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宾结构论文_梁星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宾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构,语义,宾语,组合,蒙古语,今文,特征。

动宾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梁星[1](2019)在《“吃食堂”类动宾结构说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动词十宾语"这类结构历来是汉语语法学界所关注的焦点。近些年来,对动宾结构的理解和分析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对"动词十宾语"这类结构研究已经取得较满意成果的基础上,从词汇语用学的角度出发,运用语用充实和语用松散的相关理论对"吃食堂"这一结构加以解读,以期获得对这一结构的重新认识。(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0期)

魏田田[2](2019)在《语言学理论下依存句法分析结果动宾结构补全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语言处理技术是语言学应用领域的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语言处理方法上的研究日渐成熟。语言是人类交流和传递信息的载体和途径,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十分重要。进行语言分析是掌握一个语种的基础。句法分析是语言分析的核心,是掌握语言内涵要义的重要过程,也是在语言处理中着重进行的部分。计算机语言处理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语言翻译、特征提取和信息检索等,都需要句法分析的结构基础进行技术支持。句法分析的方法中主流的有中心词分析法和依存句法分析法等,其中依存句法分析法在计算机语言处理中应用较广。研究依存句法分析的主要方法,了解依存句法分析的过程,分析依存句法分析存在的不足,提出应用动宾结构补全依存句法分析结果的方法和作用,以达到改进依存句法分析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汉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苏艳梅[3](2019)在《“V_1着V_2”动宾结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法学界普遍认为“V1着V2”是连动结构或状中结构,但也有部分的动宾结构存在。动宾式“V1着V2”,V2具有明显的指称性,部分可变换成框架“为V2而V1、V2是(主语)所V1的、V1的(目的)是(为了)V2”,能用“V1着什么”对宾语V2进行提问。文章运用叁个平面理论进行共时平面的分析,主要通过语料库对能进入动宾结构的“V1着V2”动词进行穷尽统计分析,得出能进入该结构动词的语义特征和语法特征,并对该格式特有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文章主体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本文梳理了前贤对“V1着V2”的研究。叙述这个结构的偏正、连动、动宾和递系研究结论,以及“V1着V2”结构的语义配价或认知方面的研究概况。本文就对前贤争论的焦点问题进行探讨。并阐述选题缘由,明确研究对象。其次是对动宾结构“V1着V2”的判定。通过与一般动宾结构对比,得出跟动宾结构一样可以对V2进行“V1着什么”的提问,并比较了相似结构,解释其成因。然后与连动、偏正、递系结构对比,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再者分别从语法、语义、语用共时层面对其进行分析。语法方面叙述了“V1着V2”动宾结构的主要语法特征,即V1和V2进入这个结构后动词能不能带“着、了、过”,能不能重迭,能不能受副词修饰等。在句法功能上,分析了其作主谓宾定语的情况和独特的语法意义。语义方面找出能充当V1和V2的所有动词,对V1和V2进行语义分类,主要按照是否具有主动性、动作性、或延续性对V1进行分类,对V2按照虚实动静分类。此外对“着”的语义特征和V1和V2之间的目的、结果关系进行总结。语用方面分析了“V1着V2”所具备的焦点信息,预设对比功能以及主观评价功能。主要运用话语的新旧信息,话语隐含预设信息功能和语言的主观性进行分析。最后总结了本文主要的的研究结论,即“V1着V2”动宾结构与一般动宾结构具有一致性,并指出论文研究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4-01)

