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形状测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测量,形状,误差,车轮,动力学,测量仪,布里。
形状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时幸一[1](2019)在《便携式车轮形状激光测量仪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铁路和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以及列车速度的大幅度提升,如何确保行车安全成为国内外重大检测研究课题。轮对是列车最重要的受力部件之一,轮对直径磨耗超限、踏面擦伤和剥离是最常见的轮对故障,需对这些轮对故障进行精确、定时、高效的检测。目前国内外对列车车轮故障参数的检测方法主要分为静态检测法和动态检测法。动态检测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传统的静态检测受检测人员的影响较大,效率低、检测结果不便存档,且接触式的检测容易擦伤轮对踏面。针对这些检测方法的不足,本文提出并研制了便携式车轮形状激光测量仪及专用软件。本测量仪通过磁栅位移传感器和一维激光位移传感器组合扫描车轮滚动圆的圆弧,通过蓝牙通信将采集的数据传送到上位机的专用软件中,专用软件负责接收测量仪采集的数据,并处理计算、显示存储测量结果报告,实现了低成本的自动化快速、精准、非接触检测和数据存档。本文详细分析了该测量仪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并且对系统误差进行了误差补偿,补偿后本测量仪的重复性误差不超过±0.08mm,测量误差不超过±0.1Omm。本文研制的便携式车轮形状激光测量仪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同时测量重复性和测量误差满足现场测量的要求,可以用于现场测量。(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1)
梅原康宏,彭惠民[2](2019)在《车轮踏面形状叁维测量装置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为了能够精准地测试车轮踏面损伤的长度、凹陷量等尺寸参数及数据,以便量化踏面损伤大小及形状差异导致对于车辆的影响;阐述了新型的车轮踏面形状测量装置开发的概况,以及装置的规格,测量实例,评价了该装置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国外机车车辆工艺》期刊2019年01期)
赵霖,高正阳[3](2018)在《基于OpenCV图像识别对一次风煤粉细度与形状的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测量一次风煤粉的粒度和形状信息,研发了一种图像测量设备并编写了基于OpenCV图像识别包的测算软件,测量分析十里泉电厂一次风煤粉的粒度和形状信息。结果表明,该设备测量结果稳定可靠,长宽比和球形度对颗粒形状的变化反应灵敏,可以优先作为评定风煤粉颗粒形状的参数指标。(本文来源于《能源与节能》期刊2018年12期)
李学哲,石照耀,李昱坤,林家春[4](2018)在《同步规划测量式叶片免形状精密测头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叶片测量测头灵活性差、无法兼顾精度和效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免形状、高精度测头系统技术方案。首先基于"同步规划测量"思想,研发了新型免形状光学测头系统,然后分析了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论模型和关键技术,最后进行了实验研究,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测头系统的精度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该测头系统在无需输入叶片理论模型数据和姿态精调的情况下,自动进行路径规划并同步完成叶片型面数据的采集。测点数据的采集全部在传感器基准距离附近完成,从而有效地限制了倾角误差,综合测量精度控制在10μm以内。该测头系统具有算法简单、高精度、免形状等特点,在叶片类空间自由曲面测量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李茜,李路海[5](2018)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形状测量上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介绍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的原理和构造,并从LSCM的测量原理出发,分析了其相对于光学显微镜、粗糙度仪、扫描电镜等传统设备在形状检测上的优势,如可进行非接触测量,简单快速,可测量各种目标物,可以实现叁维(3D)和粗糙度的测量等。通过检索文献发现,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的应用领域主要在形态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环境科学和病理学等领域,关于课题组所研究方向一般检测形状上的文献尚未发现,因此最后探讨了LSCM在印刷电路板、显示行业以及电子行业、打印等领域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分析仪器》期刊2018年06期)
