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组织芯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组织,芯片,免疫,标本,技术,肿瘤,磷酸化。
组织芯片论文文献综述
许特,王筠,邓芳,李延鹏,屈军乐[1](2019)在《组织芯片多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多重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在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TMA)上的染色效果,通过对同一样本进行多种抗体染色或同种抗体多次染色的方法,探索并优化IHC技术中的多个步骤,具体包括:"滤纸夹层-蒸蛋器"抗原修复新装置的研发、抗原修复液的筛选、透明剂的优选.研究结果显示:自创的"滤纸夹层-蒸蛋器"抗原修复辅助工具,能减少高温高压修复时水分子对组织的冲击,作用温和、操作安全,有较好的组织切片完整性和较少的组织脱片率,且可减少抗原修复液使用量;柠康酐抗原修复液对多重染色具有更强的阳性效应和通用性;无毒TO (terpentine oil)透明剂可取代有毒二甲苯,具有同样的脱蜡透明效果. TMA中多重IHC技术的改良,提供了更加高效、廉价、安全的方法,可提升与扩展TMA在病理学中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19年05期)
徐蕾,张红娇,张壮壮,孙涛,张园[2](2019)在《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分析磷酸化53BP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p53结合蛋白1(p53 binding protein,53BP1)是一种参与DNA损伤检查点活化和DNA损伤修复的关键蛋白之一。已知在结肠癌中,BRCA1基因的突变会使患结肠癌的风险增加,而磷酸化53BP1是其功能的表现形式。为研究磷酸化53BP1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我们制备特异性磷酸化53BP1多克隆抗体,经RNA干扰技术、蛋白免疫共沉淀(Co-IP)、蛋白免疫印迹(WB)等实验验证抗体的特异性。随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方法对31例临床结肠癌组织标本进行染色,并结合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磷酸化53BP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在TNM分期I-II期结肠癌患者中,磷酸化53BP1高表达病例数比例(13/16)显着高于III-IV期患者中的高表达病例数比例(7/15)(p<0.05),同时磷酸化53BP1高表达病例数比例在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差异显着(p<0.05)。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磷酸化53BP1高表达可作为结肠癌分期(I-II期)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潜在标志。(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27期)
苗茜,林根,徐海鹏,吴标,郑晓彬[3](2019)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标本及配对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手术大标本及其配对微阵列组织标本(tissue microarrays,TMA)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状态,探索PD-L1表达的一致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D-L1(SP142)在129例NSCLC手术切除标本及配对TMA标本中肿瘤细胞(tumor cells,TC)及微环境浸润性免疫细胞(immune cells,IC)中的表达,分析PD-L1表达的一致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D-L1表达在手术标本和配对TMA测定之间经常表现出不一致,总体不一致率为41.9%,k值等于0.235(一致性差), IC的不一致率远高于TC。总体阴性标本(TC0/IC0)显示出中度的不一致性(49.6%),100例(77.5%)在手术标本和配对TMA中均被认为是TC0;然而,只有74例(57.4%)显示出IC0的一致性。有3例手术标本判读为IC3,但在配对TMA中未观察到IC3。与低评分组(TC1/IC1)相比,高PD-L1评分组(TC3/TC2/IC3/IC2)具有更好的一致性。不同组织学亚型不一致率之间存在趋势差异,肺鳞癌不一致率为33.3%,k值等于0.108;肺腺癌不一致率为48.5%,k值等于0.134(一致性差); PD-L1表达情况与患者总生存情况并无关联。结论:TMA中的PD-L1(SP142)表达低估了手术标本中的PD-L1状态。手术标本与配对TMA中发现了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两种类型标本的不一致表达是肿瘤空间异质性的结果,可以对目前一些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试验中的PD-L1表达与有效率不一致结果做出解释。使用目前临床可获取的病理小标本筛选PD-L1抑制剂优势人群还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本文来源于《肿瘤预防与治疗》期刊2019年09期)
李婳,曹艳莎,赵津平,任甫,李宁[4](2019)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SIRT6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NAD依赖性蛋白脱乙酰基酶sirtuin-6 (SIRT6)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阐明SIRT6蛋白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术前均未行放化疗的100例结肠癌患者的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IRT6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秩和检验分析SIRT6蛋白表达水平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法分析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SIRT6蛋白在结肠癌组织细胞核和胞浆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Z=-4.603,P=0.000;Z=-7.610,P=0.000)。