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层论文-罗佳智

高油层论文-罗佳智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油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林子地区,油源断裂,断砂配置,侧向封闭性

高油层论文文献综述

罗佳智[1](2019)在《松辽盆地小林子地区断裂对萨葡高油层控藏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林子地区位于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内的龙虎泡—大安阶地上,东临齐家—古龙凹陷。在研究区内断裂发育密集,对油气的运移及聚集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所以为了系统地研究小林子地区断裂对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本文选取萨尔图、葡萄花和高台子油层为研究目的层,在已知叁维地震资料、测井资料、试油资料的基础上,对小林子地区断裂的构造特征和演化特征进行描述,进一步对小林子地区断裂系统划分,油源断裂识别进行研究,结合油水分布规律研究以及油藏解剖的技术手段,综合分析油源及输导断裂,有利断砂配置,断层侧向封闭性和断层垂向封闭性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总结断裂控藏模式,预测研究区有利目标,为小林子地区下一阶段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指导油田开采,增产上储。基于以上研究归纳出小林子地区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具体表现为:(1)油源及输导断裂对油气藏的形成有着很强的控制作用,油藏易于分布在距离油源及输导断裂的附近;(2)有利的断砂配置即断裂走向与砂体延伸方向垂直或近垂直时,容易控制油气藏的形成;(3)断层的侧向封闭能力控制着油气的运移与聚集,侧向封闭能力弱的断层可作为油气的运移通道,侧向封闭能力强的断层可遮挡油气聚集成藏;(4)垂向封闭能力控制油气的垂向运移,垂向封闭能力弱时,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垂向封闭能力强时,盖层遮挡油气成藏。(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9-05-25)

司丽[2](2019)在《大庆长垣北部萨、葡、高油层北东向断层成因及对油田开发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庆长垣北部喇、萨、杏油田萨、葡、高油层的断层走向以北西走向为主,北东向断层数量较少且呈雁列式集中分布,2种断层彼此交切,形成封闭或半封闭复杂断块。以往对北东向断层认识不清,注采关系不完善。通过对断层的分期研究,认清了北东向断层集中雁列式分布的成因和北东向、北西向断层交切组合模式,并进行了复杂断块区的断层精细解释。根据新的井震结合断层精细解释结果,编制了NEX区西部断块区优化布井方案,部署二类油层聚驱井、二次加密井补充井28口,其中14口二类油层聚驱井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油28. 7 t,断层附近剩余油挖潜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9年01期)

臧起彪[3](2018)在《齐家地区高Ⅲ油层组有效孔喉下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齐家地区地处大庆长垣西部齐家—古龙凹陷内,高叁油层组是一套致密的泥质粉砂岩组合,是青山口组地层的主力生油层之一。高叁油层组埋藏较深,且受到后期强烈的成岩改造,过去对齐家地区高叁油层组储层孔隙结构研究不少,但多集中在对储层孔隙结构的控制作用方面的讨论,而对储层中致密油的聚集特征研究较少。本文利用充注平衡理论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齐家地区高叁油层组致密油充注孔喉下限,对定量评价高叁油层组油层特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观察、镜下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常规孔隙、喉道、裂缝、纳微米孔隙结构及类型,确定研究区储层岩石学特征、结构特征以及孔隙类型、喉道类型、裂缝类型。根据研究区实际地质状况,利用充注力学平衡理论,对齐家地区高叁油层组源储界面附近和储集层内部的致密油进行了力学分析,并根据力学平衡理论建立了不同排油模式下高叁油层组源储界面附近和储集层内部致密油的充注孔喉下限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实际油层参数,理论确定齐家地区高叁油层组源储界面附近和储集层内部致密油的充注孔喉下限分别为22.5nm、33.58nm。根据研究区地质特征,并结合区内实际取心井样品,筛选研究区取心井含油较好层段的实验样品,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对样品进行大量的观察,分别选择储集层内部含油层段致密砂岩中粒内孔隙和源储界面附近含油层段致密砂岩中的粒间孔隙为观察对象,同时结合能谱检测,利用逐渐逼近法,分别分析并确定了源储界面附近和储集层内部致密油充注孔喉下限分别在40~50nm、50~60nm之间。(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8-03-26)

吴玉杰[4](2016)在《杏北开发区萨葡高油层储层参数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大庆油田杏北开发区萨葡高油层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少量取芯井岩心实测数据和大量测井解释数据等资料,对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分区分时间区间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综合考虑运用所选择的各类参数,综合、全面、客观的进行储层评价和分类,最后以渗透率、孔隙度为主要评价标准,对四大类储层进行了储层评价,进行了储层润湿性和相渗曲线分析。在本文中,在深入开展了解研究区钻井历史及资料分布情况的基础上,首先是对测井解释数据进行了可信度评估,用仅有的密闭取芯井化验分析数据对其测井解释数据进行了可信度评估,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水饱和度的误差均在范围内,证明可以用测井解释数据分析变化规律。然后对七大区块进行系统的分析,包括不同区块同时期储层物性变化特征和不同区块同层位物性历史变化分析。下一步进行的是对密闭取芯井、井壁取芯井、探井储层物性分砂体进行探究,又对储层分类、润湿性及相渗曲线进行研究。最终结论为孔隙度整体升高的趋势,渗透率变化幅度较大,规律不明显,含水饱和度变化特征不明显,但有略微升高趋势。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随注入水体积倍数的增加而增大,使得注入水在储层中的流动能力增强,特别是沿主流线方向增加的幅度较大,导致水的指进。与储层参数不变的情况对比,其无水采收率和最终采收率减小,开发效果变差。不同的储层润湿性会产生不同的驱油机理,而不同的驱油机理对水驱效率和剩余油分布都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6-05-04)

