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蜂品系论文_陈万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赤眼蜂品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赤眼蜂,松毛虫,生物防治,选择性,玉米螟,品系,圆盘。

赤眼蜂品系论文文献综述

陈万斌[1](2019)在《防治桃蛀螟的优良赤眼蜂品系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是我国的第一大粮饲作物,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近年来,由于受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桃蛀螟成为黄淮海夏玉米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桃蛀螟是一种防控时效性很强的害虫,若在幼虫钻入寄主植物前未得到及时有效的防治,将会加大其防治难度。且长期的化防引发了环境污染、抗药性产生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选择适当的生物防治技术控制桃蛀螟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赤眼蜂是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用于防治多种农林害虫的重要卵寄生性天敌昆虫。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寄主选择性方法比较了广泛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的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叁个蜂种的11个品系对桃蛀螟卵的寄生能力,进一步研究了桃蛀螟卵龄对候选蜂种(品系)寄生能力、发育适合度和寄生行为等的影响,并比较了候选蜂种(品系)在室内条件下对桃蛀螟卵的寄生潜能和功能反应。通过综合评价候选蜂种(品系)对桃蛀螟卵的控制潜能,期望筛选出防治桃蛀螟的优良赤眼蜂品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几种(品系)赤眼蜂对桃蛀螟卵的寄生选择性比较在11个赤眼蜂品系对桃蛀螟卵的选择及非选择试验中发现,玉米螟赤眼蜂So和Zo品系以及松毛虫赤眼蜂Sd和Xd品系对桃蛀螟卵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和寄生能力。因此,将So、Zo、Sd和Xd品系选为防治桃蛀螟的候选赤眼蜂品系用于进一步研究。2.桃蛀螟卵龄对赤眼蜂寄生能力和适合度的影响通过比较4个候选赤眼蜂品系在不同卵龄(0~24h、24~48h和48~72h)桃蛀螟卵上的寄生能力和发育适合度,发现4个赤眼蜂品系均偏好寄生0~24h的桃蛀螟卵,且Xd品系对48~72h的桃蛀螟卵也表现出较好的寄生能力。松毛虫赤眼蜂Xd品系对各卵龄桃蛀螟卵的寄生能力均高于玉米螟赤眼蜂So和Zo品系。松毛虫赤眼蜂Xd品系对0~24h桃蛀螟卵的适合度较高。3.桃蛀螟卵龄对赤眼蜂寄生行为的影响为明确桃蛀螟卵龄对赤眼蜂寄生行为的影响,比较了4个候选赤眼蜂品系在不同卵龄桃蛀螟卵上的主要寄生行为(敲击、钻孔和产卵)的耗时情况。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Xd品系钻孔阶段的耗时不随桃蛀螟卵龄的增加而增加。松毛虫赤眼蜂Xd和Sd品系在各龄桃蛀螟卵上的产卵耗时和寄生总耗时比玉米螟赤眼蜂So和Zo品系耗时短,其中,Xd品系的总耗时最短。4.赤眼蜂对桃蛀螟卵的寄生功能反应通过研究候选赤眼蜂品系在桃蛀螟卵上的功能反应,发现4个赤眼蜂品系对桃蛀螟卵的寄生作用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松毛虫赤眼蜂Xd品系的a/T_h值最大,为19.22,对桃蛀螟卵的控制作用最强。4个赤眼蜂品系在寄生桃蛀螟卵时均存在自身密度干扰效应,其中,松毛虫赤眼蜂Xd品系对桃蛀螟卵的寻找参数最大,为0.2931。5.利用生命表技术评价赤眼蜂对桃蛀螟卵的寄生潜能通过比较4个候选赤眼蜂品系在桃蛀螟卵上的生命表参数,发现各品系赤眼蜂均在蜂羽化当日达到寄生高峰。羽化后前两日的寄生卵量占总寄生卵量的90%以上。Xd品系的净生殖率(R_0)、内禀增长率(r_m)和周限增长率(λ)均最高,依次为18.23、0.3120和1.3662,而4个品系赤眼蜂在桃蛀螟卵上的寿命和后代羽化率无显着差异。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1个赤眼蜂品系中松毛虫赤眼蜂Xd品系是防治桃蛀螟卵的优良赤眼蜂品系。(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5-31)

