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十六烷值燃料论文-范玮卫,贾明,常亚超,解茂昭

高十六烷值燃料论文-范玮卫,贾明,常亚超,解茂昭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十六烷值燃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外延法,滞燃期,十六烷值,基础参比燃料骨架机理

高十六烷值燃料论文文献综述

范玮卫,贾明,常亚超,解茂昭[1](2016)在《基于着火延迟数据的外延法预测燃料的十六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前期工作提出了一种用基础参比燃料骨架机理根据滞燃期数据预测燃料十六烷值的方法.该方法受到参比燃料的组分(即正十六烷和异十六烷)自身十六烷值的限制,不适用于十六烷值超出15~100的燃料.针对这一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根据混合物的十六烷值,通过线性拟合方法预测十六烷值超出15~100的燃料的十六烷值,即外延法.结果表明,外延法可以预测十六烷值超出15~100的燃料的十六烷值,并且外延法无需已知纯燃料的十六烷值,但其具有误差累计特性.(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李瑞娜,王忠,李铭迪,赵洋,倪培永[2](2013)在《酯类燃料十六烷值估算方法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酯类燃料十六烷值现有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根据燃料分子结构特征和活性原子机理,考察了酯类燃料十六烷值的影响因素,从密度、折射率以及化学键键能的角度,提出了改进的酯类燃料十六烷值的计算公式。通过对比7种酯类燃料十六烷值的计算值与实验值,验证计算公式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酯类燃料的十六烷值随着其分子中双键数目的增加而降低,随分子中碳链长度的增加有所提高;酯基是导致酯类燃料十六烷值高于烃类燃料的主要因素。由改进公式计算的十六烷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3.50,与现有计算公式相比,平均绝对误差降低了4.40,有效地提高了酯类燃料十六烷值的估算精度。(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3年05期)

许汉君[3](2010)在《甲醇对高十六烷值燃料着火与燃烧特性影响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柴油引燃甲醇是缓解能源与环境双重压力的一种经济、高效、清洁的发动机燃烧模式。优化柴油/甲醇双燃料燃烧是此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故需从反应动力学基础研究层面开始进行柴油/甲醇双燃料的着火与燃烧特性的研究。本文采用柴油的参比燃料正庚烷替代柴油,利用模拟和实验的方法,对甲醇/正庚烷低温氧化(着火)和高温氧化(燃烧)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对于低温氧化,在高压共轨柴油机上柴油引燃甲醇的工作过程以及在定容弹中用柴油喷入高温高压甲醇空气混合气的实验,均发现滞燃期与通常柴油喷进空气相比延长了许多,同时发现甲醇对柴油着火时间的迟滞作用随温度升高而减弱。为了深入了解甲醇形成的热氛围迟滞柴油着火的机理,利用零维模型开展了甲醇与正庚烷双燃料着火过程的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模拟。结果发现,甲醇的存在改变了正庚烷在着火准备期内OH和HO_2自由基的生成与消耗途径。特别是,甲醇的加入不利于正庚烷的低温氧化区间OH的生成,抑制了低温放热的强度,从而延迟了放热的时间。该计算结果准确描述了柴油引燃甲醇的双燃料燃烧特点。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在双燃料整个着火过程中,正庚烷、甲醇及甲醛与OH的脱氢反应是最重要的。此外,在低温反应区,有正庚烷链分支反应。进入负温度系数区,有正庚烷链传递反应和HO_2、H_2O_2的生成与分解。当到达高温放热区,还有H_2O_2的生成与分解。计算结果指出,初始温度低于1000K时,双燃料的滞燃期比单燃料的长,但当温度超过1000K,情况则相反。最后,初步创建了17步甲醇/正庚烷集总模型。对于高温氧化,利用低压预混火焰结合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技术和分子束取样质谱技术,探测并计算了甲醇掺混比为0%、11%、28%和50%的甲醇/正庚烷火焰中62种燃烧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的摩尔分数。结果发现,甲醇的加入对正庚烷的消耗速率和大分子裂解没有影响,其主要作用表现在对C1和C2小分子摩尔分数的影响。甲醇的氧化速率比正庚烷快,故用甲醇替换一部分正庚烷后,整体氧化速率加快。甲醇的加入对甲基、乙炔、乙基、乙烷、乙烯酮有抑制作用,对甲醛和乙醛有促进作用。另外,甲醇的加入对甲基、乙基、乙烷、丙烷的最大摩尔分数出现位置有推后作用;对甲醛的最大摩尔分数出现位置有提前作用,对其他烃类物质最大摩尔分数出现的位置没有明显的影响。最后,该实验结果也为今后模拟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0-06-01)

