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刺治疗口流清涎案(论文文献综述)
龚李萍[1](2021)在《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小青龙汤的方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文献检索收集小青龙汤相关医案,应用频数分析以及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小青龙汤适应症、症状体征之间的关联规律、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律、药物与症状体征之间的关联规律等内容,总结小青龙汤的方证、药证规律以及加减药物之间配伍规律等,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读秀等中医相关期刊文献库进行检索,同时查阅优秀名家医案进行筛选,医案选取的时间是1949-2019。收集小青龙汤医案500例,建立Microsoft EXCEL数据库,对病名、症状、体征、药物、剂量等数据进行提取、录入、规范化、预处理,采用频数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合黄金分割法对上述信息进行统计探析。结果:(1)疾病病种方面,共涉及疾病44种,中医方面主要治疗喘证、咳嗽、肺胀。西医方面,疾病谱多达73种,涉及呼吸、内分泌、消化、循环等内外各科疾病。(2)性别和季节方面,男性289例,女性211例,比例接近于1:1.3。发病时间上,记载的460例里,冬季发病为主,春季次之,秋季较少,夏季最少。(3)症状体征方面,小青龙汤医案中涉及症状体征288种,总频数5771次,以咳嗽为代表的高频主症有376个,以白苔为代表的高频舌象363次。(4)加减药物方面,涉及药物188味。除去原方药物之外,使用较多的是止咳平喘药、利水药、行气药、补益药、清热药、化痰药、温里药。(5)症状与症状之间的关联规则方面,小青龙汤医案中症状体征符合设定阀值及条件的3项以下关联规则有20条,以{白苔,发热}=>{恶寒}为代表,3项以上的有26条,以{白苔,发热,咳嗽}=>{恶寒}为代表。(6)除去小青龙汤原方药物组合之外,加减药物与药物之间符合设定阀值及条件的关联规则有27项,以{苍耳子}=>{辛夷}、{苍耳子,细辛}=>{辛夷}、{莱菔子,苏子}=>{白芥子}等为代表。其中使用较多的药物是杏仁、茯苓、苏子、陈皮、附子、葶苈子、石膏、党参、地龙、黄芪、紫菀、厚朴、款冬花、赤芍、射干、白芥子、蝉蜕。(7)在小青龙汤症状与药物关联中,符合设定阀值及条件的关联规则有60条,提升度位列前3的依次是:{地龙,桂枝,咳嗽,腻苔,麻黄}=>{丹参}、{桂枝,倦怠乏力,麻黄,喷嚏}=>{鼻痒}、{半夏,干姜,倦怠乏力,喷嚏,细辛}=>{鼻痒}。结论:(1)小青龙汤涉及的病种广泛,除了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外,在神经、消化、五官科、皮肤科等系统疾病中也得到运用,从而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辩证论治的特点。(2)发病因素方面,寒冷季节是影响小青龙汤证的发病因素之一。(3)小青龙汤的常见临床主症是咳嗽、痰质稀、喘、纳呆、胸满、恶寒、发热、痰鸣音、涕清、浮肿、头痛、畏寒,临证以舌质淡、白苔、腻苔、滑苔常见,脉象以弦脉、脉滑、脉细、脉沉、脉紧多见。(4)药物配伍上,临床其常配伍止咳平喘药、补益药、利水药等使用。杏仁的使用频率较多,当患者体质较弱,可代替麻黄行发表之力,杏仁还可宣肺止咳平喘;当水饮较为严重者,可加减配伍茯苓、白术、车前子、猪苓等健脾利水药;当咳嗽咳痰重,可配伍莱菔子、白芥子、厚朴、紫菀、款冬花等行气宽胸、化痰止咳之品;当日久不愈、内热渐生时,可加减使用石膏、赤芍、蝉蜕等清热药;当津亏液少血弱之人,可酌情配伍、黄芪、大枣等补益之品。(5)小青龙汤的病机可归纳为外感风寒、内有水饮,是一组内外合邪,外寒内饮证候。
季宇宏,孙宝东,吉媛红[2](2020)在《调元散加减联合维生素D对心脾两虚型脑瘫儿童疗效及血清IGF-1和IFN-γ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调元散加减联合维生素D治疗心脾两虚型儿童脑瘫的疗效及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痉挛型脑瘫患儿2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加用双鲸维生素D滴剂,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用调元散加减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FMFM)、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 FM)、下肢肌力Ashworth量表评分、疗效以及血清IGF-1和IFN-γ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FMFM量表(B区、C区、D区、E区)、GMFM量表(A区、B区、C区、E区、D区)、PDMS F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Ashworth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血清IGF-1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调元散加减联合维生素D可促进心脾两虚型脑瘫儿童运动功能和肌张力康复,提高疗效,可能与其调节血中IGF-1与IFN-γ水平有关。
