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沼泽湿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湿地,沼泽,土壤,泥炭,含量,氧化亚氮,东北地区。
沼泽湿地论文文献综述
本报见习记者,韩扬眉[1](2020)在《为沼泽湿地做一次全面体检》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中叶,东北地区叁江平原分布着大面积沼泽等“荒芜之地”,那里栖息繁衍着众多的野生动物及珍稀水鸟,生物多样性丰富;还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调节气候等功能。曾经,这里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的自然生态美景。然而,随着人类活动加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20-01-02)
贾永红,杨腊梅[2](2019)在《面向对象灌丛沼泽湿地边界提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宁夏天湖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面向对象最近邻监督分类法的灌丛沼泽湿地边界提取方法。首先,结合中国湿地调查数据,对试验区一年多期Landsat 8 TM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分析,确定灌丛沼泽边界特征最明显的时相;其次,将对应时相的高分二号影像融合进行多尺度分割和特征选择,利用最近邻监督分类法进行灌丛沼泽湿地提取,实现边界定位。试验表明,通过该方法提取的灌丛沼泽湿地边界与湿地调查和人工解译得到的边界相比,中误差和平均距离可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利用面向对象监督分类法提取灌丛沼泽湿地边界的方法可行。(本文来源于《测绘地理信息》期刊2019年06期)
史妍,朱源山,郭长城,尚云涛,陈清[3](2019)在《天津北大港沼泽湿地土壤团聚体碳组分对长期开垦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滨海湿地消亡与退化过程中土壤团聚体碳组分的变化情况,选取天津北大港盐渍化芦苇沼泽湿地和对应长期开垦的农田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表层(0~15 cm)和亚表层(15~30 cm)的土壤,利用湿筛法得到大团聚体(>2.000 mm)、中团聚体(0.250~2.000 mm)、微团聚体(0.053~0.250 mm)和矿质颗粒组分(<0.053 mm)共4个土壤团聚体粒级组分,并利用元素分析仪对其有机碳和无机碳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①湿地开垦后,表层土壤大团聚体比例显着下降了82%,微团聚体和矿质颗粒组分比例分别显着增加了181%和57%,亚表层土壤中团聚体和微团聚体比例分别显着增加了40%和113%,矿质颗粒组分比例显着下降了61%.②开垦后,除了亚表层土壤的矿质颗粒组分外,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均显着降低(-35%~206%),其中,中团聚体SOC含量对开垦响应最敏感.③开垦显着增加了土壤无机碳(soilinorganiccarbon,SIC)的含量,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增幅分别为25%和137%,可见无机碳多富集在下层土壤中;但大团聚体组分的无机碳含量下降,占比下降了41%.④湿地开垦后,表层全土及各组分总碳(total carbon,TC)含量均显着降低了26%~50%,亚表层全土TC含量增加了16%,其中矿质颗粒组分TC含量的增加(65%)弥补了大团聚体和中团聚体TC的减少.综上,长期开垦改变了湿地土壤团聚体的分布和土壤结构,显着降低了有机碳和表层土壤的总碳含量,从而削弱了滨海湿地的碳汇和肥力等重要功能;但开垦增加了无机碳含量(68%),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碳库的流失,因此今后在滨海盐渍化湿地地区应进一步关注无机碳的动态变化.(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李媛媛,朱源山,郭长城,尚云涛,陈清[4](2019)在《津冀3个盐渍化沼泽湿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盐渍化沼泽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区域分布特征对湿地土壤碳循环的影响,选取津冀地区3个咸化沼泽湿地(北大港、七里海和白洋淀)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表层(0~15 cm)和亚表层(15~30 cm)土壤样品,基于湿筛法得到4个不同粒级的土壤团聚体,通过酸化法去除无机碳后,对其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①北大港湿地土壤表层总SOC含量显着高于七里海和白洋淀,七里海湿地亚表层总SOC含量显着高于白洋淀,但与北大港湿地无显着差异;②北大港、七里海和白洋淀湿地表层均以粒径> 0.250 mm的大团聚体为主;七里海湿地亚表层以粒径> 0.250 mm的大团聚体为主,而北大港湿地和白洋淀湿地亚表层则以粒径为0.250~2.000 mm的中间团聚体、粒径为0.053~0.250 mm的微团聚体和矿质颗粒组分为主;③北大港湿地表层土壤各粒级团聚体和矿质颗粒SOC含量显着高于七里海和白洋淀;在亚表层土壤中,北大港湿地大团聚体(> 0.250 mm)的SOC含量显着高于七里海和白洋淀大团聚体SOC的含量,而七里海微团聚体(0.053~0.250 mm)和矿质颗粒组分的SOC含量显着高于北大港和白洋淀湿地的.