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传播论文-胡连利,马晨莲

西学传播论文-胡连利,马晨莲

导读:本文包含了西学传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化传播,西学,西学传播

西学传播论文文献综述

胡连利,马晨莲[1](2019)在《中国近代西学传播的历史拐点与文化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后,国人被迫开始主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西学从往日个别零碎和缓慢的传入方式转变为广泛、迅速的具有侵略性质的文化殖民主义的侵入。西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次第经历了一个由表层器物文化、中层制度文化、深层精神意识文化的变迁过程。"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社会变革运动成为西学传播过程中的始点与拐点。(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荣振华,肖玮[2](2019)在《西学在海南岛传播的开端(16—17世纪)》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发表于《华裔学志》(Monvmenta Serica)第5期,J. Dehergne", Les Origines du Christianisme dans l’Ile de Hainan (XVI~(ème)—XVII~(ème) siècle)," Monvmenta Serica, Vol. V, Fasc, 1&2 (1940):329-348,原文为法文。作者是耶稣会士、法国汉学家荣振华(Joseph Dehergne,1903—1990),他当时在上海天主教震旦大学(Universitél’Aurore)教授历史与法文。到目前为止,国内对西方传教士在海南早期传教活动的研究较为薄弱,此篇发表于七十多年前的相关学术论文缜密严谨、注释翔实,作者旁征博引,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线索。论文无论是对基督教在华传教史,还是海南岛史研究,都不无裨益。文中对少数民族人民使用的蔑称据原文译出,个别民族名称和基督教传教点名称暂时考证不出,保留原文。(本文来源于《国际汉学》期刊2019年02期)

杨念群[3](2019)在《反思西学东渐史的若干议题——从“单向文化传播论”到知识类型转变的现代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学东渐史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早期崇尚"单向文化传播论"到注重中西文化双向选择,再到运用概念史与后现代方法对西学引介过程进行更为细腻分析的过程。"单向文化传播论"完全以进化论和科学观念为标准检视中西文化交流史,传统文化成为被改造的负面对象,因而学界对明清以来科学思想输入的先进程度成为判断知识转型成败得失的唯一尺度。在此之后,一些学者开始注意到中国传统在吸收西学时并非完全被动无用,而是通过自身的融会整合,有可能创造出新的形态。对中西概念相互不断转译的概念史阐释,更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西学东渐多元意义的理解。(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申[4](2019)在《家学天主教化:明清时期西方齐家学在中国的传播——以《齐家西学》和《家学浅论》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齐家西学》将天主教化引入家庭,在家庭关系中倡导敬天爱人的思想,主张一夫一妻制,鼓励不再婚,强调贞洁观念,重视教养子女和财富积累,认为资财的积累是家庭兴旺的关键。这种天主教化家学的趋向,被国人撰写的《铎书》和《家学浅论》所继承,前者多次直接引用和改写《齐家西学》,后者直接以天主教的"敬天爱人"为主旨宣扬天主教化的家庭观,这影响着家庭伦理关系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宜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曹婧博,纪志刚[5](2018)在《晚清上海藏书家与西学传播——以韩应陛刊刻汉译《几何原本》后九卷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译《几何原本》后九卷首次刊刻出版是在晚清松江府藏书家韩应陛的资助下、其背后学者团体的努力下共同完成的。该团体在相同的志趣凝聚下渐成藏书学派,是晚清西学传播的重要学术共同体。韩应陛刊刻该书是为了完成儒生藏书家的理想——在皇权文治中占有一席之地。虽然动荡的时局使其愿望落空,但《几何原本》文本的历史价值和影响力赋予了整个历史事件特殊的文化意义,也使得参与其中的所有贡献者获得了留名青史的另一种方式。(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通讯》期刊2018年09期)

王亿本[6](2018)在《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西学”与“中用”——读陈世华的《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资本主义制度的全球扩张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抗争,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随之产生并逐渐发展成熟。研究者认为,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旨趣就在于批判"资本主义高度商业化、集中化、去管制化、国家化的传播制度与传播现象"。(1)20世纪40年代末,斯麦兹创立传播政治经济学以来,涌现出一大批研究成果。但是,中国传播学界对于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存在误读(本文来源于《学术评论》期刊2018年04期)

张伟伟,张俊婷[7](2018)在《西学东渐中力学在中国传播的教学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对西学东渐过程中国人对待力学的态度转变进行梳理,并对照当今大学课堂中学生的表现,从中获得一些教学方法的启示以提高教学效果。为此,以力学着作翻译为线索,本文将国人对待力学的态度划分为致用、兴趣、厌学、主动四个阶段,并将其模型化后应用于当今大学课堂的学情分析,并探讨各阶段的特征及对策,以历史之大见课堂之小,提出大学课堂的教学方法,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力学与实践》期刊2018年04期)