韦姜飞[3](2020)在《基于家庭干预的捏脊法对哮喘缓解期儿童脾虚与过敏体质状况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是通过观察医生指导下的、以捏脊法为主的家庭干预式小儿推拿对哮喘儿童缓解期脾虚证候及过敏体质的影响,以明确家庭干预式小儿推拿对哮喘儿童体质的改善作用,为推广小儿推拿调体提供依据。方法:将来自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建邺区沙洲社区收治的59例哮喘缓解期患儿及来自南湖社区两所幼儿园的31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哮喘观察组(n=30)与哮喘捏脊组(n=29)。31例健康儿童纳入正常对照组不做干预,观察8周。哮喘观察组30例维持缓解期的常规治疗和指导,其余不做干预,观察8周。哮喘捏脊组29例在给予维持缓解期的常规治疗和指导的同时,以捏脊法为主进行家庭干预。以2周为一个疗程,分别于干预前、干预2周后、干预4周后、干预6周后、干预8周后记录三组儿童脾虚和过敏体质的影响,同时记录研究期间哮喘发作及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在脾虚症状评分改善方面哮喘捏脊组优于哮喘观察组(P<0.05);(2)在过敏体质评分改善方面哮喘捏脊组优于哮喘观察组(P<0.05);(3)在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方面比较:哮喘捏脊组感染次数明显少于哮喘观察组(P<0.01);(4)在哮喘发作次数方面比较:哮喘观察组与捏脊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5)疗效评价方面:哮喘捏脊组脾虚症状及过敏体质的疗效评价优于哮喘观察组(P<0.05)。结论:将捏脊法为主的小儿推拿作为哮喘患儿家庭;防治哮喘的干预手段,实用性强且安全性高,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在改善哮喘患儿脾虚及过敏体质、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方面疗效优于观察组,因脾虚、过敏、上呼吸道感染与哮喘发作密切相关,所以此法对于哮喘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且能提高患儿及其家庭生活质量。
滕超[4](2019)在《温阳健脾活血法治疗VCIND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温阳健脾活血方,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证属脾阳亏虚、瘀血阻络的患者。探讨脾阳亏虚导致本病的发病机理,并通过观察临床疗效,以期证明温阳健脾活血法治疗VCIND的有效性,为中医药治疗VCIND开辟新途径。方法:符合标准的患者选取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有30例。在基础治疗上,试验组给予温阳健脾活血方,医院代煎方式,日一剂;对照组睡前给予一次盐酸多奈哌齐片(安理申)5mg。治疗2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Mo CA、MMSE、ADL量表等,以评估其疗效。结果:因纳入者依从性较差以及主动退出等原因,实际纳入患者52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7例和25例。经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临床总有效率方面,试验组(74.07%)明显优于对照组(48.00%)。除MMSE量表评分,较之对照组,其他所有临床疗效观察指标,治疗后均有明显的改善,且未发现安全性指标的异常。结论:针对VCIND的患者,两组治疗方法均有临床疗效。而采用温阳健脾活血法治疗的患者,在认知能力、中医证候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张海英[5](2019)在《小儿推拿结合常规调护调治小儿肺脾气虚型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小儿推拿手法结合常规调护调治小儿肺脾气虚型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推拿组(观察组)、玉屏风组(对照1组)和常规调护组(对照2组)三组。每组40例。三组均给予常规调护,在此基础上,推拿组予小儿推拿,玉屏风组予口服玉屏风颗粒治疗。观察各组患儿治疗前后小儿肺脾气虚型亚健康中医症状分级量表总分(中医症状总分)、中医症状分级量表各症状积分(各症状积分)、体质量、腹部皮褶厚度及治疗后各组临床疗效等指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三组临床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多重比较,推拿组优于玉屏风组,玉屏风组优于常规调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2)治疗前,三组中医症状总分及各症状积分、体质量、腹部皮褶厚度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后,推拿组及玉屏风组中医症状总分及各症状积分、体质量、腹部皮褶厚度均较前有所改善,且均优于常规调护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常规调护组反复外感症状积分、中医症状总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体质量指标则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组在汗多,纳呆食少,面黄无华或少华,大便失调,形体消瘦,声低懒言,脘腹不适,睡时露睛等症状积分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玉屏风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小儿推拿结合常规调护调治小儿亚健康状态,其临床疗效优于玉屏风颗粒结合常规调护及单纯常规调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杨自兴[6](2015)在《牛前胃弛缓的辨证施治》文中提出前胃弛缓属脾经证候。病因复杂,是牛消化系统的临床综合证,又称脾胃不和证或脾胃不磨证,泛指胃纳水谷的机能紊乱和脾失健运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水黄牛多发。发病颇高,约占牛病门诊的70%,及时诊治可避免诱发其它疾病导致经济损失。故应引起兽医临床工作者的足够重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该病的辨证施治虽无创新,但所选用的中草药及其验方具有药源广、取材方便、价格低廉、疗效实
