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显微组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组分,韩城,各向异性,反射率,电阻率,有机质,无烟煤。
显微组分论文文献综述
杜美利,杨敏,杨瑞,朱晨浩,朱超[1](2019)在《贵州大河边矿煤显微组分解离规律及其分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贵州大河边矿煤为研究对象,确定了其在显微光学条件下煤岩显微组分的组成、赋存状态及含量特征,同时采用XRD衍射技术分析了原煤中矿物组成。通过对原煤的破碎解离,进而研究了壳质组、镜质组和惰质组在不同粒级的解离规律,在此基础上使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研究了显微组分的分选,并验证了超声辅助对分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煤中壳质组分布方式主要以片状、细脉状形式存在,与镜质组紧密连生,轮廓清晰;镜质组主要以团块状形式出现,具有明显内生裂纹;惰质组主要包括丝质体和半丝质体2大类,半丝质体单体粒度较小,部分具有鳞片状结构,丝质体细胞结构保存十分完好。各粒级显微组分单体解离度随着破碎程度的加深逐渐增大,其中破碎对镜质组和惰质组的解离效果更加明显,3种显微组分最佳解离粒度为0.125~0.074 mm。壳质组、镜质组和惰质组的最佳分选密度分别为-1.15,1.27~1.29,1.33~1.35 g·cm~(-3),超声辅助有利于提高壳质组的分选效果。(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武乐鹏,宋强,舒新前[2](2019)在《超声处理对显微组分浮选分离及热解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考察捕收剂、起泡剂及超声频率对煤有机显微组分中镜质组富集率影响,在实验室自制反应装置上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并通过SEM、FTIR和TG等分析了超声处理前后煤的表面形貌和热解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当在捕收剂用量为0. 9g/L,起泡剂用量为0. 11g/L,超声频率为100kHz时,获得最大的镜质组富集率,为76. 98%;响应面实验预测的最大镜质组富集率为79. 27%;超声处理使煤粒表面矿物质得以清洗,热重分析表明,超声处理后浮选精煤镜质组失重率降低,而尾煤惰质组变化不大。显微组分的红外分析表明,镜质组含氧官能团特征峰振动强度大于惰质组,而惰质组的芳香含量较高。(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闫顺风,冯松宝,张雅茹,黄伊恒,董致成[3](2019)在《淮北煤田任楼煤矿煤的不同显微组分热解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给任楼煤矿煤的分级利用提供理论指导,在显微组分分离的基础上,进行了各显微组分热解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3种显微组分在400~570℃均出现明显的失重现象,壳质组在400℃左右开始热解,失重速率峰温约为450℃,失重率大;镜质组和惰质组在420℃开始热解,失重峰温约为475℃。壳质组在整个热解过程中失重率为39%,平均最大热解速率为0.95 mg/(g·min);镜质组失重率为32.5%,平均最大热解速率为0.53 mg/(g·min);惰质组失重率为29.5%,平均最大热解速率为0.49 mg/(g·min)。(本文来源于《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宇天伟,冯松宝,闫顺风[4](2019)在《淮北煤田煤中不同显微组分的热解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的热解是煤转化的必经过程。将煤样粉碎至74μm以下后,通过浮选法分离富集镜质组、惰质组、壳质组,针对煤的单一组分研究煤的热解率和热解速率特征。实验显示,在整个热解阶段壳质组平均失重47%,热解速率最大值为0.7 mg/(g·min);镜质组和惰质组平均失重分别为31.5%和27%,热解速率最大值分别为0.31 mg/(g·min)和0.21 mg/(g·min)。(本文来源于《能源技术与管理》期刊2019年05期)
