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石荠苎论文_楼小红,吴巧凤,何佳奇,余陈欢

导读:本文包含了杭州石荠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杭州,生态学,生物学,香薷,空间结构,正交,种群。

杭州石荠苎论文文献综述

楼小红,吴巧凤,何佳奇,余陈欢[1](2007)在《杭州石荠苎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选杭州石荠苎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溶媒倍数、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杭州石荠苎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A1B2C2,即加20倍量6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结论:本提取工艺简便可行。(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07年07期)

卢毅军,葛滢,应求是,常杰[2](2004)在《杭州石荠苎和石荠苎光合特性对不同土壤水分的可塑性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了杭州石荠艹宁(Moslahangchowensis)和石荠艹宁(M.scabra)光合特性在不同土壤水分时的可塑性.结果表明杭州石荠艹宁和石荠艹宁分别在W60和W100时有最大光合速率PN和气孔传导力gs,两者的水分利用效率都是在W20时最大,W40时最小;复水实验发现杭州石荠艹宁和石荠艹宁的光合速率有超补偿现象,但后者的补偿效果明显不如前者;两物种的叶绿素含量在W20时最高,但此时叶绿素a、b比值最低.与石荠艹宁相比,杭州石荠艹宁具有较强的光合可塑性,对极端干旱的耐受能力较强,但对资源竞争能力差,这可能是其濒危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04年06期)

胡劲松[3](2003)在《杭州石荠苎与石香薷、刺五加传粉生物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粉生物学是研究与传粉事件有关的种种生物学特性及其规律一门学科,也是植物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中国濒危植物杭州石荠苎(Mosla hahgchouensis matsuda)与同一种对的石香薷(M.chincnsis Maxim)、同是天涯沦落“种”的濒危植物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eticosus(Rupr.et Maxim)Maxim.的传粉系统,繁育系统,花生物学特征以及保护生物学等方面的内容,探究物种导致濒危的关键环节,以达到保护物种,研究物种进化之目的。(本文来源于《黄山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葛滢,卢毅军,常杰,关保华[4](2003)在《杭州石荠苎和小鱼仙草在不同土壤水分下的光合可塑性》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phenotypic plasticity for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response to soil water availability of M.hangchowensis, which is an endangered species and M.hangchowensis, which is a weed, was compared. Withthe increase of soil water stress, the photosynthetic rate (P_N) and stomatal conductance(g_s) of M.hangchowensisshowed a trend of rising at first, then descending, the largest and the smallest of P_N and gs occurred at W_(60)(medium to slightly wet) and W_(20)(drought)respectively; the largest and smallest gs of M. dianthera alsooccurred at W_(60)and W_(20)respectively, while the P_N always increased with soil water content decreasing. BothM.hangchowensis and M.dianthera had the largest water use effciency(WUE)at W_(20),they enhanced WUEby smaller transpiration rate(Tr) and greater P_N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 of re-watering showed that there(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3-04-01)

周世良,陈新[5](2002)在《杭州石荠苎的传粉、小坚果散布和邻群大小》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在杭州葛岭对杭州石荠苎自然居群的传粉和小坚果散布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实验。结果显示 ,以 2 6 0个传粉昆虫的飞行距离推算的花粉绝对散布方差为 0 .0 82 m2 ,798个小坚果的亲子散布方差为0 .1587m2。在上述散布特点和异交率为 0 .92 5条件下的邻群面积为 2 .2 33m 2 ,在有效密度为 4 7.7株 / m 2的有效密度下的邻群大小为 10 6 .5株。杭州石荠以异交为主 ,非常有限的基因散布导致邻群面积很小 ,居群容易发生遗传分化。(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2002年04期)

卢毅军,葛滢,常杰,关保华,岳春雷[6](2001)在《杭州石荠苎不同地方种群分化及空间利用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杭州石荠 (Moslahangchowensis) 5个不同地方种群采集种子 ,在实验室萌发 ,幼苗移植到实验地。在营养生长末期时 ,研究了株高、冠幅、主茎长、最大分枝长、基茎粗、叶面积、一级分枝数、平均二级分枝数、主茎叶对数、根长和根幅等 11个空间结构参数 ,分析不同种群的空间利用策略和分化程度。结果发现 :基本无基因交流的各地方种群产生了不同的适应方式 ,并在表型上有可见的差异。其中惠安种群以扩大冠幅占领较大的横向空间 ,种群分化程度最大 ;杭州种群以增加高度占领较大的纵向空间 ,分化程度次之 ;临海、天台和普陀种群分化程度较小。临海和天台种群水选下层种子萌发生长的植株个体比水选上层种子形成植株个体大 ,但个体对空间的利用策略仍一致(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01年03期)

葛滢,常杰,刘珂,秦国强[7](1999)在《杭州石荠苎(Mosla hangchowensis)蒸腾的生理生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连续3年的野外种群生态和生理生态学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研究了控制条件下杭州石荠蒸腾的生理生态特征。结果表明:1)杭州石荠的蒸腾日进程曲线峰高随土壤含水量(θ)的降低而降低;2)蒸腾速率(Tr)与空气相对湿度在饱和与中湿土壤上为负相关,而在干旱土壤上为正相关,体现了该种在土壤干旱时的自我保护机制;3)薄云、多水汽和中午多云的晴天,日蒸腾量均较低,分别为2.6和2.8molg-1d-1,典型晴天的日蒸腾量较高,为3.4molg-1d-1;4)在遮荫(40%全光照)条件下,Tr平均降低76%,且Tr对气温、湿度的响应程度小于全光照条件,对光强的响应则大于全光照条件;5)当气温为15~18℃时,在诸环境因子中Tr只与θ有关。该种的水分生理生态特性十分特别,具有从中生到旱生植物的某些生理生态特性。上述结果解释了杭州石荠种群占据现有生态位——向阳开阔地薄土生境的生理生态机制,分析了其不能向厚土生境扩展分布地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1999年04期)

