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压气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轴流,燃气轮机,开槽,叶片,声压,结构,组合。
压气机论文文献综述
蔡乐[1](2019)在《9E燃机压气机防喘设备及其故障检修措施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只有全面保证设备性能稳定,才能维护稳定的生产运行,在当前自动化、智能化条件下,设备精密程度越来越复杂,对环境、操作等的要求越来越高。文章主要结合机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对运行中旋转导叶滞缓、防喘放气阀延迟等防喘设备故障原因做全面分析,由此,进一步提出9E燃气轮机压气机喘振原理和防喘措施,有效保证设备良好运行。(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36期)
高志坤,胡霖,张开阔,李洋,刘冬[2](2019)在《某高压压气机第4级转子叶片断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燃气轮机在试车过程中高压压气机第4级转子叶片的断裂失效故障,通过外观检查、断口分析、表面检查、成分分析、组织检查、硬度测试和模拟试验等手段,对断裂性质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故障叶片为疲劳断裂。在试车过程中叶尖与机匣涂层严重碰摩,使叶片承受非正常冲击载荷是促使故障叶片产生疲劳裂纹的主要原因,叶片原始加工刀痕和喷丸质量差起促进作用。提出提高叶片加工质量,控制合理的叶片与机匣涂层之间的间隙的改进建议,以避免类似故障的发生。(本文来源于《航空发动机》期刊2019年06期)
林显巧,胡骏,王佳宇,李骏[3](2019)在《多级低速压气机静子通道内流场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多级低速压气机静子通道内部流场结构,深入了解引起静子总压损失的机理,提出了使用2种探针(2根4孔探针和6根不同长度的L型5孔探针)同时测量静子进口截面及静子通道内截面的方案,并以某4级低速轴流压气机的第3级静子为对象,开展了静子进、出口截面及通道内截面的流场测量。结果表明:在静子通道内的流场结构及涡的发展过程中,叶尖区域的角区分离不断发展是造成静子通道内总压损失的主要原因;验证了该测量方法在多级低速压气机静子通道内流场测量方面具有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航空发动机》期刊2019年06期)
李德兵[4](2019)在《F级压气机安全运行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强对F级压气机安全运行的研究,有利于将主设备损坏的风险降至最低。鉴于此,介绍了某联合循环机组压气机运行、维护经验,为保障同类型机组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机电信息》期刊2019年33期)
张腾飞,柳亚冰,潘华彬[5](2019)在《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导叶主备控制切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任务可靠性,某型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导叶控制装置采用双余度电液伺服阀作为电液转换装置,同时采用高速电磁阀作为备份。为了保证压气机导叶主备伺服回路切换过程的稳定性,基于建立的导叶伺服控制系统模型,对识别出的主备伺服回路切换过程的关键因素进行仿真研究及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当主控伺服回路出现故障后,通过缩短转换活门切换时间、减小电液伺服阀零偏和高速电磁阀热备份的处置方式,可以有效减小切换过程的扰动。(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唐雨萌,柳阳威,陆利蓬[6](2019)在《叶根开槽对高速常规负荷压气机叶栅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螺旋度修正的SA模型数值研究了叶根开槽控制NACA65-K48高速常规负荷叶栅叁维角区分离流动的效果。对比了原型叶栅及叶根开设有单槽道、双槽道叶栅的性能。研究表明,叶根开槽在较大的攻角范围内均有效降低了损失,改善了叶栅性能。槽道出口射流具有"自适应"性,其速度略大于当地主流速度,对低能流体具有很好的向下游携带作用。当槽道出口位于吸力面分离区之前时,槽道出口射流可有效推后分离区,减小分离区所占据的展向高度,增大了叶中无分离区的大小,改善了叶中流通能力。单槽道方案槽道出口射流的作用范围有限,引入第二个槽道可起到"接力"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世林,魏武国,张绍伟[7](2019)在《某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盘耦合振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循环对称结构模态分析基本理论,建立并验证压气机叶-盘结构耦合振动特性分析方法和流程。在能够线性求解的前提下,考虑叶-盘间实际连接情况,不忽略叶片榫头与轮盘榫槽间应力状态对振动特性的影响。选取某民航发动机高压压气机第叁级叶-盘结构为分析对象,提取结构特征参数,在ANSYS软件中建立起叶-盘结构的叁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耦合振动仿真分析。首先计算该叶-盘结构在不旋转工况下的频率和振型,然后计算其在常用转速工况下存在预应力时的频率和振型,分析得到离心载荷对频率和振型的影响规律。最后分析其行波振动特性,计算3节径1,3,5阶行波节径振动频率。考虑外缘叶片受到周期性气体力对叶-盘的激振影响,画出共振特性曲线,为后续结构分析和排故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压气机叶-盘结构的振动特性分析提供了便于工程应用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30期)