李首毅,林雄超,鲁倍倍,王永刚,张登跃[5](2019)在《矿物质对高碱煤显微组分热解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固定床热解炉和热重分析仪研究了沙尔湖煤显微组分的热解特性和产物产率,考察了酸洗处理对热解产物和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浮沉实验发现镜质组富集于S2(密度为1.4~1.5g/cm3浮选煤样)中,惰质组富集于S3(密度为>1.5g/cm3浮选煤样)中,其中S3所含硅铝酸盐类矿物显着高于S2。且碱及碱土金属(alkali and alkaline earth metals, AAEM)多以可溶性形式存在,经酸洗处理后剩余矿物质主要为石英、高岭土及硅酸盐类。在选用不同煤样进行热解特性分析发现,碱及碱土金属的存在会抑制热解主反应阶段的挥发分释放,而在二次脱气阶段,AAEM矿物质则会提高挥发分的释放速率。且在热解实验中发现,AAEM在热解中会充当煤大分子结构的交联点,降低热解焦油产率。对比不同显微组分发现,惰质组热稳定性更强,镜质组中烷烃侧链较多,芳香度较小,更易受热断裂。采用Doyle积分法确定了沙尔湖煤热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08期)
焦淑静,张慧,薛东川[6](2019)在《叁塘湖盆地芦草沟组页岩有机显微组分扫描电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塘湖盆地芦草沟组泥页岩处于低成熟-成熟早期阶段,热演化成熟度适宜,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以Ⅰ型和Ⅱ型为主;大量烃类滞留于烃源岩中,形成页岩油,为一套优质烃源岩。扫描电镜具有放大倍数高,图像立体感强,制样方法简单等优点,使得显微组分原始状态及与矿物接触关系得以保存,是研究有机显微组分的良好手段。芦草沟组页岩有机显微组分种类丰富,笔者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通过形貌特征、赋存状态及化学成分识别出了腐泥组、镜质组、惰质组、壳质组和动物有机碎屑,五大显微组分组中的沥青质体、镜质体、丝质体、孢粉体、角质体、树脂体和动物碎屑体等七种显微组分,并详细介绍了每种显微组分的形成原因、形态特征及识别方法。芦草沟组页岩中,沥青质体是最主要的显微组分,具有很好的生烃潜力。(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何鑫[7](2019)在《低阶煤显微组分摩擦荷电机理及电选分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煤直接液化技术因其可以缓解我国石油资源紧缺及环境污染的潜力而备受关注。煤液化效果优劣的关键在于原料煤中活性显微组分镜质组和惰性显微组分惰质组的分布比例,摩擦电选技术是有效的显微组分干法分选技术。本文以神华集团煤液化示范低阶煤种为研究对象,提取原煤中高纯度镜质组和惰质组,并应用现代精密表征手段获取显微组分微观表面信息,探究两者摩擦荷电差异机理;基于显微组分电学参量特性分析其对镜、惰组分电选过程影响机制;考察显微组分摩擦荷电特性,筛选最优起电器内壁摩擦介质;应用摩擦电选进行了低阶煤镜质组与惰质组分离富集试验,结合前期机理分析并优化了分选过程。基于高纯度显微组分微观表面信息的表征,揭示了两者荷电差异机理。原子力显微镜(AFM)探测出惰质组的表面电势高出镜质组0.42 V,表明具有高表面电势值的惰质组在与镜质组的摩擦电选过程更易带负电荷,而镜质组表面易带正电荷。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定量分析中惰质组高负电性基团含量以及X射线衍射图谱(XRD)结构参数检测中惰质组高石墨化程度,紧密的内部结构以及强束缚电子能力都佐证了显微组分表面电势的测量结果。红外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定量分析显示两组分的疏水官能团含量基本持平,但惰质组具有高亲水基团含量,表明惰质组应更易受到环境中相对湿度的影响。通过显微组分电学参量(电阻率和相对介电常数)特性研究,分析其对电选过程的影响机制并预测了镜质组和惰质组摩擦电选行为。基于两显微组分皆属于绝缘体范畴,二者电阻率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而降低,且相对湿度对其影响强度更高。<200目样品中,各环境设定值下的惰质组电阻率始终高于镜质组(0.04 GΩ·m~0.64 GΩ·m)。