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胃癌高发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胃癌,幽门,螺杆,微量元素,化生,胃蛋白酶,贲门。
胃癌高发区论文文献综述
崔桂平,施斌,姚圣华[1](2019)在《胃癌高发区青年人胃癌56例临床特点和家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胃癌高发区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重视和认识,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本院1997~2018年22年间内镜检查的56例青年人胃癌按年龄分为4组,即≤20岁组,21~25岁组,26~30岁组,31~35岁组作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并对其HP感染情况及家谱进行分析。结果青年人胃癌早期症状不典型,易于诊断延误,其好发部位为胃体部,生长方式多为BorramnnⅢ、Ⅳ,组织学多为低分化腺癌,分化差,预后差,但各年龄组均无差异。HP感染率低,无明显遗传倾向。结论青年人胃癌恶性程度高、发展快、预后差,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做内镜检查,并加强对这一领域的病因学及遗传学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31期)
朱阳春,华召来,夏林,崔桂平[2](2018)在《胃癌高发区早期筛查人群HP感染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胃癌高发区早期筛查人群HP感染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2014年8月—2016年9月5290名扬中市兴隆、油坊两镇早筛人群进行C_(13)-UBT检测,同时按筛查路径做胃镜及病理检查,按HP阳性与阴性分组,分别观察两组的病理结果,并分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5 290名村民接受筛查,其中C_(13)-UBT阳性者3 397例(占64.22%),阴性者1 893例(占35.78%);HP阳性组,检出重度胃炎3 264例(占96.08%)、肠上皮化生1 796例(占52.87%)、胃粘膜上皮内瘤变13例(占0.38%)、胃分化性腺癌8例(占0.23%);HP阴性组,检出重度胃炎768例(占40.57%),肠上皮化生232例(占12.25%),胃粘膜上皮内瘤变9例(占0.47%),胃分化性腺癌3例(占0.15%)。两组之间比较,Hp感染与重度胃炎、肠上皮化生有明显相关性,与胃粘膜上皮内瘤变、胃分化性腺癌相关性较低(RR=2.37、4.75、0.8、1.49)。结论 HP感染与胃腺癌的启动阶段,即胃炎-萎缩-肠化相关,当病理发展到胃粘膜肠化阶段时,能否引发胃粘膜上皮内瘤变或胃腺癌,则是内外多因素长期反复作用的结果,在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发生前根除HP,阻断胃腺癌发生的基础环节无疑是正确的。(本文来源于《系统医学》期刊2018年14期)
伍思翰[3](2017)在《福建省胃癌及萎缩性胃炎筛查的血清学指标临界值及胃癌低、高发区居民胃癌相关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胃部不同疾病状态时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和幽门螺杆菌IgG抗体(Helicobacter pylori IgG antibodies,H.pylori-IgG)水平的变化规律,分析H.pylori感染与血清PG水平之间的关系,初步确定福建省血清PG联合H.pylori-Ig G抗体用于胃癌及萎缩性胃炎筛查的最佳临界值;以提高福建省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检出率、诊断率和生存率。分析胃癌低发区福安市和高发区长乐市居民的基本健康状况、饮食习惯、生活方式、H.pylori感染和胃癌血清学指标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PGⅠ/PGⅡ比值(PGⅠ/PGⅡratio,PGR)及胃泌素-17(gastrin-17,G-17)水平分布现状,发现导致低发区和高发区胃癌发病差异的原因,观察低发区和高发区随访对象八年前后胃癌血清学指标变化情况,探讨血清学指标变化的可能原因。为进一步开展胃癌的Ⅰ、Ⅱ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福建省胃癌及萎缩性胃炎筛查血清学指标临界值的研究。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福建省立医院就诊的新发胃癌以及癌前病变患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学体检中心体检的人群,共750人。根据胃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受检者分为正常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胃溃疡组,胃癌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标志物,分析各组PGⅠ、PGⅡ、PGR、H.pylori感染率间的差异,以及H.pylori感染与血清PG水平之间的关系;按1:1配对开展病例对照研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PGⅠ、PGR用于筛查胃癌及萎缩性胃炎的最佳临界值,并分别计算各个临界值的灵敏度、特异度。2、胃癌低、高发区居民胃癌相关因素的研究。优先抽取福安市赛岐镇和长乐市江田镇2008年被调查过的人群,而后在两个镇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0岁以上,在当地居住满10年的居民,使两市调查人数均达到所需最低样本量。