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胞质杂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杂种,雄性,柑橘,细胞质,质体,对称,抗病性。
胞质杂种论文文献综述
夏强明,彭珺,解凯东,伍小萌,徐强[1](2019)在《以雄性不育胞质杂种‘华柚2号’为母本创制柚有性群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具有胞质雄性不育特性的‘华柚2号’为母本与有核柚品种有性杂交,以期转移其不育胞质进而实现二倍体水平的无核柚改良。【方法】以‘华柚2号’为母本‘,沙田柚’和‘鸡尾’葡萄柚为父本分别配置杂交组合,并对其子代遗传来源和单/多胚性早期鉴定。【结果】分别从‘沙田柚’和‘鸡尾’葡萄柚为父本的杂交组合获得实生苗1 018和687株;用3对多态性SSR标记对实生苗的遗传鉴定表明均为父母本有性后代。以单/多胚性分子标记进行的早期胚性鉴定表明‘,沙田柚’为父本的有性后代均为单胚性;而‘鸡尾’葡萄柚为父本的后代,单胚与多胚性比例为2.86∶1。【结论】以‘华柚2号’为母本创制的有性后代为无核柚改良以及柑橘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定位和克隆奠定了种质基础。(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孙丽芳,邓杰,王霞,赵伟,杨克军[2](2016)在《玉米不同雄性不育胞质杂种优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组不同的核质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材料,分别与4个高配合力的测验种测交,对测交种产量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分析不同胞质不育系类型对产量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T型不育系T103、DT-合344和ZT-合344所组配测交种和其保持系组配的测交种相比产量差异不显着;C型不育系85218A组配测交种的产量比保持系增产11.81%,达显着差异水平。(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6年06期)
方燕妮[3](2016)在《‘黔阳无核’椪柑及胞质杂种‘华柚2号’雄性不育相关miRNA挖掘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雄性不育是导致柑橘无核的主要原因,无核育种是柑橘品质改良的重要内容,研究柑橘雄性不育及无核分子机理可以为柑橘无核育种提供理论基础。micro RNAs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黔阳无核’椪柑是普通椪柑的无核芽变,具有雄性不育特征;‘华柚2号’是HB柚经原生质体融合转移了‘国庆一号’温州蜜柑线粒体基因组的雄性不育胞质杂种。本研究选用了这两个无核柑橘材料,分别以‘鄂柑一号’椪柑和HB柚为对照,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发掘和鉴定出一系列可能与柑橘雄性不育性状相关的候选mi RNAs,并利用降解组测序在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mi RNAs的靶基因。此外,利用小RNA测序数据和在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出HB柚大量PHAS位点及phasi RNAs;利用柚降解组测序数据鉴定出一系列phasi RNAs的靶基因,构建了参与柑橘花发育的mi RNAs/phasi RNAs-PHAS-phasi RNAs-target调控网络,以揭示mi RNAs在柑橘花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功能及其与柑橘雄性不育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RNA测序及降解组测序鉴定椪柑及柚mi RNAs及其靶基因选择椪柑花药发育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花器官及成熟的花药两个时期,以HB柚及‘华柚2号’雄蕊原基开始发育至小孢子释放过程中花器官的叁个时期,对其进行小RNA测序及降解组测序,在椪柑中共鉴定出属于32个mi RNA家族的156个known mi RNAs和24个novel mi RNAs,及138个靶基因;柚中鉴定出184个known mi RNAs和22个novel mi RNAs及86个靶基因。