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制剂在单胃畜禽饲料中的作用

酶制剂在单胃畜禽饲料中的作用

一、酶制剂在单胃畜禽饲料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尧悦[1](2021)在《动物胃肠道微生物源纤维素酶基因的挖掘与功能鉴定》文中认为纤维素作为农作物秸秆的主要成分是限制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关键因素,挖掘高效纤维素酶是提高秸秆利用率的有效方法。植食性动物胃肠道微生物是纤维素酶的重要筛选来源,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对其它纤维素降解能力强的动物胃肠道微生物研究较少,而且通过传统的微生物体外培养方法无法获得不可培养微生物所产纤维素酶。因此,本研究避开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三种植食性动物胃肠道内容物中纤维素降解相关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代谢功能及纤维素酶基因的分布差异,利用宏基因组Fosmid文库挖掘新型、高效的纤维素酶基因,并通过纤维素酶基因的序列分析、异源表达及对秸秆的降解效果研究,验证了利用Fosmid文库筛选新型、高效纤维素酶基因的可行性。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观察、X射线衍射仪(XRD)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发现被圆唇散白蚁和松瘤象蛀食后的木材中纤维素结构被破坏,说明圆唇散白蚁和松瘤象对纤维素生物质具有强降解作用。2.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比较了5只西藏山羊瘤胃、1,800只圆唇散白蚁后肠及24只松瘤象肠道微生物,结果表明西藏山羊瘤胃中的Prevotella sp.FD3004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丰度显着高于圆唇散白蚁和松瘤象肠道中的菌种丰度(P<0.05);圆唇散白蚁后肠中Treponema primitia,Treponema azotonutricium,Treponema endosymbiont of Eucomonympha sp.和Treponema brennaborense含量显着高于松瘤象肠道和西藏山羊瘤胃中对应微生物的含量(P<0.05);松瘤象肠道中Lactococcus lactis,Dysgonomonas capnocytophagoides和Lactobacillus fabifermentans的含量显着高于其它两种植食性动物胃肠道中的相应菌种(P<0.05)。这些差异菌种多数都具有纤维素类物质降解功能。3.比较不同植食性动物胃肠道内容物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发现西藏山羊瘤胃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显着低于圆唇散白蚁和松瘤象肠道中的活性(P<0.05),松瘤象肠道中内切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和外切葡聚糖酶活力均高于其它两种植食性动物胃肠道中的纤维素酶活力(P<0.05)。4.将宏基因组直接测序预测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比较西藏山羊瘤胃、圆唇散白蚁后肠及松瘤象肠道微生物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分类下三级通路的丰度,在西藏山羊瘤胃中ko00520、ko00500和ko00052丰度显着高于其它两种植食性昆虫(P<0.05),ko00620在圆唇散白蚁后肠中丰度最高(P<0.05),ko00640在松瘤象肠道中丰度最高(P<0.05)。糖苷水解酶(GH)家族中GH5、GH45、GH124、GH3和GH10在西藏山羊瘤胃中的丰度显着高于其它两种植食性动物(P<0.05),GH51和GH116在圆唇散白蚁后肠中的丰度最高(P<0.05),GH8、GH9和GH1在松瘤象肠道中的丰度显着高于其它两种植食性动物(P<0.05)。此外,西藏山羊瘤胃中的EC3.2.1.40、3.2.1.21和3.2.1.80丰度显着高于另外两种植食性动物(P<0.05)。上述结果表明,可将这三种植食性动物胃肠道微生物作为纤维素酶基因的筛选来源。5.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无法获得新型纤维素酶基因序列,所以本试验构建了西藏山羊瘤胃(1,700个克隆子,覆盖率大约为68 Mb)、圆唇散白蚁后肠(1,900个克隆子,覆盖率大约为76 Mb)以及松瘤象肠道(2,112个克隆子,覆盖率大约为84.48 Mb)的宏基因组Fosmid文库。从西藏山羊瘤胃、圆唇散白蚁和松瘤象肠道宏基因组Fosmid文库中通过功能筛选的方法分别鉴定到阳性克隆子98、244和153个。通过比较不同功能水解圈的大小,最终以能同时产内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克隆子R-A2、RE1和T-B4开展后续基因筛选试验。6.从构建的阳性Fosmid质粒R-A2、R-E1和T-B4的亚克隆文库中筛选到3个同时产内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双功能基因,分别命名为A2-Y12-2,Rbs A及Y14。经序列比对发现,A2-Y12-2和Rbs A与NCBI数据库中的两个已知蛋白序列相似(>99%),但与已报道纤维素酶的氨基酸序列均同源性较低。此外,Y14对应的氨基酸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的已知序列均同源性较低(相似性为53%),表明其为新型的纤维素酶基因,且通过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到Y14催化活性位点为Ser385和Asn388。7.将上述筛选到的3个双功能基因A2-Y12-2,Rbs A及Y14分别通过无缝克隆连接至p ET-28a(+)载体上,并将其转至Escherichia coli(E.coli)BL21(DE3)中成功诱导表达。通过酶学特性分析发现新型基因Y14所表达的内切葡聚糖酶在最适反应条件(50℃,p H5.5)时,比活力可达11.79 U/mg,高于双功能酶A2-Y12-2(50℃,p H 5.5)和Rbs A(37℃,p H 5.5)在最适反应条件下所产酶的比活力;基因Y14所表达的β-葡萄糖苷酶在最适反应条件(37℃,p H 8.5)时,比活力为0.41 U/mg,高于双功能酶A2-Y12-2(50℃,p H 8.5)和Rbs A(50℃,p H 8.5)在最适反应条件下所产酶的比活力。8.小麦秸秆和稻草被双功能酶Rbs A、A2-Y12-2和Y14在50℃从第0 d降解至第7 d时,粗纤维含量均有所降低,这表明本研究中的3个双功能酶在50℃均具有热稳定性。截至第7 d,双功能酶Y14对稻草的降解效果最好,CF降解率为18.16%;A2-Y12-2对小麦秸秆的降解效果最好,CF降解率为17.53%。通过FE-SEM、XRD和FTIR分析结果也表明双功能纤维素酶对秸秆中的纤维素均有降解作用,其中双功能酶A2-Y12-2和Y14对稻草和小麦秸秆中纤维素的降解效果优于Rbs A。综上所述,西藏山羊瘤胃、圆唇散白蚁后肠及松瘤象肠道中的宏基因组可作为筛选纤维素酶基因的来源;从构建的不同植食性动物胃肠道宏基因组Fosmid文库中筛选的新型纤维素酶基因丰富了现有的纤维素酶基因资源库,为提高秸秆类农副产品的畜禽饲料化利用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孟亦蒙[2](2020)在《三种不同替抗物质对肉兔生长性能、血液指标、消化道酶活性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芽孢杆菌、魔芋甘露寡糖、复合酶制剂这三种替抗物质对肉兔生产性能、免疫指标和消化道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了硫酸粘杆菌素(CGB)、复合芽孢杆菌(MSI)、魔芋甘露寡糖(MOS)、复合酶制剂(MEP)添加比例分别为0、硫酸粘杆菌素20mg/kg、复合芽孢杆菌400mg/kg、魔芋甘露寡糖100 mg/kg、复合酶制剂6g/kg的5种全价配合饲料并制粒。实验兔选用35日龄左右的精神良好、体重相近的断奶肉兔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肉兔。饲喂的日粮为基础日粮和添加硫酸粘杆菌素和MSI、MOS、MEP的日粮,各个试验组日粮营养水平大致相同,饲养场地管理条件也一致,肉兔自由采食、自由饮水。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饲养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组抽取一只肉兔,屠宰后取样,测定相关指标。研究结果如下:(1)添加MSI、MOS、MEP对肉兔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有极显着影响(P<0.01),对平均日采食量(ADFI)影响不显着(P>0.05)。MEP组的日增重比CGA组和CGB组分别提高了8.87%、5.38%;饲料转化率极显着的低于CGA组、CGB组,分别减少了8.90%、4.95%,MSI组的平均日增重比CGA组提高了5.06%,MSI组的料重比极显着低于CGA组和CGB组,分别减少7.42%、3.41%;在生产性能上MEP组的平均日增重较高,饲料转化率比较高,优于其他试验组。添加MSI、MOS、MEP对肉兔的免疫器官指数没有显着影响(P>0.05)。(2)添加MSI、MOS、MEP对小肠空肠淀粉酶活性、小肠十二指肠淀粉酶活性、胰蛋白酶活性、胃蛋白酶活性、盲肠纤维素酶活性有极显着影响(P<0.01)。对小肠回肠的淀粉酶、小肠空肠的胰蛋白酶、小肠回肠的胰蛋白酶无显着影响(P>0.05),添加MOS和MEP时,空肠淀粉酶、十二指肠淀粉酶,胃蛋白酶、盲肠纤维素酶和十二指肠胰蛋白酶都显着高于CGA组,添加MSI时空肠淀粉酶、胃蛋白酶、盲肠纤维素酶显着的高于CGA组。(3)添加MSI、MOS、MEP对TP、TCHO、溶菌酶、Ig A、Ig M、C4有极显着影响(P<0.01),对ALB、GLO、BG、BUM、Ig G、ALP无显着影响(P>0.05)。添加MEP时,Ig A、Ig M的含量高于其他添加剂组,显着地高于CGA组和CGB组,分别提高99.30%、86.19%和59.66%、86.17%。添加MSI时,含量最高的是TP,与CGA组相比较差异显着,提高了39.73%,TCHO的含量低于CGA组和CGB组,分别降低了25.62%、23.46%,溶霉菌的含量最高,与CGA组和CGB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分别提高了45.21%、35.87%,添加MOS时,C4含量要高于其他组,显着的高于CGA组和CGB组,分别提高了24.99%、28.78%。(4)添加MSI、MOS、MEP对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有极显着影响(P<0.01),对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十二指肠隐窝深度的比值无显着影响(P>0.05),添加MEP时的肠绒毛高度最高,显着高于MOS组,添加MSI时能显着降低实验兔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着低于CGA组(P<0.05),比CGA组降低了36.61%。综上所述,添加MEP要优于添加MSI和MOS,MEP可以更好的替代抗生素,提高了生长性能,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和消化道酶活性。所以推荐在肉兔的日粮中添加MEP来替代抗生素。