对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和测定血清学指标PGⅠ、PGⅡ、G-17及H.pylori抗体,并计算PGR。比较两地居民基本健康状况、饮食习惯、生活方式、血清学指标的差异和两地随访对象血清学指标八年前后变化情况。结果:1、正常对照组、胃溃疡组、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间血清的PGⅠ、PGⅡ、PGR水平的差异均有显着性(均有P<0.001)。血清PGⅠ水平胃癌组低于胃溃疡组、正常对照组和萎缩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低于胃溃疡组和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低于胃溃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血清PGⅡ水平胃癌组和胃溃疡组高于正常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低于胃溃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血清PGR水平胃癌组低于正常对照组、胃溃疡组和萎缩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和胃溃疡组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PGⅠ和PGR水平明显低于早期胃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感染总阳性率58.1%,其中胃溃疡组阳性率最高(73.8%),正常对照组阳性率最低(52.3%);H.pylori感染阳性者血清的PGⅠ、PGⅡ水平均高于H.pylori感染阴性者,而PGR水平低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血清PGⅠ诊断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09.08和93.64μg/L;PGR诊断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8.80和8.13。2、低发区福安市调查200人,其中男94人(47.0%),女106人(53.0%),平均年龄53.9±11.0岁;高发区长乐市调查200人,其中男93人(46.5%),女107人(53.5%),平均年龄53.6±10.1岁。高发区长乐市调查对象的劳动强度,饮茶量,水果、姜、瘦肉、肥肉、豆制品摄入量及血清PGR水平均低于低发区福安市调查对象,其比值比(odds ratio,OR)分别为0.523、0.537、0.542、0.602、0.355、0.467、0.394、0.866;而所从事职业为工人和企事业单位的人数比例、有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慢性胃炎家族史的比例、酸菜摄入量、鱼露摄入量、吸烟率、H.pylori感染阳性率及血清PGⅠ、PGⅡ水平均高于低发区福安市调查对象,其OR值分别为5.483、6.712、22.222、4.098、10.558、1.613、3.413、3.706、1.014、1.079;福安市在原213人中调查到157人,随访率为73.7%;2016年随访对象的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均高于八年前,而PGR低于八年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长乐市在原224人中调查到114人,随访率为50.9%;随访对象2016年的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和H.pylori感染率均高于八年前,而PGR低于八年前,但只有PGⅡ和G-17水平与八年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各组血清的PGⅠ、PGⅡ、PGR水平间差异均有显着性。PGⅠ和PGR水平下降对胃癌和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有参考价值,可用于开展胃癌和萎缩性胃炎的筛查。2、H.pylori感染会影响血清PG水平,因此用血清PG开展胃癌和萎缩性胃炎筛查时,应考虑H.pylori感染对血清PG水平的影响。3、福建省萎缩性胃炎筛查的最佳临界值PGⅠ为109.08μg/L(灵敏度80.8%,特异度68.3%),PGR为8.80(灵敏度65.3%,特异度73.1%);胃癌筛查的最佳临界值PGⅠ为93.64μg/L(灵敏度85.7%,特异度76.6%),PGR为8.13(灵敏度90.5%,特异度67.5%)。4、职业为工人和企事业单位、有慢性胃炎家族史和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酸菜、鱼露摄入量多,吸烟等是长乐市胃癌高发的危险因素,而劳动强度大,水果、茶、姜、瘦肉、肥肉、豆制品等的摄入量高是福安市胃癌低发的保护因素。5、低发区福安市的G-17水平低于高发区长乐市,血清G-17水平与胃癌发病水平有一定关系。高发区长乐市的H.pylori感染率明显高于低发区福安市,H.pylori高感染率是长乐市胃癌高发的原因之一。6、在低发区和高发区,PGⅠ、PGⅡ水平均随着年龄增高而逐渐升高,因此在用血清PG开展胃癌筛查时要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叶玉伟[4](2017)在《高发区胃癌防控策略及前瞻性队列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胃癌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罹患胃癌,每年亦有近70多万人死于胃癌。