椪柑和柚mi RNAs的大部分靶基因是转录因子,包括ARF转录因子、AP2转录因子、SBP-box转录因子、MYB转录因子等。利用5’RACE技术,椪柑和柚中分别有5个和8个靶基因验证出其相应的剪切位点,与降解组分析结果一致。2.挖掘与柑橘雄性不育相关候选mi RNAs由小RNA测序丰度结果得到71个known mi RNAs及11个novel mi RNAs在两个椪柑材料中差异表达,42个known mi RNAs在柚两个材料中差异表达;利用q RT-PCR及Northern杂交技术对mi RNAs在花发育不同时期表达模式进行验证,包括mi R156、mi R167、mi R399、mi R397、mi R172、mi R827等,大部分mi RNAs表达结果与测序数据一致,靶基因定量结果表明大部分靶基因受到了其对应的mi RNAs的负调控,它们可以作为参与柑橘雄性不育的候选mi RNAs。在这些差异表达的mi RNAs中,mi R167和mi R399在两对材料中都显示出显着的表达差异;尤其在HB柚与‘华柚2号’胞质杂种中,这两个mi RNAs家族中的几乎每一个成员都显示出明显的下调表达,表明mi R167和mi R399可能在雄性器官发育中起重要作用。3.候选mi RNAs功能分析与验证酵母单杂交与双荧光素酶实验表明一个DREB转录因子可以与mi R167a启动子互作并抑制其转录活性。构建了mi R167a的超量表达载体分别转化了拟南芥和山金柑,拟南芥转基因植株花发育表现出明显的不育性状,花发育异常,花瓣闭合不开放,角果极短且无籽;构建了mi R156a超量表达载体和mi R399a靶基因mimic超量表达载体转化山金柑,目前mi R156a转化山金柑获得一棵阳性植株,目前已开花结果,由于阳性植株较少还不能确定表型;mi R399a靶基因mimic超量表达载体转基因山金柑获得27棵抗性苗,有17棵鉴定为阳性植株,花器官表型有待后期观察。4.HB柚与胞质杂种中phasi RNAs鉴定利用小RNA测序数据鉴定到280个PHAS位点,其中有157个来自基因间区域,143个PHAS位点属于编码基因;这些编码基因中有90个为抗病基因NB-LRR,12个为PPR基因,19个为长链非编码RNA,还有3个为转录因子,分别是NAC转录因子、ARF转录因子和MYB转录因子。有22个PHAS位点寻找到触发其产生phasi RNAs的12个mi RNAs,包括mi R167、mi R390、mi R3954、mi R396、mi R472、mi R482、mi R172等,有24个PHAS位点被19个phasi RNAs触发产生phasi RNAs,所有的PHAS位点共产生了2476个phasi RNAs;利用降解组数据总共鉴定到这些phasi RNAs的95个靶基因,这些靶基因参与了细胞碳水化合物代谢、芳香物质及脂质代谢、逆境响应及物质转运等过程。一个mi R390-TAS-phasi RNAs-ARF调控网络和一个由mi R472和其他phasi RNAs直接或间接触发PPR位点产生phasi RNAs的调控网络被构建出来。以上结果表明Mi RNA/phasi RNAs-PHAS-phasi RNAs-m RNA靶基因的调控网络可能参与柑橘雄性不育过程。(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肖诗鑫,郭文武[4](2012)在《温州蜜柑与有籽甜橙的胞质杂种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作为柑橘起源地,地方良种多但多数是有籽品种,影响了其果实品质和商品价值。因此,实现我国地方特色品种的无核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为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类型,本研究旨在针对性地开展温州蜜柑与其它有籽柑橘品种的对称融合研究,实现温州蜜柑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状的有效转移。将国庆1号温州蜜柑愈伤组织悬浮系原生质体,分别与桃叶橙、早金甜橙等多籽甜橙的叶肉原生质体对称融合,获得‘国庆1号+桃叶橙'、‘国庆1号+早金甜橙'两个组合的再生植株。‘国庆1号+桃叶橙'再生植株有11棵二倍体胞质杂种,3棵四倍体体细胞杂种;‘国庆1号+早金甜橙'再生植株均为二倍体杂种。SSR分析表明二倍体胞质杂种的核基因组均来自叶肉亲本,四倍体体细胞杂种的核基因组为双方亲本之和。线粒体DNA(mtDNA)的CAPS分析表明再生植株的mtDNA均来自愈伤组织亲本国庆1号。cpSSR分析表明再生植株的叶绿体DNA来自任一亲本(随机遗传)。本研究获得的胞质杂种将可能实现温州蜜柑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状的有效转移,获得二倍体无核果实;体细胞杂种将可能具有双亲优良性状,将来可直接用做接穗品种或用于无核叁倍体培育。(本文来源于《2012年园艺植物染色体倍性操作与遗传改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04-13)