赵月香[3](2019)在《辽东栎籽实及加酶日粮猪营养价值评定》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首先采用交叉试验设计评定了辽东栎籽实的营养价值以及其不同添加水平对生长猪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一),然后使用体外仿生消化法测定饲料能量、干物质及蛋白质消化率等来确定生长猪中辽东栎籽实的适宜添加量(试验二),最后探讨添加不同酶制剂对辽东栎籽实生长猪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三),为饲料生产中辽东栎籽实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辽东栎籽实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对生长猪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用12头体重(30kg)相近的三元(杜×长×大)杂交生长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B),试验组分别饲喂由辽东栎籽实替代10%、20%基础日粮的试验日粮(T1、T2)。试验采用交叉试验设计,共分为3期,第一期1、2、3、4号猪为试验1组,5、6、7、8号猪为试验2组,分别饲喂试验日粮;9、10、11、12号猪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第二、三期交换试验对象。每期试验分为3天预饲期和4天正式期。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栎籽实粉的消化能为6.01MJ/kg,其淀粉含量最高,达到了58%。抗营养因子单宁含量也很高,达到了9.45%。其他养分含量分别为:能值为16.31MJ/kg,干物质89.37%,粗蛋白5.08%,粗脂肪4.79%,粗纤维2.63%,中性洗涤纤维13.96%,酸性洗涤纤维3.67%,粗灰分2.34%,钙0.51%,磷0.14%。试验结果也表明添加辽东栎籽实会影响生长猪的养分消化率。与对照组相比,两个试验组的干物质、能量、粗蛋白、粗脂肪、NDF、钙、磷等的消化率均显着降低(P<0.05),其中粗蛋白消化率降低幅度最大,分别降低了23.29%和32.35%,其次是粗脂肪消化率,分别降低了11.01%和25.1%;两个试验组间的养分消化率也显着降低(P<0.05),粗蛋白消化率同样降低幅度最大,达到了15.84%,其次是总磷消化率,降低了15.09%;另外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消化能也显着降低(P<0.05),分别降低了7.43%和11.66%。试验二基于仿生消化法对猪辽东栎饲粮养分消化利用的评价本试验在试验一的基础上利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Ⅲ)模拟生长猪全消化道的消化过程来进行研究。试验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对照组为玉米—豆粕日粮,试验组为辽东栎籽实替代基础日粮,测定不同替代水平辽东栎籽实粉(2%、6%、10%)对饲粮干物质消化率(dry matter digestibility,DMD)、总能消化率(gross energy digestibility,GED)、粗蛋白消化率(crude protein digestibility,CPD)、ADF消化率、NDF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enzyme hydrolysate gross energy,EHGE)的影响,进一步确定辽东栎籽实在生长猪中的添加量。试验结果表明,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试验中,随着在生长猪饲粮中辽东栎籽实粉的添加,DMD、GED、CPD、NDF消化率、ADF消化率和EHGE随之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6%、10%辽东栎籽实粉组的DMD分别降低0.3%、4.05%和4.39%;GED分别降低了4.16%、6.69%和7.1%;CPD分别降低了4.25%、6.97%和11.09%;EHGE分别降低了10.86%、18.4%和22.6%。各试验组间DMD、GED、CPD和EHGE差异显着(P<0.05)。因此辽东栎籽实在生长猪中的建议添加量在6%以内。试验三添加酶制剂对生长猪辽东栎籽实养分消化率的影响本试验旨在探讨添加不同品种酶制剂对辽东栎籽实生长猪养分消化率的影响。共分为4个试验组,每个试验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别饲喂:(1)6%辽东栎籽实(对照组)(2)6%辽东栎籽实+500mg/kg非淀粉多糖酶(试验组1)(3)6%辽东栎籽实+6mg/kg单宁酶(试验组2)(4)6%辽东栎籽实+500mg/kg非淀粉多糖酶+6mg/kg单宁酶(试验组3)。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酶制剂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长猪对辽东栎籽实饲料的养分消化率。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粗脂肪、磷消化率显着提高(P<0.05),粗脂肪消化率分别提高了10.71%、19.46%和29.13%,磷消化率分别提高了23.55%、20.12%和23.58%。试验组1与试验组2、3间的粗脂肪、磷消化率差异不显着(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总能、钙的消化率均差异不显着(P>0.05)。综上所述,辽东栎籽实的消化能是6.01MJ/kg,它可以作为一种能量饲料应用于生长猪,其在生长猪中的适宜添加量不宜超过6%,添加NSP酶、单宁酶和两种组合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养分消化率。

宫宇[4](2019)在《耐温植酸酶部分酶学特性及其在黄羽肉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植酸酶在畜禽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不同来源植酸酶的酶学特性和应用效果也有所不同。本研究选用山东隆科特酶制剂有限公司引进的最新科研成果的菌种,采用先进的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和后处理技术,经液体深层发酵提炼精制而成的黑曲霉产植酸酶(耐温型),研究其部分酶学特性,探讨耐温植酸酶在黄羽肉鸡日粮中的应用效果,为饲料生产的饲用耐温植酸酶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进行以下两个试验。试验一:为了探讨新型耐温植酸酶的酶学特性,本研究对耐温植酸酶在不同温度、不同pH条件下的酶活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活性随pH值和温度的变化都呈抛物线状,分别在80℃和pH值2.5左右时酶活最高;在85℃处理后依然保持91.2%相对酶活,在90℃以上的高温处理后,酶活损失较大,只保持了39.5%相对酶活;在pH值2处理后依然保持89.4%相对酶活。由此可见,耐温植酸酶对酸性和高温环境具有极强的耐受性,更符合饲料工业化生产的高温和畜禽胃肠道的酸性环境中应用。试验二:为了探讨耐温植酸酶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将1日龄健康黄羽肉鸡528羽,公母各半,随机分成8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1羽。设计8种饲粮,前4种饲粮有效磷水平分别为0.45%、0.38%、0.31%、0.24%,后4种饲粮分别在有效磷0.24%的基础饲粮中添加500、750、1000、10000FTU/kg植酸酶。试验期为28天。结果显示:饲粮有效磷水平降低,ADG显着降低(P<0.01),料肉比显着升高。在低磷日粮中一定范围内随着植酸酶添加量的提高,黄羽肉仔鸡ADG、ADFI相应显着提高,F/G随之显着下降。饲粮有效磷水平降低,肉仔鸡心脏重、肝脏重呈增加趋势(P>0.05);肌胃重呈降低趋势(P>0.05);低磷饲粮添加植酸酶,低磷组肝脏指数显着高于加酶组(P<0.01)。饲粮有效磷水平降低,血清钙水平降低显着(P<0.01),碱性磷酸酶水平降低显着(P<0.01);各组血清尿酸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各组血清尿素氮水平呈降低趋势,各组血清总蛋白无显着差异(P>0.05)。在超量添加植酸酶具有显着提高血清钙水平的效果,血清磷水平呈升高趋势,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先升高后降低(P<0.01);各组血清尿酸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加酶组间血清尿素氮水平呈显着降低(P<0.05)。各组血清总蛋白无显着差异(P>0.05)。饲粮有效磷水平降低,胫长有显着差异,胫围无差异(P>0.05)。胫骨鲜重呈降低趋势(P>0.05);胫骨灰分含量差异显着(P<0.01),胫骨钙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低磷饲粮添加植酸酶,胫骨长显着差异(P>0.05);胫围无显着差异(P>0.05);胫骨鲜重差异显着(P<0.01),胫骨灰分含量差异显着(P<0.01),各组胫骨钙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饲粮有效磷水平降低,饲粮钙利用率差异不显着(P>0.05),饲粮磷利用率差异显着(P<0.01),钙、磷的利用率先提高后降低。低磷饲粮添加植酸酶,饲粮钙利用率显着提高(P<0.01);饲粮总磷利用率显着提高(P<0.01)。本试验条件下,当有效磷为0.24%情况下,耐温植酸酶最佳添加量为1000FTU/kg。经配方换算,1000FTU/kg耐温植酸酶添加量等效于饲粮中0.11%的有效磷。

伏雪静[5](2019)在《利用体外酶消化法评定非淀粉多糖酶质量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旨在利用体外模拟动物消化方法,对非淀粉多糖酶制剂进行体外的质量评定,并用动物试验对体外结果进行验证,以建立一种快速、实用的非淀粉多糖酶制剂质量的体外评定方法。体外试验中,以小麦为底物,不同种类的非淀粉多糖酶为变量,以小麦的体外干物质消失率和非淀粉多糖酶对小麦消化残渣中非淀粉多糖含量的影响为两个测定指标。针对收集到的5种非淀粉多糖复合酶(A-E)、3种非淀粉多糖单一酶(F-H)的质量进行检测及筛选。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显着影响其体外干物质消失率(P<0.05)及消化残渣中非淀粉多糖的含量(P<0.05),且不同的非淀粉多糖酶,尤其是复合酶之间差异显着(P<0.05)。其中复合酶中效果相对较差的为酶D,效果相对较优的为酶E,单一酶中酶G的效果相对较优,酶H的效果较差。根据体外试验的评定结果,将筛选出的非淀粉多糖酶用于肉鸡小麦日粮试验。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的1日龄AA雄性肉仔鸡7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饲喂小麦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小麦基础日粮+非淀粉多糖酶D、小麦基础日粮+非淀粉多糖酶E、小麦基础日粮+非淀粉多糖酶G及小麦基础日粮+非淀粉多糖酶H,并设立玉米-豆粕型日粮组作为正对照。体内试验结果表明,酶G提高了21及42日龄肉鸡的体重(P<0.05),效果优于酶H;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生长前期的生产性能影响不显着(P>0.05)。肉鸡生长后期,各组平均日增重差异显着(P<0.05),且酶G优于酶H;两种非淀粉多糖复合酶显着降低了肉鸡生长后期的料重比(P<0.05);1-42日龄,非淀粉多糖酶E组的料重比与小麦日粮对照组相比显着降低(P<0.05),效果优于酶D,与体外消化法评定结果一致。非淀粉多糖酶对小麦日粮表观代谢能的影响不显着(P>0.05)。非淀粉多糖酶E、G提高了42日龄肉鸡非淀粉多糖的消化率(P<0.05),效果分别优于酶D、H,与体外消化法评定结果一致。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回肠的食糜黏度影响不显着(P>0.05)。