李丽娟,周淑香,常雪,毛刚,丁岩[2](2019)在《高效寄生水稻二化螟卵的赤眼蜂品系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内利用4种赤眼蜂共28个品系对二化螟卵做了寄生率和产卵量试验,选出松毛虫赤眼蜂S-AC品系、螟黄赤眼蜂M-TC品系和稻螟赤眼蜂D-JN品系寄生效果较好。通过田间释放单品系和混合品系得出:稻螟赤眼蜂效果优于螟黄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效果优于松毛虫赤眼蜂,释放混合品系控制二化螟的效果均优于单独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和单独释放螟黄赤眼蜂,混合品系释放的平均防治效果75%左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陈万斌,何康来,王勤英,王振营[3](2019)在《不同品系赤眼蜂对桃蛀螟卵的寄生选择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桃蛀螟已成为黄淮海夏玉米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的为害直接降低了玉米产量和品质,对玉米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由于其幼虫钻蛀为害的特性以及化学防治的弊端使其防治难度增加。为了更好的开展利用赤眼蜂防治桃蛀螟,我们对广泛用于鳞翅目害虫生物防治的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11个品系对桃蛀螟卵的寄主选择性进行了比较,以期筛选出对桃蛀螟卵寄生效果好的赤眼蜂品系。结果表明,寄生24 h后,松毛虫赤眼蜂Sd和Xd品系和玉米螟赤眼蜂So和Zo品系单头雌蜂在选择性试验中对桃蛀螟卵的寄生卵粒数分别为14.35、15.05、14.65和13.45粒,非选择试验中为15.8、16.1、13.8和13.1粒,均对桃蛀螟卵均有较好的寄生能力;各品系赤眼蜂后代的羽化率保持在93.64%~98.37%,雌性比也表现较好,在73.10%~89.39%,后代出蜂数介于13.18~18.40。综合来看,玉米螟赤眼蜂So和Zo品系和松毛虫赤眼蜂Sd和Xd品系可以作为防治桃蛀螟的候选赤眼蜂用于进一步的田间防治试验。(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董辉,李帅强,谢丽娜,刘宁,丛斌[4](2016)在《抗生素对松毛虫赤眼蜂产雌孤雌生殖品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同浓度的盐酸四环素饲喂产雌孤雌生殖品系的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以确定对其体内共生菌Wolbachia的去除效果,探讨松毛虫赤眼蜂生殖适合度受Wolbachia的影响情况。采用不同浓度(5,15,30mg·m L-1)的盐酸四环素连续处理产雌孤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5代,测定其产卵量、羽化率、后代雌性百分率变化。利用Chelex-100法对待测的成蜂进行单头总DNA的提取,以wsp基因专用引物检测蜂体内Wolbachia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抗生素处理后不同浓度、不同世代处理间羽化率发生显着变化(p<0.05),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抗生素处理后产卵量在不同代数间呈无规律变化;后代雌蜂百分比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趋势。高浓度盐酸四环素对Wolbachia的去除效果较好;同一盐酸四环素浓度下不同世代间Wolbachia的去除效果呈现的总体趋势与羽化率类似。研究表明,抗生素确实可去除松毛虫赤眼蜂产雌孤雌品系虫体内的Wolbachi,其去除效果受抗生素处理浓度、处理代数的影响,高浓度抗生素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抗生素可打破松毛虫赤眼蜂产雌孤雌生殖,并影响蜂的羽化率。(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段立佳[5](2016)在《紫外线辐射及品系间竞争对感染Wolbachia松毛虫赤眼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Herting于1924年在尖音库蚊(Clex pipiens)卵巢组织中首次发现Wolbachia,于1936年正式定名为Wolbachia pipientis,目前认为是该沃尔巴克属(Wolbachia)中的唯一物种,中文名为沃尔巴克氏。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及线虫中的一类细胞内共生菌,可通过胞质不亲和(cytoplasmic incompatibility,CI)、雌性化(feminization)、诱导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 induction,PI)和杀雄(male killing)等方式调控宿主的生殖方式和性比。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广泛应用于害虫生物防治中,外界环境与内共生菌等因素对其适合度有明显影响,感染Wolbachia松毛虫赤眼蜂为孤雌产雌生殖方式,明确Wolbachia对宿主松毛虫赤眼蜂生物学、生态学的影响,有助于松毛虫赤眼蜂孤雌产雌品系在田间生物防治中应用。为明确Wolbachia对宿主生长发育、繁殖力以及竞争力的影响,分别用米蛾卵[Corcyra cephalonica (Stainton)]和柞蚕卵(Antheraea pernyi Cuerin-Meneville)繁育松毛虫赤眼蜂孤雌产雌品系。采用紫外线辐射方法,研究不同紫外线辐射时长对松毛虫赤眼蜂体内Wolbachia去除效果;测定不同时长紫外线辐射后松毛虫赤眼蜂的繁殖力、寿命和性比,明确感染Wolbachia对松毛虫赤眼蜂适合度的影响。采用两性生殖品系及孤雌产雌品系在米蛾卵上竞争的方法,研究品系间竞争对适合度的影响。全文取得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时长紫外线辐射处理松毛虫赤眼蜂寄生卵表明,紫外线辐射可以部分去除松毛虫赤眼蜂孤雌产雌品系体内的Wolbachia,但子代无紫外线辐射时,Wolbachia恢复感染,说明紫外线辐射仅可去除辐射当代松毛虫赤眼蜂体内的Wolbachia。米蛾卵为寄主时,紫外线辐射5min后F1代雌性比为0.89,显着高于辐射15min后的0.82(P<0.05),以wsp为引物PCR检测成功去除Wolbachia个体数量为60%,高于辐射12min的20%,辐射时长超过12min松毛虫赤眼蜂不能成功羽化。柞蚕卵为寄主时,各紫外线辐射时长F1代雌性比无显着差异(P>0.05),均在0.87~0.85之间,PCR检测38min和40min紫外线辐射后成功去除Wolbachia个体数量为40%,42min和45min为20%。辐射时长超过45min松毛虫赤眼蜂不能成功羽化。2.辐射不同时长紫外线,比较松毛虫赤眼蜂孤雌产雌品系适合度。结果表明,紫外线辐射会显着降低辐射代松毛虫赤眼蜂的发育时间、寿命和羽化出蜂数(P<0.05)。辐射寄生后的米蛾卵12min,与对照组比较,寄生率由48.45%下降到12.90%(P<0.05),羽化出蜂率由69.89%下降到50.94%(P<0.05),寿命由8.40天下降到3.45天(P<0.05);辐射寄生后的柞蚕卵45min,与对照组比较,单卵出蜂数由93.10头下降到56.95头(P<0.05),发育时间由17.90天下降到15.15天(P<0.05),寿命由14.20天下降到4.15天(P<0.05)。两不同寄主在紫外线辐射后均出现雄性个体,各辐射时长处理后雌性比均在0.8~0.9之间(P>0.05)。比较经辐射后去除Wolbachia的亲代及F1代适合度。结果表明,发育时间及寿命与孤雌产雌品系相比均有显着下降(P<0.05)。在以米蛾卵为寄主时,去除Wolbachia后,发育时间由9.8天下降到8.05天(P<0.05),寿命由8.40天下降到4.80天(P<0.05),F1代发育时间为9.90天,寿命为6.00天。在以柞蚕卵为寄主时,去除Wolbachia后,发育时间由17.95天下降到14.50天(P<0.05),寿命由14.20天下降到4.00天(P<0.05),两不同寄主均表现出生殖力无显着差异(P>0.05),米蛾卵为寄主时松毛虫赤眼蜂生殖力在40~50头之间,柞蚕卵为寄主时生殖力在70~80头之间。3.为探究Wolbachia感染对松毛虫赤眼蜂竞争能力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孤雌产雌品系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潜能。研究了孤雌产雌品系及两性生殖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竞争对适合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竞争存在时,寄主的卵龄与寄生蜂龄之间有显着的互作关系,共同对寄生率、羽化率、死亡蜂数、米蛾卵孵化数产生影响(P<0.05)。同时,内共生菌Wolbachia表现出寄生与共生的两面性,即在寄生蜂蜂龄为1和2日龄,米蛾卵卵龄为1-2日龄时,混合接蜂组中孤雌产雌品系羽化出蜂数最高达18.83头,高于正常生殖品系16.10头,表明孤雌产雌品系较两性生殖品系有较强的竞争力,Wolbachia表现出共生特征;在寄生蜂蜂龄为3和4日龄,米蛾卵卵龄为3~4日龄时,混合接蜂组中孤雌产雌品系羽化出蜂数仅在2-3头之间,显着低于两性生殖品系的14~16头,表明孤雌产雌品系较两性生殖品系有较弱的竞争力,Wolbachia表现出寄生特征。(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李丽娟,鲁新,张国红,周淑香,常雪[6](2015)在《不同品系赤眼蜂对玉米螟卵的寄生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室内和网罩试验,对7个不同品系赤眼蜂寄生玉米螟的卵块寄生率、卵粒寄生率及单雌产卵粒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系赤眼蜂寄生玉米螟的效果不同,在同一基质玉米螟卵块上寄生效果存在显着差异(p<0.05);而同一品系赤眼蜂在不同基质玉米螟卵块上寄生也不同,蜡纸玉米螟卵块和鲜玉米叶子玉米螟卵块相比,多数赤眼蜂更趋向在鲜玉米叶子卵块上产卵;网罩下赤眼蜂寄生玉米苗上的玉米螟卵块效果更好,卵粒寄生率可达39.45%~70.48%;筛选出寄生玉米螟效果好的品系为:S-AC品系和M-TC品系,可应用于二代玉米螟的防治。(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4期)