王寒雪[7](2013)在《以风府哑门为主穴针刺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以风府、哑门为主穴针刺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比较该方法与西医常规治疗加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患儿的综合功能、发育情况、肢体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分析,为针刺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确定方法标准并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选取小儿痉挛型脑瘫患者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以风府、哑门为主穴针刺治疗加康复训练,针刺每日1次,每周6次,2周为一疗程,‘康复训练采用Bobath疗法及Vjota疗法,每日各训练1次,每次各30min,每周各6次,2周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康复训练,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NS2ml im qd,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注射液,40mg+NS100ml ivgtt qd,上述两种药物分别为10日一疗程。康复训练操作同治疗组。两组在治疗三个疗程后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综合功能、发育情况及肢体痉挛状态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7例,有效2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发育商DQ分值:两组均有提高,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sell发展诊断量表》:两组患儿在各项数据上均有提高,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肢体痉挛状态:两组均有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异常脑电波改善不明显,其中治疗组仅有4例,对照组仅有2例,由异常恢复到边缘状态。结论:治疗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显示以风府、哑门为主穴针刺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疗效确实。
雷建波[8](2013)在《湘西刘开运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湘西刘氏小儿推拿、传统推拿对小儿脾虚型泄泻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方法选择提供指导;方法:将60例脾虚型泄泻患儿随机分成A、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湘西刘氏小儿推拿进行治疗。B组运用传统推拿治疗。湘西刘氏小儿推拿和传统推拿均每天治疗一次,5天为一疗程,共观察治疗2个疗程。对两组患者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小儿脾虚泄泻主症轻重程度分级表进行评分。结果:湘西刘氏小儿推拿组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显效率为33.33%,有效率为20%,总有效率为90%;传统推拿组显效率23.33%,有效率为33.33%,总有效率为73.3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儿脾虚泄泻主症轻重程度分级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儿脾虚泄泻每个主症积分比较:湘西刘氏小儿推拿和传统推拿对小儿脾虚型泄泻主症中的神疲懒言、肢体倦怠、食后腹胀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刘氏小儿推拿改善小儿脾虚型泄泻主症中的食欲减退、大便失常优于传统推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湘西刘氏小儿推拿和传统推拿对小儿脾虚型泄泻都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效果更显着,是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有效外治法之一,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阳庆军[9](2011)在《针刺结合Bobath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观察针刺结合Bobath技术与单纯Bobath技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痉挛型脑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Bobath法治疗,对照组采用Bobath法治疗,此外两组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临床观察3个月。使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对治疗前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治疗后两组分别与其治疗前相比GMFM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相比对照组GMFM量表得分明显提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2、两组治疗前综合功能积分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综合功能积分都有明显提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都有提高患儿综合功能的作用。