21日龄,小麦日粮对照组的盲肠食糜黏度显着高于玉米-豆粕型日粮组;酶H组的盲肠食糜黏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效果优于酶G。两种单一酶对肉鸡的粪便黏度有显着影响(P<0.05),酶H显着降低了21日龄肉鸡的粪便黏度(P<0.05),效果优于酶G。酶G显着降低了42日龄肉鸡的粪便黏度(P<0.05),效果优于酶H。非淀粉多糖酶对肝脏指数、腹脂指数、胰腺指数、胸肌率及肠道指数都无显着性影响(P>0.05)。21日龄,饲喂小麦日粮的肉鸡腿肌率显着低于玉米-豆粕型日粮组(P<0.05)。添加非淀粉多糖酶使血糖浓度升高(P<0.05)。非淀粉多糖酶对空肠的形态没有影响,但影响了回肠及盲肠的形态(P<0.05)。酶G显着提高了21日龄肉鸡回肠的绒隐比,效果优于酶H,与体外消化法评定结果一致。酶E增加了42日龄肉鸡盲肠的绒毛长度,提高了绒隐比,效果优于酶D(P<0.05),与体外评定结果一致。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利用体外酶消化技术对非淀粉多糖酶制剂产品进行质量评定的方法,并对其进行了产品检测与生产验证,体内外验证结果比较一致。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非淀粉多糖酶制剂产品质量的体外评定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黄正旺[6](2018)在《体外法研究外源酶制剂对生长猪谷物及其副产物原料养分消化率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论文使用体外模拟消化法和动物试验法评定不同谷物及其副产物饲料原料对生长猪饲粮养分和能量的消化率,研究实验室前期筛选的外源酶制剂对谷物及其副产物饲粮养分和能量消化率的影响,探讨体外法评定外源酶制剂效价的可行性,为酶制剂体外快速评估提供方法参考,也为谷物副产物的合理利用提供数据支撑。研究一不同谷物及其副产物饲料原料对生长猪饲粮养分和能量消化率的影响研究。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9.3%的小麦、麦麸、大米和米糠饲料原料。首先利用体外法分别模拟生长猪“胃——小肠”、“胃——小肠——大肠”消化过程,测定饲粮干物质和能量的体外回肠消化率、体外全肠消化率和体外后肠消化率。采用5×2不完全拉丁方设计,将15头回肠末端安装“T型”瘘管的荷术猪分为5组,分别饲喂试验饲粮,测定饲粮养分的表观回肠消化率、表观全肠消化率和后肠发酵率。并对体外法和动物试验法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谷物及其副产物饲粮干物质(DM)体外回肠和全肠消化率不同,大米饲粮>小麦饲粮>基础饲粮>米糠饲粮>麦麸饲粮(P<0.05);大米饲粮能量(GE)体外回肠消化率最高,小麦饲粮次之,基础饲粮再次,米糠和麦麸饲粮最低(P<0.05);大米饲粮能量全肠体外消化率和体外消化能最高,小麦饲粮和基础饲粮次之,米糠饲粮再次,麦麸饲粮最低(P<0.05)。(2)小麦饲粮和大米饲粮干物质、能量回肠表观消化率(AID)显着高于麦麸饲粮和米糠饲粮(P<0.01),基础饲粮干物质AID显着高于麦麸饲粮(P<0.01);不同谷物及其副产物干物质全肠表观消化率(ATTD)不同,大米饲粮最高,基础饲粮和小麦饲粮次之,米糠饲粮再次,麦麸饲粮最低(P<0.01);基础饲粮和大米饲粮能量ATTD显着高于麦麸饲粮和米糠饲粮(P<0.01),小麦饲粮显着高于米糠饲粮(P<0.01);大米饲粮的消化能(DE)显着高于小麦饲粮(P<0.01),麦麸饲粮显着低于其他四个饲粮(P<0.01);(3)体外法和动物试验法在测定谷物及其副产物饲粮干物质AID(R2=0.92)、能量AID(R2=0.94),干物质ATTD(R2=0.91)及DE(R2=0.85)时具有显着的相关性(P<0.05)。研究二外源酶制剂对谷物及其副产物饲粮养分和能量消化率的影响研究。在研究一饲粮中分别添加复合酶制剂(木聚糖酶5g/kg、淀粉酶3g/kg、植酸酶0.5g/kg),分别利用体外法和动物试验法研究外源酶制剂对谷物及其副产物饲粮养分和能量消化率的影响,并相关性分析两种方法评价酶制剂的效果。结果表明:(1)添加外源酶后,谷物及其副产物饲粮DM体外回肠和全肠消化率不同,大米饲粮>小麦饲粮>基础饲粮>米糠饲粮>麦麸饲粮(P<0.01);大米饲粮GE体外回肠消化率最高,小麦饲粮和基础饲粮次之,米糠饲粮和麦麸饲粮最低(P<0.01);大米饲粮GE体外全肠消化率最高,小麦饲粮次之,基础饲粮再次,米糠和麦麸饲粮最低(P<0.01);大米和小麦饲粮体外DE最高,基础饲粮次之,米糠饲粮再次,麦麸饲粮最低(P<0.01)。(2)添加外源酶后,大米饲粮组干物质AID显着高于麦麸和米糠饲粮(P<0.01),小麦饲粮显着高于麦麸饲粮(P<0.01);谷物及其副产物干物质ATTD不同,大米饲粮最高,小麦饲粮和基础饲粮次之,米糠饲粮再次,麦麸饲粮最低(P<0.01);大米饲粮能量ATTD显着高于基础饲粮、麦麸饲粮和米糠饲粮(P<0.01),小麦饲粮和基础饲粮都显着高于麦麸和米糠饲粮(P<0.01);谷物及其副产物DE不同,大米饲粮最高,米糠饲粮、小麦饲粮和基础饲粮次之,麦麸饲粮最低(P<<0.01)。(3)体外法和动物试验法在测定加酶谷物及其副产物饲粮干物质(R2=0.89)和能量(R2=0.86)的AID和干物质(R2=0.96)和能量(R2=0.98)的ATTD时具有显着的相关性(P<0.05)。综上所述,高精确度和低变异度的体外法可用于快速评定谷物及其副产物饲粮效价和外源酶制剂作用。

段海涛[7](2018)在《高效调质低温制粒畜禽饲料加工工艺及其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随减抗、无抗时代的来临,更多的抗生素替代品在动物饲料中大量应用,目前,日粮采用普通畜禽饲料加工工艺加工时,由于抗生素替代品的热敏特性,损失率较高,普通畜禽饲料加工工艺无法解决畜禽饲料糊化度与热敏性饲料原料保留率这一矛盾,因此,提出高效调质低温制粒畜禽饲料加工工艺,该工艺首先将大料混合料制成熟化粉状饲料,提高淀粉糊化度,再进行低温制粒,降低热敏性饲料原料损失。本研究主要进行大宗原料调质效果和低温制粒工段加工参数研究,及该工艺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液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大宗原料调质效果的影响研究:主要进行双层调质器、三层调质器、调质保持器及长效型熟化对大宗原料调质效果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长效型熟化调质器调质后物料糊化度为25.90%,显着高于双层调质器组(18.79%)(P<0.05),与调质保持器组及三层调质器组差异不显着(P>0.05);由调质后熟化料RVA曲线可知,长效型熟化调质器调质后粉料最终粘度较低,表明样品具有较高淀粉糊化度。结论:调质器对大宗原料的调质效果为:三层调质器>长效型熟化调质器>调质保持器>双层调质器,综合考虑4种调质器的能耗、操作使用的方便性和大料的熟化程度,建议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中高效调质器选用长效型熟化调质器。(2)低温制粒加工参数对大宗原料预熟化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研究。以普通畜禽饲料加工工艺为对照,研究低温制粒调质温度(50、55、60及65℃)与模孔长径比(6:1、8:1及10:1)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加工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模孔长径比为6:1时,对照组淀粉糊化度及颗粒硬度显着低于高效调质低温制粒畜禽饲料加工工艺组(P<0.05);低温制粒调质温度50℃组乳酸菌保留率73.65%,显着高于对照组(45.76%)(P<0.05);当模孔长径比为8:1时,对照组淀粉糊化度显着低于高效调质低温制粒畜禽饲料加工工艺组(P<0.05),乳酸菌保留率各处理组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当模孔长径比为10:1时,对照组淀粉糊化度显着低于低温制粒组(P<0.05),50℃组乳酸菌保留率33.77%,显着高于对照组(28.52%)(P<0.05)。由双因素结果分析可得,模孔长径比为6:1时,乳酸菌保留率显着高于8:1及10:1组(P<0.05),吨料电耗显着低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大料熟化后低温制粒颗粒饲料加工质量与普通工艺饲料加工质量无显着差异,满足饲料加工质量要求,颗粒成形率均96%以上,颗粒耐久性指数均大于95%,乳酸菌保留率59.42%以上,建议大料熟化后低温制粒调质温度为5560℃,模孔长径比推荐为6:1。(3)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及维生素添加量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以普通畜禽饲料加工工艺为对照,配方中添加正常剂量复合维生素A(生长期350 mg/kg,育肥期200mg/kg),试验组采用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维生素添加量分别为A、B(生长期280 mg/kg,育肥期160 mg/kg)及C(生长期210 mg/kg,育肥期120 mg/kg),研究不同饲料加工工艺及维生素添加量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颗粒硬度及淀粉糊化度显着高于普通工艺组(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粗蛋白质、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普通工艺组(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生长猪末重高于普通工艺组,料重比略低于普通工艺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育肥猪末重高于普通工艺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维生素添加量为B时,生长期日粮粗蛋白及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A及C组(P<0.05),维生素不同添加量各处理组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无显着性影响(P>0.05)。结论:日粮采用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加工,减少配方中维生素20%添加量,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与普通畜禽饲料加工工艺组无显着差异,且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优于普通畜禽饲料加工工艺组。(4)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及乳酸菌添加量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对照组采用普通畜禽饲料加工工艺,试验组采用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试验日粮在基础日粮配方基础上添加乳酸菌,添加量分别为(0 mg/kg;100 mg/kg),研究不同饲料加工工艺及乳酸菌添加量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日粮中乳酸菌保留率显着高于普通畜禽饲料加工工艺组(P<0.05),日粮中添加乳酸菌可显着提高生长育肥猪末重(P<0.05),降低料重比(P<0.05);生长育肥期内,乳酸菌添加量为100 mg/kg时,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平均日增重显着高于普通工艺组(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胃食糜中乳酸菌菌落数显着高于普通畜禽饲料加工工艺组(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乳酸菌可改善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加工生长育肥猪颗粒饲料淀粉糊化度及乳酸菌保留率优于普通畜禽饲料加工工艺,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日粮饲喂生长育肥猪平均日增重(708g)显着高于普通工艺组(616 g),提高14.88%,料重比(2.69)显着低于普通工艺组(3.05),降低11.8%,且对肠道菌群及滴水损失具有改善趋势。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得出:颗粒饲料加工质量满足畜禽饲料加工质量要求,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可有效提高配方中热敏性原料(乳酸菌)保留率,提高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

