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慢性疼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疼痛,抑郁,神经,胸椎,耻骨,因素,女性。
慢性疼痛论文文献综述
周少华,邓燕霞,梁芳[1](2019)在《慢性疼痛伴抑郁状态患者照顾者负担与健康教育需求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慢性疼痛伴抑郁状态患者照顾者负担与健康教育需求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1日~2019年6月1日收治的80名慢性疼痛伴抑郁状态患者照顾者的一般资料,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照顾者负担问卷(CBI)进行调查,分析照顾者负担与健康教育需求相关性。结果:慢性疼痛伴抑郁状态患者照顾者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慢性疼痛伴抑郁状态患者照顾者CBI得分为(55.94±16.97)分,其中情感性负担最严重,为(14.77±3.26)分;慢性疼痛伴抑郁状态患者照顾者健康教育需求总分为(30.25±4.01)分,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非常需要及需要)排在前3位的是:疾病治疗方案、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的处理、不良情绪调控;对健康教育需求的方式以面对面讲解演示(40.00%)和专题讲座(26.25%)为主;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时间依赖性负担、发展受限性负担、身体性负担、情感性负担、社交性负担评分与健康教育需要总分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慢性疼痛伴抑郁状态患者照顾者负担与健康教育需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了解慢性疼痛伴抑郁状态患者照顾者的心理负担及对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的需求情况,可以为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齐鲁护理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周俏,陈淑萍[2](2019)在《神经阻滞疗法应用于慢性疼痛性肌腱炎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神经阻滞疗法应用于膝关节慢性疼痛性肌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膝关节慢性疼痛性肌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我院制定的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神经阻滞疗法,研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疼痛评分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皮肤瘙痒、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疼痛性肌腱炎患者应用神经阻滞疗法临床效果显着,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2期)
Wenjie,Zhou,Yan,Jin,Qian,Meng,邵寒雨,张志军[3](2019)在《慢性疼痛共患抑郁症的神经环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疼痛共患抑郁症(comorbi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chronic pain, CDS)是常见的健康问题,但其神经环路机制仍然不清楚。本研究发现一条新的神经环路,即来自中缝背核(DRN)的五羟色胺(5-HT~(DRN))直接投射到杏仁体中央核(CeA)中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SOM)阳性和阴性的中间神经元。杏仁体中央核SOM (SOM~(CeA))阳性神经元直接投射到调节抑郁的外侧缰核(LHb)。慢性疼痛雄性小鼠中的5-HT~(DRN)→SOM~(CeA)神经通路被抑制。通过化学遗传和光遗传方法激活这条通路减轻了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数据显示,与健康人相比,慢性疼痛共患抑郁症病人中CeA和DRN的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减弱,而慢性疼痛不并发抑郁的病人此功能连接减弱不明显。这些研究结果表明5-HT~(DRN)→SOM~(CeA)→LHb神经通路可能参与调节CDS的一些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滕培兰,徐德荣,王宁,吕菲,刘恒花[4](2019)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预防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综合征(PTPS)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术后镇痛,抑制炎性反应,以减少慢性疼痛综合征(PTPS)发生,提高开胸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择开胸手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均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术中静吸复合麻醉维持,术毕接静脉电子镇痛泵(镇痛泵配方)。观察组麻醉前在超声引导下在患侧胸5-6水平行椎旁神经穿刺置管,注入0.375%罗哌卡因10mL,测平面。麻醉方法同对照组。术毕行连续胸椎旁神经自控镇痛。(镇痛泵配方)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 h、6h、24h、48h疼痛评分(VAS),采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h、48h血液标本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浓度。对上述指标行组间比较。随访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PTPS的发生率并行组间比较。结果 (1)观察组患者术后2 h、6h、24h、48h 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2)两组患者术前IL-6、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48h观察组患者血清IL-6、CR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3)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PTPS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可降低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减轻炎性反应,降低术后一年内PTPS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92期)
韩佳睿,张媛,张柏宁[5](2019)在《慢性疼痛的心理及社会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疼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可导致生理系统、认知功能、行为活动、心理情绪等方面的紊乱。影响慢性疼痛发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心理社会因素主要是一般心理社会因素、精神应激和其他因素,在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发挥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针对慢性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有助于对慢性疼痛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92期)
