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怀春[1]2004年在《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就辣椒品种、栽培茬次、施肥对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以及果实发育、采后贮存和加工熟化过程中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作了探究。结果表明: 1.辣椒不同品种类型果实维生素c含量差异显着,小型辣椒品种维生素c含量高,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与辣椒素含量呈正相关,一般辣椒素含量高的品种维生素c的含量高。 2.在辣椒生长发育过程中,随植株生长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呈逐渐增高趋势,单个果实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但不同品种之间在增长幅度上存在差异。 3.在不同栽培季节生产的辣椒果实,其维生素c含量有明显差异。光照充足的季节形成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较高。 钾肥对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影响显着,且在一定范围内成正相关。氮肥水平在150kg/hm~2时,施入钾肥在200kg/hm~2以下随施入量的增加,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成升高趋势;氮本身对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无明显影响,而且在钾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过多施用氮肥反而会降低维生素c的含量。 4.辣椒果实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明显下降,不同品种下降幅度和递减速率差异明显。通常情况下,贮藏后5d维生素c含量快速递减,下降约12%;贮藏后5~10d内下降30%左右,贮藏后10d果实辣椒维生素c含量降低40%~45%;贮藏10d后下降缓慢。不同发育时期的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下降幅度略有差异;不包装贮藏的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比包装的辣椒维生素c含量下降速率快;存放温度对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影响显着,随温度升高维生素c损失增多,当温度较高时随温度升高损失量略趋平缓。 5.辣椒果实加工熟化过程中维生素c大量损失,一般果肉较厚的微辣型辣椒和甜椒加工过程中损失速度快而且损失量大;不同成熟度的辣椒果实在100℃热水煮沸过程中,完熟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下降最快,依次为完熟期、红熟期、转色期和商品期的果实;不同的熟化方式对维生素c损失量影响较大,果实切块损失量明显大于整体加工,油急炒损失量小于100℃水中浸泡,而且熟化时间越长损失越多。
李娟娟[2]2014年在《辣椒耐贮运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辣椒果实的运输和贮藏均会产生损耗,延长辣椒采后贮运保鲜期是辣椒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本研究以23个辣椒品种4种不同果型的商品成熟果为实验材料,通过对采后运输和贮藏期间主要损耗及营养物质变化的研究,筛选耐贮运的辣椒品种,确定与耐贮运性相关的主要果实性状,并以12Z37为例探讨编织袋、PE保鲜袋和纸箱3种不同包装对辣椒采后贮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辣椒果实运输期间转色率>机械损伤率>腐烂率,后熟转色和机械损伤是辣椒果实运输中的主要损耗。不同果皮表面性状、果肩性状和果尖性状的果实运输损耗差异显着,并且对机械损伤率的影响较大。果腔大小和单果重是影响果实运输损耗的主要性状,果腔和单果重较小的果实运输损耗较小。2.失水萎蔫、后熟衰老和腐烂变质是辣椒果实贮藏期间的主要问题。贮藏20d前主要损耗是转色和失重,20d后主要损耗是果柄腐烂和果实腐烂,低温贮藏45d,果柄腐烂率>转色率>果实腐烂率>果实失重率。不同果型的辣椒果实之间贮藏损耗存在差异,朝天椒类型的果实贮藏期间失重率和转色率最大,而果实腐烂率和果柄腐烂率最小,线椒和牛角椒类型的果实腐烂率和果柄腐烂率较大,二者的失重率差异不明显。3.果皮表面性状、果实颜色、果肩性状、果尖性状等果实性状对辣椒贮藏效果的影响不明显,果形指数、单果重、果肉厚度、果腔大小、果柄长度、果柄宽度、果实含水量等果实性状对辣椒耐贮藏性影响较大。在辣椒果实贮藏损耗中,果实失重率受果实性状影响最大。果实含水量较高、果形指数较大、果柄较长较粗的果实短期贮藏效果较好,果腔较小且含水量较低的果实较适合长期贮藏。贮藏45d后,23个品种的维生素C含量均明显降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辣椒素含量降低的品种分别占43.5%、47.8%和60.9%。