海梅[4](2019)在《以蒙古语为母语的大学生英语动宾结构习得的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有声思维测试及访谈法对赤峰学院6名以蒙古语为母语的大学生进行英语动宾结构习得的策略个案研究。结果表明:这6名大学生英语动宾结构使用策略存在显着差异,其中认知策略的有效性优于依赖蒙古语及汉语策略。研究还认为,以蒙古语为母语的大学生,蒙古语宾动结构和汉语动宾结构知识影响他们习得英语动宾结构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郑红莲[5](2018)在《“打+N”动宾结构的主观性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意义体验论和主观性理论,我们以"打"字的语义演变为出发点,重点讨论"打+N"动宾结构的主观性本质。研究发现:"打"字的语义演变路径为"原型义→引申义→构式义",整体呈现以原型义为核心向四周辐射发散趋势,语料分析显示"打"字仍保持较强的原型义;依据"打+N"动宾结构语义的主观性判断,"打"字的语法意义可分为获取义和丧失义两大类,两者之间通过意义体验论和主观性理论相互关联,形成该结构语法意义的连续统,凸显施事者的显性情感和隐性情感。(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彭锡杨[6](2018)在《中日互译中动宾结构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是SVO语言,日语是SOV语言,属于不同语序的语言。汉语中的动宾结构通过语序表达,主要分为V+O和V+O+O两种,即便与同样属于SVO语言的英语相比,汉语的动宾结构也有着结构相对自由、种类多的特点。日语是黏着语,通过格助词表示格。格助词“そ”在语法上被称为“对格”,用于提示直接宾语,在形态上表现为“宾语+そ+他动词”的形式。表示客体对象的格助词还有“が”和“に”等。由于汉语动宾结构的表意范围大于日语そ格结构,汉语动宾结构的句子在译为日语后,会对应使用到不同的格助词。因此,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将汉语动宾结构译为日语时,除了将汉语的VO语序调整为日语的OV语序之外,还面临不同日语格助词的选择。此外,由于中日语言类型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汉语的动宾结构在译为日语时,句法结构也常会发生变化,如译为被动句、使役句等。动宾结构是非常基础的句子结构,在日语的初级学习中就会涉及,但由于汉语母语对第二外语学习的迁移作用,不少中级日语学习者也会出现错误或不地道的日语表达。因此,在初级学习阶段就让学生了解日汉动宾结构的不同,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学习思路,在日后的日语学习过程中注重积累日语的句型表达,在汉日互译时也更留意汉语动宾结构的不同日语表达方式。本文通过中日互译语料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旨在找出中日动宾结构的特征和中日动宾结构互译的规律,为中日互译以及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及以日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及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由五章构成。第一章为绪论,对本文的重要概念进行界定,并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先行研究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对汉语和日语的动宾结构分别进行分析。对于汉语动宾结构,主要从语序、动词和宾语的语义关系、动词的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于日语动宾结构,主要从格助词、动词和宾语的语义关系、动词的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第叁章和第四章为本文的研究主体部分。通过对比分析作者收集的汉语和日语的语料,具体分析汉语和日语动宾结构互译时的规则和特点。以中日互译的语料为基础,以译文的不同结构和句型为分类,具体分析译文构造与原文不同的原因。第五章为结语部分。本章对整篇论文进行总结,展示研究结论和研究启示,提出今后的研究课题。(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8-05-01)

李明瑞[7](2018)在《现代汉语中非常规动宾结构的语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认知语法为理论基础,研究了现代汉语中非常规动宾结构的形成机制、意义以及该机制的适用性问题。由于非常规动宾结构拥有与常规动宾结构不同的句法特点,一直以来,语言学界对该话题的研究也从未间断。当下语言学界关于“吃食堂”一类的非常规动宾结构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叁类。第一类是从生成语法的角度,其主要观点是动词移位是形成“吃食堂”一类非常规动宾结构的主要原因。此类研究并没有涉及到该类结构的语义特点。第二类是从转喻的角度解释了“吃食堂”等非常规动宾结构,但这种说法经不起句式转换以及问句测试。第叁类是从语义的角度对“吃食堂”类非常规动宾结构进行了研究。邢福义提出了“代体宾语”的概念(1991)。该成果并未对此类结构内部的复杂关系进行详细解释。另外,董粤章从认知语法的角度,解释了非常规动宾结构的形成机制,但董的研究并未穷尽对“吃食堂”类非常规动宾结构的研究,例如对该结构组成部分之间的复杂联系以及形成机制的适用性,这都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认知语法的角度进一步对“吃食堂”类非常规动宾结构进行探讨。在分析过程中,本文主要运用了认知语法框架下的显影,范畴以及部分组合理论。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动词“吃”在典型意义的基础上,实现了向边缘范畴的游离,从而在表义上呈现出与典型意义不同的特点。而吃的边缘意义能够被语法规则允许的原因则为不同语境中显影的不同。此外,本文运用部分组合理论分析了“吃食堂”类非常规动宾结构的内部构成及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例证法对“吃食堂”类结构中的内部紧密性做出了论证。同时本文还兼顾了对“吃食堂”类非常规动宾结构的形成机制的适用性的探讨。通过研究,本文对“吃食堂”类非常规动宾结构的生成机制及其意义做出了解释。此外,笔者在解释生成机制的基础上,对此机制的适用性也做出了探讨,旨在解决现代汉语中此类非常规动宾结构所带来的相关问题。(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刘栩[8](2018)在《广告用语中的“动宾结构+宾语”现象——从“移位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语音、语法、语用方面,运用"移位理论与成分移位分析"对广告用语中"动宾结构带宾语"进行研究。分析语言学规律在广告中的使用情况,并揭示"动宾结构带宾语"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与广告这种特殊语体之间存在的关系,得到一些启示。(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09期)

