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单侧有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有限元,腰椎,螺钉,单侧,颈椎,椎体,应力。
单侧有限论文文献综述
彭丹[1](2019)在《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单侧加宽变形特性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软土地基单侧加宽时对老路堤和地基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单侧加宽时路基变形特点。结果表明:当单侧加宽时,路堤横断面变化由原来的"弯沉盆"形状变为从左向右倾斜分布;相对于加宽前,新老路堤之间产生了差异沉降,随加宽宽度增加,差异沉降变大,且最大值发生在新路堤结合部;观测水平位移,新路堤产生了向两侧的迁移,导致该处地基沉降增大,并且各种加宽宽度路堤表面水平位移最大值也都发生在新老路堤结合部;另外,地基中超孔隙水压力结果表明,随路堤施工和加宽宽度增加,超孔隙水压力增加,路堤第4层施工并超载后土体处于稳定的最不利状态;最后,对超载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超载预压前期会导致地表沉降量增加,路堤表面差异沉降量会减小。(本文来源于《湖南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刘艺,陈金传,程辰,李虎,吕游[2](2019)在《单侧与双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单侧与双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效果。方法收集1例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的L3~S1椎体CT扫描数据,采用Mimcs13.0软件建立L3~S1椎体叁维有限元模型,模拟L4~L5椎体单侧(左侧)及双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建立单侧固定模型M1和双侧固定模型M2。在L3椎体表面施加500 N垂直压缩负荷,再施加15 N·m的力矩,模拟腰椎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等生理活动,测量垂直、垂直+屈曲、垂直+背伸、垂直+左侧屈、垂直+右侧屈、垂直+左旋转、垂直+右旋转等7种力矩载荷载荷下相邻节段椎间盘、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Cage的应力峰值及L4椎体位移情况。结果与M1相比,M2不同载荷下相邻节段椎间盘应力峰值、关节突关节应力峰值均升高(P均<0.05)。不同载荷下M1、M2椎弓根螺钉应力峰值、Cage应力峰值、L4椎体位移情况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结论单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能够跟双侧固定一样给脊柱融合提供相同的初始稳定性,且避免对椎旁肌肉、软组织的损伤,减少内固定物的应力遮挡、减少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9年24期)
殷飞,马荣,蔡则成,于洋,杨树龙[3](2019)在《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术的叁维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运用叁维有限元分析法验证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辅助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能否为相应单一融合固定节段提供足够的椎间稳定性。方法:在健康人L3~S1节段CT扫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Mimics、Geomagic、3-Matic软件建立L3~S1叁维有限元模型,设定为正常对照组(M0),以此为基础联合使用Freeform等软件分别建立L4/5节段OLIF单纯融合固定(Stand alone)模型(M1)、OLIF辅助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Wiltse入路)模型(M2)、OLIF辅助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Wiltse入路)模型(M3)。设定500N预载荷作用于L3顶端,再施加10N·m的力矩模拟脊椎直立、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等生理活动,按上述加载条件作用于M0,对模型有效性性进行验证,同时按相同加载条件作用于各有限元模型,观察各有限元模型不同工况下L4/5节段相对活动度(ROM)、椎间融合器和椎弓根钉棒应力分布状况,记录最大应力值。结果:通过与文献数据比较,本有限元模型L4/5节段ROM在不同运动状态下与前人研究结果相近,证明本模型具备有效性。4组有限元模型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运动状态下ROM值由小到大排序为M3、M2、M1、M0。M2相比M0、M1能较好地控制前屈和后伸,M2的ROM相比M0前屈后伸时变化幅度分别为75.43%、85.20%,相比M1变化幅度分别为58.88%、70.39%。