果实性状对果实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贮藏期间的变化幅度影响不明显,维生素C的变化幅度与果肉厚度存在显着性负相关关系,辣椒素变化幅度与单果重、果肉厚度和果腔大小存在显着性正相关关系。辣椒果实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和辣椒素含量与其贮藏45d后含量均有显着性正相关关系,而可溶性糖含量与其贮藏45d后含量相关性不显着。4.编织袋、PE保鲜袋和纸箱3种包装处理材料,编织袋的保鲜效果最差,贮藏期间果实失重率、转红指数和腐烂指数较大,维生素C保存率低。PE保鲜袋包装处理能够有效地减轻辣椒的失重和后熟转红,并且维生素C保存率较高,但不能减缓辣椒果实的腐烂。
高怀春[3]2007年在《辣椒果实存放及熟化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辣椒果实采后存放和熟化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辣椒果实采后存放过程中维生素C损失明显,但不同品种、不同温度、不同存放时间以及包装与否下降幅度和递减速率存在差异,5℃下存放5d维生素C损失量无显着差异,存放10d损失量显着,15d极显着,15℃下5d损失量显着,存放10d损失量极显着,35℃和25℃存放5d损失量极显着,辣椒果实不包装存放比包装存放损失量稍大;辣椒果实加工熟化过程中,果实切块维生素C损失量明显多于整体加工,5min内油炒损失量小于100℃水中煮泡,20min时相近。
王金玲[4]2004年在《光照强度及氮肥对辣椒果实辣椒素代谢、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文中指出辣椒果实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其维生素C含量居蔬菜之王,特别是含有丰富的辣椒素。世界辣椒生产、消费量都很大。鉴于辣椒果实中的辣椒素具有食疗保健等作用,辣椒的生产及消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以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用2个不同辣度的辣椒品种,湘研4号(中等辣度)和景尖椒3号(高辣度),生长期以3种不同的光照强度和氮肥水平处理,采后短期储存以2种不同的光照强度条件处理,对辣椒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光照强度和氮肥水平对辣椒素代谢及辣椒品质、产量的影响以及采后短期储存中光对辣椒素代谢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 遮光处理促进辣椒素的合成和积累遮光处理促进辣椒果实中辣椒素的合成和积累。随果实发育成熟,遮光对辣椒素合成和积累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无论是高辣度还是中等辣度的辣椒中辣椒素含量均呈现出随遮光而增大的趋势。2在辣椒采后短期储存中,有光储存利于果肉中辣椒素含量的增加,无光储存利于胎座中辣椒素含量的增加。在有光条件下,果肉部分辣椒素含量大于无光储存的处理。胎座中的辣椒素含量是无光储存高于有光储存处理。3在本试验范围内,增加氮肥施用量,不利于辣椒素的合成。本试验中,辣椒素的含量表现出随氮肥施用量增多而减少的趋势,在辣椒果实成熟期表现尤为明显。4遮光处理降低辣椒果实中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随遮光程度增加,辣椒果实中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呈减少趋势,说明一定范围内,遮光不利于辣椒果实中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的合成。5 增加氮肥施用量降低辣椒果实中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本试验中,随施用氮肥水平增加,果实中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呈减少趋势。说明一定范围内,氮肥施用量增多,不利于辣椒果实中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的合成。6 遮光处理使辣椒产量提高湘研4号遮光20%的处理产量最高,显着高于遮光40%的处理,两者均极显着地高于不遮光处理。景尖椒3号遮光40%的处理产量最高,极显着地高于遮光20%的处理产量, 遮光20%的处理产量显着地高于不遮光处理。7 本试验条件下,亩施纯氮20kg的处理产量最高,极显着地高于亩施纯氮10kg的处理, 亩施纯氮10kg的处理产量极显着地高于亩施纯氮30kg的处理。