李强[9](2017)在《从生成词库论看汉语动宾结构及其语义转喻》一文中研究指出语义的组合与生成并不总是遵守"弗雷格原则",很多情况是整个结构的语义超出组成成分的语义之和,汉语动宾结构就存在这样的现象。结合生成词库论的相关知识,本文以动词"听、读、写、看"和名词的搭配为例,说明动词对名词存在语义选择限制、名词存在语义转喻现象;并且认为动宾结构的语义生成和理解需要依靠物性角色和组合机制的共同作用。(本文来源于《语言教学与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马清华,李为政[10](2017)在《论从甲骨文到今文尚书的动宾结构模式化及其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甲骨文动宾结构有动宾和宾动两式,宾语后置是其基本语序倾向。卜辞宾语不同的前置方式起于不同的动因,有标记前置主要归因于强调需要,无标记前置在某种程度上归因于原始语言较低的句法模式化水平。甲骨文宾语中占最大规模的不是客体宾语,而是附加体宾语,这是该时期宾语的典型特征,但西周汉语里客体已取代附加体在宾语中的典型地位。不过,西周汉语和尚书语言双宾语结构的语序仍有模式化水平较低的遗迹。(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动宾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计算机语言处理技术是语言学应用领域的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语言处理方法上的研究日渐成熟。语言是人类交流和传递信息的载体和途径,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十分重要。进行语言分析是掌握一个语种的基础。句法分析是语言分析的核心,是掌握语言内涵要义的重要过程,也是在语言处理中着重进行的部分。计算机语言处理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语言翻译、特征提取和信息检索等,都需要句法分析的结构基础进行技术支持。句法分析的方法中主流的有中心词分析法和依存句法分析法等,其中依存句法分析法在计算机语言处理中应用较广。研究依存句法分析的主要方法,了解依存句法分析的过程,分析依存句法分析存在的不足,提出应用动宾结构补全依存句法分析结果的方法和作用,以达到改进依存句法分析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宾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梁星.“吃食堂”类动宾结构说略[J].北方文学.2019

[2].魏田田.语言学理论下依存句法分析结果动宾结构补全方法研究[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

[3].苏艳梅.“V_1着V_2”动宾结构探究[D].郑州大学.2019

[4].海梅.以蒙古语为母语的大学生英语动宾结构习得的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郑红莲.“打+N”动宾结构的主观性阐释[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

[6].彭锡杨.中日互译中动宾结构的对比研究[D].安徽大学.2018

[7].李明瑞.现代汉语中非常规动宾结构的语义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8].刘栩.广告用语中的“动宾结构+宾语”现象——从“移位理论”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8

[9].李强.从生成词库论看汉语动宾结构及其语义转喻[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7

[10].马清华,李为政.论从甲骨文到今文尚书的动宾结构模式化及其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论文知识图

明显看出,在由语素“冷”参构惯用语中....将来时-完成体成就情状动词或动宾.过去时-完成体状态情状动宾结构1.1:VP式“x哥”模槽结构类型数...动宾结构的典型性再分类:袁毓林论元角色层级关系

标签:;  ;  ;  ;  ;  ;  ;  

动宾结构论文_梁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