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诊断及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诊断及治疗

李杰(敦化市中医院吉林敦化133700)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1-0267-02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风先兆内风旋动熄风镇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由于某种因素造成的脑动脉一过性或短暂性供血障碍,导致相应供血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症状持续时间为数分钟到数小时,24小时内完全恢复,可反复发作,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关于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学说很多,主要有微栓塞,脑血管痉挛、狭窄或受压,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颅内血管炎或脑盗血综合症等也会引起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在中医里隶属于中风范畴,根据其发病时症状及症候治疗等特点属于中风先兆,先兆期表现为肝阳上亢,内风旋动,表现出一派动象,符合风邪的致病特点,即“风中急性期,风性善行而数变”。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并且参考文献古籍及近代医家的论著,现将中风先兆的发病特点及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中风病先兆论治

1.1病因病机特点

本虚标实为中风先兆的病机特点,即正虚于内,风盛于外。由于年老体衰,劳倦内伤,七情过急,嗜醇酒厚味等多种病因长期作用于人体,最终导致脏腑虚衰,精元不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肝阳上亢,内风煽动,风阳挟带痰浊瘀血等病邪上攻于脑,正邪交争,胜负难分则出现中风先兆。即《内经》所谓:“气之与血,并走于上,则为大厥”。清代叶天士谓:“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可见本病的发生着重在于内因,在外风的作用下发为本病。中风先兆的每个症状都表现出一派风性善行而数变的不确定性,因此患者在此期表现出病情不稳定。这是在中风病病程中内风旋动攻冲不定的最明显阶段。

1.2中风先兆的诊断

1.2.1临床症候

症状:阵发性眩晕,恶心呕吐,视物双影,发作性偏身麻木,短暂性语言蹇涩,一过性偏身无力,晕厥发作,头胀痛,手指麻,健忘,筋惕肉瞤,神情呆滞,倦怠嗜卧,步履不稳。

舌象:舌质淡紫或紫暗,舌下静脉紫暗迂曲。

脉象:弦滑。

1.2.2发病特点

上述症状具有突发性,反复性,短暂性和可逆性,好发年龄多在50岁以上,具有吸烟、饮酒,肥胖等多种危险因素。

1.2.3诱发因素

每因七情所伤、劳累过度、吸烟酗酒、感受风寒等原因而诱发。

1.2.4实验室检查

CT征象可见脑萎缩,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血脂检查可见甘油三脂及胆固醇增高等表现。

1.3辨证论治

1.3.1阴虚阳亢,内风煽动

主症:阵发眩晕,两眼黑蒙或失明,一过性偏身瘫软或麻木,口舌歪斜,或口角抽动,语言蹇涩或失语者。

兼症:头痛耳鸣,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少寐多梦,潮热盗汗。

舌象:舌质红,苔薄黄。

脉象:弦细数。

诊断:具备主症、兼症各两项以上,加上舌脉即可以确诊。

治法:滋阴潜阳,平肝熄风

方药:养阴平肝熄风饮

天麻15.0,石决明30.0,白芍25.0,生大黄5.0,生地30.0,夏枯草15.0,丹皮15.0,川牛膝15.0,天冬15.0,钩藤30.0,玄参15.0,龟板15.0。

水煎服日一剂

加减:偏身麻木明显者,加鸡血藤30.0,豨签草30.0,当归15.0;口舌歪斜和指趾抽动者,加僵蚕10g,全蝎10g,蜈蚣3条,地龙20.0;语言蹇涩或不语者,加石菖蒲15g,郁金10g,制远志10g,心烦少寐者,加黄连10.0,莲子心20.0。

1.3.2气虚血瘀,脉络不通

主症:阵发性口舌歪斜,语言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或无力。

兼症:面色无华,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心慌气短,头晕肢肿,纳差。

舌象:舌质暗淡,或有瘀斑,舌苔薄白。

脉象:沉细或细缓而涩。

诊断:具备主症、兼症各2项以上,加上舌、脉象即可确诊。

治法:益气温阳,化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生黄芪90~120g,川芎10g,赤芍15g,葛根30g,当归尾10g,地龙10g,桃仁5g,红花5g,炒枳实10g.水煎服,日1剂水煎服。