张建[5]2017年在《贵州遵义虾子一带辣椒品质与区域地质背景关系研究》文中指出辣椒是贵州喀斯特地区的优势特色农作物。近年来,贵州辣椒种植面积快速增大,辣椒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辣椒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一位。长期以来,形成了地理标志农产品(例如虾子辣椒、花溪辣椒)。辣椒产业在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贵州遵义辣椒种植面积、产量最大,最着名。因此,从农业地质角度,探明遵义虾子一带辣椒种植区的区域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摸清区域地质背景对辣椒品质的影响,对遵义虾子一带辣椒的规模化种植、品质产量提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以贵州遵义虾子及周边乡镇为主要研究区域,以研究区地层岩石、土壤(原生土和耕土)、辣椒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种植区野外实地调查采样,系统测试岩石、土壤(原生土和耕土)、辣椒样品的常量元素、有益元素、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辣椒的品质生物化学指标(干物质、辣椒碱、维生素C、蛋白质)含量,初步分析岩石、土壤(原生土和耕土)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辣椒中常量元素、有益元素、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富集规律及辣椒品质与土壤、辣椒中矿物元素的关系,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结合研究区区域地质图,对贵州遵义虾子一带所产辣椒品质与区域地质背景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贵州遵义虾子一带的辣椒主要种植于下叁迭统夜郎组(T1y)、茅草蒲组(T1m)、中叁迭统松子坎组(T2s)、狮子山组(T2sh)等地层岩石风化土壤之上。岩石类型主要为紫红色白云质泥岩、紫红色砂岩、深灰色泥质白云岩。研究区岩石样(n=30)矿物元素K、Ca、Mg、Bi、Pb、As、Th、U、Ce、Cs较地壳化学元素丰度呈富集特征,Ag、Cd、Cr、Tl、Sb、Ni、Y、La、Co、Ti、S、Na、Mn、P、Cu、Zn呈亏损特征。岩石中K、Ca、Mg等营养元素富集为辣椒优质高产提供良好的岩石地球化学背景。2.辣椒种植区原生土(n=6)中矿物元素K、Ca、Mg、Na、Fe、Cu、Co、Mn、Sn较贵州省A层土壤背景值呈现富集,Cr、As、Cd、Pb、Tl、Sb、Th、U表现为亏损。与贵州省A层土壤背景值相比,辣椒种植区耕作层土壤(n=15)中K、Ca、Na、Mg、Cu、Zn、Fe、Mn呈现富集的特征,As、Cd、Hg、Cr、Sb、Tl、V、Be、Bi、Th、U表现为亏损。原生土的pH在7.29~8.26之间,平均7.88,耕作层土壤的pH在6.23~8.13之间,平均7.32。原生土和耕土中有益矿质元素富集,有害重金属元素亏损,中性偏弱碱性的土壤环境条件是遵义虾子一带辣椒优质高产的主要土壤地球化学因素。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遵义虾子辣椒种植区耕层土26.67%(n=15)处于轻度污染水平,比例较低,可能与区域为传统农耕区,叁迭系地层无矿化作用,重金属元素背景值低有关。3.遵义虾子辣椒的常量元素中K、Mg、Ca、S、P含量较高,辣椒K平均含量高达25850mg/kg(n=16),而Al、Na、Ti含量较低。微量元素Fe、Mn、Cu、Zn、Mo、Rb、Sr的含量丰富。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12)相比,遵义辣椒中重金属Pb、Hg、Sn、Cr、Ni、As含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限值,但遵义辣椒Cd含量较高,范围为0.176~0.700mg/kg,均值为0.382mg/kg(n=16),部分样品存在超标现象。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食用遵义虾子辣椒途径的Cd临时性每周摄入量(PWI)远小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专门针对敏感人群的临时性每周人体可耐受摄入量(PTWI),仅通过食用遵义辣椒途径超标重金属Cd暴露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4.遵义虾子辣椒对S、P、K、Cd为强烈富集(BCF>1),对Mg、Ca、Mo、Cu、Zn、Rb、Ge、Hg、Tl、Sn为中等富集(0.1 伍翔[6]2009年在《辣椒果实与叶片Vc、糖含量变化及相关酶活性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辣椒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传入中国己有400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之一。维生素C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主要营养物质,也是辣椒果实的主要营养物质之一,因此辣椒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对其营养品质影响很大。