王冰青[8](2018)在《教会书院与西学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中西书院是美国传教士林乐知秉承“中西并重”的教育宗旨创办的一所教会书院,书院根据其教育理念设置了丰富多彩的中西学课程,并聘请学识高博的中西教习讲授课程。后期随着书院的发展,林乐知、潘慎文等对书院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改革,并使得书院课程展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为了使学生加深对西学的了解,书院创设了自然科学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场所,并不断完善、补充相关设备和书籍,开拓了学生了解西学的途径,也有助于西学更好地传播。来自海内外的中西书院学生在掌握西学课程后走向各个岗位,将所学到的西学知识传播到更广阔的范围。中西书院是整个教会书院的一个缩影和代表,由中西书院可看出教会书院在西方科技传入、文化交流等西学传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张晋闽[9](2018)在《清末西学在华传播对当今汉语国际教育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之后,清政府允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传播宗教,开办学堂和医院。至此,中国与西方列强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学习西方以自救的新对象。当时来华的传教士和日本人都积极地传播西学,赴西方考察留学的中国人也留下了许多有关西学的见闻和看法。如今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中国与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全球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为了推动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我们应该对先前西学在中国传播进行回顾和反思。本文希望通过中西文化交流所留下的游记或考察记,探究西学在中国传播的方式,指出清末西学的传播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意义,并希望通过借鉴当时西学在中国传播的经验和教训,为当今汉语国际教育中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一些启示。本文共分为叁个部分,即绪论、正文和结语,其中正文分为四章。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指出了中国文化向外传播和清末西学向外传播的共性,并对清末和西学的概念进行界定。第一章传教士在中国进行的文化传播。本章首先简要叙述外国传教士来华的背景,在此基础上,分析传教士在传播西学的过程中对文化传播策略和文化传播内容的改良。第二章日本人在中国进行的文化传播。本章首先简要叙述日本进行文化传播的背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日本培养文化传播人才的方式,分别从赴日考察者和留学生以及来华教习等方面进行探讨。第叁章清末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本章着力论述了西方传教士和赴日考察者以及留学生等人在中国传播西学的活动对当时中国教育所产生的影响。第四章清末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对汉语国际教育中传播中国文化的启示。通过总结西方传教士和日本人的文化传播方式和策略,总结经验教训,以期对当今对外汉语教学中传播中国文化有更多思路和启发。结语部分肯定了当时中西文化交流对当时中国教育近代化产生的意义,指出清末西学在中国传播的成功经验有助于当今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其失败的教训给予的启示有助于减少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阻力。(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8-03-25)

张鑫,汪卫东[10](2017)在《晚清驳杂语境中的西学传播——鲁迅《文化偏至论》中“施蒂纳”言述的两个可能性材源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曾着文就鲁迅留日期间文言论文《文化偏至论》中有关施蒂纳的材源进行了考证,发现鲁迅有关施蒂纳的言述,在内容与表述上,与连载于明治时期杂志《日本人》~①第154号、155号、157号、158号、159号(明治35年即1902年,1月5日至3月20日)上署名"蚊学士"~②的长文《无政府主义を论す》(《论无政府主义》),有关施蒂纳的介绍有相似(本文来源于《鲁迅研究月刊》期刊2017年04期)

西学传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该文发表于《华裔学志》(Monvmenta Serica)第5期,J. Dehergne", Les Origines du Christianisme dans l’Ile de Hainan (XVI~(ème)—XVII~(ème) siècle)," Monvmenta Serica, Vol. V, Fasc, 1&2 (1940):329-348,原文为法文。作者是耶稣会士、法国汉学家荣振华(Joseph Dehergne,1903—1990),他当时在上海天主教震旦大学(Universitél’Aurore)教授历史与法文。到目前为止,国内对西方传教士在海南早期传教活动的研究较为薄弱,此篇发表于七十多年前的相关学术论文缜密严谨、注释翔实,作者旁征博引,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线索。论文无论是对基督教在华传教史,还是海南岛史研究,都不无裨益。文中对少数民族人民使用的蔑称据原文译出,个别民族名称和基督教传教点名称暂时考证不出,保留原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学传播论文参考文献

[1].胡连利,马晨莲.中国近代西学传播的历史拐点与文化变迁[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荣振华,肖玮.西学在海南岛传播的开端(16—17世纪)[J].国际汉学.2019

[3].杨念群.反思西学东渐史的若干议题——从“单向文化传播论”到知识类型转变的现代性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王申.家学天主教化:明清时期西方齐家学在中国的传播——以《齐家西学》和《家学浅论》为中心[J].宜春学院学报.2019

[5].曹婧博,纪志刚.晚清上海藏书家与西学传播——以韩应陛刊刻汉译《几何原本》后九卷为中心[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8

[6].王亿本.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西学”与“中用”——读陈世华的《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J].学术评论.2018

[7].张伟伟,张俊婷.西学东渐中力学在中国传播的教学启示[J].力学与实践.2018

[8].王冰青.教会书院与西学传播[D].天津师范大学.2018

[9].张晋闽.清末西学在华传播对当今汉语国际教育的启示[D].四川师范大学.2018

[10].张鑫,汪卫东.晚清驳杂语境中的西学传播——鲁迅《文化偏至论》中“施蒂纳”言述的两个可能性材源辨析[J].鲁迅研究月刊.2017

标签:;  ;  ;  

西学传播论文-胡连利,马晨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