丛斌,张统书,胡志凤,类成平,张明珠[7](2014)在《松毛虫赤眼蜂孤雌产雌品系田间控害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明确感染Wolbachia的松毛虫赤眼蜂孤雌产雌品系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方法】2012和2013连续两年于沈阳地区玉米田间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孤雌产雌品系和两性生殖品系。【结果】2012年孤雌产雌品系对1代亚洲玉米螟卵寄生效果为66.39%,对2代玉米螟卵寄生效果为69.53%,与对照(松毛虫赤眼蜂两性品系)相比无显着差异(分别为56%,79.73%)(P≥0.05),2013年孤雌产雌品系对1代亚洲玉米螟卵寄生效果为56.20%,对2代玉米螟卵寄生效果为82.10%,与对照相比无显着差异(分别为52.24%,75.71%)(P≥0.05)。收获前期剖杆结果表明,2012年孤雌产雌品系及对照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22.50%、27.50%,2013年分别为38.28%、21.09%,连续两年的防治效果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从田间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孤雌产雌松毛虫赤眼蜂品系可取得与生产用两性松毛虫赤眼蜂品系同期的防治效果,且孤雌产雌松毛虫赤眼蜂在种群增长速率、降低规模化培养成本、低密度种群下进入新生境并建立种群等方面都要优于正常松毛虫赤眼蜂品系,因此其具有很好的生防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Ko,Ko[8](2014)在《大湄公河次区域赤眼蜂品系筛选及其在水田IPM体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赤眼蜂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寄生蜂,它可以控制很多种危害严重的害虫。为了针对湄公河次区域构建以赤眼蜂为主的水稻害虫综合治理技术,我们针对湄公河次区域采集的9个品系进行了室内筛选试验,在田间针对3个性状表现比较好的品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效果测定。在室内,测定了四种常用的防治稻飞虱的农药对螟黄赤眼蜂(崔家品系)成虫和若虫的毒性,以确定适合的配套杀虫剂品系和施用时间。另外,在广西省兴安县界首镇新五里村示范了赤眼蜂为主的水稻害虫综合治理技术。1适合湄公河次区域二化螟防治的赤眼蜂品系的筛选赤眼蜂种往往具有寄主专一性,同一个种的不同品系也有不同的表现。通过室内实验和田间试验,比较了湄公河次区域稻区收集的赤眼蜂对二化螟卵的寄生力和其它发育指标,以期筛选出适合于田间大规模释放的赤眼蜂品系。室内实验表明,二化螟卵龄对赤眼蜂的寄生率和出蜂率有显着影响,所有赤眼蜂品系在0-24h的卵上的平均寄生率(34.0%)显着高于在24-48(24.7%)和48-72h(20.0%)的卵上的相应指标,在0-24h的卵上的出蜂率(84.0%)也显着高于在24-48和48-72h卵上的出蜂率,然而0-24h二化螟卵上的赤眼蜂若虫发育历期显着延长。螟黄赤眼蜂崔家品系的寄生率最高(49.7%)。田间试验中,采用3个赤眼蜂品系、设置了50000、100000和200000头蜂/公顷的放蜂量和不放蜂对照,不同处理中设置二化螟哨兵卵块。所有处理的赤眼蜂寄生率均较低(低于13.1%),但是处理间的赤眼蜂寄生率差异显着。螟黄赤眼蜂崔家品系在高和中等放蜂量时,寄生率最高,分别为13.1%和11.4%。因此,田间防治二化螟的最佳赤眼蜂品系为螟黄赤眼蜂崔家品系,放蜂量以100000头蜂/公顷较为经济有效。2.防治稻飞虱的杀虫剂对赤眼蜂成虫和若虫的毒性采用国际生物防治组织(IOBC)的测试方法,室内测试了防治稻飞虱的杀虫剂,吡蚜酮(pymetrozine)、噻虫嗪(thiamethoxam)、噻嗪酮(buprofezin)和烯啶虫胺(nitenpyram),对螟黄赤眼蜂崔家品系的成虫和若虫的毒性。在药膜残留实验中,所有4中杀虫剂均导致90%以上的赤眼蜂成虫死亡,按照IOBC的划分标准,它们对赤眼蜂成虫具有中度害性。杀虫剂持效毒性测试结果表明,烯啶虫胺仅有短期毒性(残效期小于5d),其它叁种杀虫剂持效期略长(残效期5-15d)。另外,采用二化螟卵作为寄主,测定了这些杀虫剂对赤眼蜂卵期、若虫期和预蛹期的影响。当赤眼蜂处于这叁个发育期而接受杀虫剂处理时,所有4种杀虫剂都降低了寄主卵的寄生率。但是,烯啶虫胺和吡蚜酮用于赤眼蜂卵期、噻嗪酮和烯啶虫胺用于赤眼蜂若虫期、噻嗪酮和噻虫嗪用于赤眼蜂预蛹期时,寄主卵的寄生率相对对照下降幅度小于30%,按照IOBC的划分标准,这些杀虫剂在相应的赤眼蜂育阶段施用被划分为无害级。同样,出蜂率也受到杀虫剂的显着抑制。但是只有噻虫嗪用于若虫期和噻嗪酮用于预蛹期时,出蜂率相对对照下降了30%以上,按照IOBC的标准,这两种杀虫剂在相应的赤眼蜂发育阶段施用被划分为危害级。赤眼蜂幼期接受这4种杀虫剂处理对其性比和若虫发育历期无显着影响。本文结果对于以赤眼蜂大规模释放为主的水稻害虫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当稻飞虱同时重发生时。3以赤眼蜂为主的水稻IPM的示范在广西省兴安县界首镇新五里村,在双季稻田测定了以赤眼蜂为主的水稻IPM田和常规防治田中天敌(蜘蛛、隐翅虫和绿盲蝽)和飞虱数量、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为害率、纹枯病危害程度,以评价水稻IPM的防控效果。水稻分蘖期后每周调查一次病虫害发生和为害数据,早稻和晚稻各调查5次。无论是早稻田还是晚稻田,IPM稻田的天敌数量总体上高于常规防治稻田,早稻田蜘蛛、隐翅虫和黑肩绿盲蝽分别高51.4%、37.0%和233.3%,晚稻田分别高19.7%、14.0%和86.7%。各调查日,IPM稻田和常规防治稻田中稻纵卷叶螟对早稻和晚稻的危害率均小于1.3%,低于防治指标。早稻和晚稻的IPM和常规防治田中,二化螟造成的平均枯心率低于0.9%,也低于防治指标。稻飞虱数量在早稻IPM区(513.9/100丛)高于常规防治区(167.2/100丛),但是在晚稻处理间没有差异(分别为93.5和141.6/100丛),均低于防治指标。无论早稻田还是晚稻田,IPM区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率都显着高于常规防治区(早稻分别为23.0%和18.0%,晚稻分别为52.0%和7.0%)。在早稻田,IPM区用药量比常规防治区的低1.4倍;而在晚稻田,IPM区用药量比常规防治区低2.4倍。另外,IPM区早晚稻的产量均高于常规防治区,分别高155.5kg/ha和374.6kg/ha,但是处理间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4-06-01)

