919 kg·hm~(-2),相当于最高生物量的95%,绿肥翻压前土壤残留无机氮降低至57 kg·hm~(-2),与之对应的播前土壤供氮量为105 kg·hm~(-2),该值与目前华北地区优化施氮下玉米收获后土壤残留无机氮推荐含量(100 kg·hm~(-2))基本相当.综合考虑绿肥的农学和环境效应,春玉米/冬绿肥轮作体系中二月兰播前土壤供氮量应控制在100~105 kg·hm~(-2).(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石晓华,杨海鹰,康文钦,秦永林,樊明寿[5](2018)在《不同施氮量对马铃薯-小麦轮作体系产量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不同施氮处理对马铃薯-小麦轮作产量及其土壤养分平衡的影响,在内蒙古马铃薯繁育中心中旗试验基地进行肥力定位试验。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设置4个氮肥施用量梯度处理,分别是不施氮肥处理(N0)、减氮2/3处理(ON1)、减氮1/3处理(ON2)、农户习惯施氮处理(FN),研究马铃薯-小麦轮作产量年际变化以及土壤氮素平衡特征。研究表明:与FN相比,ON2的产量没有降低反而有所增加;同时,ON2的植株氮素吸收积累量高于FN,氮肥生产效率高于FN处理;ON1、ON2的耕层(0~30cm)土壤无机氮残留显着低于FN,而马铃薯-小麦轮作体系中氮素的表观损失主要发生在小麦种植季。本研究初步认为:在内蒙古马铃薯-小麦轮作区氮素过量施用地区,对马铃薯-小麦轮作体系氮肥减施1/3可实现作物的稳产、提高氮素利用率,同时有效降低氮肥对环境污染的风险。(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冯国忠,王寅,焉莉,米国华,高强[6](2017)在《土壤类型和施氮量对连作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平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吉林省春玉米连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多年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以探讨土壤类型变异对土壤―作物系统氮素平衡的影响。通过在相同气候条件下,2种土壤类型(黑土(黏化湿润均腐土)和风砂土(湿润冲积新成土))上开展的连续4年的氮肥施用量(0、168、312 kg hm~(-2))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类型间玉米产量、氮素矿化、残留及氮素表观损失的差异。结果表明,土壤类型显着影响玉米产量,黑土的玉米籽粒产量较高(6 469~10 106 kg hm~(-2)),平均为8 623 kg hm~(-2),风砂土的玉米籽粒产量较低(1 386~8 196kg hm~(-2)),平均为5911 kg hm~(-2);黑土和风砂土玉米籽粒产量的年际间(2009―2012年)变异系数分别为13.4%和59.1%,黑土的玉米籽粒产量稳定性显着大于风砂土;黑土连续4季氮素总表观矿化量为328 kg hm~(-2),为风砂土的2.2倍;受土壤质地影响,黑土收获后0~100 cm土层土壤矿质氮残留量为99~321 kg hm~(-2),显着高于风砂土(38~77 kg hm~(-2));在中等施氮(168 kg hm~(-2))条件下,黑土与风砂土的氮肥表观损失量无显着差异,分别为320 kg hm~(-2)和315 kg hm~(-2);当施氮量增加至312 kg hm~(-2)时,黑土和风砂土的氮肥表观损失量均显着增加,且风砂土的氮肥表观损失量达到827 kg hm~(-2),显着高于黑土。由于受土壤质地和土壤供肥能力的影响,土壤类型会对玉米产量、氮素矿化和表观损失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氮肥优化管理中应考虑土壤类型的变异。(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韦剑锋,陈涛,岑忠用,韦冬萍,胡江如[7](2016)在《施氮量对木薯养分吸收和土壤有效养分平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高效施肥角度出发,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施氮量对木薯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茎、叶干物质积累量显着增加,但块根干物质积累量先增后降,以施氮130 kg/hm~2的最高,比不施氮增加18.13%。增加施氮量,木薯各器官磷、钾积累量及茎、叶氮积累量明显增加,块根氮积累量则先增加后下降。氮肥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及偏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着下降,氮肥吸收利用率以施氮130 kg/hm~2的最高,比其他处理提高11.37%~25.12%。木薯收获后,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碱解氮明显增加,有效磷及速效钾不同程度下降,但各处理有效磷、速效钾及施氮195 kg/hm~2处理的有效氮明显盈余。综合分析认为,本研究条件下木薯施氮130 kg/hm~2较为适宜。(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6年05期)

