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延边旅游资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延边,旅游资源,朝鲜族,空间结构,地区,红色,长白山。
延边旅游资源论文文献综述
赵国炎,张强[1](2018)在《延边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延边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人口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入手,分析了该地区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8年20期)
吴红,宋春梅,李媛媛,吕弼顺[2](2016)在《基于RMP理论的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载体和象征。本文应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采用RMP理论以及AVC量化理论,对延边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提出符合延边地区实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为推动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进一步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强州"建设和延边地区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6年08期)
张延欣[3](2016)在《延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评价及空间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主题旅游形式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我国对红色旅游的研究,多局限于知名度较高的革命圣地,而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红色旅游的研究较少。延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民族特色突出。延边地区旅游业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和一定的产业规模,但是延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比较滞后和缓慢,由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虽然资源丰富,但是知名度还很低,通过对延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类型分析及评价、空间结构分析,总结出等级较高的红色旅游资源,以更好地开发延边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而把延边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与本地特色相结合,比如生态旅游、跨国跨境游、冰雪旅游、少数民族风情游等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延边地区特色的旅游路线。对延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类型划分及评价进行了分析:采用定性分析法,对延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共分为九大类,并分析了各类型的红色旅游景区数量占延边地区红色旅游景区总数量的比重和各县市的红色旅游景区的数量占总数量的比重。先建立延边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立权重因子,得出占权重最大的前十位,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等级评顶,最终评价出四个等级的景点共71个。其中达到四级标准的景点有四个,分别是延边革命烈士陵园、董存瑞纪念馆、延边博物馆、陈翰章将军墓、龙井日本总领事馆遗址。叁级景点13个,二级景点15个,一级景点38个。根据评价出的四个等级的优良景点71个,对71个景点进行了空间结构分析,首先是用EXCEL统计表从规模和等级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其次用最邻近点指数法和泰森多边形模式对空间分布类型进行分析;然后用基尼系数对集中程度进行分析;最后用缓冲区分析对资源点的交通网络进行了分析。从其规模和等级的空间分布看,资源分布并不平均,且差异较大;从空间分布类型看,资源呈集中分布特征,且分布均匀程度较低,空间上表现出不均衡性;从集中程度看,资源呈集中分布态势且均匀程度较高;资源点的交通网络看,延边地区优质红色旅游资源总数的85.91%,说明延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交通通达性较高。最后总结出延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资源结构和交通结构特征的主要特征和存在问题进而对延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进行了优化:利用点轴理论以延吉市为中心提出3个红色景点带分别为延吉市—龙井市—和龙市红色旅游带;延吉市—图们市—汪清市红色旅游带;延吉市-敦化市红色旅游带。在此基础上结合延边地区其它旅游景点,提出8条具有延边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6-06-01)
张鸿[4](2016)在《保护和利用延边红色旅游资源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延边州在全省、全国拥有厚重、独特、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这些反映延边大地上发生的各族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奋勇抗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并充分显示伟大民族精神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红色文化资源,有选择地纳入红色旅游范围,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和优良传统,增强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于加强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新长征》期刊2016年03期)
赵康[5](2015)在《红色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研究——以延边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延边州为例,通过对其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从旅游产业综合发展及红色旅游资源综合开发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经济欠发达且红色旅游资源认知水平较低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提供相应的借鉴。(本文来源于《人力资源管理》期刊2015年10期)
张延欣,陈卓,杨明,韩顺兰,吕弼顺[6](2015)在《延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空间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地调查并查阅相关文献,获得延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基础数据,在前人对延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分类的基础上,对延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加以分类,并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得出其空间分布格局及特征,表明延边地区6市2县的红色旅游资源呈集中分布态势。并根据延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现状,对其合理开发和利用提出几点建议,以促进延边地区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农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张志禹,张守志[7](2013)在《延边地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延边地区国内不同旅游客流的研究,通过地理学的研究理论、旅游地理学和数学统计学的理论研究方法,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对延边地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相应的优化。(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3年08期)