张统书,类成平,胡志凤,张明珠,杨哲[9](2013)在《松毛虫赤眼蜂感染和未感染Wolbachia品系田间防治亚洲玉米螟防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玉米田田间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感染和未感染Walbachia品系,调查释放后松毛虫赤眼蜂两品系对亚洲玉米螟卵的寄生率,玉米心叶末期亚洲玉米螟食叶级别及收获前玉米螟对玉米植株的百株被害率、残虫量。结果显示:感染和未感染Walbachia品系对亚洲玉米螟卵的寄生率分别为55%、50%,心叶末期亚洲玉米螟对植株食叶级别分别为0.89、1.08,寄生率和食叶级别无显着差异(P≥0.05);收获前期,两处理的玉米螟对玉米植株的百株被害率分别为37.7%、38.7%,两处理的残虫量分别为34.3头/百株、35.3头/百株,玉米的百株被害率和残虫量也无显着差异(P≥0.05)。两个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在寄生率和植株被害率等指标均没有显着差异,表明感染Wolbachia松毛虫赤眼蜂品系可以在大田应用上取得与未感染Wolbachia松毛虫赤眼蜂品系同期的防治效果。此外受Wolbachia感染的松毛虫赤眼蜂品系营孤雌产雌生殖,则在种群增长速率、降低规模化培养的成本、在低密度种群下进入新生境并建立种群等方面都要优于未感染Wolbachia的普通松毛虫赤眼蜂品系,对提高生物防治效能具有重要意义,使Wolbachia感染松毛虫赤眼蜂品系具有较强的牛防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创新驱动与现代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10-21)