弄清辣椒果实中不同品种间、不同时期的维生素C含量变化差异,对于辣椒的品质育种和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对不同类型品种的辣椒果实与叶片中Vc、糖含量变化及相关酶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在辣椒果实的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随果实的生长其含量呈逐渐增高趋势,但不同类型品种在增长幅度上存在差异。2、辣椒果实发育过程中维生素C的积累呈现“慢-快-慢”的模式,其中绿熟期与转色期是果实中维生素C积累最快和最重要的时期。辣椒果实发育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变化与果实生长发育变化基本是同步的。另外,叶片维生素C含量基本呈现“低-高-低”的变化的模式,其中在果实转色期维持在整个发育过程最高水平。3、辣椒果实中GalLDH活性与维生素C积累速率的变化呈极显着直线正相关关系。研究认为,果实中APX和AAO的活性反应时间非常短暂,这也是辣椒能保持高Vc含量的原因之一。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始终未能检测到MDAR和DHAR的活性。叶片中GalLDH活性与其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趋势呈极显着直线正相关关系。但是在叶片中一直未能检测到AAO、APX、MDAR和DHAR活性。4、碳水化合物是植物代谢循环中的主要物质,但就整个发育过程而言,辣椒果实或者叶片中水溶性总糖和还原性糖与辣其维生素C积累量之间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 谌智鑫[7]2011年在《不同储藏条件对干辣椒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茄科辣椒属植物,是一种世界性的蔬菜作物。在中国,辣椒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农民发财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辣椒干储藏是干制辣椒生产、贸易和消费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保证消费市场的周年供应,相当一部分辣椒干需要储藏好几个月、1年甚至更长时间。不合理的储藏条件和方式会导致辣椒干回潮、霉变、商品品质降低、营养品质下降。目前国内外有关辣椒储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不同储藏条件对鲜辣椒果实品质的影响方面,也有少量关于辣椒粉储藏的研究报道,尚未见有关于不同储藏条件对辣椒干品质影响的研究报道。为给辣椒干的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参考依据和科学指导,本研究以线辣椒品种(系)“L14”和“陕椒2006”为试材,在冷藏、常温遮光,常温不遮光条件下储藏8个月,定期观测其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如下:1.不同储藏条件对辣椒干霉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叁种储藏条件相比,“L14”和“陕椒2006”霉变率均为常温遮光>常温不遮光>冷藏。用统计软件SPSS18.0分析表明,在冷藏和常温遮光条件下,霉变率的差异不显着(p>0.05);常温遮光和常温不遮光条件下,霉变率的差异也不显着(p>0.05)。说明光和温度对“L14”和“陕椒2006”储藏期间霉变率的影响都很有限。但对“陕椒2006”而言,在储藏5个月之后,温度对霉变率的影响还是明显的(即冷藏条件下霉变率的提高幅度明显低于其他处理)。2.不同储藏条件对辣椒干中辣椒碱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叁种储藏条件相比,“L14”和“陕椒2006”辣椒碱的保存率均为:冷藏>常温遮光>常温不遮光。用统计软件SPSS18.0分析表明,冷藏处理(在冰箱中进行,也属于遮光处理,下同)与常温遮光处理的辣椒碱保存率从储藏的第5个月开始差异达到显着水平(p<0.05);常温遮光处理与常温不遮光处理的辣椒碱保存率在整个储藏期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由此说明,温度是影响辣椒碱保存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光对其作用不明显。3.不同储藏条件对辣椒干中辣椒红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叁种储藏条件下,“L14”和“陕椒2006”辣椒红色素的保存率均为:冷藏>常温遮光>常温不遮光。采用统计软件SPSS18.0分析表明,在冷藏和常温遮光条件下,辣椒红色素含量变化的差异不显着(p>0.05);常温遮光和常温不遮光条件下,辣椒红色素含量变化差异达到显着水平(p<0.05)。由此说明,在辣椒干储藏期间,光是影响其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温度对其作用不明显。4.不同储藏条件对辣椒干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叁种储藏条件下,“L14”和“陕椒2006”维生素C含量的保存率均为:冷藏>常温遮光>常温不遮光。