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前Ashworth痉挛分级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治疗前后Ashworth等级的改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能改善肢体的痉挛状态。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患儿综合功能量表评定结果比较,组间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60%,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5.两组治疗后痉挛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50%,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单纯Bobath疗法治疗痉挛性脑瘫对患儿粗大运动能力、综合功能及痉挛状况都有较好的疗效。2.针刺配合Bobath疗法相比单纯Bobath疗法治疗痉挛性脑瘫效果更明显。3.两法合用临床上操作简单易行,价格低廉,患者有较好依从性,值得推广及进一步探索。
张国华[10](2010)在《健脾益肾通督艾灸对脾肾两虚型脑瘫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基于督脉“络肾、入脑”的理论,在对脾肾两虚型脑瘫患儿行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肾通督艾灸这一简便价廉的治疗方法,健脾益肾,通督养髓,提高患儿免疫功能,提高康复治疗效果。方法:本课题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肾通督艾灸治疗。艾灸方法为悬灸,穴位选取大椎、命门、中脘及双侧脾俞、肾俞、三阴交。艾条距皮肤约3cm,每穴约10分钟。每日1次,每日9时-11时治疗,每周6次,连续3周,后休息20天,为1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唾液淀粉酶、中医证侯积分、大运动发育评估、发育商评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CD3+、CD4+、CD4+/CD8+水平、血清IgG、IgA水平、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比值水平较治疗后升高,组内及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CD8+及IgM水平在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脾肾两虚证候积分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则无统计学意义。两组GMFM治疗前后及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能提高社会适应DQ、语言DQ及个人社交DQ水平,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大运动DQ及精细动作DQ水平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肾通督艾灸治疗脾肾两虚型脑瘫患儿,可提高患儿体液及细胞免疫水平;提高唾液淀粉酶活性比值;改善患儿脾肾两虚证候;进而可提高康复疗效。
二、针刺治疗口流清涎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刺治疗口流清涎案(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小青龙汤的方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小青龙汤的方证理论研究 |
1.1 方证相应的来源与发展 |
1.2 方证相应现代研究 |
1.2.1 方证相应理论研究 |
1.2.2 方证相应的动物实验研究 |
1.2.3 方证相应的临床研究 |
2.小青龙汤源流 |
3.小青龙汤相关条文分析 |
4.小青龙汤方药分析 |
4.1 麻黄 |
4.2 桂枝 |
4.3 干姜 |
4.4 细辛 |
4.5 五味子 |
4.6 芍药 |
4.7 半夏 |
4.8 甘草 |
5.古代医家对小青龙汤的论述 |
6.小青龙汤衍生方的比较与分析 |
6.1 小青龙加石膏汤 |
6.2 射干麻黄汤 |
6.3 大青龙汤 |
6.4 厚朴麻黄汤 |
7.小青龙汤方证关系的研究 |
第二部分 小青龙汤的现代临床运用及药理作用 |
1.小青龙汤的现代临床运用 |
1.1 呼吸系统疾病 |
1.1.1 咳嗽 |
1.1.2 支气管炎 |
1.1.3 肺炎 |
1.1.4 哮喘 |
1.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1.1.6 胸腔积液 |
1.1.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1.2.循环系统疾病 |
1.2.1 慢性心力衰竭 |
1.2.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1.3 消化系统疾病 |
1.3.1 乙型肝炎 |
1.3.2 肠易激综合征 |
1.4 神经系统疾病 |
1.4.1 癫痫 |
1.5 风湿性疾病 |
1.5.1 系统性红斑狼疮 |
1.6 五官科疾病 |
1.6.1 中耳炎 |
1.6.2 鼻炎 |
1.6.3 鼻后滴漏综合征 |
1.6.4 过敏性结膜炎 |
1.7 皮肤科疾病 |
1.7.1 荨麻疹 |
2.小青龙汤的现代药理作用 |
2.1 止咳、化痰作用 |
2.2 平喘作用 |
2.3 抗炎作用 |
2.4 解热作用 |
2.5 抑菌作用 |
2.6 抗过敏作用 |
2.7 调节免疫 |
2.8 其他 |
第三部分 基于现代医案探讨小青龙汤的方证规律 |