Kaplan-Meier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细胞核中SIRT6蛋白高表达的结肠癌患者预后更好且是其独立预后影响因子(HR=2.345,P=0.003),年龄较小及T、N分期较低的患者生存率更高(HR=0.394,P=0.004;HR=2.301,P=0.012;HR=2.423,P=0.048),细胞浆中SIRT6蛋白高表达与结肠癌患者预后无关联性(HR=1.309,P=0.333)。结论:SIRT6蛋白在结肠癌细胞核中高表达可作为结肠癌预后良好的评价指标。(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文书,张望望,黄磊[5](2019)在《一种简易组织芯片装置的开发与应用——利用圆珠笔芯管和气门芯》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芯片(tissue chip),也称组织微阵列(tissue microarrays),是生物芯片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将许多不同的个体的组织标本以规则阵列方式排在于同一载体上,进行同一指标的原位组织学研究。该技术自1998年问世以来,以其大规模、高通量、标准化等优点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芯片上的组织样本实验条件完全一致,有极好的质量控制,节省时间、节省试剂更是显而易见的[1]。组织芯片技术可以与其它很多常规技术如(本文来源于《赣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赵春芳,龚淼,沈亚欣,张雷,张亚楠[6](2019)在《组织芯片在组织学教学科研中的应用与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芯片是将数十个至上千个小块组织整齐地排列在同一张载玻片上而制成的微缩组织切片。根据组织芯片放置组织的多少,分为多组织片、组织阵列片(最多可含有60个直径2mm左右的组织)和组织微阵列片(最多含1 000个直径0.6mm左右的组织);按组织来源不同,又可分为人类组织芯片、动物组织芯片;人类组织芯片又可分为人类疾病组织芯片、正常组织芯片和胚胎组织芯片。组织芯片具(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孙涛,张园,朱长军[7](2019)在《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分析53BP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p53结合蛋白1(53BP1)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制备了53BP1多克隆抗体,经蛋白免疫共沉淀(IP)、免疫印迹杂交(WB)、免疫荧光染色(IF)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IHC)验证了抗体的特异性.应用临床结肠癌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检测,结合临床病例研究53BP1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经过比对发现31例结肠癌病患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53BP1的表达存在差异,结合ONCOMINE数据库检索结果,发现53BP1蛋白分子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这种表达差异与肿瘤大小和TNM分期显着相关.在直径大于等于4 cm的肿瘤中,癌组织的53BP1蛋白表达显着高于癌旁组织(P <0.05);在结肠癌早期(Ⅰ-Ⅱ期),癌组织的53BP1表达比例高于其他分期(P <0.05).这些研究结果表明,53BP1蛋白高表达可作为结肠癌早期(Ⅰ-Ⅱ期)的潜在标志.(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粟诗童,郭伟,傅春燕,谢斌,王宽松[8](2019)在《一种简便易行的组织芯片制作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芯片即组织微阵列,具有体积小、信息量大、储存方便等优点。组织芯片的制作方法众多,但亦存在一定的缺陷。如芯片制作步骤繁琐、取样工具不易制成;所制芯片中组织点数过少;采用芯片制作仪成本过高。针对上述缺点,本课题拟在方法上予以改进、创新,探讨一种方便廉价、便于推广的组织芯片制备方法。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60 mL注射器针头(山东威高集团);1 mL注射器针头(山东威高集团);纯净石蜡(熔点为62 ℃,上海懿洋仪器公司);(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罗成贵[9](2019)在《组织芯片技术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芯片属于高密度组织微点阵,其是高度集中诸多不同种类的组织标本,可以一次性筛选大样本指标。同传统石蜡切片相比,组织芯片的效率更高,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学研究中,本文对组织芯片技术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3期)
王璐[10](2019)在《利用组织芯片研究RHBDD2、SPAG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预后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研究RHBDD2、SPAG4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索RHBDD2、SPAG4与结直肠癌临床资料特征、病理学特点以及预后生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2010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标本87例,制作成组织芯片,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织芯片中RHBDD2、SPAG4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基因RHBDD2、SPAG4在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与患者临床资料特征、病理学特点以及预后生存之间的关系,探究RHBDD2和SPAG4在结直肠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在结直肠癌肿瘤组织标本中RHBDD2、SPAG4的高表达率分别53.45%,72.46%,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91、5.301,P<0.05)。