M3相比M2前屈和后伸时稳定性亦较好,M3的ROM相比M2前屈后伸时变化幅度分别为25.55%、25.33%。除外变化幅度差异较小的右侧弯和右旋转状态,M2较M0的ROM变化幅度远大于M2与M3之间ROM的变化幅度。M2相较M0各工况下ROM变化幅度为14.08%~85.20%,M2相较M3各工况下ROM变化幅度为16.44%~25.55%。椎间融合器应力值方面,除直立时M2应力峰值略高于M1,其余运动状态下OLIF各手术组融合器应力峰值随着附加椎弓根钉棒数量的增加而表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这种趋势以后伸时表现最明显,幅度变化为109.14%。钉棒应力峰值方面,M2钉棒应力峰值除右侧弯时明显低于M3,左侧弯时略低于M3,其余运动状态下其钉棒应力峰值均高于M3,二者应力差异以右侧弯和后伸时较大,M2较M3分别变化-33.09%和76.79%。叁组模型钉棒及椎间融合器应力峰值均远未达到其屈服强度。结论:OLIF联合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模型可以为相应融合固定节段提供足够的椎间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殷飞[4](2019)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的叁维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叁维有限元分析方法验证植骨融合后OLIF辅助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能否为相应融合固定节段提供足够的椎间稳定性。方法在人正常L3~S1节段CT扫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Mimics、Geomagic、3-matic软件建立人正常L3~S1叁维有限元模型(M0),以此为基础联合使用Freeform等软件分别建立L4-5节段OLIF Stand alone模型(M1)、OLIF辅助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Wiltse入路)模型(M2)、OLIF辅助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Wiltse入路)模型(M3)、PLIF辅助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模型(M4),MTLIF辅助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模型(M5)。使用MSC.Patran/Nastran有限元软件设定责任节段椎间为骨性融合后,在L3上表面施加500N预载荷,再施加10N·m的力矩模拟脊椎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等生理活动,观察不同工况下L4-L5节段相对活动度(ROM)、椎间融合器和椎弓根钉棒应力分布状况。结果1、6组有限元模型各运动状态下ROM值由小到大排序为:M3,M4,M2,M5,M1,M0;其中,M1ROM与M0最接近,M2ROM相较M0显着减少,M3ROM在所有模型中最小;M2相比M0、M1在前屈和后伸时稳定性较好,相比M5在后伸和左旋转时稳定性较好,M3相比M2在前屈和后伸时稳定性较好,M4相较M2在后伸和右侧弯时稳定性较好;M2与M0在右侧弯和右旋转时稳定性接近,M2与M1、M3在左右旋转时稳定性接近,M2与M4在前屈和左侧弯时稳定性接近,M2与M5在左右侧弯时稳定性接近;M2各运动状态ROM虽大于M3、M4两组模型,但M2较M0ROM变化幅度远大于M2与M3、M2与M4之间ROM的变化幅度。2、融合器应力峰值方面,除直立时M2应力峰值略高于M1,其余运动状态下OLIF各手术组融合器应力峰值随着附加椎弓根钉棒数量的增加而表现出一定的减少趋势,这种趋势以后伸时表现最明显;后伸时M1融合器应力峰值大于M4,附加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后的M2与M4相比融合器应力峰值差异明显减小,附加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后,M3融合器应力峰值低于M4;除后伸状态外,M2融合器应力峰值明显小于M4,M5;所有运动状态下M3融合器应力峰值均较M2减小,除后伸状态时二者应力峰值差异明显,其余状态M2与M4、M2与M5之间的应力差异均明显大于M2和M3之间。3、钉棒应力峰值方面,M2除直立时钉棒应力峰值略高于M5,后伸时高于M4,其余运动状态M2应力峰值均较M4,M5明显下降;M2钉棒应力峰值除右侧弯时明显低于M3,左侧弯时略低于M3,其余运动状态下其钉棒应力峰值均高于M3,但这种应力差异除右侧弯和后伸时较明显外,其余状态M2与M4、M2与M5之间的应力差异均明显大于M2和M3之间。4、五组手术模型钉棒及椎间融合器应力峰值均远未达到其屈服强度。结论1、本研究建立了正常脊柱(L3-S1)有限元模型,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对模型进行了有效性验证,证明模型具备有效性,可用于下一步的实验研究。2、OLIF辅助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模型手术节段稳定性优于OLIF Stand alone、MTLIF辅助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模型,略差于OLIF辅助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模型及PLIF辅助双侧椎弓根钉棒模型。