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镁盐晶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硫酸镁,聚丙烯,摩擦,稳定性,马来,生长,氢氧化镁。
镁盐晶须论文文献综述
赵斌[1](2017)在《白钠镁矾加工制备氮镁复肥和镁盐晶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白钠镁矾矿产资源丰富,但是目前还缺乏比较合理的开采加工利用方法,本文对白钠镁矾尿素盐析法分离工艺和水热法制备镁盐晶须材料进行研究。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0℃时Na_2SO_4-MgSO_4-CO(NH_2)_2-H_2O四元体系及其叁元子体系MgSO_4-CO(NH_2)_2-H_2O、Na_2SO_4-CO(NH_2)_2-H_2O的稳定相平衡数据,并依据所绘相图分析,确定了该条件下分离白钠镁矾矿的适宜工艺。测定了0℃和25℃时(NH_4)_2SO_4-CO(NH_2)_2-MgSO_4-H_2O四元体系及0℃时MgSO_4-(NH_4)_2SO_4-H_2O、(NH_4)_2SO_4-CO(NH_2)_2-H_2O两个叁元体系的相平衡数据,依据绘制相图分析:提出了尿素生产中所含NH_3及尿素等成分废液的处理,采用硫酸中和和经浓缩结晶分离硫酸铵和尿素的新工艺;得出以MgSO_4·CO(NH_2)_2·2H_2O与(NH_4)_2SO_4为原料可以制得MgSO_4·(NH_4)_2SO_4·6H_2O氮镁复肥和尿素,但是以MgSO_4·(NH_4)_2SO_4·6H_2O与CO(NH_2)_2为原料不能制得MgSO_4·CO(NH_2)_2·2H_2O氮镁复肥和硫酸铵的结论。以MgSO_4·7H_2O和Na_2CO_3为原料分别进行了制备碳酸镁晶须和碱式碳酸镁的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原料摩尔配比等因素对硫酸镁转化率和产品结构形貌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确定制备碳酸镁晶须的适宜反应条件为温度50℃、MgSO_4浓度1.2mol/L、MgSO_4和Na_2CO_3摩尔比1:1.2、反应时间40min。在此条件下,镁离子的转化率可达82.35%。碱式碳酸镁制备的适宜条件为:反应温度50℃,热解时间2h,热解温度85℃,原料MgSO_4浓度为0.3mol/L,MgSO_4·7H_2O和Na_2CO_3摩尔配比1:1.1;所得产品碱式碳酸镁为片状结构聚集的玫瑰花样棒状。分别设计了白钠镁矾作为镁源,制备碳酸镁和碱式碳酸镁的工艺,实现了母液的循环利用。以MgSO_4·7H_2O和NaOH为原料,分别采用动态水热法和静态水热法,进行了153型碱式硫酸镁(MgSO_4·5Mg(OH)_2·3H_2O)晶须(153MOS)和152型碱式硫酸镁(MgSO_4·5Mg(OH)_2·2H_2O)晶须(152MOS)制备的研究。考察了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制备153MOS和152MOS的影响,并用XRD和SEM对合成固相产品进行了表征。确定了153MOS制备的适宜条件为:硫酸镁浓度为1.6mol/L,反应时间4h,反应温度180℃,反应物MgSO_4/NaOH摩尔比为1:1.5;设计了153MOS晶须合成后母液降温结晶制备十水硫酸钠,分离十水硫酸钠后母液再循环制备153MOS晶的生产工艺。确定了152MOS制备的适宜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50℃,MgSO_4/NaOH的摩尔比为1:1.5,NaOH浓度0.8333mol/L,反应时间为33h。制得的碱式硫酸镁晶须呈扇形,其平均长度为100μm,直径为1μm。依据0℃时Na_2SO_4-MgSO_4-H_2O体系相图,设计了白钠镁矾为原料制备碱式硫酸镁晶须并副产十水硫酸钠的工艺。(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7-05-01)
王婷[2](2014)在《一种无机镁盐晶须的制备及疏水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碱式硫酸镁(MHSH)晶须是一种新型增强材料,具有与碳纤维、碳化硅晶须相近的高强度和优异的耐腐蚀性,具有优异的增韧补强作用。除此之外,MHSH晶须也是一种绿色的阻燃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探讨了不同反应体系中152MHSH晶须合成的影响因素,采用不同添加剂和改性剂对其合成及表面极性进行了调控,并首次对其收率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MgSO4-MgCl2-NaOH和MgSO4-NaOH两种体系中反应条件对152MHSH晶须形貌和收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MgSO4-MgCl2-NaOH反应体系中,当原料n(MgSO4):n(MgCl2)=1:2,NaOH浓度为2.5mol/L时,得到直径约为0.5~2μm,长度约为30~100μm的针状结构的152MHSH晶须,该晶须呈现出较好的单分散性,其最大收率为86.65%;在MgSO4-NaOH体系中,当n(MgSO4):n(NaOH)=4:1,MgSO4浓度为3mol/L,NaOH浓度为1mol/L时,得到表面光滑均匀分布的纤维状晶须,该晶须直径约为1μm,长度在30~40μm左右,最大收率为85.38%。