王怀远[5](2016)在《杏北开发区萨葡高油层组沉积》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一套方法,六项技术”准确划分与对比时间单元,建立成因级单砂体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将主体和表外相进一步细分为主体Ⅰ类、主体Ⅱ类和独立表外、渐变表外,沉积微相类型由5种细化至7种。并在微相类型细分基础上,将微相识别标准由单纯依据砂岩厚度判相,完善为在砂岩发育预判基础上,依据能反映物性的测井相模式综合定相——模式绘图法。在密井网精细解剖过程中,应用单砂体“成因移界”对比方法,有效解决了“层位不稳定砂体”对比窜层的问题;根据测井曲线形态、层位等特征。层内渗透率非均质性变异系数,突进系数,渗透率级差叁个参数均显示储层均一;平面上砂岩厚度2.0m以上砂体呈枝状分布,2.0m以下呈坨、席状分布,高渗带枝状、中低渗透带放射性坨状。存储系数、渗流系数值多在0.2以下,反映了前缘相各类储层砂体存储能力及渗流能力都非常差,水下分流河道及坝主体为相对优势存储及渗流通道,其它砂体存储及渗流能力弱。目前常用的宏观非均质性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前缘亚相储层,应考虑在微观非均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适合前缘亚相非均质性的评价指标与评价体系。依据存储系数、渗流系数将流动单元分为叁级。其中A级渗流系数大于0.44,存储系数大于0.43;B级渗流系数在0.08到0.44之间,存储系数在0.16到0.43之间;C级渗流系数在0到0.08之间,存储系数在0到0.16之间。通过SII2与PII3实例验证A级主要分布在河道内,B级主要分布在河道边部,C级主要分布在河道外部。且河道规模越大整体流动单元级别就越高。(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6-02-01)

卢勉[6](2015)在《基于地层地震属性切片技术的储层精细描述方法——以长垣北一区断东西块高Ⅰ油层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庆长垣北一区断东西块储层精细描述存在河道砂体平面组合多解、边界不确定等问题,利用基于地质模式的地层切片技术,结合地震和测井曲线等资料,采取"井点微相控制与地震属性平面预测协同分析"方法,开展高Ⅰ油层组前缘相河道砂体的精细描述,研究储层沉积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河道砂体主要呈枝状和条带状分布,河道宽度多为60~100m,网状河等较宽的河道为多期河道迭加形成,同一河道中砂体走向和规模变化较大.优化编制研究区D井区高Ⅰ6+7小层补孔压裂措施调整方案,日增油7.3t.该方法在高含水期叁角洲前缘相储层剩余油挖潜中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董功鑫[7](2015)在《齐家地区高Ⅲ高Ⅳ油层组沉积微相及控藏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岩矿学、生物地层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资料,对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高叁、高四油层组识别出两种界面类型,一是叁角洲分流平原与滨浅湖相基准面下降与上升的转换面,二是叁角洲前缘反旋回的顶部,最大湖泛面与层序界面重合。并以此为基础在高叁、高四油层组划分了2个四级层序、5个五级层序,细划为高叁上、高叁下、高四上、高四中、高四下五个地层单元。确定了齐家地区大型席状叁角洲体系沉积特征,叁角洲前缘相带分布广,砂体广泛发育,叁角洲内外前缘控制了分流河道、河口坝以及席状砂砂体的分布范围,其中分流河道、河口坝砂体厚度大、连续性差;席状砂,砂体稳定,连续性好。叁角洲前缘相带及滨浅湖砂坝是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高叁、高四油层组有利成藏相带。首次开展区带级、多工区井震结合大比例尺沉积微相编图,对沉积微相的刻画更加精细,沉积微相的边界更加精确,实现“纵向细化、横向放大”的目标,使沉积相图更具有实际意义。进一步发展了叁维地震沉积解释技术及叁维区大比例尺沉积微相制图技术,通过砂体精细解剖,明确了不同相带砂体类型及规模,通过油水关系与沉积相带分析,确定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组有利区分布位置,有效指导了勘探部署。(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5-05-04)

