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三门峡472000)
【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9月收治并进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50例,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前、术后3d以及术后三个月的活动能力评分与疼痛视觉类比的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次所选的50例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且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稳定,患者未出现并发症,患者治疗后的3d的活动能力的评分、疼痛视觉类比的评分分别为(1.32±0.54)分、(2.17±1.35)分;3个月分别为(1.26±0.35)分、(2.21±1.32)分;与治疗前的(2.53±0.61)分、(8.23±1.25)分的比较均改善明显,对比差异性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在术前与术后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因此值得推广。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后凸成形;压缩性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7-0205-02
我国现阶段的人口老龄化稀释不容乐观,使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递增的趋势,传统的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方案为:嘱患者卧床休养2~3个月,并结合相关的药物进行抗骨质疏松的治疗[1]。但长期性的卧床不仅会加重患者骨质疏松的情况,还会造成压疮、尿路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自椎体后凸成形术于1987年应用于临床椎体血管瘤的治疗以来,经后期成形与发展后成为了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重要治疗手段,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次对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护理进行浅析,并将护理的体会进行报道,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9月收治并进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50例,在所有患者中有35例为男性,有15例为女性,平均为年龄(70.98±4.24)岁;平均病程为(1.01±0.38)周,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背部、腰与胸疼痛,经检测结果显示椎体为压缩性骨折,排除心肺功能严重不全、脊髓压迫症等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骨密度显示患者均存在中度或重度的骨质疏松症。
1.2方法
1.2.1护理对策
对患者术前术后均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均为老年患者,其年龄普遍偏大,因此对手术的顾虑、担忧较重,且对此种疾病的认知较差。因此行会有紧张、焦虑等消极的心理。对此护理人员应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教育,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患者对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认知的能力,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手术治疗;②常规护理:术前对患者的心脏与腹部B超、心电图以及胸片的报告结果进行仔细的检查,观察患者凝血功能、生化功能以及血常规的情况;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指导,嘱患者术前1h严禁进食容易产生气体的食物,术前晚上给予患者开塞露进行低压灌肠治疗,以此来减少患者肠道内的气体对其椎体的影响。③体位训练护理。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在患者术前的2~3d对其进行俯卧训练的指导,患者初次训练的时间保持在半小时为宜,此后依照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延长,最终时间维持在1h,便开始进行手术治疗。④术后护理。患者术后1d给予吸氧措施,监护患者的心电并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上下肢的感觉与创口渗血的情况,术后回房嘱平卧1d,辅助患者轴线翻身,防止脊柱扭曲,术后2d辅助患者在腰部佩戴支具的防护上下地行走,避免过度下蹲、弯腰与摔伤。⑤并发症的护理。对背部与腰部皮下血肿的患者嘱其平卧压迫止血;术前常规B超检查排除血栓,术后指导患者进行下肢功能的锻炼,避免深静脉血栓;定期换药,依照无菌操作的规范进行。⑥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嘱其3月内切忌过度负重与弯腰,待骨折愈合正常后才准许;患者术后定期回医院复查,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积极参加适量的运动,坚持抗骨松治疗。
1.3评价指标
对患者治疗后的3d与3个月的活动能力评分和疼痛视觉类比的评分进行评估。总分为10分,评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的能力越低。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对SPSS20.0软件的采用,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运用卡方检验的方式对资料进行计数,并使t值带入到计量的资料中,当P<0.05时,统计的相关方法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天与三个月的活动能力评分、疼痛视觉类比评分进行分析对比,得出术前患者的两类评分均小于术后3d与3个月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患者护理前后活动能力与疼痛视觉类比的评分对比
3.讨论
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老年患者来说,疼痛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骨折本身导致的;另一种是椎体骨折后造成后凸畸形,使脊椎正常的负重能力被改变[2]。通过本次研究得出,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的活动能力评分为(2.53±0.61)分,但护理3d后,评分为(1.32±0.54)分,护理3个月后,评分为(1.26±0.35)分,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的疼痛视觉类比的评分为(8.23±1.25)分,明显低于术后3d的(2.17±1.35)分与术后3个月的(2.11±1.32)分,并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由此说明护理效果显著,对患者术前、术后进行具体的护理措施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有效降低椎体在骨折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陈矢明.应用两种不同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6,21(04):399-400.
[2]李少华.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5(10):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