郭文武,蔡小东,付婧,彭志军,徐世晓[5](2009)在《柑橘雄性不育胞质杂种创造及相关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果实无核是鲜食柑橘品质优良的重要标志,我国有近一半的柑橘为有核类型,采用细胞工程技术进行我国特色有核柑橘品种的无核化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在获得大量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和二倍体胞质杂种并对其进行核质遗传分析的基础上,近年提出了柑橘二倍体无核(本文来源于《2009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细胞生物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09-11)
蔡小东,郭文武[6](2009)在《柑橘二倍体胞质杂种与无核育种》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柑橘二倍体胞质杂种的产生方式、对称融合中胞质杂种产生的可能机理以及柑橘二倍体胞质杂种的早期筛选,探讨了柑橘二倍体胞质杂种在无核育种中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期刊2009年02期)
王蕾[7](2009)在《温州蜜柑与HB柚二倍体胞质杂种的叶片蛋白质组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对已获得的国庆1号温州蜜柑(G1)+HB柚二倍体胞质杂种以及其亲本G1和HB柚的叶片总蛋白进行比较研究,对差异表达蛋白点进行鉴定,探讨这些蛋白对二倍体胞质杂种可能产生的影响,期望预测二倍体胞质杂种在生长、发育、抗性等方面的表现,为柑橘胞质杂种后代作为育种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柑橘叶片为材料,首先优化了柑橘叶片总蛋白质的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双向电泳研究柑橘二倍体胞质杂种及其亲本叶片中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并对差异点用MALDI-TOF/TOF进行鉴定。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传统的叁氯乙酸(TCA)法、酚提法以及TCA与酚结合的方法提取柑橘叶片总蛋白质,通过目测可以发现,经TCA法和酚提法提取的蛋白质块呈黄色和墨绿色,受杂质污染严重,而用两种方法结合提取的蛋白质块为白色,污染小。通过SDS-PAGE电泳检测也发现通过结合法得到的蛋白质条带数比TCA法和酚提法获得的条带数多,背景更清晰。因此,本研究采用混合法进行柑橘叶片总蛋白质的提取。2.利用双向电泳体系进行柑橘二倍体胞质杂种及其亲本叶片蛋白质点的比较,采用PD-Quest软件对电泳图谱进行分析发现,在p<0.01的水平上,G1+HB与G1柚之间90个点差异显着,G1+HB柚与HB柚之间20个点差异显着,G1与HB柚之间116个点差异显着,与本实验通过SSR、cpSSR、CAPS分子标记鉴定的结果相吻合。3.定量分析中,杂种后代与HB柚相比,59个蛋白点表达量具有两倍以上的差异,其中30个点上调表达,29个点下调表达;杂种后代与G1相比,66个蛋白点表达量具有两倍以上的差异,其中31个点上调表达,35个点下调表达。4.两倍差异表达的125个蛋白中,选取88个相对丰度较高的蛋白用MALDI-TOF/TOF质谱进行了鉴定,最终得到了35个蛋白质点的可信鉴定结果,它们代表25种不同的蛋白质。主要为与代谢相关的蛋白质(24%)、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蛋白质(20%)、与胁迫相关的蛋白质(20%)、与抗氧化相关的蛋白质(16%)、其它蛋白(8%)以及一些未知功能的蛋白(12%)。