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接受美学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美学,理论,视野,期待,主体,阅读教学,读者。
接受美学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汪晓萍[1](2019)在《接受美学理论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语文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十分重要。在学生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自身语文素养发展与提高来说十分重要。而接受美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但并非十全十美。文章既讲述接受美学理论为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带来的好处,亦会对其需要注意的要点进行阐述。(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8-01)
张晓诗,高梅[2](2019)在《接受美学理论视角下纪录片字幕翻译研究——以《美丽中国》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对外开放政策和全球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家致力于向世界介绍自己的文化。"文化自信"成为我国文化建设最响亮的口号,与此同时影视作品在国际间的传播也日益频繁。与较长发展历史的文学形式相比,纪录片字幕翻译的研究具有相对较短的发展历程。大多数关于"美丽中国"的研究都是从生态翻译学、操纵学、目的论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而本文以接受美学为理论指导,从叁个视角进行研究,包括期待视野、审美距离和视域融合去分析纪录片的字幕翻译,旨在从观众的角度探究出可行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提供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9年07期)
朱瑞[3](2019)在《接受美学理论视角下关于《绮丽的山花》(节选第四至八章)的汉英翻译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元阳县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写的《绮丽的山花——元阳县民间文学集》一书,详尽地介绍了元阳地区少数民族神话传说,民族故事以及人民生活等。元阳地区位于云南,这里少数民族众多,少数民族文化原汁原味,该书中收录的故事都是作者实地调查,收集而来的故事,因此书中的故事对于英语读者了解元阳地区乃至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风貌有很大的帮助。译者翻译的部分主要为创世神话部分,其中包含了哈尼族和彝族自己的文化内涵,对此书的翻译能够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少数民族风貌,丰富少数民族文学,宣扬少数民族文化。本报告以接受美学为视角,通过接受美学相关理论分析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选取一定的翻译策略进行解决。译者认为应在接受美学理论指导少数民族创世神话翻译的过程中,应将读者放在重要位置,从而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译者主要承担了该书第四到第八章的翻译任务,并在译文的基础上,撰写了本篇翻译报告。本报告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翻译项目的介绍,包括选题原因,原文本及其文本特点等。第二部分介绍了翻译的整个过程,包括译前准备、翻译过程以及译后问题。第叁部分讲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根据接受美学对所遇问题的分析采取的解决方案;第四部分为译者个人的翻译小结,总结了译者在翻译项目中所学的内容以及翻译中未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9)
翁柳娜[4](2019)在《《综合英语》系列教材读者的特点及其解读模式——基于接受美学理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英语》系列教材是英语专业必修基础课程综合英语的选用教材,为体现语言专业的特点,其文本选材具有典型的语言特点,相当于英语语言文学作品的选集。教材的常规读者为教师和学生。文章站在接受美学的角度,尝试结合接受美学相关文论家的理论概念,分析《综合英语》系列教材的常规读者教师和学生的特点,并探究他们各自对《综合英语》系列教材文本的解读模式。(本文来源于《大学教育》期刊2019年06期)
房书帆[5](2019)在《接受美学理论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接受美学理论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教学理念息息相通,接受美学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语文写作教学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接受美学的“读者中心”观点对应教学活动中的学生主体地位,促进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隐在读者”观点能够培养和提高师生的“读者意识”,教师为学生接受而教学,学生为读者而写作,重视文章的交际作用;“期待视野”启发老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学生根据读者的接受特点进行作文;文本的“召唤结构”启发学生写作时深入思考,运用修辞手法、曲折的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等来增强文本的空白和不确定点,吸引读者阅读。另外,接受美学的应用有利于改变教师是学生作文唯一读者的局面,启发教师引入更多的真实读者使学生树立读者意识,实现文章的交际作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和展示文章的平台,读者的多元化和评价角度的多维性也能够完善作文评价体系,让“学生写作—读者阅读—评价反馈—修改—展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教学效率,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但是,接受美学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应用时要把握好接受的程度,及时总结教学成果与经验,防止走入过度使用的误区。文章由五个部分组成,致力于接受美学理论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构想。第一部分是引言,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框架,通过文献梳理对接受美学理论和写作教学的研究做了综述,对本文的主要创新点进行了归纳,为以后各章的研究内容作铺垫。第二部分阐述了接受美学在写作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依据。以接受美学理论、人本主义教学观、核心素养为理论基础,结合课程标准中的相关教学观念,分析接受美学理论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依据。第叁部分是接受美学应用于写作教学的理论建构,首先通过调查发现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期引入接受美学理论来解决问题。然后从教师教学、学生写作、作文评价叁个方面着手,阐述接受美学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能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根据学生接受特点选择写作教学方法、拓宽师生期待视野、提高学生写作素养、完善作文评价体系等等,分析接受美学应用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际意义。第四部分是关于如何将接受美学理论应用于写作教学的实践构想,设计了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写前指导、写作过程中指导、作文评改和作文展示这一整个写作教学活动,设计语文写作教学简例,并联系高中一线语文教师将其应用于实际课堂教学。为了更好地阐述,引用了大量高考满分作文做例子。第五部分介绍了接受美学理论的局限性,强调要把握好接受的程度,分析其在写作教学中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喀什大学》期刊2019-05-01)