谢丽娜,董辉,钱海涛,闫京京,丛斌[10](2013)在《不同温度下松毛虫赤眼蜂孤雌产雌品系和两性生殖品系对米蛾卵的寄生功能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赤眼蜂部分蜂种或品系受Wolbachia侵染营孤雌产雌生殖。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在4个恒温(20,25,30和35℃)下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两性生殖品系和孤雌产雌品系对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的寄生功能反应,旨在比较不同温度两品系的寄生功能反应差异,评价孤雌产雌品系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两个品系对米蛾卵寄生作用均随寄主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松毛虫赤眼蜂两品系的功能反应类型由Ⅲ型改变为Ⅱ型。孤雌产雌品系以30℃的处置时间最短(0.0207d),最大日寄生量为48.31粒卵,其次是25℃,35℃最小;两性生殖品系以25℃的处置时间最短(0.0188d),最大日寄生量为53.08粒卵,其次是30℃,20℃最小;松毛虫赤眼蜂两品系的寄生功能反应存在显着差异,30℃下孤雌产雌品系为Ⅱ型功能反应而两性生殖品系为Ⅲ型。从处置时间来看,20℃时两品系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25℃和35℃孤雌产雌品系寄生米蛾卵时花费的时间显着长于两性生殖品系(P<0.05),而30℃却相反。可见,寄主密度、温度和Wolbachia影响松毛虫赤眼蜂功能反应。(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赤眼蜂品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室内利用4种赤眼蜂共28个品系对二化螟卵做了寄生率和产卵量试验,选出松毛虫赤眼蜂S-AC品系、螟黄赤眼蜂M-TC品系和稻螟赤眼蜂D-JN品系寄生效果较好。通过田间释放单品系和混合品系得出:稻螟赤眼蜂效果优于螟黄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效果优于松毛虫赤眼蜂,释放混合品系控制二化螟的效果均优于单独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和单独释放螟黄赤眼蜂,混合品系释放的平均防治效果75%左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赤眼蜂品系论文参考文献