(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蔡小东[8](2006)在《柑橘雄性不育胞质杂种创造及相关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柑橘是世界和我国南方最重要的果树,果实无核是其品质优良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地方特色柑橘品种多数有籽。高等植物的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性状一般认为由线粒体基因组控制。胞质体杂交能在短时间内定向转移胞质基因组控制的重要农艺性状,为CMS性状转移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为CMS类型,柑橘对称融合能产生拥有叶肉亲本核基因组和愈伤组织亲本线粒体基因组的二倍体胞质杂种。因此,通过对称融合途径可实现温州蜜柑不育胞质的有效转移,并且获得的杂种在倍性水平上没有增加。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称融合方式将国庆1号温州蜜柑(C.unshiu Marc.cv.Guoqing No.1)的不育胞质定向转移到有籽柑橘品种,获得一批有望无籽的二倍体胞质杂种。另一方面,转GFP标记基因在柑橘细胞融合中的应用为杂种再生优势、体细胞杂种或胞质杂种早期筛选、胞质杂种产生机理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本研究以转GFP标记基因柑橘愈伤组织或植株作为融合亲本之一,借助体视或倒置荧光显微镜,通过追踪杂种细胞的再生过程,探讨原生质体融合中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以期为将来没有GFP标记基因条件下的细胞融合,特别是以转移CMS性状为目标的胞质杂种创造等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转GFP基因国庆1号温州蜜柑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的培养及胚状体诱导。在所采用的原生质体操作方法下,获得的原生质体在UV下都发出明亮的GFP荧光,活性达到87%。原生质体在MA固体包埋培养基中培养至12-14 d时出现第一次分裂,30 d后形成针尖大小的愈伤团,植板率达35±1.08%。培养50-60 d后,再生大量直径为1-2 mm左右的愈伤团。部分小愈伤团分别转移到不同碳源的培养基上诱导胚状体再生,培养6个月后,挑出的小愈伤团只长出新鲜的愈伤组织,未分化成胚状体。2.以国庆1号温州蜜柑愈伤组织为悬浮系亲本,分别与沙田柚(C.grandis(L.) Osbeck)、冰糖橙(C.sinensis(L.)Osbeck)、椪柑(C.reticulata)等中国地方特色柑橘良种及佩奇橘柚(C.reticulata Blanco×C.paradisi Macf.)等有籽品种对称融合,获得国庆1号+沙田柚、国庆1号+冰糖橙、国庆1号+佩奇橘柚3个组合的再生植株。其中后两个组合再生的植株均为二倍体胞质杂种,SSR分析表明其核基因组来自各自的叶肉亲本。国庆1号+沙田柚组合再生的35棵植株中17棵叶肉亲本型植株为二倍体胞质杂种,SSR分析显示其核基因组来自沙田柚;另外18株植株为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在TAA15位点上检测到其核基因组发生重组。线粒体DNA(mtDNA)的CAPS分析显示3个组合再生植株的mtDNA均来源于它们共同的愈伤组织亲本,即国庆1号。cpSSR分析表明叁个组合再生植株或胚状体的叶绿体DNA(cpDNA)来自任何一个亲本(随机遗传),且有双亲cpDNA共存于杂种植株或胚状体的现象发生,特别是在胚状体阶段。3.以转GFP基因国庆1号作为悬浮系亲本,与叶肉亲本四季橘(C.microcarpa Bunge)对称融合,探讨在胚状体阶段再生产物GFP表达与否与再生杂种倍性的关系。结果发现原生质体在培养60 d后,在GFP激发下可观察到小培养皿中形成3个有强烈GFP表达的胚状体和大量有GFP表达的愈伤团。基于柑橘细胞融合的特点,我们推测这3个胚状体为异源四倍体,而非二倍体胞质杂种。随后的倍性分析、SSR鉴定及CAPS分析证实了该推测,即所分析的3棵植株(分别来自这3个不同的胚状体)为异源四倍体,而所分析的愈伤组织由悬浮系亲本原生质体再生而来。4.以转GFP基因伏令夏橙(C.sinensis(L.)Osbeck)为叶肉亲本,分别选配与其亲缘关系远近不同的3个愈伤组织亲本国庆1号、默科特橘橙(C.reticulata Blanco×C.sinensis(L.)Osbeck)及澳洲指橘(Microcitrus papuana)进行融合。