胡鹏,成思源,李苏洋,刘瑾,彭谦之[6](2018)在《基于多线结构光集成的叁维形状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基于线结构光的物品叁维测量大多只用到两个相机,在最后数据拼接时会出现盲区,只能通过表面拟合来进行修复。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集成的测量系统,通过四台相机与激光发射器的配合,从四个角对物品进行全方位扫描,通过相机之间的标定,计算出四台相机坐标系之间的空间位置转换矩阵,从而将四个相机下得到的点云数据统一到一个坐标系下,最后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得到物品的叁维模型。采用该系统对物品进行叁维扫描效率更高,并且点云数据更完整,重建效果也更好。(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8年05期)
Y.G.Wan,Z.-K.Shen,R.Bürgmann,J.B.Sun,M.Wang[7](2018)在《根据GPS和InSAR测量推断2008年M_W7.9汶川地震的断层形状和破裂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对2008年M W7.9汶川地震的同震破裂问题进行重新研究。精确的断层几何结构和滑动分布为断层系统的滑动习性和地震破裂提供了关键性资料。本研究采用所有可获取的大地测量数据,构建比前人研究更加真实的地球结构和断层模型,采用非线性反演策略最优地确定了断层几何形状和滑动分布。相比于均匀弹性半空间模型和两侧一致的成层弹性结构模型,本研究在北川断层两侧采用不同的成层弹性结构模型,使数据拟合度有较大改善。结果表明:(1)北川断层为铲形断层,近地表断层倾角从西南端约36°增加到破裂终止东北端约83°;(2)断层破裂模式自西南端的显着的逆冲类型变化至东北端的右旋走滑类型;(3)大部分断层的破裂峰值接近地表:虹口附近逆冲约8.4m,右旋走滑约5m;北川附近逆冲约6m,右旋走滑约8.4m;(4)滑动峰值位于几何形状较为复杂的断层附近,意味着地震类型和破裂传播由断层区的几何障碍确定。这类障碍主要是伴随控制左阶不连续的右旋压缩体系而存在的;(5)近地表20km深度的断层释放的地震矩为8.2×1021 N·m,对应于MW7.9的事件。映秀—虹口段、北川—平通段、青川附近以及南坝附近的局部滑动集中区释放的地震矩分别等价于M W7.5,MW7.3,MW7.1,MW6.7的事件;(6)断层几何结构及其运动学特征符合青藏高原东缘跨越中地壳滑脱层的上下不同的地壳形变模型,上部以脆性的逆冲断层活动为主,下部为流变水平缩短和垂直增厚机制。(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译丛》期刊2018年03期)
陶婷婷[8](2018)在《大型圆柱形状在线高精度测量的测控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轴类零件是众多生产制造设备上应用广泛的一类圆柱构件,其形状误差包括圆柱度等直接被复制到制成品上,引起制成品表面质量瑕疵,因此大型圆柱表面形状误差的测量精度标志着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论文基于实现大型圆柱廓形在线测量和重构的新技术——并行误差分离技术,研究其验证设备测控系统中的运动控制和同步数据采集控制等一些关键问题,对于保障验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完善并行误差分离技术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并行误差分离技术测量原理入手,基于测量系统机械结构工作原理,规划了信息系统总体框架,提炼了信息系统各模块的主要工作,选择所使用的运动控制卡、数据采集卡、角编码器以及传感器等核心器件,组建完成了测控信息系统;详细给出板卡之间的线路连接和具体使用板卡的功能及其工作原理;利用运动控制卡的回归原点功能函数和角编码器的零位机械信号实现了回转运动定位和直线移动定位控制。利用运动控制卡在线性比较触发功能,通过外部触发控制实现了多传感器同步圆周均匀数据采集控制和零位显示;鉴于单周多路同步数据采集的数据量超出了数据采集卡的存储能力,采用基于事件的分段同步采集控制策略实现多路数据的同步采集和存储。基于Visual Studio 2010,开发了测控软件,应用Windows的多任务机制,实现了顺序运动控制和数据采集控制及其数据存储功能,使得测量过程中全面自动化,排除人为干扰,保障了验证设备的测量效率和测量精度。软件通过实际运行,证明完成了验证实验需要的运动控制和数据采集功能,通过对数据采集结果的分析证明了软件正确实现了整周的五通道均匀数据采集,该软件已投入验证实验,证明软件全面胜任验证实验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8-04-01)