我国胃癌高发国家之一,发病率与死亡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每年新增胃癌病例数约36万,约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20%,占全球胃癌发病人数的近一半。甘肃省是胃癌高发区,其中武威市胃癌发病率高达100.38/10万,死亡率为90.71/1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全国之首。2003-2012年间该地区发病率与死亡率一直处于高位态势,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胃癌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地域疾病。目前针对该地区胃癌高发的因素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且研究较为分散和单一,回顾性研究居多,数据可靠性不高,目前原因上不明确且无显着进展。同时该地区处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健康意识差,医疗防控水平相对滞后,缺乏综合、系统的针对胃癌防控模式及策略。因此,通过建立一个由政府主导、先进技术作为载体、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实施平台的防控模式与长效工作机制及策略体系,依据前瞻性胃癌队列的研究成果和数据支持,同时利用胃癌队列作为实施平台开展技术示范及防控能力建设及提高,科学防控,因地制宜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率和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国家与社会负担以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势在必行。目的针对甘肃省武威市胃癌高发,严重影响当地人民身体健康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重大疾病问题,且研究与防控滞后这一现状,课题组在该地区构建由政府组织引导、省级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撑、先进技术为载体、基层医院为实施平台的防控模式与策略体系,将胃癌预防与控制模式示范应用于胃癌高发区武威市。同时在此构架下,建立基于人群的前瞻性胃癌研究队列,长期随访,开展胃癌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与研究,为该地区乃至全国的肿瘤防控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同时作为实施与评价平台开展胃癌筛查、治疗等关键技术的示范与应用,建设及提高当地胃癌防控能力,评价和完善防控模式与策略体系,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人群胃癌叁级筛查及分级干预策略,为制定胃癌防控指南或共识意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课题组于2012-2015年在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以武威市凉州区7个乡镇为研究现场,首先,构建政府主导下的省级、市级、县区级、乡镇和村级胃癌五级防控组织体系,验证“政府主导、医疗机构实施、民众参与”叁位一体的胃癌防控模式及策略;其次,建立胃癌前瞻性研究队列,通过签署知情同意书、基线调查、流行病学调查、疾病筛查、留取生物样本、随访、统计学分析开展胃癌相关危险因素的初筛与调研以及队列维护等相关研究;同时基于大型人群胃癌队列,进行人群健康干预,开展筛查、治疗、防控适宜技术的培训及团队培养,系统评价胃癌防控模式及策略的效益。结果构建了政府主导下的省、市、县(区)、乡(社区)、村五级恶性肿瘤防控组织体系;在武威市凉州区7个乡镇建立了17643例胃癌人群队列,开展了前瞻性随访,命名为胃癌前瞻性研究“武威队列”;面向全人群通过发放宣教手册、健康教育视频、现场宣教等手段开展了全方位、多渠道、广覆盖的健康教育与干预,同时举办培训班12次,培训宣教人员1000余人次,建立了一支由政府主导下的肿瘤防控宣传力量,将胃癌防控知识知晓率由实施前的27.41%提高到81.36%;构建了省级医疗结构与基层医疗机构“一对一”的技术帮扶模式,完成了队列人群消化道肿瘤筛查及技术示范17643例,累计发现与确诊上消化道癌症248例,其中早期癌178例,占总数的71%,大幅提高当地早期胃癌的诊断率,确诊癌前病变患者近3500例,对确诊患者开展了长期医学随访;集成先进有效的防控诊疗技术,建立了4个示范基地,培训了基层管理、宣传与技术人员,培养了18支专业技术团队和44名业务骨干;初步开展胃癌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发现癌、癌前疾病、消化道其他疾病在性别、发病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饮食习惯、吸烟、日常运动、睡眠及疾病史等方面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探索、建立了高发区恶性肿瘤防控的“武威模式”,并形成了长效防控机制与策略体系,成效显着。结论本项目形成的高发区胃癌防控模式及策略体系,有效的打破了传统肿瘤防控无人主导、单打独挑的局面,合理整合了优势资源,提高了民众的健康认知和参与意识,极大的提高了胃癌防控能力与成效,目前运行平稳,成果显着。同时利用建立的大规模胃癌前瞻性研究队列,开展长期跟踪随访,收集数据与记录终点事件,极大提高了胃癌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成效与准确度,可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中心、多交叉的联合研究,已为防控模式的完善、人群胃癌的筛查以及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利用研究队列为实施平台,以及“一对一”的技术帮扶模式,可有效的开展人群健康干预、胃癌筛查、诊断与治疗等关键适宜技术的示范与应用,显着的提高胃癌防控能力;随着项目成果及防控模式的不断扩展与推广,会对我国肿瘤乃至慢病防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及实践指导。(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7-03-01)
