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作家论文_刘成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回族作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回族,作家,伊斯兰教,文学,别集,民族,总集。

回族作家论文文献综述

刘成勇[1](2019)在《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作家的叙事身分与文学创作——以河南回族作家阿慧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作家身分建构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在文本叙事方面表现出独特性。文章以河南回族作家阿慧为例,从叙事身分出发考察作者进入作品的方式及作品的叙事方式,在对"谁在讲故事"的追问中有可能发现那个被各种现实身分所遮盖和困扰的主体性自我。当然,叙事的多种可能会造成叙事身分的不稳定,这一点应该引起创作主体和文学批评者足够的重视和警惕,避免叙事身分陷入"形而上学——美学"的陷阱。(本文来源于《民族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祁泽宇[2](2019)在《认同与呈现:马来西亚回族作家刘宝军的东干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东南亚回族作家的代表,刘宝军以书写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散文见长。他长期关注海外的回族移民特别是跨国而居的中亚东干人,并在纪实性散文中表现出东干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以此折射出移民作家与移民群体的寻乡意识与家园意识。将刘宝军的东干表达置于更广阔的"一带一路"文化维度中,使东干文化"异国同源"的特点呈现出文明共生共融的历史气魄。(本文来源于《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张冬冬[3](2019)在《明清地方诗文总集着录回族作家再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地方诗文总集为专门辑录某一地域作者诗文的总集,所录文献具有地域性,故在保存不同地域回族文学家族文献上具有优势。除保存作者小传及相关生平资料外,家族诗文创作延续情况亦有保存。明清地方诗文总集除了保存回族文学家族文献外,还保存了大量回族作家文献,如《周雅续》《涛音集》《国朝山左诗钞》等不同地域明清地方诗文总集,所在多有。这些文献具有一定的辑佚、校勘价值。(本文来源于《回族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扶玉婷[4](2019)在《论回族作家马金莲的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以来,全球化及现代性的纵深播撒,使边缘族群遭遇到远较主体民族更为严峻的冲击。民族传统与现代观念、科学技术与宗教信仰、空间杂糅与族群边界,身份认同与多元他者之间的碰撞、撕扯、争夺或调适,边缘族群渐趋遭遇着身份焦虑。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重塑一种开放、包容、混杂且与时俱进的认同意识,为中国多民族共同体的多元共生特性提供鲜活案例,成为当代少数民族作家亟待破解的难题。回族八零后女性作家马金莲,立足于“西海固”这一独特空间,立足于传统文化资源,并以鲜明的性别意识和现代观念观察、思考和书写当代边缘民族女性的遭际或命运,以及族群文化的未来走向问题。第一章,马金莲的小说与其文化语境。作为具有多重身份如“80后”、“回族”、“女作家”的马金莲,她的作品能够迅速走入文学中心且不断被主流化,无疑是多重文化滋养和孕育的结果。立足于“地域文化”、“宗教文化”和“性别文化”的立体性分析,阐释马金莲小说的文化语境。第二章,马金莲的小说与其族群意识。作为回族女作家,“西海固”所特有的族群文化是马金莲小说发生的根基。以“马金莲小说中的仪式与其族群意识”、“马金莲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叙事与其族群意识”和“马金莲小说中的景观与其族群意识”为主线,阐释马金莲的小说与其族群文化/族群意识之关系。第叁章,“马金莲的小说与其性别意识”。作为当代最具发展潜力的回族女作家,马金莲的女性意识始终弥漫在其小说内里。以“马金莲小说中的儿童视角与其性别意识”、“马金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其性别意识”和“马金莲小说中的家庭关系与其性别意识”等为主线,探讨女性意识对马金莲小说创作的成败得失。结语部分,拟对马金莲小说创作予以概括,发现其意义,透视其问题,总结其经验,辨析其不足,为当代少数民族女作家创作提供某种样本之意。(本文来源于《阜阳师范学院》期刊2019-06-10)