3、OLIF辅助单侧椎弓根钉棒模型可以为相应融合固定节段提供足够的椎间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文毅,马朋朋,苏峰,宗治国,李月轩[5](2018)在《腰椎单侧椎弓根体部无移位型骨折的叁维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腰椎单侧椎弓根体部无移位型骨折经伤侧椎弓根置入椎弓根螺钉对伤椎椎弓根和临近椎体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基于正常成人L_(4~5)椎体的CT扫描影像资料,通过Mimics软件建立L_4椎体腰椎单侧椎弓根体部无移位型骨折模型(以下称L_4椎体骨折模型)。将制作好的L_4椎体骨折模型与L_5椎体以stl格式导入3-matic中建立椎间盘并进行网格划分。参照以上步骤,CT扫描椎弓根螺钉后建立叁维实体模型并划分网格。将L_4椎体骨折模型置入椎弓根螺钉前后赋予材料属性,并导入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运用弹簧单元功能模拟韧带。固定L_5椎体底部,分别在置入椎弓根螺钉前后于L_4椎体上表面施加500 N应力,模拟生理情况下椎体承受垂直载荷的受力情况,并给予10 N/m力矩,模拟椎体垂直、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活动工况,获得L_4椎体在置入椎弓根螺钉前后L_5椎体的应力分布,L_4椎弓根应力分布以及椎弓根螺钉前、中、后部应力分布情况。结果L_4椎体经伤侧椎弓根置入椎弓根螺钉后,L_5椎体在后伸位所受应力最大。置入椎弓根螺钉后,后伸工况时伤椎椎弓根所受应力较置入椎弓根螺钉前明显降低(P <0. 05),其所受应力主要集中于椎弓根螺钉中部。在腰椎左旋、右旋工况时,伤椎椎弓根所受应力均较术前增加,椎弓根螺钉在旋转运动时承受应力最高,应力集中于骨折断端处,而下位椎体承受应力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 05)。椎体在垂直、前屈、左弯、右弯工况时,椎弓根螺钉置入前后伤椎椎弓根及临近椎体应力均无明显变化(P均> 0. 05)。结论腰椎单侧椎弓根体部无移位型骨折经伤椎置钉可减轻骨折断端所受应力,提高其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但需适度限制腰椎后伸、左旋、右旋运动。(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8年44期)
魏雅楠,曹志云[6](2018)在《叁维有限元分析在单侧上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单侧上颌骨缺损是临床常见的颌面畸形,因其缺损范围较大及结构的复杂性,在修复重建时常使修复体及支持组织应力分布不均导致患者口内软组织出现压痛、破溃、甚至基牙的松动脱落等。因此,近年来常用叁维有限元法指导赝复体的设计和植体的植入,该方法有利于修复体的固位、稳定,有利于保护余留组织的健康,以提高修复体的使用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本文就单侧上颌骨缺损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叁维有限元在传统式赝复体、种植支持式赝复体、外科组织瓣移植联合赝复体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口腔疾病防治》期刊2018年10期)
刘观燚[7](2018)在《枢椎单侧棘突螺钉联合对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退行性变、畸形、创伤、肿瘤等各种疾病均可导致上颈椎不稳,往往需要手术后路寰枢或枕颈固定和融合。然而,上颈椎后路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复杂,横突孔内椎动脉,椎管内为硬膜和脊髓,安全有效的内固定置钉技术常常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不当的置钉可能导致固定融合的失败,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致残甚至致命等风险。枢椎(C2)是常用的上颈椎后路固定螺钉锚定点,寰枢和枕颈固定均需要使用枢椎固定。目前枢椎内固定方法已经较为成熟,但是仍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一定的神经血管损伤的风险。目前我们常用的枢椎后路内固定技术有椎弓根螺钉、椎板螺钉、峡部螺钉和Magerl经关节螺钉,这些技术各具有优点和不足。枢椎椎弓根螺钉是枢椎最常用的固定方法,可以解决绝大部分临床问题。但是有些椎动脉和椎弓根解剖变异等因素导致枢椎椎弓根过细可能导致无法常规使用枢稚椎弓根螺钉固定。临床上则以单侧解剖变异出现为主。枢椎椎板螺钉则是在变异侧替代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补充方法。然而,在枢椎椎弓根变异的同时,椎板可能同时发生厚度过薄等变异,限制其临床使用。鉴于枢椎具有颈椎中最大的棘突,枢椎棘突螺钉在解剖变异侧使用具有一些临床价值,并已有临床使用文献报道。本研究拟运用有限元方法,通过建立正常枢椎解剖、椎板薄和椎动脉变异椎弓根过细叁种不同解剖状态C0-3模型,研究枢椎棘突螺钉单侧应用联合对侧常规椎弓根螺钉固定在枕颈和寰枢固定中的稳定性,并比较枢椎棘突螺钉叁种置钉方法的生物力学区别。本研究共包括以下叁个部分:(1)叁种不同解剖状态的C0-C3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验证;(2)枢椎棘突螺钉单侧应用联合对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寰枢和枕颈固定中的有限元分析。