据此预测两者在获取相反极性的表面电荷后到达高压静电场前的运输阶段中,镜质组更易失去摩擦所得的正电荷,而惰质组能较好地保持表面负电荷。高温低湿的环境可以将显微组分电阻率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条件下,进一步有效缩小两组分的电阻率差值,提升活性组分镜质组保持电荷的能力。两显微组分相对介电常数皆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而上升,且更易受到相对湿度影响。所有温度和相对湿度测试值下,<200目样品中惰质组的相对介电常数值始终高于镜质组(0.21~0.99)。据此预测两者在结束运输过程后进入高压电场分选阶段中,惰质组携带负电荷移向正极板的路径受自身高极化性质的干扰程度大,而镜质组的分选轨迹则相对稳定。高温低湿的环境在降低显微组分相对介电常数的同时扩大了两者的相对介电常数差值,进一步降低了活性组分镜质组的极化性能。由于相对湿度对于显微组分两电学参量的影响大于温度,因此在运输和电场分选阶段皆需着重控制相对湿度。考察了显微组分与八种摩擦介质的荷电特性,筛选出最优起电器摩擦介质并研究了显微组分相互摩擦荷电行为。显微组分与待选介质的摩擦荷质比绝对值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随着相对湿度的上升而降低。摩擦介质的选择顺序如下:聚酰胺(PA)>铜>铝>不锈钢>(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以及硅胶)。固定镜质组为摩擦介质,测试惰质组与其摩擦后表面荷电情况。各种环境条件下,惰质组表面均带负电且摩擦起电效果良好,两组分相互摩擦特性及规律同显微组分与待选介质测试结果一致。探明了低阶煤中显微组分摩擦电选分离富集行为,并通过两段分选系统的建立,强化了显微组分富集效果。镜质组易带正电,在负极产品中富集,惰质组易于带负电,在正极产品中富集。显微组分的分离富集与低阶煤的降灰过程同步。产品灰分降低,镜质组含量和回收率随之升高;产品灰分上升,则惰质组含量和回收率随之增加。同一分选条件下,惰质组回收率恒高于镜质组。两组分的回收率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上升,随相对湿度的升高而降低,且提升温度对显微组分分离富集效果优化程度高于降低相对湿度。叁种系统操作条件对显微组分摩擦电选的影响顺序如下:分选电压>入料速度>运输风量。相比环境和系统操作条件,增加二段分选对于提升显微组分电选分离富集效果的作用最佳(镜质组和惰质组含量分别提高13.99%和12.88%),且一段分选后,负极再分选的二段产品和正极再分选的二段产品可以分别作为镜质组富集物和惰质组富集物。论文共包含图42幅,表22个,参考文献166篇。(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秦红璐[8](2019)在《韩城矿区煤岩显微组分的大分子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层气是指赋存在煤层中的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有机气体,在煤化作用过程中,由于成煤物质和成煤环境的不同,各煤层的煤岩显微组分有较大差异,而煤岩显微组分对于煤体结构和吸附性具有较大影响。因此,为提高煤岩显微组分对煤层气吸附影响的认识,从而为有利区预测和煤层气开采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以韩城矿区不同煤岩显微组分(富镜质组、富惰质组)煤样为研究对象,收集韩城矿区基础地质资料,同时结合基础实验测试结果和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经过综合分析得到以下认识:1、对富镜质组象山(XS)煤样和富惰质组桑树坪(SSP)煤样的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核磁共振图谱(~(13)C-NMR)进行分峰拟合,并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1)芳香结构吸收带解析得出富惰质组煤样的邻位二取代含量较多,邻位叁取代含量二者相差不大,而苯环五取代含量却是富镜质组煤样更占优势;从含氧官能团吸收带解析结果可以看出富镜质组煤样的CH_3对称弯曲振动含量明显高于富惰质组煤样;脂肪结构吸收带解析结果说明在两个煤样中亚甲基含量均高于甲基含量;羟基吸收带解析结果说明XS和SSP煤样的分子结构中-OH多以羟基-羟基缔合结构呈现,而非以游离状态呈现。