④土壤总有机碳和各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与湿地植物生物量(地上、根)呈负相关关系,但与土壤盐度呈正相关关系,表明该区盐渍化梯度尽管抑制了植物生长,但增加了有机碳含量,这可能是因为该盐度梯度抑制了微生物对有机质的矿化分解,从而有利于湿地土壤有机碳的累积,说明盐渍化影响津冀地区咸化湿地土壤有机碳库分异的过程机理亟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付波霖,耿仁方,李颖,高二涛,范冬林[5](2019)在《多频率InSAR提取沼泽湿地DEM精度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3种波长的干涉SAR数据对提取沼泽湿地区域的DEM,并随机从1∶10 000地形图中选取111个点数据进行精度验证,最后对比分析了沼泽湿地植被对于不同SAR波长的干涉相干性差异。结果表明:L-band ALOS-1 PALSAR精细模式的HH单视复数数据与1∶10 000地形图数据吻合度较好,76.58%的高程值差异在3 m以内,其相干系数比C-band Sentinel-1A IW模式的VV单视复数数据和X-band Terra SAR HH单视复数数据要高;更适合利用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提取沼泽湿地的DEM;不同湿地植被类型的相干系数有较大差异,岛状林和灌草结合的湿地植被分布区相干系数值较大,而浅水沼泽植被区和深水沼泽植被区相对较低。(本文来源于《测绘通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彦沛,黄俊翔,岳泓宇,刘春岩,江长胜[6](2019)在《降水和冻融循环对大兴安岭沼泽湿地温室气体交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兴安岭北坡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原状土柱、实验室内模拟降水年际变化(R80和R130:80 mm和130 mm降水处理)和春季土壤冻融循环过程(培养温度:-15~5、-10~10℃和-5~15℃),评估降水和冻融对该沼泽湿地冻融期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2O)交换及温室气体净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R80处理,R130处理减少CO_2排放(P<0.05)、促进N2O(P<0.05)和CH_4排放,冻融期生态系统总呼吸主导温室气体净收支,148 d培养期R80和R130处理温室气体净收支分别为2 955.8±258.9 kg CO_2-eq·hm~(-2)和1 951.1±317.3 kg CO_2-eq·hm~(-2),因此,丰沛降雨有利于减少冻融期该沼泽湿地对气候变化的正反馈效应。R80处理代表的常规降水条件下,冻融期CH_4和N2O交换对该沼泽湿地温室气体净收支的贡献可忽略不计;R130处理代表的丰沛降水条件下,土壤冻融会激发N2O排放,使该沼泽湿地在冻融期表现为强N2O排放特征。未来对沼泽湿地土壤冻融和综合温室效应评估应特别关注降水量年际变异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袁勇,黄火键,邢子强,王鼎,赵钟楠[7](2019)在《我国沼泽湿地面临威胁及保护措施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结合地貌和气候要素,将我国沼泽湿地划分为东北、东部、华南、蒙新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6大沼泽区,针对目前我国沼泽湿地面临的面积萎缩、生态服务功能降低、水污染加剧、气候变化等问题,提出了相应保护修复对策建议,以期为全国沼泽湿地保护修复顶层设计、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本文来源于《水利规划与设计》期刊2019年10期)
邢伟,李裴培,刘明华,张辰光,李宗盟[8](2019)在《我国东北地区沼泽湿地碳储量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精确估算东北地区沼泽湿地碳储量,从已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着作中收集东北地区沼泽湿地柱芯数据,同时在东北地区新采集一批湿地柱芯作为补充,共134个沼泽湿地柱芯,并依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报告,重新评估了东北地区沼泽湿地碳储量.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沼泽湿地总面积约为82 870km~2,其碳储量为4.34Gt;长白山、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等山地沼泽湿地碳储量约占东北地区沼泽湿地碳储量的80%;且东北地区沼泽湿地单位面积碳密度为12.49~95.64kg·m~(-2),变化范围较大.影响沼泽湿地碳储量估算不确定性的因子主要为湿地沉积层深度、干容重和有机碳含量,加强这3种基础数据的采集将更有助于精确估算东北地区沼泽湿地碳储量.(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胡启凯,罗敏,黄佳芳,吴杰,朱爱菊[9](2019)在《闽江河口潮汐沼泽湿地天然低盐度梯度土壤胞外酶活性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河口潮汐沼泽湿地天然低盐度梯度下土壤胞外酶活性的时空变化差异,对闽江河口淡水潮汐沼泽湿地和半咸水潮汐沼泽湿地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植被下不同季节的土壤胞外酶活性、土壤容重和含水率、植物生物量、以及有机碳特征值(SOC、POXC、DOC和C∶N比)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闽江河口天然盐度梯度上,当土壤盐度从0‰增加至4.2‰,土壤β-葡萄糖苷酶(BG)、纤维素水解酶(CBH)、酚氧化酶(PHO)和过氧化物酶(PEO)活性均显着增加,增幅分别为201%、305%、493%和252%.