SSR分析结果显示属间融合再生产物均为四倍体体细胞杂种,种间融合获得的均为二倍体胞质杂种,与杂柑融合再生的植株包含二倍体胞质杂种和四倍体体细胞杂种。叁个组合再生植株或胚状体的胞质基因组分析表明:所有再生产物mtDNA均来自各自的愈伤组织亲本,而cpDNA表现为随机分离,在与默科特橘橙融合再生的植株中也有cpDNA共存的现象。同时在这叁个组合中,也发现杂种具有再生优势,但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5.伏令夏橙与转GFP基因伏令夏橙的“同源”融合。获得一株有GFP表达的二倍体植株和1个有GFP表达的胚状体。由于柑橘叶肉原生质体一般不能分裂再生,而本研究中所用的伏令夏橙胚性愈伤组织亲本不含GFP标记基因,因此推测该植株的再生机理可能是愈伤组织亲本的线粒体基因组启动叶肉原生质体的分裂和分化,直至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进而表明叶肉亲本型胞质杂种的再生不一定需要异源线粒体DNA的启动,而只要是胚性愈伤组织的线粒体DNA即可。6.柑橘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的创造。获得冰糖橙+四季橘、默科特橘橙+HB柚(C.grandis(L.)Osbeck)两个组合的再生植株,这些植株在苗期表现出较强的生长势,倍性分析和分子鉴定表明它们均为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本文还就对称融合转移温州蜜柑CMS性状的应用潜力、杂种再生优势和杂种早期筛选、转GFP标记愈伤组织在柑橘细胞融合中的应用、柑橘对称融合中胞质杂种形成的影响因素及柑橘对称融合中胞质基因组的遗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6-10-01)
孙玉合[9](2004)在《烟草种间胞质杂种、对称体细胞杂种的获得及其分子标记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叁个方面:应用种间体细胞杂交技术结合Rhodamine 6G处理,快速创造含有N.repanda细胞质的烟草新胞质雄性不育系;对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cum)与粉蓝烟草(N.glauca)种间对称体细胞杂种进行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标记分析,以及烟草种间体细胞杂种的高世代材料主要农艺性状观察分析和抗病性鉴定。主要结论如下: 1.Rhodamine 6G是细胞线粒体中葡萄糖的氧化磷酸化的专性抑制剂。5 μg/mlRhodamine 6G处理普通烟草(N.tabacum)K326的叶片原生质体15 min,可以钝化烟草原生质体停止分裂。 2.K326原生质体经Rhodamine 6G处理后与未经钝化的野生烟草N.repanda原生质体在PEG、高Ca~(2+)、高pH溶液的诱导作用下融合、培养,获得了33株再生植株。均为雄性不育,用普通烟草花粉授粉可正常结实。 3.再生植株形态与亲本普通烟草相仿,株间形态差异较小;过氧化物同功酶和脂酶同功酶带型分析,再生植株与普通烟草亲本一致,未发现野生烟草的特异条带。再生植株具有48条染色体。采用32个随机引物对进行RAPD分析,再生植株与普通烟草呈高度一致性,未发现N.repanda特异的条带。采用N.repanda特异性的线粒体F1-ATP synthase subunit alpha(atpA)基因片段为引物分析,发现再生植株线粒体DNA样品含有该特异长度片段。证实再生植株是种间胞质杂种,它具有普通烟草细胞核并含有野生烟草N.repanda细胞质线粒体基因组成分。 4.用K326及其他普通烟草的栽培品种与胞质杂种回交,杂种后代植株形态表现整齐一致,未出现分离,不育性保持稳定。新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农艺性状较好,抗病性较高,烟叶化学成分适中,野生烟草细胞质的负面效应不明显。 5.通过N.tabacum(2n=48)革新一号和粉蓝烟草N.glauca(2n=24)原生质体融合获得了一个种间对称的体细胞杂种。该对称杂种具有72条染色体,形态上有别于亲本及烟草属内其他种,正常花粉率为32%,自交可结实,后代性状保持稳定。 6.采用RAPD标记技术对烟草种间对称体细胞杂种进行鉴定,结果证实杂种含有双亲的特异片段,但仅6个随机引物产生的带型表现为双亲的组合型。 7.将引物S18产生的RAPD多态性片段进行克隆,测序,获得了两条序列被GenBank收录(登记号分别为AY437884和AY437885)。根据测序结果,重新设计20 bp引物分析对称体细胞杂种基因组DNA,将RAPD标记转换为SCAR标记。8.对8个烟草体细胞杂交高世代材料进行田间农艺性状观察、统计分析和黑胫病抗性鉴定,以探讨他们在育种上的利用价值。结果显示,体细胞杂种经过多次回交改良,性状逐步稳定,抗病性有所提高,化学成分也基本协调。其中叁个品系各项农艺学性状优良。拟参加品种比较试验,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评吸鉴定。(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4-05-01)
