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中医医院湖北荆州434020)
【摘要】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应用针灸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2016年9月—2018年5月本院接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患58例,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研究组(n=29)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应用针灸治疗方案,对照组(n=29)仅行常规治疗。分析两组疼痛程度的缓解情况,比较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为(2.34±0.59)分,比对照组的(5.16±0.92)分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55%,比对照组的75.86%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针治疗方案,并将之积极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促进病情恢复,提高疗效,建议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针灸治疗;VAS评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160-02
在带状疱疹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具有高发生率的并发症,能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创伤,并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该并发症多发生在老年群体中,具有疼痛剧烈、病程长以及治疗困难等特点,为此,临床医师需要采取一种更加行之有效的手段来对患者进行治疗。此研究,笔者将以5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患(接诊于2016年9月—2018年6月)为对象,着重分析针灸治疗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的应用价值,现作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患,择取自2016年9月—2018年5月。按照奇偶数字分组法对所选病例进行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有29例。研究组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龄为50~76岁,平均(63.21±4.18)岁;病程为0.5~7个月,平均(2.36±0.89)个月;腰腹下肢部疼痛者,12例;胁背上肢部疼痛者,17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为49~77岁,平均(63.01±4.02)岁;病程为0.6~7个月,平均(2.89±0.71)个月;腰腹下肢部疼痛者,11例;胁背上肢部疼痛者,18例。患者都经临床检查确诊符合《临床疼痛治疗技术》中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诊断标准,病历资料齐全,依从性良好,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比两组的疼痛部位、病程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
(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2)有其它皮肤病者。(3)精神疾病者。(4)临床资料不完整者。(5)过敏体质者。(6)依从性较差者。
1.3方法
患者在明确病情后都开始进行常规治疗:阿昔洛韦,0.28mg,经口服用,5次/d。维生素B1,10mg,口服用药,3次/d。维生素B12,25mg,经口服用,3次/d。研究组加用针灸治疗方案,详细如下:主穴选择病根穴,大多为患侧的夹脊穴,对于腰骶部与胸部神经痛病患,选择同侧相应阶段的夹脊穴,利用一次性无菌针具(规格为0.3mm*40mm),采取直刺法进行针刺0.5~1.5寸,待得气后留针。而配穴的选择则为:胸胁背部病变者,选择患侧的阳陵泉穴、曲池穴、太冲穴以及支沟穴。腰腹背部病变者,选择患侧的三阴交穴、足三里穴以及血海穴。采取围针法,于疱疹皮损周围距离疱疹群亦或者是疱疹点0.5~1cm的部位进针,待常规消毒后,利用无菌毫针(规格:1~2寸),从皮下往疱疹中心基底部进针1~1.5寸。保持针间距为0.5~1寸,针数的多少,需要根据皮损的面积进行确定。待运针3~5min之后,再留针约30min。所有患者都维持治疗8w。
1.4评价指标
参考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值越高,提示疼痛越剧烈。
1.5疗效判断
以如下指标作为参考评价疗效:(1)显效,相关症状和体征彻底消失;睡眠恢复正常;疼痛感完全消失。(2)有效,相关症状和体征明显缓解;睡眠时偶尔出现疼痛,且疼痛程度比治疗前显著降低。(3)无效,相关症状和体征未改善;有较为明显的疼痛感,且能够对睡眠质量造成影响。利用[(显效+有效)/组例数*100%]公式计算总有效率。
1.6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t用于检验计量资料,即(x-±s),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即[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疼痛程度
研究组治疗前的VAS评分为(7.71±2.35)分,同对照组的(7.62±1.53)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VAS评分为(2.34±0.59)分,比对照组的(5.16±0.92)分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分析治疗效果
研究中显效14例,占总比例的48.28%;有效14例,占总比例的48.28%;无效1例,占总比例的3.45%,本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显效9例,占总比例的31.03%;有效13例,占总比例的44.83%;无效7例,占总比例的24.14%,本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5.86%。相比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在受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感染后,人体会出现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本病以神经痛、皮肤红斑以及水泡等为主要病理特征,患者在发病后可表现出剧烈疼痛等症状,从而对其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现阶段,临床还尚未研究确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机,但有报道称,本病的发生可能和感觉神经根亦或者是脊神经节变性以及纤维化等因素密切相关。祖国医学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被纳入“蛇串疮”以及“腰缠火丹”范畴之中,主要发生在头面部、腰腹部、四肢和胸背部,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内伤、郁而化火以及肝失疏泄等所引发,故,治疗要从通络止痛、疏肝泄热以及活血化瘀这几个方面入手。针灸治疗在我国临床上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且其在急慢性疼痛疾病中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疗效,比如:舌痛、带状疱疹、腰痛以及头痛等。足三里穴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通过对足三里穴进行科学的针灸,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并能起到补中益气、通经活络、调理脾胃以及疏风化湿的作用。通过对血海穴进行针灸,能够起到除热毒和化瘀血的作用,并能达到健脾化湿以及化瘀止痛的目的。此研究中,29例研究组病患在经过常规西医治疗和针灸治疗后,V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提示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患辅以中医针灸治疗,可显著减轻其疼痛感,促进相关症状及体征缓解,提高病情控制效果。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对4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患进行常规联合中医针灸治疗,对另外2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患进行常规治疗,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为(2.36±0.58)分,比常规组的(5.17±0.81)分低,并且,联合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8.0%,比常规组的85.0%高。提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患辅以针灸治疗,可取得比常规治疗更显著的疗效。
综上所述,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积极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方案,可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病情早日康复,减轻疼痛程度,建议采纳。
【参考文献】
[1]王会霞.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73-75.
[2]曹建荣.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优势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1,04(4):28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