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特性基因论文-刘文俊

风味特性基因论文-刘文俊

导读:本文包含了风味特性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产酸,风味物质

风味特性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刘文俊[1](2014)在《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产酸、风味特性及其功能基因分型和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是制作发酵乳制品最重要的发酵剂菌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应用研究潜力。这两种酸奶发酵菌通过共生互作使牛奶快速酸化,并且赋予酸奶特有的风味和良好的质地。本论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乳酸菌菌种资源库中保藏的从不同地区和不同乳源分离的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为研究对象。应用传统实验室发酵方法对43株嗜热链球菌和39株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了酸奶发酵实验,测定发酵时间、产酸速率和乙醛、双乙酰等风味物质在发酵及贮藏期间的含量变化,研究在发酵和贮藏期间两种菌的产酸特性和风味物质含量变化规律;同时应用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发酵、产酸和风味形成特性相关的功能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进行菌株系统发育和遗传进化研究。对具有不同发酵特性和风味物质形成特性的代表性菌株进行了功能基因q-PCR定量分析,研究不同菌株,在不同贮藏时间点关键基因表达变化与上述表型指标变化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首先,在发酵过程中每隔2h测定pH、滴定酸度和活菌数;发酵结束后在酸奶贮藏期间的0、8、12、24、36、48h和7、14、21d别测定pH、滴定酸度、活菌数、乳酸含量、乙醛含量、双乙酰含量等指标。研究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酸奶在发酵过程中的发酵、产酸特性和贮藏期间产酸特性和风味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3株嗜热链球菌的发酵时间从4.5-24.5h有19株菌发酵时间小于10h,其中10株菌的产酸速率在10°T/h以上。39株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发酵时间从8.5-24.5h,23株菌的发酵时间小于15h,其中有14株菌的产酸速率在3°T/h以上。从产酸和发酵特性而言,这些菌株有作为工业化发酵剂菌种开发的潜力。嗜热链球菌产生的主要风味物质乙醛含量变化范围:1.67-16.67μg/g,双乙酰含量变化范围:1.22-10.19μg/g。保加利亚乳杆菌产生的风味物质乙醛含量变化范围:1.81-56.81μg/g,双乙酰含量变化范围0.20-7.18μg/g。其次,应用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发酵、产酸和风味物质形成特性相关的功能基因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进行了2种不同菌的功能基因系统发育和遗传进化研究。将菌株MLST分型的基因型结果与产酸特性和风味物质含量变化等表型指标进行联合分析。结果表明:43株嗜热链球菌依据其基因序列型可形成19个ST型,而将功能基因型与发酵时间、产酸和风味物质含量等表型数据联合分析则将菌株分为4个群,其中表型数据与功能基因型数据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特别是乙醛含量高的菌株在基因型上聚类为1个群组,乙醛含量中等的菌株聚类为1个组,低乙醛含量的菌聚类为1个群组。39株保加利亚乳杆菌依据其功能基因序列型也分成19个ST型,而将功能基因序列型和表型数据联合分析则将菌株分为4个不同的聚类。发酵时间和乳酸含量与基因型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即发酵时间短的菌(小于15h)聚类为1组,发酵时间中等的菌(15-20h)聚为1组,发酵时间长的菌(大于20h)聚类为1组,乳酸含量高的菌从基因型序列上聚类为1组,乳酸含量中等的菌从基因型上聚类为1组,而乳酸含量低的菌也从基因序列型上聚类为1组。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酸奶发酵菌在酸奶环境中经过长期的选择压力和环境适应性驯化,在遗传和基因组序列上保留了与牛奶发酵和风味物质形成的功能基因序列。从而可以从这些菌种功能基因序列型上将具有期望出现的表型特征的菌株进行分组,为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水平进行具有特定发酵特性菌株的快速筛选奠定基础。最后,对具有不同发酵、产酸特性和不同风味物质产量特性的代表性菌株进行了功能基因q-PCR定量分析。特别是对风味物质乙醛含量和双乙酰含量与关键功能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主要风味物质乙醛含量与功能基因pdc、lld、ald呈显着正相关,而基因lld表达量与基因pdc,lld等呈显着正相关,基因pfl表达与其它基因表达量相关性不显着。保加利亚乳杆菌乙醛含量也与功能基因pdc、lld、ald表达量呈显着正相关。