(2)对XPS分析得出两煤样中氮的主要存在形态均为吡咯与吡啶型氮,并且吡啶与吡咯的总含量达75%以上,其次还含有较少的季氮和氮氧化物,其中氮氧化物可能是煤样中吡咯和吡啶在空气中被长期氧化的产物。对硫元素分析得出XS煤样中硫主要以噻吩硫和亚砜硫为主,SSP煤样主要以噻吩、亚砜硫和砜型硫为主。(3)从~(13)C-NMR图谱可以看出,峰位主要集中在0-50ppm和110-140ppm之间,并且富惰质组煤样芳香碳部分略高于富镜质组煤样,这主要是由于SSP煤样变质程度略高于XS煤样所致。通过对~(13)C-NMR图谱解析,结合核磁共振中碳原子化学位移归属表,计算出富镜质组煤样和富惰质组煤样的12个结构参数,从而得出富镜质组煤样的桥周边平均值为0.29,富惰质组煤样桥周边平均值为0.34。2、基于图谱实验分析数据,结合ACDLab软件和Material Studio软件,进行了初始模型构建和最终模型校正。(1)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构建了富镜质组煤样与富惰质组煤样的初始平面结构模型。其中富镜质组XS煤样以缩合程度为2和3的芳香化合物为主,富惰组SSP煤样以缩合程度为3的芳香化合物为主,并加入少量缩合度为4和5的芳香环,通过不断调整各官能团的连接方式和顺序,直至实验实测谱图与模型模拟谱图基本吻合,从而得到最终平面结构模型。(2)对最终平面结构模型进行分子力学几何优化和分子动力学退火优化,得到富镜质组与富惰质组煤样的最低能量构型,可以明显的看出,经过几何优化和退火优化后的模型,化学键经过了不同程度的扭转和弯曲,外观显示更加紧凑。通过对比优化前后能量变化,价电子能和非成键能都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其中价电子能的降低主要是依靠键伸缩能的减低,但是键角能和扭转能却有略微的增加,说明煤样的分子结构经过化学键的扭转及弯曲,从平面结构变成了更加稳定的立体结构,芳香环之间以л-л相互作用以近乎平行的方式更加稳定的排列。(3)利用~(13)C-NMR谱图对比、真相对密度比较和C、H、O、N、S等元素含量是否与元素分析结果接近等方式,来对构建的不同煤岩显微组分煤分子结构进行检验,通过检验证明构建的富镜质组XS煤样和富惰质组SSP煤样的大分子结构,能较好的反映煤样的主要结构特征参数,因此认为构建的大分子结构模型是比较合理的。3、将构建的最优周期性结构模型在Material Studio8.0软件中进行了饱和吸附和等温吸附特征研究,并得到了如下认识:(1)从富镜质组煤样和富惰质组煤样饱和吸附甲烷和二氧化碳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可以知道,吸附作用主要依靠范德华能的作用,甲烷吸附没有氢键作用,而二氧化碳吸附有氢键能的作用,并且富惰质组煤中的氢键作用要强于富镜质组煤样,吸附属于物理吸附,吸附集中现象在富镜质组中表现更加明显。从饱和吸附数据看出,二氧化碳吸附量高于甲烷吸附量。(2)从等温吸附模拟实验数据得出,吸附量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而且富镜质组煤样对温度的敏感性大于富惰质组煤样。吸附量随着压力增加均呈现“快吸—慢吸—动态平衡”叁段式变化特征。同温同压下,二氧化碳与甲烷相比更容易被煤样吸附。将富镜质组煤样与富惰质组煤样置于相同温度和坐标系下,对比数据得出,在研究的四个温度点中,富镜质组煤样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吸附量均高于富惰质组煤样。二元等温吸附模拟表明,CO_2与CH_4相比具有较强的吸附竞争性。(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李久庆[9](2019)在《永安超无烟煤显微组分及其光性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超无烟煤在石墨烯原材料制备中可能存在天然优势。福建省超无烟煤占全省煤炭资源97%左右,独特的煤化作用历史和地质条件造就了研究煤向石墨转化的天然实验室。为此,本文以福建永安地区中二迭统童子岩组为对象,分析超无烟煤显微组成特点,研究显微组分反射光性演化规律,探讨显微组分构造变形机制,取得系统认识。发现超无烟煤除原有显微组分外,衍生出一系列光性变化强烈的新(次)生显微组分,构成超无烟煤独特的显微组分类型。超无烟煤原有显微组分演化速率和演化程度不一,(变)壳质组演化超前于(变)镜质组,(变)惰质组较滞后,新生显微组分光学各向异性显着,见流动状结构的各向异性体和后生裂隙产出的类石墨体。