张宪[8](2018)在《外源淀粉酶对肉鸡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生长和肠道形态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试验一:外源淀粉酶对肉鸡饲粮体外养分和能量消化率的影响研究本试验旨在利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Ⅱ)研究外源淀粉酶对玉米-豆粕型饲粮体外养分和能量消化率的影响,为准确评价饲用酶制剂的有效性提供依据。试验采用2×4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配制肉鸡121和2242日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并分别在两种基础饲粮中添加1840、9200和18400 U/g的外源淀粉酶,利用SDS—Ⅱ测试8种饲粮干物质消化率、粗蛋白质消化率、淀粉消化率、总能消化率和仿生代谢能值。结果表明:1)随着在基础饲粮中外源淀粉酶添加剂量的增加,胃阶段的DMD和GED随之增加(P<0.01)。2)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840和9200 U/g淀粉酶处理组的CPD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3)基础饲粮营养水平和外源淀粉酶的添加对肉鸡饲粮DMD、DGE、CPD、STD和IVME存在交互作用(P<0.01)。结论:肉鸡基础饲粮营养水平和外源淀粉酶的添加量对饲粮养分和能量消化率存在互作效应。试验二:外源淀粉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外源淀粉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器官指数及屠宰性能的影响,为外源淀粉酶在肉鸡饲养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2×4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取1日龄AA肉仔鸡24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12个重复(公雏6个重复、母雏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试验期为42天。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到21日龄和42日龄时,每个处理组随机选取12只鸡(每个重复1只,6公6母)进行屠宰取样。结果表明:1)公鸡末重、日增重和日采食量极显着高于母鸡(P<0.01)。2)外源淀粉酶的添加水平和性别对42日龄肉鸡脾脏指数有交互影响(P=0.02)。结论:外源淀粉酶对21日龄肉鸡生产性能的作用效果优于42日龄。试验三:外源淀粉酶对肉鸡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玉米-豆粕型饲粮添加外源淀粉酶对肉鸡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设计同试验二。在21日龄和42日龄时对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表明:1)在21日龄时,外源淀粉酶极显着提高了肉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空肠隐窝深度(P<0.01);18400 U/g处理组空肠的隐窝深度、比值和杯状细胞数量显着高于对照组,而回肠的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2)在42日龄肉鸡中,1840 U/g处理组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空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杯状细胞数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源性淀粉酶对肠道形态作用明显,18400 U/g处理组对21日龄肉鸡肠道形态发育较好;1840 U/g处理组42日龄肉鸡肠道形态发育较好。

刘慧龙[9](2016)在《复合酶对几种饲料原料养分消化率的影响及其在猪饲料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本文采用体外消化试验和动物饲养试验,测定复合酶对不同饲料原料养分消化率和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1.体外消化试验。为探明复合酶对玉米、豆粕、麦麸、DDGS、棉粕、菜粕中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通过体外模拟胃部消化、小肠消化和后肠消化三步消化的试验方法测定上述饲料原料中干物质、能量、粗蛋白、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和磷的消化率,试验设加酶和不加酶两个处理,加酶组在待消化的饲料原料中加0.1%的同种商品型复合酶。试验结果表明,复合酶显着提高玉米中CP、P、Lys的消化率(P<0.05),对干物质等其他指标消化率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但均有提高趋势;复合酶极显着提高豆粕中P的消化率(P<0.01),显着提高GE、DM、CP、CF、NDF、ADF和Cys的消化率(P<0.05),对部分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但均有提高趋势;复合酶极显着提高麦麸中DM和Met的消化率(P<0.01),显着提高GE、P、CF、NDF、ADF、Thr(?)口Try的消化率(P<0.05),对CP、Lys和Cys消化率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但均有提高趋势;复合酶极显着提高DDGS中P和ADF消化率(P<0.01),显着提高GE、CF和NDF的消化率(P<0.05),对干物质等其他指标消化率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但均有提高趋势;复合酶极显着提高棉粕中NDF和ADF消化率(P<0.01),显着提高GE、CF、DM、CP、P、Met和Thr的消化率(P<0.05),对Lys、Cys(?)Try消化率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但均有提高趋势;复合酶极显着提高菜粕中P、NDF和ADF消化率(P<0.01),显着提高GE、DM、CP、CF(?)Lys的消化率(P<0.05),对部分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但均有提高趋势;复合酶对不同饲粮同种营养物质消化率亦有较大差异。2.动物饲养试验。将体重25Kg左右的杜×长×大生长猪40头,按体重相近、公母各半原则分为2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对照组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的复合酶。饲养试验持续时间为60天,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空腹个体称重,试验期间按重复组统计耗料量计算猪的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平均日采食量(ADFI)、腹泻率和血液生化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加酶组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显着提高3.57%(P<0.05),采食量和料肉比降低均不显着(P>0.05),腹泻率显着降低52.3%(P<0.05);添加复合酶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均比对照组显着提高(P<0.05),分别为8.25%、8.74%、7.69%;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分别为4.52%、11.85%,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降低不显着(P>0.05);血糖、血清胆固醇的含量均提高,但都不显着(P>0.05),血清尿素氮较对照组显着降低8.02%(P<0.05),血清甘油三酯降低不显着(P>0.05)。综上所述,本研究选用的专用商品型复合酶能显着提高几种饲料原料中多数营养物质的消化率,能改善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和部分血液生化指标。

王郝为[10](2016)在《油茶粕发酵处理及饲用价值评定》文中研究说明在常规饲料资源日益匮乏的严峻形势下,油茶粕是一种优质的潜在饲料原料。本论文首先通过4个试验探讨了油茶粕饲用品质改良的方法及效果:(1)水浸法和乙醇浸提法两种化学法对油茶粕的改良效果;(2)最优酶制剂组合筛选,及酶解法对油茶粕的改良效果;(3)益生菌最优组合筛选,及微生物发酵法对油茶粕的改良效果;(4)酶制剂与益生菌联用发酵油茶粕,及其对油茶粕的改良效果。最后又以临武鸭为动物模型评价了酶制剂与益生菌联用法发酵油茶粕的饲用价值。研究结果如下:1化学法改良油茶粕饲用品质的研究利用水浸法和乙醇浸提法对油茶粕脱毒,结果发现,这两种化学法对茶皂素和单宁的降解率均分别达到45%和51%以上,与未处理组对比差异均极显着(P<0.01),且乙醇浸提法的效果优于水浸法。然而,两种方法都未使油茶粕中粗蛋白含量得到有效提高,也未能改善氨基酸的均衡性,却导致粗纤维含量相对有所增加。2酶制剂法改良油茶粕饲用品质的研究分别利用酸性纤维素酶、果胶酶及木聚糖酶对油茶粕进行酶解反应,筛选出了每种酶制剂的适宜添加量,并且经对影响油茶粕酶解反应的三种酶的组合及添加量进行正交优化试验,得出油茶粕酶解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即:酸性纤维素酶600mg/kg、果胶酶400 mg/kg和木聚糖酶600 mg/kg。按此工艺处理油茶粕能显着降解粗纤维进而提高糖分含量(P<0.01),也能有效提高油茶粕中总氨基酸和总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但对降解茶皂素的效果不明显。3微生物发酵法改良油茶粕饲用品质的研究通过单菌发酵法,初步筛选出了每种微生物的三个适宜添加量,且经对影响油茶粕发酵的三种菌的组合及添加量进行正交优化试验,得出油茶粕混菌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即:地衣芽孢杆菌添加量6‰。、酿酒酵母添加量8‰和植物乳杆菌添加量2‰。此时茶皂素和粗纤维的降解率分别为58.14%和37.00%(P<0.01),粗蛋白含量提高了50.84%(P<0.01),改良效果优于其他几种脱毒处理法,然而此法改良油茶粕产品的饲用品质还有待进一步改善。4酶制剂与益生菌联用法发酵油茶粕的研究将酶制剂法与益生菌发酵法相结合对油茶粕进行改良,结果发现,油茶粕的营养价值得到了显着的改善,粗蛋白含量提高率达64.99%(P<0.01),总氨基酸和总必需氨基酸含量也分别提高了 18.44%和18.77%(P<0.01),粗纤维的含量比发酵前下降了 67.34‰(P<0.01),主要毒物茶皂素的降解率为70.70%(P<0.01)。酶制剂与益生菌联用法是一种优良的将油茶粕饲用化的处理方法,利用此法发酵的油茶粕产品达到了作为能量饲料使用的基本标准。5酶制剂与益生菌联用法发酵油茶粕的饲用价值研究通过代谢实验,测定临武鸭对发酵油茶粕能量、养分和氨基酸的利用率,评价酶制剂与益生菌联用法发酵油茶粕的饲用价值。结果表明,临武鸭对油茶粕饲料的养分、氨基酸及能量的利用情况均较理想,并且在发酵油茶粕产品中添加复合酶(添加量200 mg/kg),可以提高临武鸭对油茶粕饲料的代谢能和能量利用率,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的表观利用率和真可利用率也有极其显着提高(P<0.01),对16种氨基酸的表观利用率和真可利用率也有显着提高(P<0.05)。