基因lld表达量与基因ald表达量呈显着正相关,与pdc相关性不显着。对于2种菌的风味物质乙醛和双乙酰含量与贮藏时间的研究表明,贮藏24-36h是产生风味物质的关键时间段,之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风味物质含量逐渐减弱。(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刘长青[2](2008)在《五指山小型猪基因组BAC文库的构建与北京油鸡风味特性基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抽取一只雄性五指山小型猪静脉血,用于制备大分子量基因组DNA,制备好的基因组DNA经HindⅢ部分酶切后,二次脉冲电泳分离所需DNA片段。电洗脱回收100~400kb范围的片段,然后与pBeoBAC11载体连接,转化DH10B感受态细胞,经过培养,挑取和保存白色单克隆。基因组文库的质量一般从文库的平均插入、基因组覆盖率、嵌合率二方面来衡量。本研究所构建中国特有五指山小型猪基因组BAC文库,含有153,600个BAC克隆(保存在40个超级池,每个超级池由10个384孔板组成)。随机挑选了270个BAC克隆的插入片段进行估计,平均为152.3kb,其中空克隆的比例为1.3%,表明文库的覆盖率7.4倍,预计从文库中筛选到单拷贝基因的机率为99.93%。文库中78%的克隆插入大于100 kb,而且有部分克隆甚至大于300kb,这样大小的插入可以满足所有试验对于片段大小的要求。从各个方面来看,本文构建的文库都适用于功能基因和物理图谱构建的研究。构建北京油鸡成纤维靶细胞系,细胞冻存个体数达45个,冻存细胞支数达170支,每支细胞含量为3~5×106细胞/ml,保证北京油鸡遗传基因的群体多样性,同时为外源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提供了良好的体外培养靶细胞。使北京油鸡这一国家重要遗传资源在细胞水平上得以保存下来,并为相关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和理想的生物材料。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菌、真菌、支原体检测、生长曲线、核型分析及同工酶检测等多项细胞系质量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北京油鸡成纤维细胞系性质稳定,生物学性能正常,各项指标均达到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细胞系鉴定标准。利用6种荧光蛋白基因在所建细胞系中得到良好的表达,说明细胞具有良好的被转染能力,从基因表达的水平上进一步确定细胞系的遗传性能良好,为进行北京油鸡风味特色功能基因的表达、定位和克隆化细胞的筛选鉴定了基础。采用RT-PCR与RACE方法扩增出北京油鸡腺苷酸琥珀酸裂解酶(ADSL)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开放阅读框长为1455个碱基,编码485个氨基酸;构建成北京油鸡ADSL基因融合表达载体pGEX-ADSL,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电泳显示重组融合蛋白在分子量约为80.5kD处有特异的蛋白条带,与预期分子量大小一致,等电点为6.79。该蛋白的表达量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而增加,5h达最高值,达到细胞总蛋白的26.9%,且主要以不可溶的包涵体形式存在,经Glutathione Sepharase 4B凝胶纯化后用Western-blotting检测表明其为北京油鸡ADSL蛋白,为其进一步的具有生物学功能研究及其应用鉴定了基础。提取北京油鸡心、肝、脾、肺、肾、脑、腿肌与胸肌等不同组织的总RNA,利用RT-PCR方法扩增检测purH基因mRNA的差异表达水平。构建带有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EGFP-N3-purH,pEYFP-N1-purH和pDsRed1-N1-purH。并利用G418药物筛选和对荧光强度高的单克隆化培养。实验结果:在转染后24、48和72h,重组融合蛋白转染率在10.3%~53.2%之间。pEGFP-N3-purH,pEYFP-N1-purH与pDsRed-N1-purH在北京油鸡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与细胞质均有分布,呈弥散分布。经药物筛选和单克隆化培养,获得表达pEGFP-N3-purH,pEYFP-N1-purH与pDsRed-N1-purH融合蛋白的阳性克隆细胞株,经RT-PCR扩增与Western blot检测确认了purH融合蛋白基因已经整合到北京油鸡成纤维细胞的基因组中,获得正常表达。本研究构建了高质量的五指山小型猪基因组BAC文库,从全基因组水平上保存了五指山猪的遗传资源,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后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试验材料和实物基础。创建的北京油鸡成纤维靶细胞系从细胞水平保存了北京油鸡的基因资源,同时为风味特色基因的表达提供重要的靶细胞。由于供体细胞的质量对于转基因动物克隆非常重要,本研究利用抗性筛选和克隆化培养获得北京油鸡ADSL基因1株与purH基因3株的阳性细胞株,一方面为北京油鸡转基因动物克隆提供了重要的试验材料,为进一步培育出风味优良、肉质鲜美的转基因鸡提供优质供体细胞;另一方面对于鉴定ADSL与purH基因是否是控制北京油鸡风味特性优良的主效基因,以期对于提高我国地方鸡种种质资源创新,实现育种理论和关键技术新突破等具有一定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8-06-07)

