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应力增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力,增量,预应力,挠度,极限,体外,腹板。
应力增量论文文献综述
师皓宇,马念杰,石建军,李楠,马骥[1](2019)在《应力增量触发断层岩体能量释放模拟与地震成因探讨——以龙门山断裂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龙门山断裂带为背景,基于岩体应变能基本理论,使用FLAC软件模拟地震能量源和能量释放形式,计算结果显示:在0.01 MPa水平应力增量作用下,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区域可释放的应变能约为3.24×10~(13) J;使得断层面之间发生滑移,克服断层面滑动摩擦所需消耗的能量约为2.10×10~(13) J;岩体在重力方向上产生位移,克服重力做功所消耗的能量约为1.14×10~(13) J。由此可推断:在一定区域内,应力触发释放能量值与克服断层面滑动摩擦和克服重力做功所消耗的能量之和大致相当;应变能可能会在某一区域范围内集中释放,形成地震效应。本次应力增量触发断层周围岩体能量释放事件中,在映秀—北川断裂与灌县—安县断裂之间的局部区域集中释放的能量为7.67×10~(12) J,相当于一次M_S5.39地震发生所释放的能量。(本文来源于《地震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郭云鹏[2](2019)在《应力路径及应力增量方向对砂土力学性质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砂土是一种常见的颗粒介质材料,频繁与出现于工程实践中,其力学性质一直是岩土工程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砂土材料的变形具有明显的应力路径依赖特性,不同应力路径下,砂土的变形特性、强度特性明显不同。目前不同加载方向应力路径对于砂土的剪胀性、强度特性、塑性流动规律的影响还未澄清。本文利用英国GDS伺服电机控制的动叁轴测试系统开展了饱和砂土在不同初始应力状态、不同加载方向下的排水试验,从强度、剪胀性、塑性流动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本文研究了砂土材料在不同初始应力状态、不同加载方向应力路径下的强度特性。研究发现,在p-q坐标系内,随着应力路径加载方向逆时针旋转,应力增量比dq/dp发生改变,对应的峰值剪切应力减小,而描述土体抗剪强度的参数峰值应力比、内摩擦角不受应力路径、初始应力状态、加荷方式变化的影响。土体抗剪强度唯一取决于破坏面上的有效法向应力。(2)研究了砂土剪胀特性变化规律,试验表明应力路径与初始应力状态参数(即初始应力比与峰值应力比的比值)对剪胀特性均有影响。随着应力路径逆时针旋转,砂土剪胀特性逐渐增加;同一加载方向下,小于90°应力增量方向的应力路径剪胀特性随着应力状态参数变大逐渐明显,而大于120°应力增量方向的应力路径剪胀特性随着应力状态参数变大逐渐降低。(3)数值研究了加载方向改变时的塑性流动规律。对应力增量方向与塑性流动方向的关系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描述它们之间关系的多项式表达式。并分别从广义剪应力、平均正应力影响塑性变形的角度进行了解释。(4)研究了初始应力状态对塑性流动方向的影响。应力状态对于加载方向小于0°时的塑性流动方向影响不明显,对加载方向大于0°时的塑性流动方向影响明显。加载方向大于0°时,随着应力状态参数变大,应力状态-塑性流动方向曲线由上升趋势转化为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杨敏,李宁,李宏儒,李国锋[3](2019)在《锚索应力增量法评价边坡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应力锚索加固后,边坡岩体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从而使其受力状态发生变化,此时如仍按一般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评价并不是很合理。因此,提出采用支护结构的受力特性来表征加固后边坡的稳定性,具体是指用预应力锚索在各工况下产生变形所引起的应力增量与允许应力增量的差值,将该差值与允许应力增量的比值来表示边坡的稳定性。某水电站左岸坝轴线边坡天然岸坡高、自然坡角大、片麻理陡倾岸外,与片麻理垂直的陡倾裂隙和平缓裂隙是控制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结合现场地质资料和监测数据,利用离散化有限元软件FINAL建立左岸边坡开挖变形分析模型。对比研究3种工况下不同预应力锚索加固设计方案的边坡稳定性,得出暴雨工况为最危险工况,然后分析了最危险工况下不同加固方案时的变形、位移及应力,所得结果与边坡稳定系数法得到的边坡稳定性状况一致。研究结果对该电站左岸坝轴线边坡后续加固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水利水运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贺书磊[4](2019)在《体外索加固连续刚构桥梁应力增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交通量的激增以及重载交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连续刚构桥梁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病害,已经影响了其正常服务功能与耐久性。作为一种主动加固的方法,体外预应力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既有桥梁的病害问题,在加固卸载的基础上还可以改变结构内力,被广泛用于连续刚构桥梁的加固当中。体外索应力增量作为加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桥梁的加固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受到了业界人员的普遍关注。