黄俊兴[6](2019)在《怎样在阅读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兼谈接受美学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接受美学作为一种美学观点,转变了过去的审美视角,由过去把作品、作者放在重要位置,转变为把读者放在中心地位。语文阅读充满了美学的感染力,能使学生的情感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这正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与接受美学具有共性,所以,接受美学理论中的审美视角转换能给语文阅读教学启发。那么(本文来源于《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期刊2019年04期)
夏妍[7](2019)在《接受美学理论视域下《国家宝藏》传播策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的电视媒介环境和新媒体环境中,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愈发重要,电视节目只有满足受众的需求,符合受众的期待才能被大众接受。这种理念与接受美学的核心思想相一致——以读者为中心,强调“读者中心论”,注重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发挥的主观和能动作用。《国家宝藏》作为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开拓了一条本土化自主创新的道路。它融合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以综艺的外壳、文化的内核、纪录片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不仅成功收获了受众好评,也给我国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作和文化传播方式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视角出发,分别从“期待视野”“召唤结构”两个方面入手,结合节目的自身特色,从受众角度进行探索,分析其获得成功的原因,总结出相关经验:一、担当历史使命,讲好中国文化故事;二、加强前期宣传,构建期待视野;叁、坚守内容为王,注重形式创新;四、选择合适的节目主持人和嘉宾;五、开发利用新技术,打造全新节目效果。以期为今后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探索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4-01)
范静[8](2019)在《从接受美学理论看英汉儿童文学翻译——肖毛和任溶溶《夏洛的网》汉译本的翻译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文学翻译作品的主要读者是儿童,相对于成人有不同的阅读水平、接受能力以及特殊的审美需求。接受美学注重读者的作用,认为文学作品只有被读者理解和接受,才能实现其美学价值和社会功能。其基本观点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该文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角度对童话《夏洛的网》的两个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指出不同译本在翻译过程中,因为对儿童读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关照,而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从而导致儿童对译文接受和喜爱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只有以儿童为中心的翻译,既实现了译者与原作的交流,也实现了译文读者与译作交流的译本才能满足孩子的期待视野,让他们乐于接受。(本文来源于《深圳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姜麟[9](2019)在《接受美学理论视角下《坎特伯雷故事》译本赏析——以《骑士的故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杰弗雷·乔叟《坎特伯雷故事》中第一个故事《骑士的故事》为例,在以读者为中心的接受美学理论视角下,对比分析方重和黄杲炘两位译者对词和句的处理,认为对文学作品的翻译可通过预测读者的阅读期待,采取不同翻译策略,创造性地填补其中的"空白",实现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学文本相融合。(本文来源于《风景名胜》期刊2019年02期)
张晶,刘璇[10](2019)在《中西文学接受思想的异曲同工——“诗无达诂”说与接受美学理论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董仲舒"诗无达诂"的诗学阐释理念是他在解释《诗》《春秋》的实践中总结出的重要诗学命题。"诗无达诂"一说常常被视为一种审美接受差异,这在无形之中与西方接受美学观点有了不谋而合之处。西方接受美学是在汲取了阐释学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打破了此前将文学研究的重心集中到作家或者作品本身的局限,强调文学活动的整体性与动态性。对"诗无达诂"说与西方接受美学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揭示两种文学接受思想的本质差异与通约之处,并实现两者跨越自身文化体系的沟通与交流。(本文来源于《学习与探索》期刊2019年02期)
接受美学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和全球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家致力于向世界介绍自己的文化。"文化自信"成为我国文化建设最响亮的口号,与此同时影视作品在国际间的传播也日益频繁。与较长发展历史的文学形式相比,纪录片字幕翻译的研究具有相对较短的发展历程。大多数关于"美丽中国"的研究都是从生态翻译学、操纵学、目的论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而本文以接受美学为理论指导,从叁个视角进行研究,包括期待视野、审美距离和视域融合去分析纪录片的字幕翻译,旨在从观众的角度探究出可行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提供新的视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接受美学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汪晓萍.接受美学理论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2019
[2].张晓诗,高梅.接受美学理论视角下纪录片字幕翻译研究——以《美丽中国》为例[J].英语广场.2019
[3].朱瑞.接受美学理论视角下关于《绮丽的山花》(节选第四至八章)的汉英翻译报告[D].云南师范大学.2019
[4].翁柳娜.《综合英语》系列教材读者的特点及其解读模式——基于接受美学理论的视角[J].大学教育.2019
[5].房书帆.接受美学理论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喀什大学.2019
[6].黄俊兴.怎样在阅读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兼谈接受美学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9
[7].夏妍.接受美学理论视域下《国家宝藏》传播策略探究[D].郑州大学.2019
[8].范静.从接受美学理论看英汉儿童文学翻译——肖毛和任溶溶《夏洛的网》汉译本的翻译比较[J].深圳社会科学.2019
[9].姜麟.接受美学理论视角下《坎特伯雷故事》译本赏析——以《骑士的故事》为例[J].风景名胜.2019
[10].张晶,刘璇.中西文学接受思想的异曲同工——“诗无达诂”说与接受美学理论的比较[J].学习与探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