张俊会,宋国慧,陈志峰,陈超,冀洪新[5](2016)在《北方食管癌高发区磁县1988年至2011年胃癌死亡趋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北方食管癌高发区磁县1988-2011年胃癌死亡趋势。方法:选取磁县肿瘤登记处同年度ICD编码为C16死亡数据。结果:1988-2011年胃癌总死亡4 677人。男性1988-1999年平均粗死亡率40.5/10~5,2000-2011年为45.5/10~5;女性同期死亡率分别为19.7/10~5、22.7/10~5。1988-2011年胃癌死亡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总体呈现上升趋势,APC为0.43%。1988-1999年与2000-2011年两个时间段APC变化,1988-1999年胃癌死亡表现下降趋势,其中男性APC为-2.65%,P=0.042,女性-0.92%,P=0.439。2000-2011年胃癌死亡则表现整体上升趋势,男性和女性APC分别是3.13%、2.82%,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磁县1988-1999年胃癌死亡呈下降趋势,2000-2011年则明显上升,虽然尚无统计学差异,但上升趋势表明,在食管癌高发区对胃癌的防治研究是不能忽视的重要课题。(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6年12期)
苏年华,季明芳,冯谦谨,李付贵[6](2016)在《鼻咽癌高发区胃癌患者血清中EB病毒抗体水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中山地区胃癌患者血清中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病毒)核抗原1-IgA(NA1-IgA)、EB病毒Zta蛋白IgA(Zta-IgA)、衣壳抗原-IgA(VCA-IgA),探讨EB病毒抗体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0例胃癌患者、2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NA1-IgA、Zta-IgA和VCA-IgA的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叁种EB病毒抗体总阳性率为21.00%,与健康体检者(7.0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EB病毒抗体阳性以低分化腺癌多见,双抗体(Zta-IgA和VCA-IgA)阳性的胃癌共有4例且均为低分化腺癌;在低分化腺癌与中高分化腺癌中,EB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00%(15/60)、16.67%(5/30)。结论胃癌患者血清中EB病毒抗体表达量升高,双抗体的阳性表达可能与胃癌的恶性程度相关,为EB病毒与胃癌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金安琴,殷婷婷,黄晓俊[7](2015)在《胃癌高发区居民血中微量元素、高盐饮食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胃癌高发区居民全血中六种元素的水平,探讨微量元素及高盐饮食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在甘肃省黄羊镇和民勤县共有242人纳入本研究,其中胃癌组43人,胃炎组111人,健康对照组88人。按照知情同意原则,收集受检者血液,应用原子发射法测定全血中铜(Cu)、铁(Fe)、锰(Mn)、硒(Se)、锌(Zn)、钠(Na)的水平。结果①胃癌组与胃炎组和健康对照组Mn、Se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Cu、Fe、Zn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01)。胃炎组Cu、Fe、Mn、Se、Zn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01)。②纳入本研究的对象来自黄羊镇和民勤县,对这两地居民全血中微量元素水平进行比较,Cu、Mn、S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Fe、Zn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01)。③本研究人群血纳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水平。结论胃癌组全血中微量元素含量与胃良性病变和健康人群相比发生了变化,胃癌高发区不同地域居民全血中微量元素含量也存在显着差异,研究对象血中Na含量也明显高于正常水平,说明微量元素代谢失衡及高盐饮食在胃癌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来源于《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5-08-19)