刘长青[3](2005)在《山东省地方鸡种风味特性候选基因ADSL与ATIC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地方鸡种种质资源,素以肉汁细嫩、肉味香浓等特性而着称于世。山东省地方鸡种种质资源是我国畜禽品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地方畜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是未来畜禽品种改良的遗传基础。在畜禽肉制品中,谷氨酸钠盐和肌苷酸是主要鲜味物,目前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以肌苷酸的含量作为肉类风味以及新鲜程度的衡量指标。 畜禽肉类风味特性属于数量性状,有些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具有较大的效应,甚至是主效基因。影响肌苷酸(IMP)生成及其含量的基因都是影响肌肉风味特性的候选基因。本研究以山东省四个重要地方鸡种寿光鸡、济宁百日鸡、莱芜黑鸡和琅琊鸡为研究对象,选用肌苷酸合成途径中催化最后叁步反应的关键酶基因ADSL与ATIC基因作为控制鸡风味特性性状的候选基因。通过分析其对肌苷酸合成酶系以及嘌呤核苷酸循环酶系活力的影响,确定影响鸡肉肌苷酸含量的主效基因,以期能找到不同鸡种之间肌苷酸含量差异的根源,为鸡肉风味特性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 腺苷酸琥珀酸裂解酶(ADSL)是催化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与嘌呤核苷酸循环的双功能酶。本研究发现在ADSL基因cDNA全序列共出现17处碱基有差异,其中8处为错义突变,并无碱基缺失与插入现象(Indel)发生。济宁百日鸡中存在两个碱基错义突变造成的氨基酸残基的替换,可能影响ADSL的活性,其中T340C碱基突变造成的C114R氨基酸残基替换恰好位于延胡索酸超家族叁个高度保守区域的1区,而且距离与AMP结合的残基His108很近,可能会影响到AMP与ADSL的结合;A887G碱基突变造成的K296R氨基酸残基替换恰好位于延胡索酸超家族高度保守的基元内,该基元涉及与底物SAICAR和延胡索酸盐的结合,K296R氨基酸残基替换必然会影响济宁百日鸡ADSL酶的活性。 通过分析各鸡种ADSL基因5′侧翼调控区的差异,发现寿光鸡ADSL基因5′侧翼调控区-27bp处发生C→T突变,使得本来不是NRF-2(核呼吸因子2)结合位点的CTCC突变为NRF-2结合位点CTTC,而且在-18bp处具有另外一个潜在的NRF-2结合位点。-27bp发生的C→T突变与人类ADSL基因调控区第一个NRF-2结合位点发生突变导致ADSL缺陷的位置非常相似。寿光鸡这两个潜在的NRF-2结合位点在嘌呤核苷酸生物合成途径的基因调控上可能起(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05-04-01)