二、酶制剂在单胃畜禽饲料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酶制剂在单胃畜禽饲料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动物胃肠道微生物源纤维素酶基因的挖掘与功能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文献综述部分
    第一章 纤维素生物质降解酶概述及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前言
        1.1 木质纤维素酶的组成及降解作用
        1.1.1 木质纤维素的组成
        1.1.2 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方法
        1.1.3 纤维素酶的组成及降解作用
        1.1.4 半纤维素酶的组成及降解作用
        1.2 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微生物来源
        1.2.1 植食性动物胃肠道微生物来源
        1.2.2 其他微生物来源
        1.3 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挖掘纤维素降解酶基因
        1.3.1 宏基因组学概述
        1.3.2 胃肠道微生物来源纤维素酶基因的宏基因组筛选
        1.4 纤维素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1.4.1 在反刍动物的应用
        1.4.2 在单胃动物的应用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
试验研究部分
    第二章 不同植食性动物胃肠道微生物差异性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品收集
        2.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2.1.3 木材表面形态结构、纤维素结晶度及基团测定
        2.1.4 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检测
        2.1.5 文库构建及宏基因组测序
        2.1.6 序列质量控制和基因组的拼接组装
        2.1.7 基因预测
        2.1.8 非冗余基因集的构建及基因丰度的计算
        2.1.9 物种注释
        2.1.10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木材被蛀食后的表面形态结构、纤维素结晶度以及基团变化
        2.2.2 植食性动物胃肠道宏基因组直接测序数据统计
        2.2.3 植食性动物胃肠道微生物的结构组成
        2.2.4 宏基因组学比较不同植食性动物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差异
        2.3 讨论
        2.3.1 被蛀食后的木材表面形态结构、纤维素结晶度及基团变化
        2.3.2 植食性动物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及差异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胃肠道中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基因丰度的差异比较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样品来源
        3.1.2 主要试剂
        3.1.3 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测定方法
        3.1.4 功能注释
        3.1.5 统计学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三种植食性动物胃肠道中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活性比较
        3.2.2 植食性动物胃肠道微生物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差异分析
        3.2.3 胃肠道宏基因组中与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相关的GHs丰度差异
        3.2.4 不同胃肠道中主要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酶的基因丰度差异
        3.2.5 西藏山羊瘤胃差异菌种及酶类在碳水化合物代谢中的作用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宏基因组Fosmid文库的构建及纤维素酶基因的挖掘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样品来源
        4.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4.1.3 分子生物学操作试剂盒及工具酶
        4.1.4 高分子量基因组DNA提取
        4.1.5 Fosmid文库构建
        4.1.6 从宏基因组Fosmid文库功能性筛选阳性克隆子
        4.1.7 Fosmid质粒的提取
        4.1.8 亚克隆文库的构建与功能基因的筛选
        4.1.9 序列分析及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利用植食性动物胃肠道宏基因组构建Fosmid文库
        4.2.2 Fosmid文库中产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克隆子筛选
        4.2.3 亚克隆文库的构建
        4.2.4 功能酶基因序列分析
        4.2.5 Y14的序列分析及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基因异源表达及双功能纤维素酶对秸秆降解效果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菌株和质粒
        5.1.2 分子生物学操作试剂盒及工具酶
        5.1.3 引物序列
        5.1.4 主要试剂与仪器
        5.1.5 纤维素酶基因克隆及表达质粒构建
        5.1.6 纤维素酶基因的异源表达及功能验证
        5.1.7 重组工程菌的诱导表达
        5.1.8 SDS-PAGE电泳和蛋白浓度测定
        5.1.9 酶学性质分析
        5.1.10 不同粗酶液对小麦秸秆和稻草的降解效果评估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基因工程菌的功能验证
        5.2.2 双功能纤维素酶基因的诱导表达
        5.2.3 双功能蛋白浓度测定
        5.2.4 双功能纤维素酶Rbs A、A2-Y12-2和Y14的酶学性质研究
        5.2.5 双功能酶对小麦秸秆和稻草中粗纤维含量的影响
        5.2.6 稻草和小麦秸秆被双功能纤维素酶分解后表面形态的变化
        5.2.7 稻草和小麦秸秆被双功能酶分解后纤维素结晶度的变化
        5.2.8 稻草和小麦秸秆被双功能酶分解后的基团变化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圆唇散白蚁和松瘤象微生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附录B 构建PE文库
    附录C 不同培养基配制方法
    附录D 瘤胃内容物中微生物高分子量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附录E Fosmid质粒提取方法
    附录F 应用滤袋技术测定粗纤维洗涤(CF)的方法
致谢
个人简历

(2)三种不同替抗物质对肉兔生长性能、血液指标、消化道酶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抗生素及其在兔生产上的应用
        1.1.1 抗生素的概念
        1.1.2 抗生素的使用历史
        1.1.3 抗生素在家兔生产上的应用
        1.1.4 使用抗生素产生的问题
        1.1.5 禁抗历史
    1.2 酶制剂及其在兔生产上的应用
        1.2.1 酶制剂的概念
        1.2.2 复合酶制剂的分类
        1.2.3 复合酶制剂的作用机理
    1.3 益生菌及其在兔生产上的应用
        1.3.1 益生菌的概念
        1.3.2 益生菌的种类
        1.3.3 益生菌的作用
    1.4 甘露寡糖及其在兔生产上的应用
        1.4.1 甘露寡糖的概述
        1.4.2 甘露寡糖的来源及理化特性
        1.4.3 甘露寡糖的生物活性
    1.5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试验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动物与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饲养管理
        2.1.4 试验饲粮
        2.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2.1.6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生长性能
        2.2.2 免疫器官指数
        2.2.3 血液指标
        2.2.4 消化道酶活性
        2.2.5 十二指肠组织形态
    2.3 讨论
        2.3.1 不同饲料添加剂对肉兔死淘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2.3.2 对肉兔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2.3.3 对肉兔血液指标的影响
        2.3.4 对肉兔消化道酶活性的影响
        2.3.5 对肉兔十二指肠形态的影响
第三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辽东栎籽实及加酶日粮猪营养价值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辽东栎
        1.2.1.1 生长特性及分布
        1.2.1.2 营养价值
        1.2.1.3 单宁
        1.2.1.4 脱毒籽实在畜禽中的应用
        1.2.2 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