沿着闽江河口天然盐度梯度,土壤容重和含水率以及孔隙水DOC浓度没有显着变化,但土壤易氧化有机碳(POXC)含量、有机碳(SOC)含量和土壤C∶N比逐渐减少.半咸水潮汐沼泽湿地站点短叶茳芏的地上生物量低于淡水潮汐沼泽湿地站点,但地下生物量则显着高于淡水潮汐沼泽湿地站点.4种土壤胞外酶活性均与土壤C∶N比呈现显着的负相关,酚氧化酶(PHO)和过氧化物酶(PEO)与土壤SOC含量呈负相关.土壤β-葡萄糖苷酶(BG)活性最高值出现在春季,而纤维素水解酶(CBH)活性最高值出现在夏季.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盐度是影响闽江河口潮汐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土壤胞外酶活性和碳库演变的重要环境因子.从河口淡水潮汐沼泽湿地至低盐的半咸水潮汐沼泽湿地,沼泽植物地下生物量增加,与碳分解相关的土壤胞外酶活性增加,并抑制土壤的有机碳积累.(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刘睿明,孔东升,王立,何俊龄[10](2019)在《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地下水埋深和土壤水分时空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准确了解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水文变化过程,2015–2017年对研究区湿地的地下水埋深和土壤水分进行了监测研究。通过聚类分析,将研究区的12个固定观测点按照地下水埋藏深度(深、中、浅)划分为3个区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河湿地不同区域地下水埋深度空间差异大,随时间变化表现为夏秋深、冬春浅,年均值2016年(42.28 cm)> 2017年(38.88 cm)> 2015年(34.33 cm),年际间变化不显着(P> 0.05);不同区域土壤含水量也存在空间差异大的特点,分土层来看地下水埋深浅的区域变化较大,含水量年均值2015年(46.79%)> 2016年(45.36%)>2017年(43.10%),年际变化不显着(P> 0.05),但存在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层深度为0–20 cm的土壤含水量与地下水埋深的相关程度最高,并建立二者之间回归方程,达到通过土壤水分来粗略估算地下水埋深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内开挖引水渠的活动对地下水埋深和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产生强烈的影响,干扰了正常的水文循环,从而引发湿地生态环境退化。该结果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沼泽湿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宁夏天湖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面向对象最近邻监督分类法的灌丛沼泽湿地边界提取方法。首先,结合中国湿地调查数据,对试验区一年多期Landsat 8 TM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分析,确定灌丛沼泽边界特征最明显的时相;其次,将对应时相的高分二号影像融合进行多尺度分割和特征选择,利用最近邻监督分类法进行灌丛沼泽湿地提取,实现边界定位。试验表明,通过该方法提取的灌丛沼泽湿地边界与湿地调查和人工解译得到的边界相比,中误差和平均距离可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利用面向对象监督分类法提取灌丛沼泽湿地边界的方法可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沼泽湿地论文参考文献
[1].本报见习记者,韩扬眉.为沼泽湿地做一次全面体检[N].中国科学报.2020
[2].贾永红,杨腊梅.面向对象灌丛沼泽湿地边界提取方法[J].测绘地理信息.2019
[3].史妍,朱源山,郭长城,尚云涛,陈清.天津北大港沼泽湿地土壤团聚体碳组分对长期开垦的响应[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李媛媛,朱源山,郭长城,尚云涛,陈清.津冀3个盐渍化沼泽湿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分布特征[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付波霖,耿仁方,李颖,高二涛,范冬林.多频率InSAR提取沼泽湿地DEM精度对比分析[J].测绘通报.2019
[6].李彦沛,黄俊翔,岳泓宇,刘春岩,江长胜.降水和冻融循环对大兴安岭沼泽湿地温室气体交换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7].袁勇,黄火键,邢子强,王鼎,赵钟楠.我国沼泽湿地面临威胁及保护措施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
[8].邢伟,李裴培,刘明华,张辰光,李宗盟.我国东北地区沼泽湿地碳储量估算[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胡启凯,罗敏,黄佳芳,吴杰,朱爱菊.闽江河口潮汐沼泽湿地天然低盐度梯度土壤胞外酶活性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19
[10].刘睿明,孔东升,王立,何俊龄.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地下水埋深和土壤水分时空分布规律[J].草业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