(3)报告枢椎棘突螺钉作为补充固定技术应用的临床病例。第一部分叁种不同解剖状态C0-C3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验证目的:建立上颈椎(C0-C3)的非线性叁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方法:分别选择叁位不同成年人的影像学CT资料,其中正常枢椎椎弓根椎板者的资料选自一名成年健康志愿者,而椎板薄和椎动脉解剖变异椎弓根细小者来自医院既往CT资料。通过CT扫描资料获取上颈椎(C0-C3)的空间结构信息,利用Mimics、Hypermesh和Abaqus等软件建立上颈椎有限元模型。约束C3椎体下表面,在枕骨上施加50N垂直载荷,模拟头部重力作用,再施加1.5Nm纯扭矩,从而模拟颈椎前后屈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6种运动工况。在动态加载中,计算C0-C1、C1-C2、C2-C3关节间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旋转6个方向上的ROM值。结果:本研究建立的上颈椎(C0-C3)叁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包括184486个单元,83862个节点,143个弹簧,外形与正常上颈椎解剖结构相符,韧带连接一致,能较好地体现上颈椎的解剖特点。在边界范围和载荷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本研究C0-C3的ROM值在体外标本实验研究参考文献的实验数据范围内,具有很好的关联性。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非线性C0-C3叁维有限元模型满足有限元分析的几何和力学相似性,可用于枕颈和上颈椎的生物力学分析研究。第二部分枢椎单侧棘突螺钉联合对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寰枢和枕颈固定中的有限元分析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枢椎棘突螺钉单侧应用联合对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寰枢和枕颈固定中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构建正常枢椎解剖、椎板薄和椎动脉变异椎弓根细小叁种不同解剖状态下的完整上部颈椎有限元模型,分别模拟AndersonII型齿状突骨折和寰椎Jefferson骨折模型,进行寰枢和枕颈固定。其中在寰枢固定模型中,对比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C1侧块螺钉+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组)和枢椎棘突螺钉固定组(C1侧块螺钉+一侧枢椎棘突螺钉+另一侧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在枕颈固定模型中,对比双侧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组(枕骨钉+枢椎双侧椎弓根固定)和枢椎棘突螺钉固定组(枕骨钉+一侧枢椎棘突螺钉固定+另一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枢椎棘突螺钉分别测试水平、斜向和垂直置钉叁种不同的固定技术。施加50N垂直载荷,模拟头部重力作用,施加1.5Nm纯扭矩,从而模拟颈椎前后屈伸、左右旋转、左右侧弯6种工况。在动态加载中,计算C0-C1、C1-C2、C2-C3关节间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旋转6个方向上的ROM值和内固定应力峰值。结果:(1)在寰枢固定中,叁种不同解剖模型中枢椎棘突螺钉固定组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的C1-C2ROM均较完整状态模型均有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较棘突螺钉固定组的C1-C2 ROM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枢椎棘突螺钉水平、斜向和垂直螺钉固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枕颈固定中,叁种不同解剖模型中枢椎棘突螺钉固定组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的CO-C2ROM较完整状态模型有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的C0-C1和C1-C2 ROM较棘突螺钉固定组稍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枢椎棘突螺钉水平、斜向和垂直置钉固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应力峰值总体低于枢椎棘突螺钉固定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叁种不同的枢椎棘突螺钉固定技术之间内固定应力峰值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寰枢固定中,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和枢椎单侧棘突螺钉联合对侧椎弓根螺钉组合式固定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低的内固定失效应力。