风味特性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抽取一只雄性五指山小型猪静脉血,用于制备大分子量基因组DNA,制备好的基因组DNA经HindⅢ部分酶切后,二次脉冲电泳分离所需DNA片段。电洗脱回收100~400kb范围的片段,然后与pBeoBAC11载体连接,转化DH10B感受态细胞,经过培养,挑取和保存白色单克隆。基因组文库的质量一般从文库的平均插入、基因组覆盖率、嵌合率二方面来衡量。本研究所构建中国特有五指山小型猪基因组BAC文库,含有153,600个BAC克隆(保存在40个超级池,每个超级池由10个384孔板组成)。随机挑选了270个BAC克隆的插入片段进行估计,平均为152.3kb,其中空克隆的比例为1.3%,表明文库的覆盖率7.4倍,预计从文库中筛选到单拷贝基因的机率为99.93%。文库中78%的克隆插入大于100 kb,而且有部分克隆甚至大于300kb,这样大小的插入可以满足所有试验对于片段大小的要求。从各个方面来看,本文构建的文库都适用于功能基因和物理图谱构建的研究。构建北京油鸡成纤维靶细胞系,细胞冻存个体数达45个,冻存细胞支数达170支,每支细胞含量为3~5×106细胞/ml,保证北京油鸡遗传基因的群体多样性,同时为外源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提供了良好的体外培养靶细胞。使北京油鸡这一国家重要遗传资源在细胞水平上得以保存下来,并为相关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和理想的生物材料。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菌、真菌、支原体检测、生长曲线、核型分析及同工酶检测等多项细胞系质量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北京油鸡成纤维细胞系性质稳定,生物学性能正常,各项指标均达到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细胞系鉴定标准。利用6种荧光蛋白基因在所建细胞系中得到良好的表达,说明细胞具有良好的被转染能力,从基因表达的水平上进一步确定细胞系的遗传性能良好,为进行北京油鸡风味特色功能基因的表达、定位和克隆化细胞的筛选鉴定了基础。采用RT-PCR与RACE方法扩增出北京油鸡腺苷酸琥珀酸裂解酶(ADSL)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开放阅读框长为1455个碱基,编码485个氨基酸;构建成北京油鸡ADSL基因融合表达载体pGEX-ADSL,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电泳显示重组融合蛋白在分子量约为80.5kD处有特异的蛋白条带,与预期分子量大小一致,等电点为6.79。该蛋白的表达量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而增加,5h达最高值,达到细胞总蛋白的26.9%,且主要以不可溶的包涵体形式存在,经Glutathione Sepharase 4B凝胶纯化后用Western-blotting检测表明其为北京油鸡ADSL蛋白,为其进一步的具有生物学功能研究及其应用鉴定了基础。提取北京油鸡心、肝、脾、肺、肾、脑、腿肌与胸肌等不同组织的总RNA,利用RT-PCR方法扩增检测purH基因mRNA的差异表达水平。构建带有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EGFP-N3-purH,pEYFP-N1-purH和pDsRed1-N1-purH。并利用G418药物筛选和对荧光强度高的单克隆化培养。实验结果:在转染后24、48和72h,重组融合蛋白转染率在10.3%~53.2%之间。pEGFP-N3-purH,pEYFP-N1-purH与pDsRed-N1-purH在北京油鸡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与细胞质均有分布,呈弥散分布。经药物筛选和单克隆化培养,获得表达pEGFP-N3-purH,pEYFP-N1-purH与pDsRed-N1-purH融合蛋白的阳性克隆细胞株,经RT-PCR扩增与Western blot检测确认了purH融合蛋白基因已经整合到北京油鸡成纤维细胞的基因组中,获得正常表达。本研究构建了高质量的五指山小型猪基因组BAC文库,从全基因组水平上保存了五指山猪的遗传资源,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后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试验材料和实物基础。创建的北京油鸡成纤维靶细胞系从细胞水平保存了北京油鸡的基因资源,同时为风味特色基因的表达提供重要的靶细胞。由于供体细胞的质量对于转基因动物克隆非常重要,本研究利用抗性筛选和克隆化培养获得北京油鸡ADSL基因1株与purH基因3株的阳性细胞株,一方面为北京油鸡转基因动物克隆提供了重要的试验材料,为进一步培育出风味优良、肉质鲜美的转基因鸡提供优质供体细胞;另一方面对于鉴定ADSL与purH基因是否是控制北京油鸡风味特性优良的主效基因,以期对于提高我国地方鸡种种质资源创新,实现育种理论和关键技术新突破等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味特性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刘文俊.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产酸、风味特性及其功能基因分型和表达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

[2].刘长青.五指山小型猪基因组BAC文库的构建与北京油鸡风味特性基因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3].刘长青.山东省地方鸡种风味特性候选基因ADSL与ATIC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

标签:;  ;  ;  ;  

风味特性基因论文-刘文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