邱春[8](2015)在《南四—五区萨葡高油层精细解释及储层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四-五区位于萨尔图油田开发区南部,经多年开采,地下含水率较高,剩余油气的勘探和开采变的越来越困难,油田的发展受到了制约。此次对研究区块进行了精细解释,并运用地质统计学反演对砂体的分布特征做了进一步的认识,以便于油田的进一步开采。以萨尔图油田南四-五区做为研究区块,井震结合完成了叁方面的工作:①地震资料解释:应用钻井—测井—地震联合层序对比技术,通过点-线-面-空间五次实践、认识,确保钻井地质分层的准确性和井震层位对比的一致性,完成了全区的层位解释工作。利用瞬时相位技术、相干数据体、蚂蚁体小断层识别技术以及水平切片和面块切片,并结合断层的剖面特征完成了断层的解释。②沉积相研究:本次沉积微相图充分利用岩性、测井、地震等资料,结合砂岩厚度、砂岩预测沿层切片等基础图件,以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为绘图单位进行绘制。③地质统计学反演:对研究区采用地质统计学反演,进而对研究区的砂体展布以及砂岩分布特征进行了有效的预测研究。本次研究得出研究区萨、葡、高油层构造整体表现为中北部较高,向两侧逐渐变低,西侧地层构造高低变化较快;断层整体表现为北北西向与北北东向相切割的构造格局。针对研究区目的层砂岩薄互层较发育的地质情况,优选采用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开展拟波阻抗测井-地震联合反演,进行砂体定量预测,研究了砂体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而对有利区带进行预测,为后续的注聚合物、加密井网以及剩余油挖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5-05-04)

代兴斌[9](2012)在《特高含水期萨、葡、高油层井网、层系重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萨中开发区经过49年的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各类油层提高采收率技术已初见成效,做好萨中开发区特高含水期萨葡高油层储量、厚度动用及潜力研究,重组开发层系、重构井网模式,对萨中开发区优化中长期规划,扎实推进二次开发油藏研究工作,提高油田采收率及开发整体效益,确保油田持续稳产,创建绿色和谐“百年油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油藏工程理论,储层精细地质描述成果,研究了萨中开发区各类油层发育状况、储量分布、剩余油特征,调查了萨葡高各类油层的各套井网的开发现状,分区块论证了各类油层最佳井网开发模式,通过对萨中开发区萨葡高二、叁类油层潜力再认识,萨葡高二、叁类油层层系重组,井网重构,并形成了因区而异的萨葡高二、叁类油层叁次采油的个性化井网布署及开采方式。推演二叁类油层及高台子油层叁次采油井网,并论证各套井网的水聚驱阶段层系组合。通过研究寻求了萨中油田萨葡高各类油层潜力,探索了二次开发中各类油层最佳层系组合及井网布署,为萨中开发区二次开发提供技术支撑,提高了油田开发整体效益。文章研究成果可在萨中开发区及大庆长垣其他采油厂开展推广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2-03-30)

衣晓东,薛海涛,何欣,卢双舫,张雷[10](2011)在《江桥至平洋地区高Ⅲ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认清西部斜坡高台子油层砂体分布规律,指导油气藏开发,根据岩心、录井及测井资料分析结果,并结合测井相模式,对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江桥、阿拉新、平洋地区高Ⅲ油层组沉积微相进行研究。通过对江桥至平洋地区高Ⅲ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及发育情况的认识,认为该区主要发育叁角洲前缘、滨浅湖两种类型的亚相和滨浅湖砂坝、滨浅湖混合滩、滨浅湖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湾等8个沉积微相类型。江桥至平洋地区分别受到齐齐哈尔物源和西部英台物源影响,叁角洲前缘砂体相对比较发育;阿拉新地区无物源供给,滨浅湖相较发育,砂体相对较薄。发育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和砂岩透镜体油气藏。(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1年26期)

高油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庆长垣北部喇、萨、杏油田萨、葡、高油层的断层走向以北西走向为主,北东向断层数量较少且呈雁列式集中分布,2种断层彼此交切,形成封闭或半封闭复杂断块。以往对北东向断层认识不清,注采关系不完善。通过对断层的分期研究,认清了北东向断层集中雁列式分布的成因和北东向、北西向断层交切组合模式,并进行了复杂断块区的断层精细解释。根据新的井震结合断层精细解释结果,编制了NEX区西部断块区优化布井方案,部署二类油层聚驱井、二次加密井补充井28口,其中14口二类油层聚驱井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油28. 7 t,断层附近剩余油挖潜效果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油层论文参考文献

[1].罗佳智.松辽盆地小林子地区断裂对萨葡高油层控藏作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

[2].司丽.大庆长垣北部萨、葡、高油层北东向断层成因及对油田开发的作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9

[3].臧起彪.齐家地区高Ⅲ油层组有效孔喉下限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

[4].吴玉杰.杏北开发区萨葡高油层储层参数变化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

[5].王怀远.杏北开发区萨葡高油层组沉积[D].东北石油大学.2016

[6].卢勉.基于地层地震属性切片技术的储层精细描述方法——以长垣北一区断东西块高Ⅰ油层组为例[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5

[7].董功鑫.齐家地区高Ⅲ高Ⅳ油层组沉积微相及控藏作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5

[8].邱春.南四—五区萨葡高油层精细解释及储层预测[D].东北石油大学.2015

[9].代兴斌.特高含水期萨、葡、高油层井网、层系重构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

[10].衣晓东,薛海涛,何欣,卢双舫,张雷.江桥至平洋地区高Ⅲ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

标签:;  ;  ;  ;  

高油层论文-罗佳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