殷婷婷[8](2014)在《胃癌高发区居民血中六种元素与胃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胃癌高发区居民血中六种元素的水平,探讨居民血中微量元素与饮食习惯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自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甘肃武威地区黄羊镇和民勤县对当地居民进行胃镜普查,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为胃癌的人群作为胃癌组;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检查后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定为胃炎组;胃镜检查未见异常个体为健康对照组。两地共有242人纳入本研究,其中胃癌组41人,胃炎组111人,健康对照组90人。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饮食及用药情况等。受检者采血液,测定血中铜(Copper Cu)、铁(Iron Fe)、锰(Manganese Mn)、硒(Selenium Se)、锌(Zinc Zn)、钠(Sodium Na)的水平。收集数据采用SAS9.3软件进行分析,对各组间差异做出对比,分析体内元素水平与胃癌发生之间是否有联系。结果:①胃癌组与胃炎组Mn、Se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2.41, P<0.05),Cu、Fe、Zn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0.97、0.37,P>0.05)。胃癌组与健康对照组Mn.Se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2.29, P<0.05),Cu、Fe、Zn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1.04、0.64,P>0.05)。胃炎组Cu、Fe、Mn, Se、Zn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1.16、0.93、0.40、0.34,P>0.05)。②纳入本研究的对象来自黄羊镇和民勤县,对这两地居民全血中微量元素水平进行比较,Cu、Mn、Se元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1.59、2.76,P<0.05);Fe、Zn元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0、0.56,P>0.05)。③纳入研究的叁个研究组胃癌组、胃炎组、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血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0.61、0.42,P>0.05)。纳入本研究的对象来自黄羊镇和民勤县,对这两地居民全血中Na元素水平进行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30,P>0.05)。结论:胃恶性肿瘤个体全血中微量元素含量与胃炎个体相比发生变化,与健康人群相比也发生了改变,胃恶性肿瘤高发区不同地方人血中微量元素含量也存在很大不同,研究对象血中Na元素水平在各研究组间无显着差异,不同地方人群血液中Na含量也无明显差异,说明饮食习惯会对机体内微量元素水平产生影响,而微量元素代谢失衡在胃癌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4-04-01)
温登瑰,王丽娜,贺宇彤,陈万青[9](2012)在《我国五个高发区非贲门胃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我国食管癌胃癌高发区非贲门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5个肿瘤登记资料齐全的食管癌、胃癌高发区,分别为食管癌高发区河北省磁县、河北省涉县、河南省林县和山东省肥城,胃癌高发区辽宁省庄河市,每个地区分别从肿瘤登记数据库中随机选择发病日期为2009年1月1日以后的新诊断病例,按时间顺序收集非贲门胃癌50例。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1∶3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专门设计的调查表,分别对251例病人和753例对照进行询问调查。采用EPI-DATA对危险因素调查表进行录入,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软件COXREG命令拟合条件logistic模型,对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后,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估计各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的可信区间(confideninterval,CI)。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被动吸烟、就餐姿势不正确、口味重、每日食盐量》=18 g、食用隔夜菜、干菜、腌菜、油炸食品、烫食、霉变食品、既往患消化道疾病、患胃食管返流性疾病可增加胃癌发病的危险性;多吃新鲜蔬菜、多吃葱蒜、每天吃早餐、BMI>=25则为保护因素,在多因素分析中,非贲门胃癌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消化道病史(27.5)、胃食管返流性疾病(2.203)、吸烟(2.267)、被动吸烟(2.166)、就餐姿势不正确(1.933)、每天(7.938)或经常(2.644)吃干菜、每天(9.105)或经常(4.283)吃油炸食品、霉变食品(4.247);而每天吃葱蒜是保护性因素,OR为0.460。结论:多因素分析显示既往患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是高发区非贲门胃癌主要的危险因素,每天吃葱蒜起保护作用,提示可能与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另外,吸烟和被动吸烟、就餐姿势不正确、食用盐晒、油炸、霉变食品增加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提示通过改善个人行为和提高膳食质量有助于降低高发区非贲门胃癌的危险性。(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环境危害与健康防护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09-08)