分别以有机醇、有机酸和水溶性聚合物作为添加剂,考察了添加剂对产品结晶度、纯度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使用体积分数为2.5%的1,2-丙二醇作为添加剂时,产物的收率最大,达到了88.75%,所得152MHSH晶须的结晶度、纯度和长径比均为最佳。首次对152MHSH晶须进行了光致发光性能测试,发现以蓝光可激发其黄橙红光,并且添加剂的加入改变了发射峰的位置和相对强度。分别选用十七氟葵基叁乙氧基硅烷(AC-FA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和双-[γ-(叁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硅69)叁种改性剂对152MHSH晶须进行表面疏水改性并对其改性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当添加1.2%(ω%)的AC-FAS为改性剂,在25℃改性1h时,所得晶须的表面水接触角最大,为126°,具有良好的亲油效果。(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4-06-04)
战美秋,陈广义,魏志勇,张万喜[3](2012)在《聚丙烯/镁盐晶须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哈克单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丙烯/镁盐晶须复合材料,着重研究了增容剂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对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与球晶形态、结晶和熔融行为、热稳定性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镁盐晶须具有明显的诱导β-晶型的异相成核作用,使聚丙烯结晶温度大幅度提高,球晶尺寸细化。增容剂的加入改善了树脂与晶须的界面性能,界面粘结作用明显增强,提高了拉伸强度和冲击性能,并进一步提高了结晶温度和晶须的成核能力,但降低了β-晶型的含量,不利于β-晶型的生成。(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2年22期)
印万忠,姜玉芝,程坦,张丽丽[4](2011)在《国内外镁盐晶须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镁盐晶须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添加新材料,近些年受到国内外业内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着重介绍镁盐晶须中的碱式硫酸镁晶须和氢氧化镁晶须制备及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概述镁盐晶须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2011年全国镁盐行业年会暨环保·阻燃·镁肥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1-09-05)
李素[5](2011)在《电化学法制备镁盐晶须及第一性原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维材料是本世纪高新技术领域的一种新型功能材料,是材料领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中镁盐晶须有优良的耐高温、耐腐蚀性能、电绝缘、高强度、高硬度等特性,作为塑料、金属、陶瓷等材料的增强剂时显示出极佳的物理、化学性能和优异的机械性能,在生产和技术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晶须的制备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采用常温常压的电化学方法成功制备了硼酸镁晶须和硅酸镁晶须,克服了传统制备方法存在的高温高压高能耗的不足,主要研究内容为:①采用电化学阳极直接氧化法制备硼酸镁晶须,首先利用SEM、XRD、EDS、IR和TG-DTA等手段对晶须的表面形貌、结构以及元素组成等进行了表征,其次采用叁电极体系测定了反应的循环伏安曲线,研究了其电化学过程,同时考察了温度、毒化剂和电流密度等因素的影响,并探讨了其毒化机理;②采用电化学阳极直接氧化法制备硅酸镁晶须,利用SEM、XRD、EDS、IR和TG-DTA等手段对其表面形貌、结构和元素组成等进行了分析;③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对晶须微观结构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通过SEM观察可得,硼酸镁晶须长为6~8μm,直径约为500 nm,长径比为12:1~16:1;XRD、EDS和IR分析可知其为硼酸镁(Mg2B2O5)晶须;由TG-DTA分析可得硼酸镁晶须中不含有结晶水;从循环伏安图看出,阳极在2.0 V附近发生氧化反应,Mg2+在阴极没有发生还原反应;制备硼酸镁晶须的最佳条件为:0.20mol/L毒化剂,电流密度为0.06A/cm2,温度为20℃左右,乙醇和水体积比为1:3,通电时间1h,硼酸的浓度为0.44mol/L,氯化钠的浓度为0.20mol/L,平均电流效率约为35%。