申连洋,张国辉,郑维新,万雷[8](2019)在《跨音速轴流压气机叁维数值模拟及流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跨音速轴流压气机NASA Stage35进行了定常和非定常数值模拟,得到了其在100%设计转速下的全工况特性曲线和内部流场。通过对定常计算结果、非定常计算结果和实验值叁者进行对比发现,在压气机的稳定工作区内,非定常和定常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在压气机近失速点附近,非定常计算更准确。在此基础上,对定常与非定常计算中的近失速点进行流场分析,分析了二者计算所得压气机特性之间存在差异的本质原因。(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田江涛,唐方明,陈鼎欣,简卫斌,银越千[9](2019)在《组合压气机气动优化设计与试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轴流-离心组合压气机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加工改铸造加工节约生产成本的改进目标,对离心叶轮和径向扩压器进行优化设计。全叁维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优化设计方案提高了该组合压气机的性能和喘振裕度,达到了优化设计目标。优化设计虽然恶化了离心叶轮与径向扩压器尖区流动,但对离心叶轮叶中及以下区域和后排通道内流动的改善较明显,且对前面的轴流级叶排内部流动基本无影响。试验验证表明,优化设计压气机的性能满足设计指标要求,优化设计技术得到充分验证,为后续类似设计积累了经验。(本文来源于《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刘永振,徐强仁,马英群,赵巍,赵庆军[10](2019)在《超声速压气机叶栅前缘通道激波损失的鼓包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减小超声速压气机叶栅变进气马赫数条件下的前缘通道激波损失及由激波诱导的边界层分离,提出了一种带有平直过渡区的新型鼓包结构,并采用数值方法详细分析了新型鼓包结构对激波与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机理以及鼓包几何尺寸与位置对控制效果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型鼓包在迎风侧凹面产生的压缩波系有效削弱了前缘通道激波的强度,鼓包过渡区产生的膨胀波系使边界层流体加速,明显抑制了局部流动分离,并使分离提前再附。当某一超声速压气机叶栅的前缘通道激波入射在鼓包的过渡区范围内,鼓包高度为0.35倍的边界层厚度且鼓包迎风侧与背风侧长度分别为过渡区长度4倍与5倍时,可以实现较好的控制效果。此外,与无鼓包方案相比,新型鼓包结构可使超声压气机叶栅在设计工况下的总压损失减少4.6%,同时超声速压气机叶栅进气马赫数在1.65~1.8范围内仍能取得较好的气动减损效果。(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压气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某燃气轮机在试车过程中高压压气机第4级转子叶片的断裂失效故障,通过外观检查、断口分析、表面检查、成分分析、组织检查、硬度测试和模拟试验等手段,对断裂性质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故障叶片为疲劳断裂。在试车过程中叶尖与机匣涂层严重碰摩,使叶片承受非正常冲击载荷是促使故障叶片产生疲劳裂纹的主要原因,叶片原始加工刀痕和喷丸质量差起促进作用。提出提高叶片加工质量,控制合理的叶片与机匣涂层之间的间隙的改进建议,以避免类似故障的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压气机论文参考文献
[1].蔡乐.9E燃机压气机防喘设备及其故障检修措施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2].高志坤,胡霖,张开阔,李洋,刘冬.某高压压气机第4级转子叶片断裂分析[J].航空发动机.2019
[3].林显巧,胡骏,王佳宇,李骏.多级低速压气机静子通道内流场测量[J].航空发动机.2019
[4].李德兵.F级压气机安全运行研究与实践[J].机电信息.2019
[5].张腾飞,柳亚冰,潘华彬.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导叶主备控制切换研究[J].测控技术.2019
[6].唐雨萌,柳阳威,陆利蓬.叶根开槽对高速常规负荷压气机叶栅性能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7].李世林,魏武国,张绍伟.某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盘耦合振动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8].申连洋,张国辉,郑维新,万雷.跨音速轴流压气机叁维数值模拟及流场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9
[9].田江涛,唐方明,陈鼎欣,简卫斌,银越千.组合压气机气动优化设计与试验验证[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19
[10].刘永振,徐强仁,马英群,赵巍,赵庆军.超声速压气机叶栅前缘通道激波损失的鼓包控制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