奚松林[10](2012)在《胃癌高发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社区综合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适合八桥社区乃至扬中地区控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综合管理方法。方法以某社区为试点,第一阶段自行设计健康教育需求表评估Hp感染患者的健康需求信息并筛选出重点人群,作为切入点开展工作。第二阶段进行系统化全面健康教育,网络化动态监测综合管理前后Hp感染人群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接受治疗情况、规律服药情况、Hp感染控制情况等资料,并作为观察指标,对重点人群加强管理强度。第叁阶段依托网络进行常态、动态、实时化的综合管理。结果实施"叁阶段法"综合管理前后Hp感染患者的健康习惯、主要观察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符合社区实情,效果明显。结论 "叁阶段法"对Hp感染的社区综合管理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医疗效果满意度,可在八桥社区进行全覆盖。对扬中及其他地区Hp感染的控制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期刊2012年04期)
胃癌高发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胃癌高发区早期筛查人群HP感染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2014年8月—2016年9月5290名扬中市兴隆、油坊两镇早筛人群进行C_(13)-UBT检测,同时按筛查路径做胃镜及病理检查,按HP阳性与阴性分组,分别观察两组的病理结果,并分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5 290名村民接受筛查,其中C_(13)-UBT阳性者3 397例(占64.22%),阴性者1 893例(占35.78%);HP阳性组,检出重度胃炎3 264例(占96.08%)、肠上皮化生1 796例(占52.87%)、胃粘膜上皮内瘤变13例(占0.38%)、胃分化性腺癌8例(占0.23%);HP阴性组,检出重度胃炎768例(占40.57%),肠上皮化生232例(占12.25%),胃粘膜上皮内瘤变9例(占0.47%),胃分化性腺癌3例(占0.15%)。两组之间比较,Hp感染与重度胃炎、肠上皮化生有明显相关性,与胃粘膜上皮内瘤变、胃分化性腺癌相关性较低(RR=2.37、4.75、0.8、1.49)。结论 HP感染与胃腺癌的启动阶段,即胃炎-萎缩-肠化相关,当病理发展到胃粘膜肠化阶段时,能否引发胃粘膜上皮内瘤变或胃腺癌,则是内外多因素长期反复作用的结果,在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发生前根除HP,阻断胃腺癌发生的基础环节无疑是正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胃癌高发区论文参考文献
[1].崔桂平,施斌,姚圣华.胃癌高发区青年人胃癌56例临床特点和家谱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朱阳春,华召来,夏林,崔桂平.胃癌高发区早期筛查人群HP感染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研究[J].系统医学.2018
[3].伍思翰.福建省胃癌及萎缩性胃炎筛查的血清学指标临界值及胃癌低、高发区居民胃癌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7
[4].叶玉伟.高发区胃癌防控策略及前瞻性队列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7
[5].张俊会,宋国慧,陈志峰,陈超,冀洪新.北方食管癌高发区磁县1988年至2011年胃癌死亡趋势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6
[6].苏年华,季明芳,冯谦谨,李付贵.鼻咽癌高发区胃癌患者血清中EB病毒抗体水平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6
[7].金安琴,殷婷婷,黄晓俊.胃癌高发区居民血中微量元素、高盐饮食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C].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5
[8].殷婷婷.胃癌高发区居民血中六种元素与胃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4
[9].温登瑰,王丽娜,贺宇彤,陈万青.我国五个高发区非贲门胃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C].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环境危害与健康防护研讨会论文集.2012
[10].奚松林.胃癌高发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社区综合管理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