2、通过SEM分析可知硅酸镁晶须长度为5-6μm,直径约为500 nm,长径比为10:1~12:1,符合晶须的定义;其XRD谱分析表明出现正交晶系结构的硅酸镁的特征峰,还含有少量的氧化镁,其衍射峰强度大,说明结晶良好;EDS和IR分析可得其构成为Mg2SiO4;由TG可知该产品不含结晶水;制备硅酸晶须的最佳电流密度为0.6A/cm2。3、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可得,Mg2B2O5和Mg2SiO4原胞的带隙宽度分别为4.9eV和5.0eV,均接近于绝缘体。Mg2B2O5晶胞价带主要为氧的2p、镁的3s和硼的2s、2p态的贡献,导带主要是硼的2p态的贡献。Mg2SiO4原胞价带主要由氧的2p、镁的3s态和硅的3s、3p态的贡献,导带主要由硅的3p和少量镁的3s态的贡献。Mg2B2O5和Mg2SiO4原胞结合能分别为-1444.1990eV和-1646.0148eV,其中Mg2SiO4原胞稳定性较大。总之,本文采用电化学阳极直接氧化法成功地制备出了硼酸镁晶须和硅酸镁晶须,该方法在国内外还未见报道(已申请两项发明专利)。该研究将为其它晶须的制备提供一条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1-05-01)
李彦博[6](2010)在《镁盐晶须/塑料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镁盐晶须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无机功能材料,通常将其作为阻燃剂添加到塑料中,提高有机高分子材料的阻燃和力学性能。目前,镁盐晶须/塑料基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较多,但镁盐晶须在塑料基复合材料中的作用机理研究较少。为此,本论文对镁盐晶须改性塑料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相应结论。本文选用碱式硫酸镁晶须和氢氧化镁晶须为塑料添加剂,采用硬脂酸盐化学改性和十二烷基磺酸钠微乳液聚合改性两种方法改性上述两种镁盐晶须,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光电子能谱仪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分别对改性前后晶须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电子结合能和官能团的构成进行分析,采用活化指数来表征晶须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晶须表面粗糙甚至有黏结的现象;晶须表面的Mg、O元素的1s层电子结合能比改性前有所降低,镁、氧离子间的键合形式发生变化,产生配合作用。改性后的晶须表面有C元素、改性剂分子特征峰和共聚物吸收峰,证实晶须表面键合了改性剂分子或共聚物膜层。在综合各种检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次建立了不同改性剂处理的镁盐晶须表面结构模型。两种改性方法处理的镁盐晶须活化指数都达到84%以上。改性前后的镁盐晶须分别与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ABS塑料进行混炼,制备出不同晶须添加量的复合材料,利用WDW-50E型电子式万能试验机、悬臂梁冲击试验机检测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复合材料断口处相界面形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分析检测改性后镁盐晶须与塑料基体的结合方式,进而研究晶须对塑料基体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复合材料中,改性前后的镁盐晶须与塑料基体间都没有化学键生成;未改性的晶须在外力作用下更易于滑脱而被拔出,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有所降低;硬脂酸盐改性后的晶须能与基体发生物理交缠,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较未改性的高,强度较好;微乳液共聚改性晶须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一定偏转,取向无规则,材料的冲击强度稍高于另外两种,韧性较好。(本文来源于《沈阳理工大学》期刊2010-12-27)
刘志彬,张运法,翟学良[7](2010)在《镁盐晶须的应用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型无机功能材料,镁盐晶须(M-HOS)凭借其独特、优异的性质,在诸多领域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镁盐晶须的制备原理和工艺路线,主要对水热法和镁盐熔融法的工艺路线、工艺条件和特点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镁盐晶须在塑料、尼龙-6、造纸、涂料等领域的应用,对其在各个领域的独特性能进行简要分析,并对镁盐晶须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0年11期)