相对于枢椎棘突螺钉组合式固定,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较具有更好的寰枢稳定性。(2)在枕颈固定中,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和枢椎单侧棘突螺钉联合对侧椎弓根螺钉组合式固定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低的内固定失效应力。枢椎棘突螺钉组合式固定具有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同等的枕颈稳定性。(3)在寰枢和枕颈固定中,枢椎叁种棘突螺钉置钉技术间的稳定性差异并不明显,均可根据具体临床实际情况,在解剖变异等情况下,单侧应用联合对侧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第叁部分 枢椎棘突螺钉固定的临床病例报告目的:分析二例枢椎棘突螺钉作为补充固定技术应用的临床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二例枢椎棘突螺钉固定临床结果。第一例患者女性50岁,诊断寰椎骨折,由于枢椎椎动脉一侧高跨畸形,该侧椎弓根过细,同时椎板薄,但棘突基底较为宽大,予以棘突螺钉斜向固定,代替枢椎椎弓根螺钉。手术予以寰枢固定融合,后路正中切口,寰椎侧块螺钉,枢椎解剖变异侧斜向棘突螺钉联合对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取髂骨植骨。第二例患者男性31岁,诊断枕颈畸形,脊髓变性。手术予以后路正中切口减压,枕颈固定,枕骨钉加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棘突螺钉垂直固定,颈3双侧侧块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后拍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和CT叁维重建,定期门诊复查。结果:术中和手术后未见神经血管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X线片示颈椎内固定位置良好,CT显示所有螺钉在位,未见异常。切口一期愈合,术后颈部疼痛明显缓解。寰椎骨折患者术后随访3年,骨折于术后3个月愈合,寰枢椎融合成功。四肢肌力感觉活动良好。寰枢椎螺钉固定良好,未见失败退出。枕颈畸形患者术后随访8个月,于术后4个月植骨融合成功,枕颈螺钉位置良好,未见松动退出。术后磁共振显示枕颈部减压充分,未见明显脊髓受压,末次随访四肢肌力5级,感觉麻木好转。结论:枢椎棘突螺钉也许可以在一些解剖变异等情况下作为替代和补充方法应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9-01)
吴超,王振宇,林国中,于涛,荣起国[8](2018)在《颈椎单侧半椎板及不同程度小关节切除术后生物力学变化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人体颈椎有限元模型上观察单侧半椎板及不同程度同侧小关节切除术后颈椎生物力学的改变。方法构建人体正常颈椎C2-T1节段的叁维有限元模型,并在此模型的上模拟C4-6半椎板切除及不同程度(25%,50%,75%)同侧C4-5小关节切除术。将T1椎体下端固定作为边界条件,采用3种加载模式于C2椎体上表面施加1.5 N·m的加载并使其产生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运动。计算得到并比较不同手术模型的椎体节段间活动度及相应状态下韧带的拉力变化,小关节、终板和椎间盘的压力变化。结果在屈伸、侧弯和旋转状态下各手术模型节段间活动度的变化主要在C4-5节段,活动度随着小关节切除范围的增加而增加,在小关节切除范围大于50%时增加显着;叁种运动状态下终板、纤维环和左侧小关节最大应力以及左侧关节囊韧带最大拉力的变化主要发生在C4-5节段,最大应力和最大拉力的增加随着小关节切除范围的增加而增加,在切除范围大于50%时增加显着。结论单侧半椎板切除时,如同时伴小关节切除,术后即刻会降低小关节切除节段的稳定性,切除超过50%时降低显着。单侧半椎板切除合并小关节切除术后会增加小关节切除节段的手术侧关节囊韧带拉力,小关节应力、椎间盘纤维环和终板的应力,破坏超过50%时增加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刘祥飞,何金国,蒋钰钢,孙晓江[9](2018)在《单侧与双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限元分析及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单、双侧椎弓根入路PVP术后椎体的应变及应力变化。回顾性研究接受单、双侧椎弓根入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5例,分析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率以及所有阶段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有限元分析表明,单侧入路模型最大应变、应力分别是双侧入路模型的1.18倍、1.15倍;临床研究发现,单侧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明显少于双侧入路组(P<0.001)。两组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率以及所有阶段VA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生物力学效果与双侧入路接近;利用穿刺针定位单侧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与双侧入路PVP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X线暴露次数少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医用生物力学》期刊2018年03期)