1.研究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研究技术路线 |
1.3 医案采集标准 |
1.3.1 纳入标准 |
1.3.2 排除标准 |
1.4 操作方法 |
1.5 数据整理规范 |
1.5.1 病名的规范 |
1.5.2 症状体征规范 |
1.5.3 药物规范和计量换算 |
1.6 数据挖掘方法 |
1.7 频次频率统计 |
1.8 关联规则及Apriori算法 |
1.9 黄金分割法 |
1.10 挖掘工具 |
2.研究结果 |
2.1 中医病名 |
2.2 西医病名 |
2.3 患者性别统计 |
2.4 发病时间 |
2.5 症状体征数据分析 |
2.6 药物分析 |
2.7 关联规则数据分析结果 |
2.8 药物与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 |
2.9 小青龙汤医案关联药对功效分析 |
2.10 症状与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
3.讨论 |
3.1 关于中西医病名的讨论 |
3.2 关于性别差异的讨论 |
3.3 关于发病季节的讨论 |
3.4 关于主要症状体征的讨论 |
3.5 关于症状关联规则的讨论 |
3.6 关于加减药物、药物与药物关联规则的讨论 |
3.7 关于症状与药物关联规则的讨论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小青龙汤的临床应用研究概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2)调元散加减联合维生素D对心脾两虚型脑瘫儿童疗效及血清IGF-1和IFN-γ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治疗方法 |
1.5 观察指标 |
1.5.1 2组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FMFM)[9]评分 |
1.5.2 2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10]评分 |
1.5.3 2组患儿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 FM)[11]评分 |
1.5.4 2组患儿下肢肌力评分 |
1.5.5 2组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干扰素(IFN)-γ水平 |
1.6 疗效评判标准[13]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患儿FMFM量表评分比较 |
2.2 2组患儿GMFM量表评分比较 |
2.3 2组患儿PDMS FM和Ashworth量表评分比较 |
2.4 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
2.5 2组患儿血清IGF-1和IFN-γ水平比较 |
3 讨论 |
(3)基于家庭干预的捏脊法对哮喘缓解期儿童脾虚与过敏体质状况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小儿哮喘的认识及治疗 |
1.1 病名渊源 |
1.2 对病因的认识 |
1.3 对病机的分析 |
1.4 中医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小儿哮喘的认识 |
2.1 现代医学病机研究 |
2.2 现代医学治疗措施 |
3 立论依据 |
3.1 哮喘缓解期证候特点及治疗重要性 |
3.2 哮喘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
3.3 小儿推拿防治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机制研究 |
3.4 小儿推拿健脾的作用机制及疗效 |
3.5 家庭干预手段防治小儿哮喘的优势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样本量的确定 |
1.2 病例选择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 研究步骤 |
2.1 分组方法 |
2.2 指导方法 |
2.3 常规治疗与分组治疗 |
2.4 观察指标 |
2.5 疗效评价标准 |
2.6 研究过程中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的处理 |
2.7 脱落病例的处理 |
3 统计学方法 |
4 研究流程图 |
5 研究结果 |
5.1 病例脱落状况 |
5.2 人口统计学基线比较 |
5.3 脾虚症状评分比较 |
5.4 过敏体质评分比较 |
5.5 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比较 |
5.6 哮喘发作次数比较 |
5.7 治疗前后脾虚相关症状比较 |
5.8 治疗前后过敏相关症状比较 |
6 疗效评价 |
7 安全性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
1 研究结果效应分析 |
1.1 对哮喘缓解期患儿相关症状影响的整体分析 |
1.2 干预时间对患儿脾虚、过敏积分的影响 |
1.3 干预方法对患儿脾虚、过敏积分的影响 |
2 捏脊疗法作用机制探讨及治则确立依据 |
2.1 关于捏脊疗法 |
2.2 以捏脊法为主的小儿推拿防治哮喘治则确立依据 |
3 哮喘防治家庭干预手段的临床指导 |
4 研究结论 |
5 研究的意义 |
6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温阳健脾活血法治疗VCIND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病例选择 |
(一)诊断标准 |
(二)纳入标准 |
(三)排除标准 |
(四)剔除标准、脱落及终止试验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病例来源及分组情况 |
(二)治疗方法 |
(三)观察内容 |
(四)统计学处理方法 |
三、基本情况 |
(一)性别分布 |
(二)年龄分布 |
(三)受教育程度分布 |
(四)病程分布 |
(五)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六)治疗前三种量表得分比较 |