        1.2.3 酶制剂对单宁损伤的缓解作用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辽东栎籽实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对生长猪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动物与设计
        2.2.2 试验日粮
        2.2.3 测试指标
        2.2.4 饲养管理
        2.2.5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
        2.2.6 计算公式
        2.2.7 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辽东栎籽实养分含量
        2.3.2 辽东栎籽实氨基酸含量分析
        2.3.3 不同水平辽东栎籽实对生长猪表观消化率影响
        2.3.4 辽东栎籽实的消化能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仿生消化法对猪辽东栎饲粮养分消化利用的评价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设计
        3.2.3 仿生消化系统
        3.2.4 待测词料体外模拟消化过程
        3.2.5 测定指标和分析方法
        3.2.6 待测原料中营养物质消化率计算公式
        3.2.7 数据分析与统计
    3.3 试验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添加酶制剂对生长猪辽东栎籽实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4.1 前言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动物与设计
        4.2.2 试验日粮
        4.2.3 饲养管理
        4.2.4 样品的处理
        4.2.5 指标测定及分析方法
    4.3 试验结果分析
    4.4 讨论
        4.4.1 添加NSP酶对辽东栎生长猪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4.4.2 添加单宁酶对辽东栎籽实生长猪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
    5.1 本试验的主要结论
    5.2 本试验的创新点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耐温植酸酶部分酶学特性及其在黄羽肉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进展
        1.1 植酸与植酸酶
        1.2 植酸酶的作用原理
        1.3 影响植酸酶作用效果的因素
        1.4 植酸酶在畜禽日粮中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研究内容与操作路线
        3.1 研究内容
        3.2 试验操作路线
第二章 耐温植酸酶部分酶学特性的研究
    1 试验材料
        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1.2 试验用植酸酶
        1.3 酶活的测定方法
        1.4 不同条件下耐温植酸酶酶活的变化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度对耐温植酸酶活性的影响
        2.2 pH值对耐温植酸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3.1 温度对耐温植酸酶活性的影响
        3.2 pH值对耐温植酸酶活性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章 耐温植酸酶在黄羽肉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1 试验材料与设计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饲粮组成
        1.4 试验饲养
        1.5 样品采集和处理
    2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 生长性能
        2.2 血液生化指标
        2.3 器官指数
        2.4 胫骨发育
        2.5 养分表观消化率
    3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有效磷和植酸酶水平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4.2 不同有效磷和植酸酶水平对黄羽肉鸡脏器指数的影响
        4.3 不同有效磷和植酸酶水平对黄羽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4 不同有效磷和植酸酶水平对黄羽肉鸡胫骨指标的影响
        4.5 不同有效磷和植酸酶水平对黄羽肉鸡饲粮饲粮钙、磷利用率的影响
    5 讨论
        5.1 不同有效磷和植酸酶水平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5.2 不同有效磷和植酸酶水平对黄羽肉鸡脏器指数的影响
        5.3 不同有效磷和植酸酶水平对黄羽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5.4 不同有效磷和植酸酶水平对黄羽肉鸡胫骨指标的影响
        5.5 不同有效磷和植酸酶水平对黄羽肉鸡饲粮钙、磷利用率的影响
    6 小结
第四章 论文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1 主要结论
    2 试验创新点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利用体外酶消化法评定非淀粉多糖酶质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小麦型日粮在畜禽日粮中的应用
    1.2 非淀粉多糖
        1.2.1 非淀粉多糖的分类
        1.2.2 非淀粉多糖抗营养作用的机理
    1.3 非淀粉多糖酶
        1.3.1 非淀粉多糖酶的种类
        1.3.2 非淀粉多糖酶的来源
        1.3.3 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机制
        1.3.4 非淀粉多糖酶的饲喂方法
        1.3.5 非淀粉多糖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1.4 体外模拟消化评定方法
        1.4.1 一步法
        1.4.2 两步法
        1.4.3 三步法
        1.4.4 体外消化模拟技术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样品
        2.1.2 试验试剂
        2.1.3 试验试剂配制
        2.1.4 试验耗材
        2.1.5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非淀粉多糖酶质量体外评定方法
        2.2.2 非淀粉多糖酶在质量体内验证方法
    2.3 测定方法
    2.4 数据分析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体外试验结果
        3.1.1 小麦常规养分测定
        3.1.2 非淀粉多糖酶对小麦干物质消失率的影响
        3.1.3 非淀粉多糖酶对小麦消化残渣中非淀粉多糖含量的影响
    3.2 动物试验结果
        3.2.1 不同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2.2 不同非淀粉多糖酶对小麦日粮AME的影响
        3.2.3 不同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非淀粉多糖消化率的影响
        3.2.4 不同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食糜及粪便黏度的影响
        3.2.5 不同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器官指数的影响
        3.2.6 不同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消化道生理和形态的影响
        3.2.7 不同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4 讨论
    4.1 体外消化法评定非淀粉多糖酶质量
    4.2 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生产的影响
        4.2.1 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4.2.2 非淀粉多糖酶对NSP消化率、食糜及粪便黏度的影响
        4.2.3 非淀粉多糖酶对小麦日粮表观代谢能的影响
        4.2.4 非淀粉多糖酶对器官指数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4.2.5 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肠道指数及其形态的影响
    4.3 体内外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分析
5 结论
6 研究的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体外法研究外源酶制剂对生长猪谷物及其副产物原料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我国养殖业面临的问题
        1.2.2 我国大宗原料副产物资源的利用现状
        1.2.3 谷物及其副产物的定义及分类
        1.2.4 小麦及其副产物的营养特性
        1.2.5 小麦及其副产物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1.2.6 稻米及其副产物的营养特性
        1.2.7 稻米及其副产物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1.2.8 谷物及其副产物在畜禽饲粮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2.9 外源酶制剂的分类和作用
        1.2.10 外源酶制剂在动物饲粮中的应用
        1.2.11 体外法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谷物及其副产物对生长猪饲粮养分消化的影响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饲粮
        2.1.2 体外法
        2.1.3 动物试验法
        2.1.4 计算方法
        2.1.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体外法测试的消化率
        2.2.2 动物试验法测试的消化率
        2.2.3 体外法和动物试验法评定谷物及其副产物饲粮表观消化率的相关性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外源酶制剂对谷物及其副产物生长猪饲粮养分消化的影响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饲粮
        3.1.2 体外法