高传峰[5](2018)在《新时期以来北京回族作家创作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以来,北京回族文坛的作家在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北京成为全国回族文坛的一个中心。沙蕾的诗保有了他的乐观主义精神,催人奋进。马融以创作电影文学剧本知名,新时期他创作了谍战题材长篇小说。穆青是着名新闻记者,新时期他写了一些回忆性、游记性散文。他们在不同的体裁领域引领了新时期北京回族文坛的创作。此外,新时期北京回族文坛还涌现出了一批儿童文学作家。(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王成芳,刘永文[6](2018)在《明清关西回族马氏家族作家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以马自强为代表的关西马氏家族是西北地区望族。家族中有作品传世的作家有十人之多,着述丰富,成就斐然。马氏家族的发展与家族作家的成长得益于士商一体的家族结构,宽慧简朴的家风,重视文教的家族传统。关西马氏堪称明清西北地区文学世家,在区域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其回族的民族身份使其在回族文学史上亦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回族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刘大先[7](2018)在《世俗化时代的信仰与生存——以宁夏回族作家为中心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资本、传媒与消费主义盛行的世俗化时代中,宗教信仰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基要主义和阶级分化两种趋向。就中国伊斯兰教而言,它要应对现实社会中的信仰与生存这一根本性命题。宁夏回族作家的作品提供了考察"因教成族"的回族信仰的通道,通过对石舒清、李进祥、马金莲等区别于张承志的"非精英"作品的分析,可以发现当代伊斯兰信仰的现实处境:他们贴近日常生活的信仰书写,呼应了马克思、涂尔干与查尔斯·泰勒的宗教论述,指向一种共同体的共情,对于宗教"去极端化"和重新塑造民众的情感连带、集体认同有着超越性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马竹[8](2018)在《新时期回族作家小说创作中的国家民族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一届叁中全会后,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少数民族文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民族政策的落实、创作环境的变化、文化多元化等都促使回族作家民族意识的觉醒。一方面,作为回回民族中的一员,回族作家们从小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他们创作时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会自觉或不自觉的书写母族文化,展现民族特点;另一方面,生长在中国这个大家庭中的他们又会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到了新时期,全球化也使他们受到冲击,这一系列因素,都影响到他们的创作。他们的作品紧紧紧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书写时代变化,描绘社会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翻阅研究新时期回族文学作品的文章,笔者发现这些文章大多是分析回族作家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性特征与审美特征,研究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并探寻形成该性格多种原因。从国家民族理论角度对回族作家在新的时代环境中是如何通过作品的创作来表现自己的文化认同、国家认同、国族认同的研究论文则相对较少,针对整个新时期阶段,较为系统地对新时期回族作家的创作进行梳理的文章也比较少。基于此,笔者试图以新时期回族作家创作的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时期阶段回族作家创作的小说的研究来展现作者在创作时和作品中如何既凸显自己所属族群的民族性又确认自己国族身份、展现自己的国家认同的,由此来挖掘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本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叁个部分。笔者将主要采用个案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细读研究法以及文献研究法,对文本进行细读,借鉴现代国家民族理论阐释新时期回族族作家小说中出现的创作共性,分析出现这种创作共性的原因。绪论部分主要是对与之相关的研究现状的梳理、对文章中涉及的相关概念的界定,同时大致梳理回族的发展历史与回族文学发展概况、新时期回族作家的创作概况。正文部分共有叁章,结语部分主要是探讨新时期回族作家创作的文学价值与时代价值。第一章主要围绕新时期回族作家小说创作中具有的国家意识与民族身份意识的自觉两方面内容来展开,通过对新时期回族作家小说创作中的国家意识与少数民族身份展现以及文学制度中的文艺政策、评奖制度以及后殖民主义思潮对其创作的影响等几方面的分析,来探讨回族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是怎样让将自己的少数民族身份统筹于国族身份之下,使二者达到一种和谐不冲突的状态。第二章主要探讨回族作家的国家立场与民族性表达,通过对作家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忧患意识和建构国家形象时的国家意识的分析,展现他们的国家立场;此外还简要阐释了伊斯兰文化对回族作家作品中民族性表达的影响。第叁章主要是对回族作家小说中的历史书写、人物形象塑造的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回族作家创作立场:立足民族,反映时代特色,不偏执于狭隘的民族主义,兼顾国家意识与民族性,其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时代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3-31)

李健彪[9](2018)在《丝绸之路与回族作家文学——以马成化的回族故事新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丝绸之路与中阿文化交流的视角,以已故的陕西回族作家马成化为例,通过对回族故事新编的解读,阐述了丝绸之路与回族作家文学的关系:丝绸之路给回族作家带来了丰富的营养,伊斯兰文化滋养着作家的成长;丝绸之路给不少回族作家带来了创作的主题和内容,带来了世界性的视野和胸怀。(本文来源于《中国回族学》期刊2018年00期)

[10](2018)在《回族作家金德坤《你要成为的人》出版发行》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回族作家金德坤《你要成为的人》出版发行。这是一部写自我的书,重在生命体验,强调个人生活,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主要内容,反映灵魂的挣扎、博战、思考的历程,力求体现一种思辨的力量和内心的真实,忠实地展现了"人"的性灵。该书33万字,定价38元(包邮)。如有意购买此书,请直接联系金德坤先生本(本文来源于《回族文学》期刊2018年02期)

回族作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东南亚回族作家的代表,刘宝军以书写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散文见长。他长期关注海外的回族移民特别是跨国而居的中亚东干人,并在纪实性散文中表现出东干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以此折射出移民作家与移民群体的寻乡意识与家园意识。将刘宝军的东干表达置于更广阔的"一带一路"文化维度中,使东干文化"异国同源"的特点呈现出文明共生共融的历史气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回族作家论文参考文献

[1].刘成勇.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作家的叙事身分与文学创作——以河南回族作家阿慧为中心[J].民族文学研究.2019

[2].祁泽宇.认同与呈现:马来西亚回族作家刘宝军的东干表达[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张冬冬.明清地方诗文总集着录回族作家再探[J].回族研究.2019

[4].扶玉婷.论回族作家马金莲的小说[D].阜阳师范学院.2019

[5].高传峰.新时期以来北京回族作家创作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王成芳,刘永文.明清关西回族马氏家族作家考论[J].回族研究.2018

[7].刘大先.世俗化时代的信仰与生存——以宁夏回族作家为中心的探讨[J].文艺研究.2018

[8].马竹.新时期回族作家小说创作中的国家民族认同[D].西南大学.2018

[9].李健彪.丝绸之路与回族作家文学——以马成化的回族故事新编为例[J].中国回族学.2018

[10]..回族作家金德坤《你要成为的人》出版发行[J].回族文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回族特色图书-部分回族特色获奖图书科研工作2001年我校教职工出版的着作(或教...科研工作2002年我校教职工出版的着作(或教...出版附:自治区1985年公开发行期刊一览表

标签:;  ;  ;  ;  ;  ;  ;  

回族作家论文_刘成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