四、研究结果 |
(一)临床总疗效比较 |
(二)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三)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四)治疗前后两组ADL评分比较 |
(五)治疗前后两组认知能力比较 |
(六)安全性评价 |
五、结论 |
讨论 |
一、VCIND的临床疗效分析 |
(一)临床总疗效 |
(二)中医证候的疗效评价和证候积分 |
(三)温阳健脾活血法对改善认知功能的疗效评价 |
(四)温阳健脾活血法对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评价 |
(五)安全性评价 |
二、祖国医学对于VCIND的认识 |
三、现代医学对于VCIND的认识 |
四、温阳健脾活血法治疗VCIND的理论依据 |
五、温阳健脾活血方的治疗VCIND(脾阳亏虚、瘀血阻络型)的有效方剂 |
六、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5)小儿推拿结合常规调护调治小儿肺脾气虚型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设计 |
2 研究对象 |
2.1 研究对象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
2.4 纳入标准 |
2.5 排除标准 |
2.6 剔除、脱落及中止观察标准 |
2.7 剔除与脱落病例的处理 |
2.8 不良事件 |
2.8.1 不良事件的记录 |
2.8.2 不良事件的处理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分组方法 |
3.2 盲法 |
3.3 治疗方法 |
3.3.1 常规调护组 |
3.3.2 推拿组 |
3.3.3 玉屏风组 |
3.3.4 疗程 |
3.4 疗效评定方法 |
3.4.1 观察指标 |
3.4.2 疗效评定 |
3.5 安全性指标 |
3.6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
1 安全性观察 |
2 三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
3 三组患儿中医症状分级量表结果及比较 |
4 三组患儿体质量结果及比较 |
5 三组患儿腹部皮褶厚度结果及比较 |
6 三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及其比较 |
第三章 讨论 |
1、亚健康的概述 |
1.1 亚健康的范畴 |
1.2 亚健康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
1.3 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 |
1.3.1 亚健康与中医“未病”、“欲病” |
1.3.2 亚健康的病因病机 |
2 亚健康的调治 |
2.1 中医对亚健康的调治 |
2.1.1 中药内服 |
2.1.2 针灸疗法 |
2.1.3 推拿疗法 |
2.1.4 其他疗法 |
2.2 现代医学对亚健康的调治 |
3 小儿亚健康概念的提出 |
3.1 现代文献对小儿亚健康的认识 |
3.1.1 小儿亚健康的成因 |
3.1.2 现代医学对小儿亚健康状态的调治 |
3.2 中医古籍对小儿亚健康的认识 |
3.2.1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
3.2.2 禀赋不足,体质虚弱 |
3.2.3 病瘥期 |
3.3 小儿亚健康的主要中医证型及其调治方法 |
4 推拿疗法调治小儿亚健康的机理分析 |
4.1 推拿疗法的作用机理 |
4.2 小儿推拿疗法的特点 |
4.3 推拿调治肺脾气虚型小儿亚健康状态的作用机理 |
4.3.1 经气效应 |
4.3.2 手法效应 |
4.3.3 选穴原则 |
5 临床体会 |
6 创新点 |
7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综述 推拿疗法调治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6)牛前胃弛缓的辨证施治(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1.1 因久渴而饮冷水过猛, 或阴雨苦淋、或久居阴冷圈舍致使阴寒之邪入侵机体、传导脾胃。 |
1.2 酷暑夏月, 使役过急、奔走劳累、或饥饿过度而饲喂性热谷物、饲草太多, 致使热积于胃而耗伤胃津, 腐熟传导功能失常, 导致胃热之证。 |
1.3 饲养管理不当: |
1.4 应激反应: |
2 辨证论治 |
2.1 胃寒之前胃弛缓 |
2.1.1 临床症状: |
2.1.2 治疗:以暖胃温脾、活血顺气为治疗原则 |
2.2 胃热之前胃弛缓 |
2.2.1 临床症状: |
2.2.2 治疗: |
2.3 料伤之前胃弛缓 |
2.3.1 临床症状: |
2.3.2 治疗: |
2.4 脾虚之前胃弛缓 |
2.4.1 临床症状: |
2.4.2 治疗: |
3 护理与预防 |
3.1 护理: |
3.2 预防: |
4 讨论 |
5 医案举例 |
(7)以风府哑门为主穴针刺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前言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湘西刘开运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标准 |
2. 治疗方法 |
2.1 治疗组 |
2.2 对照组 |
2.3 观察指标 |
2.4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
2.5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两组患者小儿脾虚泄泻主症轻重程度分级总积分比较 |
3.2 两组患者小儿脾虚泄泻每个主症积分比较 |
3.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3.4 安全性结果 |
4. 分析及讨论 |
4.1 传统医学对小儿脾虚泄泻的认识 |
4.2 现代医学对小儿脾虚泄泻的认识 |
4.3 小儿脾虚泄泻的临床治疗现状 |