用统计软件SPSS18.0分析表明,在冷藏和常温遮光条件下,维生素C含量变化的差异显着(p<0.05);常温遮光和常温不遮光处理相比,维生素C含量变化的差异亦显着(p<0.05)。由此说明,温度和光都是影响维生素C储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5.不同储藏条件对辣椒干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叁种储藏条件下,“L14”和“陕椒2006”辣椒干中可溶性糖的增加率均为常温不遮光>常温遮光>冷藏。用统计软件SPSS18.0分析表明,在冷藏和常温遮光条件下,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差异不显着(p>0.05);常温遮光和常温不遮光条件下,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差异也不显着(p>0.05)。说明光和温度对“L14”和“陕椒2006”储藏期间可溶性糖变化的影响都很有限。但对“L14”而言,在储藏4个月之后,温度对可溶性糖变化的影响还是明显的(即冷藏条件下可溶性糖含量的提高幅度明显低于其他处理)。6.不同储藏条件对辣椒干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叁种储藏条件下,“L14”和“陕椒2006”辣椒干中可溶性蛋白质的保存率为常温遮光>常温不遮光>冷藏;用统计软件SPSS18.0分析表明,在冷藏和常温遮光条件下,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差异不显着(p>0.05);常温遮光和常温不遮光条件下,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差异也不显着(p>0.05)。说明光和温度对辣椒干储藏期间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均无明显影响。7.另外,本文还对“L14”、“陕椒2006”和朝天椒中挥发性物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干辣椒中的挥发性物质均为70种。 郝艳娟[8]2016年在《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文中研究指明辣椒(Capsicum spp.),又称为番椒、海椒、辣子、辣茄等,属于茄科(Solanaceae),辣椒属(Capsicum L.),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在世界各地普遍栽培,如南北美、欧洲、亚洲、大洋洲等。随着社会的日新月益的发展,人类开始追求高质量生活,关于蔬菜品质性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辣椒富含多种营养,如维生素A,维生素B,及维生素C,其Vc含量在诸多蔬菜中占巨第一。Vc含量是权衡辣椒果实品质的必要指标之一,众多哺乳动物与人类不能合成自身需要的Vc,必需依靠食物来获得Vc。目前人工合成的维生素和新鲜蔬果是人类补充维生素的重要来源,相比人工合成的维生素,人类看重具有安全性的天然维生素,尤其蔬菜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所以对辣椒果实含有的Vc含量研究变得尤为重要。首先,培育的维生素C含量高的辣椒可以满足人们对辣椒品质的要求,也可以为人类提供了良好的天然维生素来源。其次,辣椒维生素C含量遗传规律及基因定位可为辣椒的品质育种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本试验选用了Vc含量差异显着的高Vc辣椒品种L5做母本,代号为P1,低Vc含量辣椒品种L158做父本,代号为P2,构建了六个世代群体,分析辣椒果实Vc含量及果实相关性状的相关性,运用六世代联合分析法对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利用SSR和AFLP两种标记,筛选与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相关的QTL位点,以期为分子辅助选择育种提供可用的理论参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测量的F2代253棵单株的维生素C含量数据分析,可知F2代群体中的果实中Vc含量呈连续性变化的趋势,峰度值和偏度值的绝对值都小于1,且其频次分布规律是正态分布的表现,是明显的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表明维生素C含量受多个基因控制。(2)对F2群体Vc含量及果实相关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Vc含量与单果平均重呈显着正相关,与果肉厚呈显着负相关。Vc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果横径、果纵径不相关。研究表明在相同表型下,增加单果重,Vc含量会增加,降低果肉厚度,Vc含量会增加。因此选育高维生素C含量的辣椒品种,要考虑提高辣椒的单果重,或者降低果肉厚度。