2、RHBDD2高表达率与肿瘤直径大小、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χ2=4.670、5.854、5.174,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癌栓及神经侵犯之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SPAG4高表达率与Dukes’分期、浸润深度及肿瘤直径大小情况之间差异具有显着性(χ2=6.392、5.268、5.168,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脉管癌栓及神经侵犯之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3、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RHBDD2和SPAG4基因表达情况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其中高表达组生存期较低表达组缩短,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与肿瘤直径大小、浸润深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脉管癌栓有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RHBDDD2和SPAG4的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RHBDDD2高表达与结直肠癌肿瘤直径大小、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SPAG4高表达与结直肠癌肿瘤直径大小、Dukes’分期及浸润深度有关。3、RHBDDD2和SPAG4高表达提示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整体生存期缩短。4、结直肠癌预后与肿瘤直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Dukes’分期及脉管癌栓相关。(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组织芯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p53结合蛋白1(p53 binding protein,53BP1)是一种参与DNA损伤检查点活化和DNA损伤修复的关键蛋白之一。已知在结肠癌中,BRCA1基因的突变会使患结肠癌的风险增加,而磷酸化53BP1是其功能的表现形式。为研究磷酸化53BP1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我们制备特异性磷酸化53BP1多克隆抗体,经RNA干扰技术、蛋白免疫共沉淀(Co-IP)、蛋白免疫印迹(WB)等实验验证抗体的特异性。随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方法对31例临床结肠癌组织标本进行染色,并结合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磷酸化53BP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在TNM分期I-II期结肠癌患者中,磷酸化53BP1高表达病例数比例(13/16)显着高于III-IV期患者中的高表达病例数比例(7/15)(p<0.05),同时磷酸化53BP1高表达病例数比例在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差异显着(p<0.05)。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磷酸化53BP1高表达可作为结肠癌分期(I-II期)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潜在标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织芯片论文参考文献
[1].许特,王筠,邓芳,李延鹏,屈军乐.组织芯片多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优化[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9
[2].徐蕾,张红娇,张壮壮,孙涛,张园.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分析磷酸化53BP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科学技术创新.2019
[3].苗茜,林根,徐海鹏,吴标,郑晓彬.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标本及配对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分析[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9
[4].李婳,曹艳莎,赵津平,任甫,李宁.组织芯片技术检测SIRT6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5].张文书,张望望,黄磊.一种简易组织芯片装置的开发与应用——利用圆珠笔芯管和气门芯[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9
[6].赵春芳,龚淼,沈亚欣,张雷,张亚楠.组织芯片在组织学教学科研中的应用与体会[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9
[7].孙涛,张园,朱长军.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分析53BP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粟诗童,郭伟,傅春燕,谢斌,王宽松.一种简便易行的组织芯片制作方法[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9
[9].罗成贵.组织芯片技术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9
[10].王璐.利用组织芯片研究RHBDD2、SPAG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预后意义[D].郑州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