陆大根,葛滢,常杰,黄承才[8](1999)在《杭州石荠苎(Mosla hangchowensis)种群密度制约实验的统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我国特有、分布区极狭窄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杭州石荠苎(Moslahangchowensis)种群的密度制约规律。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内,种群的死亡率与密度密切相关。种群的最适密度为200~1000株/m2左右。不同密度种群的平均株高、开花数等性状随时间的动态关系均符合“logistic”模型。高密度种群中60%左右的个体能完成生活史;低密度种群中80%以上的个体能完成生活史。种群密度较高制约杭州石荠苎的植株形态和繁殖投资(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1999年02期)

周世良,潘开玉,洪德元[9](1999)在《杭州石荠苎(唇形科)小坚果的散布生物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杭州石荠(MoslahangchouensisMatsuda)的种子散布机制和特点,结合其它方面的研究结果,为迁地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杭州石荠小坚果的散布机制是被动弹力散布,植株、花萼和小坚果叁者联合参与,风、雨、动物触动是能量来源。初级散布距离在实验条件下,在30~35cm的区域小坚果最多,此后,随面积的增加而减少,密度峰值出现在10~15cm的区间。杭州石荠的小坚果表面具旋涡状凹陷,凹陷中有细密的突起,这种结构有一定的拒水性,下沉速率小,适于以水为载体的次级散布,也具有较强的保水抗旱能力,能够确保杭州石荠在干旱的生境中世代延续。作者认为,杭州石荠的分布特性和比较特殊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点限制了居群的扩展是其濒危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1999年02期)

葛滢,常杰,陆大根,岳春雷[10](1999)在《杭州石荠苎生态学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杭州石荠(Moslahangchowensis)的种子完全靠风传播,但由于种子大,传播距离不远;种子在冬季休眠,春天(2月末3月初)萌发,种子萌发率很低,尤其是水选上层种子,主要原因是质量差。杭州石荠的营养期从3月初到8月上旬,株高在8月中旬以前基本为匀速增加,早期生长极为缓慢。形态和生殖力的环境可塑性极强,自然生长的植株冠幅变动在4~5616cm2之间。杭州石荠在自然生境中有时形成单优群落,通常与其它植物伴生。由于早期生长慢,限制了其在群落中的竞争能力,在土壤条件好的地方绝大部分被排挤掉,只是由于其极强的耐旱能力才在高温、干旱、土少的生境中得以存活。将同属不濒危的华荠与之比较,其种子小于杭州石荠,但萌发率却高于杭州石荠。华荠的植株较矮,花色不如杭州石荠鲜艳,同在路边生长,不像杭州石荠那样容易被人采摘;华荠的根较杭州石荠的根深,抗雨水冲刷能力较强。华荠在自然生境中植株投入生殖的比例大于杭州石荠。(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1999年01期)

杭州石荠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比较了杭州石荠艹宁(Moslahangchowensis)和石荠艹宁(M.scabra)光合特性在不同土壤水分时的可塑性.结果表明杭州石荠艹宁和石荠艹宁分别在W60和W100时有最大光合速率PN和气孔传导力gs,两者的水分利用效率都是在W20时最大,W40时最小;复水实验发现杭州石荠艹宁和石荠艹宁的光合速率有超补偿现象,但后者的补偿效果明显不如前者;两物种的叶绿素含量在W20时最高,但此时叶绿素a、b比值最低.与石荠艹宁相比,杭州石荠艹宁具有较强的光合可塑性,对极端干旱的耐受能力较强,但对资源竞争能力差,这可能是其濒危原因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杭州石荠苎论文参考文献

[1].楼小红,吴巧凤,何佳奇,余陈欢.杭州石荠苎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

[2].卢毅军,葛滢,应求是,常杰.杭州石荠苎和石荠苎光合特性对不同土壤水分的可塑性响应[J].科技通报.2004

[3].胡劲松.杭州石荠苎与石香薷、刺五加传粉生物学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3

[4].葛滢,卢毅军,常杰,关保华.杭州石荠苎和小鱼仙草在不同土壤水分下的光合可塑性[C].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2003

[5].周世良,陈新.杭州石荠苎的传粉、小坚果散布和邻群大小[J].广西植物.2002

[6].卢毅军,葛滢,常杰,关保华,岳春雷.杭州石荠苎不同地方种群分化及空间利用策略研究[J].生物多样性.2001

[7].葛滢,常杰,刘珂,秦国强.杭州石荠苎(Moslahangchowensis)蒸腾的生理生态学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9

[8].陆大根,葛滢,常杰,黄承才.杭州石荠苎(Moslahangchowensis)种群密度制约实验的统计分析[J].生物多样性.1999

[9].周世良,潘开玉,洪德元.杭州石荠苎(唇形科)小坚果的散布生物学研究[J].广西植物.1999

[10].葛滢,常杰,陆大根,岳春雷.杭州石荠苎生态学特性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9

论文知识图

反映的是杭州石荠苎各生育期构件...杭州石荠苎的花期植株不同生境下的杭州石荞艺种群的种子库动...生长季内杭州石莽竺神群土壤种子库存量野外样地(N)和栽培样地(C)中种子掉落动...不同时间落种的千粒重(K)、萌发0.

标签:;  ;  ;  ;  ;  ;  ;  

杭州石荠苎论文_楼小红,吴巧凤,何佳奇,余陈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