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模糊语言产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模糊语言,合作原则,审美特征,违反
模糊语言产生论文文献综述
傅建华[1](2013)在《模糊语言的产生及语用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模糊语言广泛存在于言语交际之中,本文结合会话原则中的违反合作原则的情形探讨模糊语言的产生,并进一步分析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即模糊语言会给人以意境美的感受。(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3年07期)
王箕裘[2](2012)在《模糊语言产生的原因及其研究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客观现象分析入手,遵循思维的的基本规律,从人们认识事物的局限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强制划分、人们认识和评价事物的标准等方面探讨模糊语言产生的原因及其研究对象,试图为模糊语言学理论构建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李文[3](2004)在《模糊语言产生的动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楚、明确是人们对语言表达的一贯要求,但在现实生活中,模糊语言大量存在。模糊语言产生(表达)是言者的心理因素与语境、听者等诸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心理因素就其个性心理而言,分为动机、认知、情绪和情感,人格等。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现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部心理过程,是行为的直接动力。人们不能直接观察到动机,但可以通过任务的选择,努力的程度,对活动的坚持性和语言产生等外部行为来推断出(彭聃龄,2001:323)。动机的分类方式很多,从动机的意识水平上可分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本文重点分析了言者模糊语言产生的有意识动机。模糊语言产生的有意识动机即指言者故意表达模糊语言,其言语行为有明确的目的。本文分析结果表明,提供适量信息、故意隐瞒信息、保护自我、出于礼貌、满足尊重的需要、实施言外和言后之力、遵循经济原则和传递情感是模糊语言产生的主要动机。这些有意识动机均可导致模糊语言产生,而同一种动机也可导致不同的模糊语言产生。 本研究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探讨动机与模糊语言产生的关系,对于把握模糊语言的动态特征,探索语言模糊性的根源具有一定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04-04-30)
杨斐翡[4](1993)在《从模糊语言的特性及产生背景看其交际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在语言运用和研究中往往要求精确。近年来,模糊理论的问世给语言的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人们不得不对以往的观念以及语言本身来一番重新审视。研究表明,语言的模糊性实为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因而模糊语言在语言交际中有其特有的功用。本文拟就模糊语言的特性、产生背景以及其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所表现的功能谈谈粗浅的认识。(本文来源于《福建外语》期刊1993年Z2期)
模糊语言产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客观现象分析入手,遵循思维的的基本规律,从人们认识事物的局限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强制划分、人们认识和评价事物的标准等方面探讨模糊语言产生的原因及其研究对象,试图为模糊语言学理论构建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糊语言产生论文参考文献
[1].傅建华.模糊语言的产生及语用功能[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
[2].王箕裘.模糊语言产生的原因及其研究对象[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3].李文.模糊语言产生的动机分析[D].安徽大学.2004
[4].杨斐翡.从模糊语言的特性及产生背景看其交际功能[J].福建外语.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