吴健[8](2012)在《延边旅游资源与文化融合发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延边旅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纵览延边旅游业的发展,形势喜人。2011年,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85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和29%,已成为拉动延边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延边是全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区,是朝鲜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本文来源于《延边日报(汉)》期刊2012-06-26)
金春姬[9](2010)在《延边地区冰雪旅游资源和游客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冰雪旅游是最具北方鲜明特色的旅游产品,它集观光、健身、娱乐于一身,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延边地区的冰雪旅游虽然在自然资源条件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延边地区的冰雪旅游起步较晚,目前冰雪旅游项目的开发局限于冰雪观光、冰雪娱乐及少量的冰雪艺术,而滑雪度假专项旅游基本上处于未开发状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进行延边地区冰雪旅游资源现状及冰雪旅游游客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基础之上,找出延边地区冰雪旅游开发中现实存在的问题,并为此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对延边地区冰雪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共有叁大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利用相关国内外文献资料,介绍国内外冰雪旅游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导出冰雪旅游的概念及冰雪旅游资源的分类、特征,为延边地区冰雪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对延边地区冰雪旅游资源自然地理条件、冰雪旅游开发条件、冰雪旅游活动现状进行详细的综合分析。第叁部分:以所选定的滑雪场的现场游客为对象进行实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与专家访谈及各滑雪场高层管理人员的访谈为补,对延边地区滑雪游客在数量变化、属性、行为特征、对滑雪场的满意度进行详细的分析。由此得出在延边地区冰雪旅游开发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为延边地区今后的冰雪旅游开发方向,提供参考依据,更好地将存在于延边地区的各种现实的和潜在的冰雪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利用和有效保护,为延边地区冬季冰雪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为延边地区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0-05-27)
李峰[10](2010)在《延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延边地处中国东北吉林省东部,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毗邻,南隔图们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边境线长达755.2公里,其中中朝边境线522.5公里,中俄边境线232.7公里。延边依托吉、黑、辽叁省广阔的腹地,是中国东北沟通内外的重要“窗口”,也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人口、地理叁个重心的交汇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作为中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以朝鲜族民风民俗为主要吸引物的延边地区民族旅游开发正为各界所关注。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不仅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不可避免地给当地民族文化带来一系列的负面作用。本文立足延边地区民族旅游的开发与发展,重点探讨民族旅游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民族旅游视野下的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问题。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前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研究综述、本文的研究内容以及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陈述。第二部分对延边地区旅游资源及其特点进行了介绍,即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以及以综合性、历史性、多元性、民族性为主要特点的延边旅游资源的特点。这一部分尤其重点介绍了延边的朝鲜族民俗旅游资源、历史遗址旅游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等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为下文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做了铺垫。第叁部分着重阐述延边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对朝鲜族传统文化的正面及负面作用,尤其强调延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给民族传统文化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旨在唤起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保护意识。第四部分是关于延边地区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与传统文化保护的分析和建议,这一部分首先强调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开发和保护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了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的一些建议。结论部分综合论述了延边地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问题,提出本文的创新之处以及本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0-05-22)
延边旅游资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载体和象征。本文应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采用RMP理论以及AVC量化理论,对延边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提出符合延边地区实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为推动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进一步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强州"建设和延边地区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延边旅游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1].赵国炎,张强.延边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2018
[2].吴红,宋春梅,李媛媛,吕弼顺.基于RMP理论的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
[3].张延欣.延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评价及空间结构研究[D].延边大学.2016
[4].张鸿.保护和利用延边红色旅游资源的思考[J].新长征.2016
[5].赵康.红色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研究——以延边州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5
[6].张延欣,陈卓,杨明,韩顺兰,吕弼顺.延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空间分布[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5
[7].张志禹,张守志.延边地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
[8].吴健.延边旅游资源与文化融合发展探讨[N].延边日报(汉).2012
[9].金春姬.延边地区冰雪旅游资源和游客特征研究[D].延边大学.2010
[10].李峰.延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传承[D].延边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