目前对体外索应力增量研究的理论模型基本上都是简支梁,研究结果对连续刚构桥梁的适用性有待商榷,此外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桥梁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正常使用阶段的研究较少。针对上述问题,依托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科研项目《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大跨径连续刚构桥设计关键技术研究》(13-25K)与推广项目《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梁关键技术应用推广研究》(18-19T),进行了本文的研究。本文首先利用规范公式对体外索加固简支梁和连续刚构桥梁的极限应力增量进行计算,并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规范公式在连续刚构桥梁的计算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之处。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对连续刚构桥梁全桥加固和单跨加固下体外索极限应力增量规范公式的适用性进行研究,并分别提出两种加固工况下体外索极限应力增量规范公式的修正方法。通过能量变分原理推导出正常使用状态下体外索加固连续刚构桥梁应力增量的计算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最后,基于体外索应力增量,对转向块和锚固块等预留构造以及体外索张拉控制应力与加固时间四项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设计施工建议。结果表明,对于连续刚构桥梁的体外索加固来说,本文提出的极限应力增量规范公式的修正方法以及正常使用状态下应力增量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际更为接近且数值偏小,可以准确且安全地用于桥梁加固的设计计算;另一方面,体外索应力增量随着各项参数变化均会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研究结果可以指导连续刚构桥梁预留构造和体外索张拉的设计施工工作。通过以上研究,不仅丰富了体外索加固技术的相关理论,又为类似加固工程的设计施工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16)
贾艳敏,魏皓天,王宇琪,王佳伟[5](2019)在《基于挠度的预应力连续钢梁预应力筋应力增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预应力连续钢梁预应力筋应力增量与跨中挠度的关系和影响因素,对总长10 m的开口等截面叁跨预应力连续钢梁模型进行了静力试验,并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该试验梁的数值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连续钢梁预应力筋应力增量与边跨及中跨跨中挠度均呈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预应力值和边中跨比对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影响,建立了基于预应力连续钢梁跨中挠度的预应力筋应力增量求解公式,并利用试验结果验证了求解公式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9年02期)
祁昌旺[6](2018)在《高强钢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极限应力增量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4根高强钢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受弯试验,研究不同非预应力钢筋强度、非预应力筋配筋率对试验梁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增量的影响,对比分析国内外不同极限应力增量计算方法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规范JGJ92-2016和美国规范ACI 318-11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接近,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加拿大规范A23.3-04公式计算的计算结果安全性较差;新西兰规范NZS3101-06和德国规范DIN 4227公式的计算结果过于保守;各试验梁的极限应力增量随非预应钢筋强度的提高而增加,随非预应力钢筋配筋率的提高而减小。(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8年07期)
熊学玉,巫韬[7](2018)在《基于整体变形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极限应力增量与结构整体变形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挠度和支座转角的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应力增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了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增量与跨中挠度和支座转角的公式,进而利用该计算公式统一了连续梁和简支梁在不同荷载条件和约束分布下的计算。对比了国内外142根试验梁(包括简支梁和连续梁)极限应力增量的试验结果和各计算方法计算所得的结果,结果表明,本文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吻合程度较高,这说明本文计算方法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08期)