        3.1.3 动物试验法
        3.1.4 计算方法
        3.1.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体外法测试的消化率
        3.2.2 动物试验法测试的消化率
        3.2.3 体外法和动物试验法评定添加外源酶的谷物及副产物饲粮养分消化率的相关性分析
        3.2.4 五种饲粮添加外源酶前后养分消化率的比较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全文结论
    4.1 结论
    4.2 创新点
    4.3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高效调质低温制粒畜禽饲料加工工艺及其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畜禽饲料加工工艺重要性
        1.1.1 饲料加工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研究
        1.1.2 饲料加工对热敏性饲料原料保留率的影响研究
        1.1.3 饲料加工对畜禽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
    1.2 畜禽饲料加工工艺介绍
        1.2.1 普通畜禽饲料加工工艺
        1.2.2 其它畜禽饲料加工工艺
    1.3 高效调质低温制粒畜禽饲料加工工艺
    1.4 调质设备及制粒加工参数对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研究
        1.4.1 调质设备研究进展
        1.4.2 制粒加工参数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大宗原料调质效果的影响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设计及分组
        2.1.2 样品采集
        2.1.3 检测指标与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试验结果
        2.2.1 调质器类型对大料混合料淀粉糊化度的影响
        2.2.2 调质器类型对大料混合料淀粉糊化曲线的影响
        2.2.3 调质器类型对低温调质制粒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
    2.3 讨论
        2.3.1 调质器类型对大料混合料淀粉糊化度的影响
        2.3.2 调质器类型对大料混合料糊化曲线的影响
        2.3.3 调质器类型对大料混合料糊化曲线的影响
    2.4 结论
第三章 低温制粒加工参数对大宗原料预熟化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设计及分组
        3.1.2 样品采集
        3.1.3 检测指标与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
        3.2.1 调质温度与模孔长径比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
        3.2.2 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
        3.3.1 熟化大宗原料对低温制粒加工的影响
        3.3.2 调质温度与模孔长径比对淀粉糊化度的影响
        3.3.3 调质温度与模孔长径比对乳酸菌保留率的影响
    3.4 结论
第四章 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与维生素添加量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设计及分组
        4.1.2 试验饲粮配方
        4.1.3 样品采集
        4.1.4 检测指标与方法
        4.1.5 数据处理
    4.2 试验结果
        4.2.1 工艺类型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
        4.2.2 工艺类型及维生素含量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4.2.3 工艺类型及维生素含量对生长育肥猪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4.2.4 工艺类型及维生素含量对育肥猪血液指标的影响
    4.3 讨论
        4.3.1 工艺类型及维生素添加量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
        4.3.2 工艺类型及维生素的添加量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4.3.3 工艺类型及维生素的添加量对育肥猪血液指标的影响
    4.4 结论
第五章 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与乳酸菌添加量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设计及分组
        5.1.2 样品采集
        5.1.3 检测指标与方法
        5.1.4 数据处理
    5.2 试验结果
        5.2.1 工艺类型及乳酸菌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
        5.2.2 工艺类型及乳酸菌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5.2.3 工艺类型及乳酸菌对肉品质的影响
        5.2.4 工艺类型及乳酸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5.3 讨论
        5.3.1 工艺类型及乳酸菌添加量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5.3.2 工艺类型及乳酸菌添加量对育肥猪肠道食糜菌群的影响
        5.3.3 工艺类型及乳酸菌添加量对育肥猪猪肉品质的影响
    5.4 结论
第六章 全文结论
第七章 创新点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7.1 创新点
    7.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外源淀粉酶对肉鸡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生长和肠道形态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酶制剂的概念及发展阶段
    1.2 外源淀粉酶的应用
        1.2.1 外源淀粉酶的分类及来源
        1.2.2 外源淀粉酶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
        1.2.3 影响外源酶作用的因素
    1.3 酶制剂的生物学效价评定
        1.3.1 酶制剂活性评定
        1.3.2 酶制剂稳定性评定
        1.3.3 动物体内评定
        1.3.4 体外法评定
    1.4 利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评定外源酶制剂
        1.4.1 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的建立
        1.4.2 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对饲料生物学效价的评定
        1.4.3 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对酶制剂的评定
    1.5 外源酶未来发展及展望
    1.6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6.1 本研究目的意义
        1.6.2 研究切入点
        1.6.3 研究内容
        1.6.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外源淀粉酶对肉鸡饲粮体外养分和能量消化率的影响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设计
        2.1.2 试验方法
        2.1.3 数据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基础饲粮营养水平和外源淀粉酶对肉鸡饲粮干物质和总能消化率的影响
        2.2.2 基础饲粮营养水平和外源淀粉酶对肉鸡饲粮粗蛋白质和淀粉消化率的影响
    2.3 讨论
        2.3.1 基础饲粮营养水平和外源淀粉酶对肉鸡饲粮养分和总能消化率的影响
        2.3.2 外源淀粉酶对肉鸡粗蛋白质和淀粉消化率的影响
        2.3.3 外源淀粉酶对肉鸡干物质和总能消化率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外源淀粉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时间、地点
        3.1.2 试验饲粮和试验设计
        3.1.3 试验方法
        3.1.4 数据处理与与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水平外源淀粉酶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2.2 不同水平外源淀粉酶对肉鸡器官指数的影响
        3.2.3 不同水平外源淀粉酶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3.3 讨论
        3.3.1 不同水平外源淀粉酶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3.2 不同水平外源淀粉酶对肉鸡器官指数的影响
        3.3.3 不同水平外源淀粉酶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外源淀粉酶对肉鸡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时间、地点
        4.1.2 试验饲粮和试验设计
        4.1.3 试验方法
        4.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外源淀粉酶对 21 日龄肉鸡肠道形态发育的影响
        4.2.2 外源淀粉酶对42日龄肉鸡肠道形态发育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创新点
    5.1 论文结论
    5.2 创新之处
    5.3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9)复合酶对几种饲料原料养分消化率的影响及其在猪饲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复合酶的应用概况
    1.2 复合酶的分类
    1.3 复合酶的功能及作用
        1.3.1 消除抗营养因子改善植物性饲料的利用率
        1.3.2 补充内源酶不足、提高内源酶分泌、增强内源酶活性
        1.3.3 有效改善肠道内环境
        1.3.4 调节内分泌、改善激素代谢水平、增强免疫力
        1.3.5 充分降解植酸磷、减轻养殖业污染
        1.3.6 转移营养物质的消化位点
    1.4 复合酶在养猪中的应用
        1.4.1 复合酶对猪生产性能方面的影响