李铁,铃木胜,小川英之[4](2010)在《压缩比及燃料十六烷值对超高EGR低温燃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燃烧是目前大幅度降低柴油机排放的热点研究之一。该文试验研究了燃料十六烷值及压缩比对大量废气再循环(EGR)条件下无烟低温柴油机燃烧特性的影响。通过调整EGR率控制进气氧浓度实现超低氮氧化物(NOx)排放的同时,采用低压缩比及低十六烷值的组合可以确保燃料与空气充分混合,以实现上死点附近着火和无烟超低NOx燃烧。然而,进气氧浓度较高时,碳氢化合物(THC)及一氧化碳(CO)浓度较低而最大压升率较高;降低进气氧浓度有利于抑制最大压升率,但是存在失火的问题。比较而言,在较高氧浓度条件下,通过延迟喷油时刻优化燃烧相位可以在降低最大压升率的同时实现更低的THC及CO排放、以及更高的燃烧效率。最后,通过应用较低十六烷值及较低压缩比的组合并优化喷油时刻及EGR率,对扩展无烟超低(NOx)高效柴油机燃烧的可能运行范围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解方喜,孙万臣,李国良,马光兴,刘忠长[5](2008)在《燃料十六烷值对小型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自行开发的柴油机瞬态工况测控系统,试验研究了燃料着火性对小型直喷式柴油机稳态及恒转速增转矩瞬态工况下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稳态工况下,随着燃料十六烷值的增大,滞燃期缩短,HC、NOx排放降低,消光烟度增加;在恒转速增转矩瞬态工况,随着十六烷值的增大,烟度排放恶化,NOx排放降低。综合考虑消光烟度和NOx排放,存在一个最佳十六烷值。对于排气烟度,燃料十六烷值存在2个界限,当十六烷值小于50或大于60时,对消光烟度影响明显加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08年05期)

魏奇,胡毅,蒋德明,黄佐华[6](2005)在《十六烷值改进剂对柴油/甲醇混合燃料燃烧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常规商业柴油、分析级无水甲醇和助溶剂配制了均匀混合的柴油/甲醇燃料,在TY1100单缸、水冷、直喷柴油机上对添加了十六烷值改进剂后的柴油/甲醇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与柴油相比,柴油/甲醇混合燃料燃烧的滞燃期延长,缸内最大气体压力增加;加入十六烷值改进剂后,柴油/甲醇混合燃料的滞燃期明显缩短,大负荷时的缸内最大气体压力减小.(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11期)

白长令,张金生,李丽华,张丹[7](2004)在《低十六烷值燃料在内燃机中燃烧的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柴油内燃机以柴油为原料。为解决我国能源短缺 ,需找到替代原料。本文对低十六烷值替代燃料—甲醇、乙醇及掺水柴油在改进的柴油机中的燃烧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甲醇、乙醇及掺水柴油可作为改进柴油机的替代燃料(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04年06期)

王月霞[8](1999)在《生产低硫低芳烃高十六烷值环保柴油燃料的Synsat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标准催化剂公司和ABB公司为了适应现在和未来市场对燃料的需求,联合开发了Synsat工艺技术,生产低硫、低芳烃和高十六烷值的经济环保型燃料。该技术原料适用性强,目前已有6套装置在欧美运行,另有12套正在建设中。Synsat的技术特点是在加氢反应器中气、液(本文来源于《炼油设计》期刊1999年05期)

QuentinA.Baker,黄毅泉[9](1984)在《分级喷射放宽柴油机对燃料十六烷值的限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速柴油机代用燃料的研究计划中,曾对几种点火质量差的潜在的代用燃料进行了鉴别。它们包括石油制品的混合物、醇、植物油和合成燃料。其中有的十六烷值太低,如果不借助辅助点火,在通常的柴油机上不能燃用。有的十六烷值刚够临界值,它们造成的轻微敲缸如能允许,或者设法稍许放宽对十六烷值的限制,则可以在通常的柴油机上燃用。(本文来源于《国外内燃机车》期刊1984年06期)

高十六烷值燃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酯类燃料十六烷值现有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根据燃料分子结构特征和活性原子机理,考察了酯类燃料十六烷值的影响因素,从密度、折射率以及化学键键能的角度,提出了改进的酯类燃料十六烷值的计算公式。通过对比7种酯类燃料十六烷值的计算值与实验值,验证计算公式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酯类燃料的十六烷值随着其分子中双键数目的增加而降低,随分子中碳链长度的增加有所提高;酯基是导致酯类燃料十六烷值高于烃类燃料的主要因素。由改进公式计算的十六烷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3.50,与现有计算公式相比,平均绝对误差降低了4.40,有效地提高了酯类燃料十六烷值的估算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十六烷值燃料论文参考文献

[1].范玮卫,贾明,常亚超,解茂昭.基于着火延迟数据的外延法预测燃料的十六烷值[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6

[2].李瑞娜,王忠,李铭迪,赵洋,倪培永.酯类燃料十六烷值估算方法的改进[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3

[3].许汉君.甲醇对高十六烷值燃料着火与燃烧特性影响的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

[4].李铁,铃木胜,小川英之.压缩比及燃料十六烷值对超高EGR低温燃烧的影响[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0

[5].解方喜,孙万臣,李国良,马光兴,刘忠长.燃料十六烷值对小型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

[6].魏奇,胡毅,蒋德明,黄佐华.十六烷值改进剂对柴油/甲醇混合燃料燃烧特性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

[7].白长令,张金生,李丽华,张丹.低十六烷值燃料在内燃机中燃烧的初步探讨[J].辽宁化工.2004

[8].王月霞.生产低硫低芳烃高十六烷值环保柴油燃料的Synsat技术[J].炼油设计.1999

[9].QuentinA.Baker,黄毅泉.分级喷射放宽柴油机对燃料十六烷值的限制[J].国外内燃机车.1984

标签:;  ;  ;  ;  

高十六烷值燃料论文-范玮卫,贾明,常亚超,解茂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