(3)试验应用六世代联合分析方法,探索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遗传规律,结合主基因与多基因相结合的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法。结果表明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遗传模型是C-0模型,即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4)用两亲本筛选389对SSR引物和256对AFLP引物,共得到61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以253棵单株的F2代为群体,构建了一张总长度为1133.87c M,7个连锁群,49个标记,5个QTL位点的遗传图谱,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29.02c M。其中Vc-5的位点与标记CAMS811的距离最小为3.1c M。(5)应用QTL Ici-Mapping 4.0软件,结合F2群体253棵单株的辣椒果实Vc含量数据及分子数据,对Vc含量进行QTL分析,最终共发现5个QTLs,在第一连锁群有2个,在2,3,6连锁群上各有一个位点,而在4,5,7连所群上没有检测到QTL位点。5个位点能解释的表型变异在9.64%-15.07%。(6)运用分子标记CAMS811方法及田间测定方法分别对50份辣椒材料进行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筛选,筛选出4份维生素C含量相对较高的品种,两种筛选结果吻合度达80%。 翟秀明[9]2012年在《以黄色线辣椒为母本的F1代杂种优势及遗传特性研究》文中提出青海省农科院园艺所从红色线辣椒天然种群中发现并成功选出黄色线辣椒变种,编号为H0809。为了更好的了解其主要农艺性状、果实品质成分的关系,本试验以黄色线辣椒H0809以及10份红色线辣椒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以黄色线辣椒为母本F1代的杂种优势及其遗传特性,探讨了线辣椒果实成熟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以及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变化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1份黄色线辣椒材料为母本,10份红色线辣椒为父本,采用顶交法配制10个杂交组合,研究了果实成熟色以及株高、茎粗、开展度、单株产量、单株结果数、平均单果重、果长、果宽8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所有F1代果实成熟色均表现红色;杂种F1的杂种优势是普遍存在的,除开展度外各性状均表现出正向优势,具有较高的超中亲、超高亲以及超标优势;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与杂种优势表现呈正相关。2.黄色线辣椒果实颜色控制基因为隐性突变,果实红色对果实黄色为显性,通过本研究,黄色线辣椒的果实颜色是由一对纯合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它是可以稳定遗传的。3.线辣椒植株性状与果实性状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果宽与单果重呈显着正相关,主侧枝个数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开展度与主侧枝个数、蛋白质含量均呈显着负相关,维生素C与可溶性糖呈显着负相关,果肉厚与Vc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可溶性糖呈显着正相关,其余均未达到显着水平。总体来看,果肉厚对果实营养有正效应。。4.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果实的生长、成熟,含量在逐渐增加;叶绿素含量在果实的成熟过程中逐渐减少,4个品种(系)线辣椒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稍有不同。在母本H0809中,果实在红熟期仍含有一定的叶绿素含量,而F2代的叶绿素含量则降低到几乎为零,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线辣椒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具有显着或极显着的负相关关系,结合表3-7与3-6到3-9,推测母本H0809的颜色与F2代稍有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其红熟果中仍然含有一定的叶绿素含量造成的。 赵海燕[10]2008年在《线辣椒主要性状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红辣椒中的线辣椒变种为我国所独有,主产于我国的陕西、甘肃、新疆、宁夏、山西、河南、四川、贵州和湖南等省(区),质量优良,出口价高,是最受国内外青睐的制干辣椒类型。但在我国关于线辣椒的营养成分、辣椒碱含量及其在果实中的分布、积累、变化和遗传规律、性状间相关性以及影响品种性状的外在因素研究十分有限。