加减:口角流涎者,加白术15g,白寇仁10g,自汗者,加白术15g,防风10g,煅龙牡(先煎)各15.0,去葛根;心悸,加茯苓25g,益智仁15g,百合50.0,肢冷畏寒者,加淫羊藿12g,桂枝10g,肉桂5.0。

1.3.3风痰瘀血,上扰神明

主症:阵发性语无伦次,所答非所问,突然失忆,双眼直视,舌强言蹇,肢体抽动,偏身麻木或无力。

兼症:身体肥胖,平素嗜食醇酒厚味,头晕目眩,咯痰痰多。

舌象:舌质暗淡,舌下静脉迂曲青紫,舌苔白腻。

脉象:弦滑

诊断:具备主症、兼症各2项,加舌、脉象即可确诊。

治法:化痰通络,平肝熄风。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法半夏15g,天麻15g,生白术15g,胆南星10g,紫丹参30g,川芎15g,天竺黄10g,制远志10g,石菖蒲15g,郁金15g,全蝎10g.日1剂水煎服,。

加减:头晕目眩明显者,加生龙、牡各30g,泽泻25g,代赭石(先煎)15.0;吐痰黄稠,大便干燥者,为痰火内结之象,加全瓜蒌30g,生大黄(后下)10g,炒枳实10g,黄芩15.0,贝母粉5.0.

1.4注射剂

黄芪红花注射液:益气化瘀通络。用于中风先兆气虚血瘀,脉络不通之症,1次20-6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脉络宁注射液:养阴清热。用于中风先兆阴虚阳亢,肝风内动之症。1次20-3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

清开灵注射液:清热化痰,开窍通络,用于中风先兆风痰瘀血,上扰神明夹杂痰热之症,每次30-6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血栓通注射液:活血化瘀,通脉活络。每次200-400mg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2周。

1.5病案举例

沈某,女性,56岁,于2006年9月12日初诊。自诉右侧肢体活动不灵阵发性发作12小时,每次发作持续约20分钟,伴头晕,右侧肢体麻木,心烦少寐盗汗。查: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诊断:中风先兆,阴虚阳亢,内风煽动。治法: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方药:养阴平肝熄风饮加减

天麻15.0,石决明(先煎)30.0,白芍25.0,生大黄(后下)5.0,生地30.0,夏枯草15.0,丹皮15.0,川牛膝15.0,天冬15.0,钩藤30.0,玄参15.0,龟板(先煎)15.0,鸡血藤30.0,豨签草30.0,当归15.0,水煎服日1剂,连服10诸症均安,嘱再服10剂巩固疗效。随访未再复发。

2按语

2.1中风先兆的治疗贵在及时,若延误时机,就有可能发展为中风病,治疗及恢复均较难。

2.2在进行中风先兆的诊断时,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特点(主症)和发病特点,对于其他项目仅供参考。尤其是对当前实行的“中风预报”的诊断,只能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否则贻误病情。

2.3中风先兆与脑CT脑CT检查对脑血管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西医对脑血管意外诊断的准确性。但是对于中风先兆的诊断,意义不大;脑CT检查不论是否正常,还是微小血栓形成,还是小栓塞,只要符合上述中风先兆诊断标准者,就应该按照中风先兆辨证论治。但是脑CT对中风先兆的预后则有指导意义,凡脑CT检查异常者,治疗起来较为困难,症状消失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

2.4中风病复发亦有先兆,在有中风后遗症的病人中,第2次或第3次复发之前,约有1/3患者出现先兆症状。笔者统计了90例复中的病人,有35例出现先兆症状。不过复中病人的先兆症状来得较缓慢,发作性不像第1次中风先兆那样明显,症状亦不严重。至发为中风的时间较长,多经3至7天,甚至半月或更长。

2.5中风先兆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二者均是导致中风病的前驱证候,中医叫中风先兆,西医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2.6治疗中风先兆,勿忘用熄风药:在中风病病程中,先兆期内风旋动,气血逆乱是主导病机,故熄风镇痉为主要治疗大法。常用药如天麻、地龙、僵蚕、全蝎、蜈蚣、钩藤、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代赭石等。

2.7中风先兆的患者经过系统治疗痊愈后,勿忘控制危险因素,比如饮食宜清淡少盐,忌烟酒,减轻体重,及时治疗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等,这对预防今后复发有重要指导意义。

标签:;  ;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诊断及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