林有希,高诚辉,王媛[8](2009)在《镁盐晶须增强汽车制动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传统汽车制动材料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摩擦热衰退问题,采用模压成形工艺,利用无机镁盐晶须增强酚醛树脂研制一种新型汽车制动复合材料。将该材料与HT250灰铸铁对摩,利用JF150D-Ⅱ型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复合材料试样的滑动摩擦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盘面温度下镁盐晶须增强制动复合材料表现出极高的摩擦稳定性,且磨损率低,抗热衰退性能优异。在100℃到350℃升温过程中,复合材料摩擦因数(f)平均值为0.39,波动值为0.08。350℃下摩擦因数和最大摩擦因数的比值(f350/fmax)为0.95,在升温过程中磨损率缓慢增加,但总体保持较低水平,350℃磨损率为0.89×10-7cm3/(N·m)。(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09年05期)
林有希,高诚辉,王媛[9](2009)在《镁盐晶须增强汽车制动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镁盐晶须增强酚醛树脂基制动复合材料,利用JF150D-Ⅱ型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复合材料试样与HT250灰铸铁在100℃~350℃盘面温度变化范围内的滑动摩擦性能。结果表明,在100℃到350℃升温过程中,复合材料摩擦系数平均值0.39,波动值为0.08,350℃的摩擦系数和最大摩擦系数的比值(f_(350)/f_(max))为0.95,在升温过程中磨损率缓慢增加,总体保持较低水平,350℃为0.89×10~(-7) cm~3/Nm。不同盘面温度下镁盐晶须增强制动复合材料表现出极高的摩擦稳定性、低磨损率,抗热衰退性能优异。(本文来源于《2009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9-05-08)
相湛昌[10](2009)在《镁盐晶须水热晶化生长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卤系阻燃剂(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等)等的应用将进一步受到各国环保法规的限制。镁盐晶须产品作为有机材料的填充剂,在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阻燃性能方面明显优于其它填充材料,其环保特征更是其它材料无法比拟的,因此,镁盐晶须作为新型绿色阻燃增强材料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了碱式硫酸镁晶须的制备工艺,考察了水热温度、反应时间、初始pH值等因素对产物性质的影响,对结晶生长规律进行了讨论,并且研究了碱式硫酸镁晶须向氢氧化镁晶须的水热转化过程。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差热-热重(TG-DTA)等测试手段对产品进行了表征。以硫酸镁和氨水为原料,直接经水热反应合成碱式硫酸镁晶须产品,采用化学分析方法、XRD和TG-DTA等分析手段对其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得到的碱式硫酸镁晶须的化学组成为MgSO_4·5Mg(OH)_2·2H_2O。以氯化镁和氨水为原料制备出氢氧化镁,再将其与硫酸镁经水热反应,合成出碱式硫酸镁晶须产品,其化学组成同样为MgSO_4·5Mg(OH)_2·2H_2O。对直接法过程中各个合成条件进行了考察,通过SEM、XRD和TG-DTA等分析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比、原料浓度和不同沉淀剂对产品性质的影响,得到直接法合成碱式硫酸镁晶须的适宜的反应条件为:以氨水为沉淀剂,硫酸镁原料浓度为1mol·L~(-1),物料比为1:2,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间6小时。得到的晶须单体团聚成扇形或者扫把形,单体呈带状,长度约为300~700μm,长径比﹥100。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反应过程中SO_4~(2-)浓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增加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温度、降低体系pH值都将加快SO_4~(2-)的消耗速度,增加碱式硫酸镁晶须的生成速率。结合SEM和XRD分析结果,表明,碱式硫酸镁晶须的生成过程符合溶解-再结晶机制。采用氨水作为沉淀剂,得到碱式硫酸镁晶须产品的长度大于以氢氧化钠为沉淀剂所得的晶须产品,碱性强度的不同和氨与镁离子之间的络合是此种差异产生的原因。考察了两步法过程中原料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物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步法合成碱式硫酸镁晶须的适宜的反应条件为:硫酸镁原料浓度为0.5 mol·L~(-1),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4小时。对于两步法过程: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晶须的生长,但同样会加剧晶须单体间的团聚;反应温度为180℃时,反应时间到达4h时,便可生成完整均匀的晶须产品,继续增加时间,产物尺寸无明显变化;硫酸根原料浓度为0.5 mol·L~(-1)和1.0 mol·L~(-1),晶须形貌无显着差异,但继续增大至2.0 mol·L~(-1)时,晶须长度减小,扇状簇团中晶须单体数目减少。