4.4 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治疗脾虚型泄泻的理论基础 |
4.5 采用湘西刘氏小儿推拿的优势分析 |
结论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
附录3 随机数字表 |
附录4 病例报告表 |
(9)针刺结合Bobath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
1.2 一般资料 |
2. 研究方法 |
2.1 诊断标准 |
2.1.1 西医诊断标准 |
2.1.2 中医诊断标准 |
2.2 入选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剔除标准 |
2.5 脱落标准 |
2.6 治疗方法 |
2.6.1 基础治疗 |
2.6.2 受试方法 |
2.7 评估量表 |
2.8 临床疗效标准 |
2.8.1 脑瘫儿童综合功能疗效标准 |
2.8.2 痉挛症状改善标准 |
2.9 统计方法 |
3、结果 |
3.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量表评分比较 |
3.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综合功能评分比较 |
3.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Ashworth痉挛分级比较 |
3.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综合功能临床疗效比较 |
3.5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痉挛改善情况比较 |
4、讨论 |
4.1 中医对小儿脑性瘫痪的认识 |
4.2 现代医学对此病的认识 |
4.3 小儿脑性瘫痪针灸的取穴依据及作用 |
4.4 Bobath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作用机理 |
4.5 临床疗效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综述 |
参考文献 |
(10)健脾益肾通督艾灸对脾肾两虚型脑瘫儿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部分 |
1 脑瘫概述 |
1.1 脑瘫的定义 |
1.2 脑瘫的病因 |
1.3 脑瘫的病理 |
1.4 祖国医学对脑瘫病因病机的认识 |
1.5 脑瘫的临床表现及分型 |
1.6 脑瘫的中医临床分型 |
1.7 脑瘫的治疗 |
2 艾灸概述 |
2.1 艾灸的定义 |
2.2 艾灸的发展源流 |
2.3 艾灸机理 |
2.4 艾灸的作用 |
2.5 艾灸治疗分类 |
2.6 影响艾灸疗效的因素 |
2.7 艾灸治疗脾肾疾病 |
2.8 艾灸治疗脑病 |
3 关于健脾益肾通督 |
4 脾虚、肾虚与免疫功能的关系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部分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2.1 病例来源及随机分组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脱落病例 |
2.6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2.7 治疗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治疗组及对照组的基线分析 |
4.2 治疗组与对照组各检测指标结果的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部分 |
1 关于脾肾两虚 |
2 健脾益肾通督艾灸治疗的选穴依据 |
3 艾灸提高免疫功能的机理分析 |
4 疗效分析 |
5 本文创新点 |
6 本文不足之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针刺治疗口流清涎案(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小青龙汤的方证研究[D]. 龚李萍.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2]调元散加减联合维生素D对心脾两虚型脑瘫儿童疗效及血清IGF-1和IFN-γ水平的影响[J]. 季宇宏,孙宝东,吉媛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11)
- [3]基于家庭干预的捏脊法对哮喘缓解期儿童脾虚与过敏体质状况影响的临床观察[D]. 韦姜飞.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温阳健脾活血法治疗VCIND的临床疗效观察[D]. 滕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5]小儿推拿结合常规调护调治小儿肺脾气虚型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研究[D]. 张海英.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
- [6]牛前胃弛缓的辨证施治[J]. 杨自兴. 中兽医学杂志, 2015(02)
- [7]以风府哑门为主穴针刺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疗效观察[D]. 王寒雪. 山西中医学院, 2013(12)
- [8]湘西刘开运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临床观察[D]. 雷建波.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3(07)
- [9]针刺结合Bobath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观察[D]. 阳庆军.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1(09)
- [10]健脾益肾通督艾灸对脾肾两虚型脑瘫儿免疫功能的影响[D]. 张国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