发现超无烟煤原有显微组分壳质组最大反射率(ER_(o,max))超过镜质组最大反射率(VR_(o,max)),惰质组最大反射率(IR_(o,max))最低,光学性质相比于低~中阶煤发生“倒转”。各类显微组分最小反射率(R_(o,min))及双反射率(R_(bi))随VR_(o,max)增加发生“逆转”,转折点位置与显微组分演化速率快慢相对应,暗示不同显微组分石墨化作用进程以及可石墨化程度有所不同。发现超无烟煤显微组分反射率参数演化在同种显微组分中具有共性规律,不同显微组分之间差异明显,对应于超无烟煤显微组分演化的阶段性和阶跃性;显微组分演化受控于地层温度、压力以及成煤环境和成煤母质类型,在超无烟煤阶段向长程有序石墨结构转变明显,拼迭作用是其重要演化机理。(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6-01)
赵云鹏,胡浩权,靳立军,魏贤勇[10](2019)在《矿物质对不同还原程度煤显微组分半焦燃烧特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热重分析仪上考察了内在矿物质和叁种无机组分(CaO、Fe_2O_3和Al_2O_3)对不同还原程度煤显微组分半焦燃烧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弱还原性煤显微组分半焦的燃烧反应性高于还原性煤显微组分半焦;内在矿物质降低了镜质组半焦的起燃温度,但对惰质组半焦燃烧有明显抑制作用;叁种外加矿物质对还原性煤显微组分半焦燃烧均有抑制作用,抑制顺序为Al_2O_3>CaO>Fe_2O_3,而CaO对弱还原性煤显微组分半焦燃烧有一定催化作用,并且Al_2O_3和Fe_2O_3对弱还原性煤显微组分半焦燃烧抑制作用也低于对还原性煤显微组分半焦燃烧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显微组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考察捕收剂、起泡剂及超声频率对煤有机显微组分中镜质组富集率影响,在实验室自制反应装置上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并通过SEM、FTIR和TG等分析了超声处理前后煤的表面形貌和热解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当在捕收剂用量为0. 9g/L,起泡剂用量为0. 11g/L,超声频率为100kHz时,获得最大的镜质组富集率,为76. 98%;响应面实验预测的最大镜质组富集率为79. 27%;超声处理使煤粒表面矿物质得以清洗,热重分析表明,超声处理后浮选精煤镜质组失重率降低,而尾煤惰质组变化不大。显微组分的红外分析表明,镜质组含氧官能团特征峰振动强度大于惰质组,而惰质组的芳香含量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显微组分论文参考文献
[1].杜美利,杨敏,杨瑞,朱晨浩,朱超.贵州大河边矿煤显微组分解离规律及其分选[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9
[2].武乐鹏,宋强,舒新前.超声处理对显微组分浮选分离及热解影响研究[J].煤炭工程.2019
[3].闫顺风,冯松宝,张雅茹,黄伊恒,董致成.淮北煤田任楼煤矿煤的不同显微组分热解特征[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宇天伟,冯松宝,闫顺风.淮北煤田煤中不同显微组分的热解特征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9
[5].李首毅,林雄超,鲁倍倍,王永刚,张登跃.矿物质对高碱煤显微组分热解特性的影响[J].化工进展.2019
[6].焦淑静,张慧,薛东川.叁塘湖盆地芦草沟组页岩有机显微组分扫描电镜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19
[7].何鑫.低阶煤显微组分摩擦荷电机理及电选分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8].秦红璐.韩城矿区煤岩显微组分的大分子结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9].李久庆.永安超无烟煤显微组分及其光性演化[D].中国矿业大学.2019
[10].赵云鹏,胡浩权,靳立军,魏贤勇.矿物质对不同还原程度煤显微组分半焦燃烧特性影响[J].化工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