石祖梁,顾东祥,顾克军,张传辉,杨四军[8](2014)在《施氮量对稻茬麦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及磷素平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宁麦9号和豫麦34为材料,研究施氮量(0、75、150、225、300kg·hm-2)对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变化、植株磷素吸收、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植株磷素吸收均以拔节至开花期为积累高峰期,且随施氮量增加,磷素吸收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以N225处理最高。磷肥施用显着提高0~40cm土层速效磷质量分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呈降低趋势。土壤-小麦系统磷素平衡呈明显的阶段性,播种至拔节期磷素出现大量的盈余,拔节至成熟期磷素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观亏缺。在全生育期,2品种磷素表观盈余量均以N225处理最低,N0处理最高。综合考虑小麦产量和磷素平衡特征,宁麦9号和豫麦34在105kg·hm-2的施磷量基础上可分别再降低P2O5用量7kg·hm-2和10kg·hm-2,配施225kg·hm-2施氮量,能够获得较高的小麦产量并减少磷素损失。(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赵靓,侯振安,黄婷,张扬,柴颖[9](2014)在《新疆石河子地区玉米产量及氮素平衡的施氮量阈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合理施用氮肥不仅会提高肥料利用率,还会降低氮素面源污染的风险。通过2年田间肥料定位试验,研究北疆灰漠土区不同氮肥用量下,土壤无机氮积累量、氮素平衡和玉米产量间的相互关系,为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研究采用肥料田间定位试验,小区试验于2011~2012年开展,设计6个氮肥(N)用量水平:0、225、300、375、450、600 kg/hm2,分别以N0、N225、N300、N375、N450、N600表示,其中300 kg/hm2为当地玉米农田氮肥推荐用量,磷肥(P2O5)施用量为75 kg/hm2,钾肥(K2O)施用量为37.5 kg/hm2。【结果】1)施用氮肥增加了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残留量,硝态氮主要残留于0—60 cm土层,铵态氮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深度。2011年试验中,土壤无机氮残留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显着增加,与对照相比,施氮处理无机氮残留量增幅为12%~102%,与施氮量呈指数增长关系。2012年氮肥用量对土壤无机氮残留量的影响与2011年相似。2)施氮量<225kg/hm2时,0—100 cm土层深度土壤无机氮积累量降低,表现为负积累效应,N0和N225处理下2012年土壤无机氮积累量分别较2011年降低165%和170%;施氮量高于300 kg/hm2时,土壤无机氮积累量显着增加,表现为富集现象,其中,N375、N450和N600处理下2012年土壤无机氮积累量分别较2011年增加17%、388%、170%。土壤无机氮积累量与施氮量显着呈二次抛物线关系,2011年回归方程为y=0.0001x2+0.1013x-22.537(R2=0.9288),无机氮无积累时施氮量为187 kg/hm2;2012年为y=0.0003x2+0.1417x-52.78(R2=0.9583),无机氮无积累时施氮量为245 kg/hm2。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量和氮素盈余量的增加幅度随氮肥用量增加而显着加大。3)氮肥投入可提高玉米产量,产量与施氮量呈显着的二次抛物线或线性加平台的关系,施氮量高于300 kg/hm2时,玉米产量与最高产量差异不显着;产量与无机氮积累量呈二次抛物线形关系,当土壤无机氮达到平衡时,玉米产量显着低于最高产量,当玉米产量达到最大时,土壤无机氮有一定积累。氮肥利用率则随氮肥用量增加呈指数关系显着降低。施氮量270 kg/hm2为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交点,施氮量340 kg/hm2是土壤无机氮残留量与氮肥利用率的交点。【结论】利用产量效应、环境效应与肥料效应函数的交点确定氮肥投入阈值,是较为优化的方法。合理的氮肥投入不仅能获得玉米高产,降低氮素面源污染风险,还能获得较高的氮肥利用率。因此,施氮量260~340 kg/hm2为本研究区玉米高产与环境友好的氮肥投入阈值。(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刘瑞,周建斌,崔亚胜,王天泰[10](2014)在《不同施氮量下夏玉米田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及其与土壤氮素平衡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收获后0~200cm土层硝态氮分布、累积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方法】2009年在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区的户县、周至2县分别设置了6个田间试验,测定了不同施氮量处理下夏玉米收获后土壤剖面硝态氮的含量,计算了土壤氮素平衡值。【结果】夏玉米收获后,在0~200cm土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随着氮肥用量的提高,夏玉米收获后0~2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明显增加,二者呈显着正相关关系。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氮素平衡值逐渐增大,其中,当施氮量为90~150kg/hm2时,土壤氮素基本达到平衡;当施氮量达270~450kg/hm2时,土壤氮素有明显盈余。土壤氮素平衡值与0~2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土壤氮素平衡值每增加100kg/hm2,0~2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增加约48kg/hm2。【结论】在夏玉米生长季,土壤氮素平衡决定了土壤剖面中硝酸盐的累积状况。(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氮量平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冬小麦‘衡4399’、‘藁优2018’为研究对象,于河北正定设置不同施氮处理(No、N158、N225、N270和N293),研究施氮量与冬小麦产量、品质(蛋白质含量)及土壤氮素表观盈亏量的关系,构建基于环境和粮食安全的氮素投入阈值。结果表明:在施氮量225 kg N/hm2处理时,冬小麦产量最大,继续增加施氮量,产量有下降趋势;在施氮量270 kg N/hm2处理时蛋白质含量最高,随后趋于稳定且表现出降低的趋势;不同处理0~2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且第二季冬小麦累积峰有垂直向下运移的趋势;各处理0~90 cm氮素表观盈亏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且各施氮处理均表现为盈余。因此,在综合保障冬小麦高产、高经济效益和低土壤氮素损失前提下,研究区两季冬小麦氮素投入阈值分别为149.9~255.6 kg N/hm2和237.9~260.0 kg N/hm2,而综合考虑冬小麦高产与优质,研究区两季冬小麦氮素投入阈值分别为255.6~300.0 kg N/hm2和260.0~305.0 kg N/hm2。可见,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对氮素供应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强筋小麦的品质形成对于氮素需求较高,将小麦品质加入到评价指标后提出的氮素投入阈值普遍偏高,过高的氮素投入会导致肥料利用率降低且环境污染风险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氮量平衡论文参考文献