胡田飞,杜升涛,师亚龙[8](2017)在《基于偏应力增量的边坡开挖松动区的确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开挖卸荷效应导致的边坡破坏现象,传统的极限平衡法无法给出合理的稳定性评价结果。以松动区作为开挖破坏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对象,选取偏应力增量为主要评判指标,归纳了通过数值分析法确定边坡开挖松动区范围的方法。首先将松动区定义为连续分布且对稳定性存在不利影响的弹性松弛区和塑性流动区的总和,认为开挖后偏应力场的调整是边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基于FILAC~(3D)软件平台编制了偏应力及其增量的计算程序。以某顺倾层状路堑边坡为案例,计算了开挖卸荷作用下偏应力场与位移场的动态发展过程。结果表明:岩土体偏应力与变形演化具有较敏感的相关关系,在松动区形成过程中偏应力增量等值线会相应地出现局部凸起、正负分区等异常现象。不同等值线凸起顶点的顺次连线即为偏应力变化异常与否的分界线,可作为松动区的内边界。所述方法可为堑坡稳定性分析、预加固设计等工作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刘佳琪,李开宇,高雯娟,路子翔,韩笑[9](2017)在《基于增量磁导率的材料应力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新的无损检测技术开始发展,其中就包括增量磁导率法。增量磁导率技术对铁磁材料多种微观结构特性的变化敏感,本文利用增量磁导率法研究了应力对Q235钢的影响并设定了几个特征值。结果表明,随着应力的增大,特征值变化明显,故增量磁导率法可以对Q235钢的应力进行定量无损检测。(本文来源于《2017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7-06-21)
苏俭[10](2016)在《基于能量法的波形钢腹板桥梁体外力筋应力增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体外预应力筋的应力增量计算分析是波形钢腹板桥梁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以体外预应力波形钢腹板简支梁为研究对象,考虑典型布筋形式与荷载工况,利用能量法推导了体外预应力筋的应力增量解析计算公式,其中考虑了剪切变形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公路》期刊2016年02期)
应力增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砂土是一种常见的颗粒介质材料,频繁与出现于工程实践中,其力学性质一直是岩土工程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砂土材料的变形具有明显的应力路径依赖特性,不同应力路径下,砂土的变形特性、强度特性明显不同。目前不同加载方向应力路径对于砂土的剪胀性、强度特性、塑性流动规律的影响还未澄清。本文利用英国GDS伺服电机控制的动叁轴测试系统开展了饱和砂土在不同初始应力状态、不同加载方向下的排水试验,从强度、剪胀性、塑性流动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本文研究了砂土材料在不同初始应力状态、不同加载方向应力路径下的强度特性。研究发现,在p-q坐标系内,随着应力路径加载方向逆时针旋转,应力增量比dq/dp发生改变,对应的峰值剪切应力减小,而描述土体抗剪强度的参数峰值应力比、内摩擦角不受应力路径、初始应力状态、加荷方式变化的影响。土体抗剪强度唯一取决于破坏面上的有效法向应力。(2)研究了砂土剪胀特性变化规律,试验表明应力路径与初始应力状态参数(即初始应力比与峰值应力比的比值)对剪胀特性均有影响。随着应力路径逆时针旋转,砂土剪胀特性逐渐增加;同一加载方向下,小于90°应力增量方向的应力路径剪胀特性随着应力状态参数变大逐渐明显,而大于120°应力增量方向的应力路径剪胀特性随着应力状态参数变大逐渐降低。(3)数值研究了加载方向改变时的塑性流动规律。对应力增量方向与塑性流动方向的关系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描述它们之间关系的多项式表达式。并分别从广义剪应力、平均正应力影响塑性变形的角度进行了解释。(4)研究了初始应力状态对塑性流动方向的影响。应力状态对于加载方向小于0°时的塑性流动方向影响不明显,对加载方向大于0°时的塑性流动方向影响明显。加载方向大于0°时,随着应力状态参数变大,应力状态-塑性流动方向曲线由上升趋势转化为下降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应力增量论文参考文献
[1].师皓宇,马念杰,石建军,李楠,马骥.应力增量触发断层岩体能量释放模拟与地震成因探讨——以龙门山断裂带为例[J].地震学报.2019
[2].郭云鹏.应力路径及应力增量方向对砂土力学性质的影响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
[3].杨敏,李宁,李宏儒,李国锋.锚索应力增量法评价边坡稳定性[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9
[4].贺书磊.体外索加固连续刚构桥梁应力增量研究[D].长安大学.2019
[5].贾艳敏,魏皓天,王宇琪,王佳伟.基于挠度的预应力连续钢梁预应力筋应力增量分析[J].铁道建筑.2019
[6].祁昌旺.高强钢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极限应力增量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
[7].熊学玉,巫韬.基于整体变形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研究[J].建筑结构.2018
[8].胡田飞,杜升涛,师亚龙.基于偏应力增量的边坡开挖松动区的确定方法[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7
[9].刘佳琪,李开宇,高雯娟,路子翔,韩笑.基于增量磁导率的材料应力检测研究[C].2017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论文集.2017
[10].苏俭.基于能量法的波形钢腹板桥梁体外力筋应力增量研究[J].上海公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