[1].陈万斌.防治桃蛀螟的优良赤眼蜂品系筛选[D].河北农业大学.2019

[2].李丽娟,周淑香,常雪,毛刚,丁岩.高效寄生水稻二化螟卵的赤眼蜂品系筛选[J].东北农业科学.2019

[3].陈万斌,何康来,王勤英,王振营.不同品系赤眼蜂对桃蛀螟卵的寄生选择性[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9

[4].董辉,李帅强,谢丽娜,刘宁,丛斌.抗生素对松毛虫赤眼蜂产雌孤雌生殖品系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6

[5].段立佳.紫外线辐射及品系间竞争对感染Wolbachia松毛虫赤眼蜂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6

[6].李丽娟,鲁新,张国红,周淑香,常雪.不同品系赤眼蜂对玉米螟卵的寄生效果[J].吉林农业科学.2015

[7].丛斌,张统书,胡志凤,类成平,张明珠.松毛虫赤眼蜂孤雌产雌品系田间控害作用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4

[8].Ko,Ko.大湄公河次区域赤眼蜂品系筛选及其在水田IPM体系中的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

[9].张统书,类成平,胡志凤,张明珠,杨哲.松毛虫赤眼蜂感染和未感染Wolbachia品系田间防治亚洲玉米螟防效研究[C].“创新驱动与现代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10].谢丽娜,董辉,钱海涛,闫京京,丛斌.不同温度下松毛虫赤眼蜂孤雌产雌品系和两性生殖品系对米蛾卵的寄生功能反应[J].昆虫学报.2013

论文知识图

第3、17和18号引物对7个赤眼蜂品系第17号引物对7个赤眼蜂品系的I...20代松毛虫赤眼蜂wsp基因特异讨论六个赤眼蜂品系对棉铃虫及米蛾卵...六个赤眼蜂品系对棉铃虫及米蛾卵...寄生棉铃虫和米蛾卵的六个赤眼蜂品系

标签:;  ;  ;  ;  ;  ;  ;  

赤眼蜂品系论文_陈万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