        1.4.2 复合酶对猪消化率的影响
        1.4.3 复合酶对肠道内环境的影响
        1.4.4 复合酶对血液生化及激素分泌的影响
    1.5 复合酶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1.5.1 饲料生产对酶的损坏
        1.5.2 酶的生物学评价混乱
        1.5.3 酶的添加方法不规范
        1.5.4 酶的添加量缺乏标准
        1.5.5 酶的生产和应用不统一
        1.5.6 饲用酶产品酶活的测定结果误差大
    1.6 酶在饲料中应用的必要性
        1.6.1 玉米
        1.6.2 豆粕
        1.6.3 秸秆
        1.6.4 棉粕
        1.6.5 菜粕
        1.6.6 玉米胚芽粕
        1.6.7 麦麸
        1.6.8 酒糟
    1.7 限制非常规饲料资源利用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1.8 体外消化法的简介
    1.9 展望
第二章 应用体外酶解法测定饲料原料的营养物质消化率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待测饲料的处理
        2.1.3 测定指标和分析方法
        2.1.4 仪器和试剂
        2.1.5 试验分析流程
        2.1.6 待测饲料体外模拟消化过程
        2.1.7 待测原料中营养物质消化率计算公式
        2.1.8 数据分析与统计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2.1 几种饲料原料的营养物质含量分析
        2.2.2 复合酶对玉米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2.2.3 复合酶对豆粕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2.2.4 复合酶对麦麸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2.2.5 复合酶对DDGS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2.2.6 复合酶对棉粕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2.2.7 复合酶对菜粕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2.2.8 添加复合酶对不同饲粮同种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2.3 讨论
        2.3.1 复合酶对玉米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2.3.2 复合酶对豆粕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2.3.3 复合酶对麦麸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2.3.4 复合酶对DDGS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2.3.5 复合酶对棉粕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2.3.6 复合酶对菜粕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2.3.7 复合酶对不同种类饲料作用效果的影响
第三章 添加复合酶对几种饲料原料在生长猪上的应用效果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动物与分组
        3.1.3 基础日粮及营养水平
        3.1.4 饲养管理
        3.1.5 测试指标与方法
        3.1.6 数据处理及统计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添加复合酶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3.2.2 添加复合酶对生长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3 讨论
        3.3.1 添加复合酶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3.3.2 添加复合酶对生长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10)油茶粕发酵处理及饲用价值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油茶粕的营养特点
        1.1.1 油茶粕的营养成分
        1.1.2 油茶粕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
    1.2 油茶粕的脱毒处理法
        1.2.1 物理法
        1.2.2 化学法
        1.2.3 酶制剂法
        1.2.4 微生物发酵法
    1.3 油茶粕发酵的研究进展
        1.3.1 用于发酵油茶粕的菌种
        1.3.2 用于发酵油茶粕的工艺
        1.3.3 油茶粕微生物发酵后的利用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5.3 本研究的创新点
2 化学法改良油茶粕饲用品质的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
        2.2.1 主要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脱毒处理
        2.3.2 常规成分含量的测定
        2.3.3 抗营养因子含量的测定
        2.3.4 氨基酸的测定
    2.4 数据统计分析
    2.5 结果与讨论
        2.5.1 茶皂素标准曲线及茶皂素含量
        2.5.2 咖啡碱标准曲线及咖啡碱含量
        2.5.3 两种化学脱毒法对油茶粕主要成分的影响
        2.5.4 氨基酸均衡性的分析
    2.6 小结
3 酶制剂法改良油茶粕饲用品质的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
        3.2.1 主要试剂
        3.2.2 主要仪器
    3.3 试验方法
        3.3.1 单酶改良法初步筛选酶制剂添加量
        3.3.2 油茶粕酶解正交试验
        3.3.3 测定指标与方法
    3.4 数据统计分析
    3.5 结果与讨论
        3.5.1 不同酶制剂添加量对酶解反应的影响
        3.5.2 正交优化酶解反应
        3.5.3 酶制剂法改良油茶粕
    3.6 小结
4 微生物发酵法改良油茶粕饲用品质的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
        4.2.1 主要仪器
        4.2.2 主要试剂
        4.2.3 菌种及培养基
    4.3 试验方法
        4.3.1 发酵种子液的制备
        4.3.2 单菌发酵法初步筛选菌种添加量
        4.3.3 混菌发酵法优化实验
        4.3.4 测定指标及方法
    4.4 数据统计分析
    4.5 结果与讨论
        4.5.1 添加量对单菌发酵油茶粕的影响
        4.5.2 正交优化混菌发酵工艺
        4.5.3 发酵前后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变化
    4.6 小结
5 酶制剂与益生菌联用法发酵油茶粕的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
        5.2.1 试验原料
        5.2.2 菌种及酶制剂
        5.2.3 培养基
    5.3 试验方法
        5.3.1 发酵种子液的制备
        5.3.2 固态发酵
        5.3.3 发酵后重复性试验
    5.4 测定指标及方法
        5.4.1 营养及抗营养因子含量的测定
        5.4.2 氨基酸的测定
    5.5 数据统计分析
    5.6 结果与讨论
        5.6.1 发酵前后油茶粕常规成分及抗营养因子的变化
        5.6.2 发酵前后油茶粕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5.7 小结
6 酶制剂与益生菌联用法发酵油茶粕的饲用价值研究
    6.1 引言
    6.2 试验材料
        6.2.1 试验原料
        6.2.2 试验用酶制剂
        6.2.3 试验动物与分组
    6.3 测定指标及方法
        6.3.1 发酵油茶粕和粪样中常规成分和总能的测定
        6.3.2 养分、氨基酸和能量利用率的测定
        6.3.3 相关计算公式
    6.4 数据统计分析
    6.5 结果与讨论
        6.5.1 复合酶对发酵油茶粕代谢能及能量利用率的影响
        6.5.2 复合酶对发酵油茶粕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6.5.3 复合酶对发酵油茶粕氨基酸利用率的影响
    6.6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7.3 本研究的工业化意义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四、酶制剂在单胃畜禽饲料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动物胃肠道微生物源纤维素酶基因的挖掘与功能鉴定[D]. 王尧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三种不同替抗物质对肉兔生长性能、血液指标、消化道酶活性的影响[D]. 孟亦蒙.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 [3]辽东栎籽实及加酶日粮猪营养价值评定[D]. 赵月香.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4]耐温植酸酶部分酶学特性及其在黄羽肉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 宫宇.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5]利用体外酶消化法评定非淀粉多糖酶质量的研究[D]. 伏雪静.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6]体外法研究外源酶制剂对生长猪谷物及其副产物原料养分消化率的影响[D]. 黄正旺. 扬州大学, 2018(01)
  • [7]高效调质低温制粒畜禽饲料加工工艺及其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D]. 段海涛.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01)
  • [8]外源淀粉酶对肉鸡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生长和肠道形态的影响研究[D]. 张宪. 河北工程大学, 2018(05)
  • [9]复合酶对几种饲料原料养分消化率的影响及其在猪饲料中的应用[D]. 刘慧龙. 沈阳农业大学, 2016(02)
  • [10]油茶粕发酵处理及饲用价值评定[D]. 王郝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05)

标签:;  ;  ;  

酶制剂在单胃畜禽饲料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