周子舟,赵成国,冯红超[10](2016)在《某工程基坑单侧肥槽回填有限土压力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MIDAS-GTSNX软件,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某工程基坑单侧肥槽回填对槽内地下建筑物造成的有限土压力进行了计算。计算中根据实际工况条件,考虑了支护桩、有限土体、建筑结构的相互作用,并考虑了因支护结构老化等原因造成支护桩外土压力通过有限土体传递至槽内建筑结构的作用。将计算结果与规范推荐有限土压力计算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提供了一种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本文来源于《2016年全国工程勘察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16-09-05)
单侧有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单侧与双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效果。方法收集1例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的L3~S1椎体CT扫描数据,采用Mimcs13.0软件建立L3~S1椎体叁维有限元模型,模拟L4~L5椎体单侧(左侧)及双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建立单侧固定模型M1和双侧固定模型M2。在L3椎体表面施加500 N垂直压缩负荷,再施加15 N·m的力矩,模拟腰椎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等生理活动,测量垂直、垂直+屈曲、垂直+背伸、垂直+左侧屈、垂直+右侧屈、垂直+左旋转、垂直+右旋转等7种力矩载荷载荷下相邻节段椎间盘、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Cage的应力峰值及L4椎体位移情况。结果与M1相比,M2不同载荷下相邻节段椎间盘应力峰值、关节突关节应力峰值均升高(P均<0.05)。不同载荷下M1、M2椎弓根螺钉应力峰值、Cage应力峰值、L4椎体位移情况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结论单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能够跟双侧固定一样给脊柱融合提供相同的初始稳定性,且避免对椎旁肌肉、软组织的损伤,减少内固定物的应力遮挡、减少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侧有限论文参考文献
[1].彭丹.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单侧加宽变形特性的有限元分析[J].湖南交通科技.2019
[2].刘艺,陈金传,程辰,李虎,吕游.单侧与双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有限元分析[J].山东医药.2019
[3].殷飞,马荣,蔡则成,于洋,杨树龙.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术的叁维有限元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9
[4].殷飞.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的叁维有限元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9
[5].文毅,马朋朋,苏峰,宗治国,李月轩.腰椎单侧椎弓根体部无移位型骨折的叁维有限元分析[J].山东医药.2018
[6].魏雅楠,曹志云.叁维有限元分析在单侧上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进展[J].口腔疾病防治.2018
[7].刘观燚.枢椎单侧棘突螺钉联合对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D].浙江大学.2018
[8].吴超,王振宇,林国中,于涛,荣起国.颈椎单侧半椎板及不同程度小关节切除术后生物力学变化的有限元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8
[9].刘祥飞,何金国,蒋钰钢,孙晓江.单侧与双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限元分析及临床应用[J].医用生物力学.2018
[10].周子舟,赵成国,冯红超.某工程基坑单侧肥槽回填有限土压力计算[C].2016年全国工程勘察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