碱式硫酸镁晶须与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在水热条件下进行反应,一段时间后转化为氢氧化镁晶须。实验结果表明:当氢氧化钠的浓度分别为0.5mol·L~(-1)、0.7mol·L~(-1)、1.0mol·L~(-1)时,于200℃水热条件下反应3小时,可以制得纯净的氢氧化镁晶须。当氢氧化钠的浓度为1.0mol·L~(-1)时,所得晶须产品发生断裂,晶须长度减小。当氢氧化钠浓度为0.5mol·L~(-1)时,反应3小时时得到的晶须产品较好的保持了原料晶须的形貌,反应时间增加至6小时,晶须发生断裂,长度变短。晶习改变剂的加入,使得水热反应产物的尺寸相对更为均一。(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9-04-01)
镁盐晶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碱式硫酸镁(MHSH)晶须是一种新型增强材料,具有与碳纤维、碳化硅晶须相近的高强度和优异的耐腐蚀性,具有优异的增韧补强作用。除此之外,MHSH晶须也是一种绿色的阻燃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探讨了不同反应体系中152MHSH晶须合成的影响因素,采用不同添加剂和改性剂对其合成及表面极性进行了调控,并首次对其收率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MgSO4-MgCl2-NaOH和MgSO4-NaOH两种体系中反应条件对152MHSH晶须形貌和收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MgSO4-MgCl2-NaOH反应体系中,当原料n(MgSO4):n(MgCl2)=1:2,NaOH浓度为2.5mol/L时,得到直径约为0.5~2μm,长度约为30~100μm的针状结构的152MHSH晶须,该晶须呈现出较好的单分散性,其最大收率为86.65%;在MgSO4-NaOH体系中,当n(MgSO4):n(NaOH)=4:1,MgSO4浓度为3mol/L,NaOH浓度为1mol/L时,得到表面光滑均匀分布的纤维状晶须,该晶须直径约为1μm,长度在30~40μm左右,最大收率为85.38%。分别以有机醇、有机酸和水溶性聚合物作为添加剂,考察了添加剂对产品结晶度、纯度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使用体积分数为2.5%的1,2-丙二醇作为添加剂时,产物的收率最大,达到了88.75%,所得152MHSH晶须的结晶度、纯度和长径比均为最佳。首次对152MHSH晶须进行了光致发光性能测试,发现以蓝光可激发其黄橙红光,并且添加剂的加入改变了发射峰的位置和相对强度。分别选用十七氟葵基叁乙氧基硅烷(AC-FA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和双-[γ-(叁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硅69)叁种改性剂对152MHSH晶须进行表面疏水改性并对其改性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当添加1.2%(ω%)的AC-FAS为改性剂,在25℃改性1h时,所得晶须的表面水接触角最大,为126°,具有良好的亲油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镁盐晶须论文参考文献
[1].赵斌.白钠镁矾加工制备氮镁复肥和镁盐晶须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
[2].王婷.一种无机镁盐晶须的制备及疏水改性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4
[3].战美秋,陈广义,魏志勇,张万喜.聚丙烯/镁盐晶须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与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2
[4].印万忠,姜玉芝,程坦,张丽丽.国内外镁盐晶须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C].2011年全国镁盐行业年会暨环保·阻燃·镁肥研讨会论文集.2011
[5].李素.电化学法制备镁盐晶须及第一性原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
[6].李彦博.镁盐晶须/塑料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
[7].刘志彬,张运法,翟学良.镁盐晶须的应用与开发[J].无机盐工业.2010
[8].林有希,高诚辉,王媛.镁盐晶须增强汽车制动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
[9].林有希,高诚辉,王媛.镁盐晶须增强汽车制动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C].2009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10].相湛昌.镁盐晶须水热晶化生长规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