[6](2019)在《慢性疼痛使人心情沮丧机理查明》一文中研究指出北海道大学的研究小组,查明了慢性疼痛引起抑郁状态的脑内机理。慢性疼痛会让人心情沮丧,但此前一直不清楚其详细的机理。此次,研究小组着眼于名为终纹床核的大脑区域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疼痛的持续,终纹床核内的神经信息传递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持续抑制大脑内的犒赏系统。大脑内的犒赏系统是控制"愉悦情(本文来源于《家庭医药.快乐养生》期刊2019年11期)
王建华,仲秀玲,李凤,苏立苓,宋开兰[7](2019)在《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老年患者人数增长,疼痛性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老年慢性疼痛与年龄老化伴随,导致老年人产生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和社会活动能力下降,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心理、行为和认知功能。慢性疼痛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本文通过综述老年慢性疼痛概念、流行病学特征、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测量工具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以期为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进而提高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职业与健康》期刊2019年21期)
华洁,王丽娜,金晓红,赵向琴,张英[8](2019)在《慢性疼痛患者伴发抑郁焦虑情绪的观察及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慢性疼痛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并探讨其与疼痛的相关性。方法 200例慢性疼痛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或联合微创介入方法治疗疼痛。于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中文简化版McGill疼痛问卷(SF-MPQ)、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进行疼痛、抑郁和焦虑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SF-MPQ、PHQ-9、GAD-7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抑郁焦虑情绪与疼痛呈正相关(r=0.657、r=0.511,P<0.01)。结论慢性疼痛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情绪,随着疼痛程度降低,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抑郁焦虑情绪与疼痛有关。(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9年20期)
彭芸[9](2019)在《转变观念,女性不要对“痛魔”一忍再忍》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调查发现,女性疼痛的发生率和疼痛性疾病的发病率都明显高于男性:30%~50%的女性遭遇过痛经,女性生育期怀孕后常伴发腰痛、坐骨神经痛,分娩时的产痛,产后遗留的后背痛、耻骨联合痛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阴神经痛综合征等妇科疾病,都是女性所独有的疼(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9-10-21)
朱瑜琪,王秀红,宁德花[10](2019)在《揿针疗法在骨科常见慢性疼痛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揿针疗法在骨科常见慢性疼痛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在我院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160例,行腧穴埋针法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随访6个月复发率。结果揿针疗法治疗骨科常见慢性疼痛性疾病总有效率为92.50%,其中治愈88例,好转60例,无效12例。随访6个月总复发率为4.38%,其中颈型颈椎病、肱骨内上髁炎未见复发病例,肱骨外上髁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各复发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内侧关节间隙疼痛复发5例。结论揿针疗法治疗骨科常见慢性疼痛性疾病,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9年20期)
慢性疼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神经阻滞疗法应用于膝关节慢性疼痛性肌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膝关节慢性疼痛性肌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我院制定的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神经阻滞疗法,研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疼痛评分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皮肤瘙痒、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疼痛性肌腱炎患者应用神经阻滞疗法临床效果显着,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慢性疼痛论文参考文献
[1].周少华,邓燕霞,梁芳.慢性疼痛伴抑郁状态患者照顾者负担与健康教育需求相关性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9
[2].周俏,陈淑萍.神经阻滞疗法应用于慢性疼痛性肌腱炎的临床效果[J].人人健康.2019
[3].Wenjie,Zhou,Yan,Jin,Qian,Meng,邵寒雨,张志军.慢性疼痛共患抑郁症的神经环路[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
[4].滕培兰,徐德荣,王宁,吕菲,刘恒花.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预防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综合征(PTPS)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5].韩佳睿,张媛,张柏宁.慢性疼痛的心理及社会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6]..慢性疼痛使人心情沮丧机理查明[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9
[7].王建华,仲秀玲,李凤,苏立苓,宋开兰.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19
[8].华洁,王丽娜,金晓红,赵向琴,张英.慢性疼痛患者伴发抑郁焦虑情绪的观察及相关性分析[J].广东医学.2019
[9].彭芸.转变观念,女性不要对“痛魔”一忍再忍[N].中国妇女报.2019
[10].朱瑜琪,王秀红,宁德花.揿针疗法在骨科常见慢性疼痛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