司家钢,朱德蔚,杜永臣,赵志伟[10](2002)在《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获得胡萝卜(Daucus carota L.)种内胞质杂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紫外线辐射处理胡萝卜雄蕊瓣化型不育材料 7 0 8(供体 )的原生质体 ,与经 15mmol/L碘乙酰胺预处理的来源于可育材料 6 6 3的原生质体 (受体 )电融合 ,获得了 33株再生植株。所有再生植株营养体形态特征与受体亲本一致 ,染色体数目为 18条 ,是二倍体。RAPD分析表明 ,所有再生植株核基因型与受体亲本一致 ;线粒体特异性引物 -STS4 引物PCR扩增中 ,所有再生植株均得到了与供体亲本一致的谱带 ,而与受体亲本不同 ,认为 33株再生植株均为胞质杂种。对 4株再生植株进行花期形态学鉴定 ,全部为雄蕊瓣化型不育株 ,进一步证实获得的为胞质杂种 ,雄蕊瓣化型细胞质不育性已由 7 0 8供体转移到受体可育材料 6 6 3中。(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胞质杂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3组不同的核质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材料,分别与4个高配合力的测验种测交,对测交种产量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分析不同胞质不育系类型对产量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T型不育系T103、DT-合344和ZT-合344所组配测交种和其保持系组配的测交种相比产量差异不显着;C型不育系85218A组配测交种的产量比保持系增产11.81%,达显着差异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胞质杂种论文参考文献
[1].夏强明,彭珺,解凯东,伍小萌,徐强.以雄性不育胞质杂种‘华柚2号’为母本创制柚有性群体[J].果树学报.2019
[2].孙丽芳,邓杰,王霞,赵伟,杨克军.玉米不同雄性不育胞质杂种优势分析[J].玉米科学.2016
[3].方燕妮.‘黔阳无核’椪柑及胞质杂种‘华柚2号’雄性不育相关miRNA挖掘与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6
[4].肖诗鑫,郭文武.温州蜜柑与有籽甜橙的胞质杂种再生[C].2012年园艺植物染色体倍性操作与遗传改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2
[5].郭文武,蔡小东,付婧,彭志军,徐世晓.柑橘雄性不育胞质杂种创造及相关基础研究[C].2009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细胞生物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9
[6].蔡小东,郭文武.柑橘二倍体胞质杂种与无核育种[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09
[7].王蕾.温州蜜柑与HB柚二倍体胞质杂种的叶片蛋白质组学[D].华中农业大学.2009
[8].蔡小东.柑橘雄性不育胞质杂种创造及相关基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
[9].孙玉合.烟草种间胞质杂种、对称体细胞杂种的获得及其分子标记鉴定[D].浙江大学.2004
[10].司家钢,朱德蔚,杜永臣,赵志伟.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获得胡萝卜(DaucuscarotaL.)种内胞质杂种[J].园艺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