为了探明线辣椒主要农艺性状、营养质量及风味成分以及保护酶系的关系,确定不同加工目标线辣椒果实的最佳采收时期,探明果实质量变化的生理机制,本试验选用中国中西部地区8个线辣椒主栽品种及育种优系为材料,进行了农艺性状、营养质量性状、风味成分及保护酶系的测定,并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对线辣椒植株性状与果实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分枝数与单株结果数,果长与果重呈极显着正相关;单株结果数与果长、果宽、果肉厚呈极显着负相关;果重与果肉厚,胎座宽与果肉厚、果宽呈显着正相关;果形指数与果宽、胎座宽呈显着负相关;株高与植株开展度呈显着性正相关;其余性状间也存在一些效应,但均未达到显着水平。2.对线辣椒植株性状与营养及风味成分的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结果数与单株分枝数、辣椒素含量,维生素C与干物质、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单株结果数与干物质含量,株高与维生素C、可溶性糖、植株开展度、干物质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单株结果数与可溶性糖,植株开展度与辣椒素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株高、植株开展度与干物质呈显着负相关,单株结果数与维生素C、干物质含量呈显着正相关性,其余均未达到显着水平,但总体来看,植株开展度对营养成分含量有负效应。3.线辣椒果实性状与营养及风味成分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果重与果长、辣椒素含量,干物质与维生素C、可溶性糖,维生素C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干物质含量与果长、果重、果肉厚呈显着正相关;果长与干物质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果宽、胎座宽与果形指数呈显着负相关;其余均未达到显着水平,但总体来看,果形指数对营养及风味成分的含量多为负效应,辣椒素含量对营养成分的含量也多为负效应。4.线辣椒果实营养及风味成分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变化,结果表明:维生素C和干物质含量在果实发育的整个时期均呈增长趋势,红熟期达到最高,不同品种(系)之间增长变化的速度存在一定差异;可溶性总糖含量先呈缓慢的下降(上升)趋势,以后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而增长,也在红熟期到达最高;蛋白质含量先下降后增加;辣椒素总的变化趋势是,幼果期(花后16~23 d)含量很低,并且增长缓慢,开花23天后迅速增长,绿熟期(花后37~44 d)达到高峰,随后呈平缓下降趋势。5.线辣椒果实中保护酶系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变化结果: POD活性总的动态变化趋势是:活性在果实发育前期较高,随着果实发育,活性不断降低,但在果实发育后期酶活性又略有所增加;辣椒果实中CAT活性品种(系)间差异较大,规律不明显;PPO活性变化趋势差异较小,总体呈下降趋势;SOD活性先增加后降低又增加。6.对线辣椒果实中辣椒素类物质与保护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辣椒素含量的变化与POD活性呈极显着负相关;辣椒素含量的变化与PPO活性变化呈显着负相关,与CAT活性呈负效应,但未达到显着水平。 [1]. 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变化的研究[D]. 高怀春. 山东农业大学. 2004 [2]. 辣椒耐贮运性研究[D]. 李娟娟. 中南大学. 2014 [3]. 辣椒果实存放及熟化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变化的研究[J]. 高怀春. 食品工业科技. 2007 [4]. 光照强度及氮肥对辣椒果实辣椒素代谢、品质和产量的影响[D]. 王金玲. 东北农业大学. 2004 [5]. 贵州遵义虾子一带辣椒品质与区域地质背景关系研究[D]. 张建. 贵州大学. 2017 [6]. 辣椒果实与叶片Vc、糖含量变化及相关酶活性的初步研究[D]. 伍翔. 湖南农业大学. 2009 [7]. 不同储藏条件对干辣椒品质的影响[D]. 谌智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8]. 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D]. 郝艳娟. 东北农业大学. 2016 [9]. 以黄色线辣椒为母本的F1代杂种优势及遗传特性研究[D]. 翟秀明. 青海大学. 2012 [10]. 线辣椒主要性状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D]. 赵海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标签:园艺论文; 辣椒素论文; 维生素 c论文; 辣椒干论文; 可溶性固形物论文; 辣椒论文; 土壤检测论文; 水果论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