[1].肖荣英,王开斌,刘秋员,雷振山,金明慧.施氮量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

[2].吕敏娟,陈帅,辛思颖,佟丙辛,王释强.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和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9

[3].张彬,魏文武.不同供氮量对水稻土壤无机氮残留、氮平衡及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白金顺,曹卫东,曾闹华,高嵩涓,杨璐.不同供氮量对二月兰产量、土壤无机氮残留及氮平衡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

[5].石晓华,杨海鹰,康文钦,秦永林,樊明寿.不同施氮量对马铃薯-小麦轮作体系产量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8

[6].冯国忠,王寅,焉莉,米国华,高强.土壤类型和施氮量对连作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平衡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7

[7].韦剑锋,陈涛,岑忠用,韦冬萍,胡江如.施氮量对木薯养分吸收和土壤有效养分平衡的影响[J].土壤.2016

[8].石祖梁,顾东祥,顾克军,张传辉,杨四军.施氮量对稻茬麦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及磷素平衡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4

[9].赵靓,侯振安,黄婷,张扬,柴颖.新疆石河子地区玉米产量及氮素平衡的施氮量阈值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

[10].刘瑞,周建斌,崔亚胜,王天泰.不同施氮量下夏玉米田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及其与土壤氮素平衡的关系[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论文知识图

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下氮素形态对玉米...氮素形态对玉米根皮层细胞水导的影响不同处理砂质壤土一作物系统氮量平不同处理壤质砂土一作物系统氮量平1990—2000年长江流域农业区氮平衡变...不同施氮模式水稻主要生育期稻株的吸氮...

标签:;  ;  ;  ;  ;  ;  ;  

氮量平衡论文_肖荣英,王开斌,刘秋员,雷振山,金明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