曾昊[9](2018)在《圆柱廓形原位测量及形状误差评定算法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轴类零件是制造装备上被广泛应用一类构件。其圆度、圆柱度、母线直线度等形状误差将会影响其制成品的表面质量。叁坐标机和圆度仪是圆柱形状误差测量的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被测对象大而重,原位测量(在生产和使用现场中的测量)是好的测量策略。如何提高轴类零件原位形状的原位测量精度,规避或减小测量结果中原位轴系误差运动与导轨误差运动的影响,是近几年来大型轴类零件测试技术中最引人注目的关键问题。圆柱形状误差原位测量评定涉及两个0基本问题:圆柱廓形的测量重构和形状误差的评定算法。论文基于的多点误差分离方法(Multi-probe Error Separation Techniques,EST)集成多点圆度和多点直线度误差分离方法,实现圆柱廓形测量过程中导轨和轴系误差运动的全谐波分离,进而实现符合圆柱廓形数学定义的重构,为高精度圆柱形状误差测量评定提供高精度的数据源。论文建立了一种4点圆柱度误差分离(4-probe Cylindricity Error Separation Techniques,4-EST)数学模型,通过单截面的叁点圆度误差分离方法实现了正确测定截面半径偏差和圆度误差、通过对双截面测量数据的误差分离,萃取了相邻两测量截面的最小二乘中心的差分矢量、通过类似于两点直线度误差分离方法的累积运算测定了各个测量截面的最小二乘中心矢量,实现基于被测圆柱空间弯曲中线的圆柱廓形重构。与叁点圆柱度误差分离方法相比4-EST能够萃取各个测量截面的最小二乘中心矢量、克服了一阶谐波抑制难题;与其它EST相比4-EST以较少的传感器数目,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实现了圆柱廓形的高精度重构。论文还研究了基于最小包容圆原则的被测圆柱形状误差的评定,其中包括了圆柱度、圆度、母线直线度等评定的算法及其实现,提出了一种网格搜索算法高效实现圆柱形状误差的包容评定,通过仿真验证了评定结果与几何判断准则的一致性,获得了包容评定的精确解。基于提出的4-EST技术所获得的测量数据,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圆柱廓形重构,鉴于重复测量重构的被测圆柱空间弯曲中线廓形的一致性以及被测圆柱母线廓形的一致性,证明4-EST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并且获得高精度的圆柱廓形重构。论文依托研究工作,基于MATLAB和VS2010完成了仿真软件和误差评定软件的开发,用于理论验证和实际测量数据误差分离、重构以及评定。软件实现了要求的功能。(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8-03-01)
刘子叶[10](2018)在《基于分布式应变测量的光纤形状传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纤传感技术是一种以光波为载体、光纤为媒质、感知和传输外界被测量信号的新型传感技术。近年来,该技术已经逐步发展到各个领域。布里渊光时域分析(Brillouin optical time domain analysis,BOTDA)是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重要内容,以脉冲光和连续光相互作用产生受激布里渊散射为原理实现分布式测量。该技术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和传感距离长的特点,可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建设等重要领域。本文利用该技术测量光纤的分布式应变,利用光纤应变系数得到BFS的变化情况,并结合相关算法将形状还原出来,从而实现形状传感。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阐述了传统的BOTDA技术的相关原理,并解释了差分脉冲对(differential pulse-width pair,DPP)BOTDA技术提高空间分辨率的原理;推导了布里渊频移与光纤曲率之间的关系和Frenet-Serret公式在形状还原中的表达形式。其次,搭建了实验所用的DPP-BOTDA系统,设计并制作了二维和叁维形状传感实验的传感器,完成了形状传感的测量。在二维形状传感实验中,验证了布里渊频移变化量与光纤弯曲曲率的关系,并对二维的形状进行了数据采集;在叁维形状传感实验中,找到了多芯光纤各纤芯的位置,并将其与单模光纤进行低损耗对接,对叁维的形状进行了数据采集。最后,利用理论得到的布里渊频移和光纤曲率、扭率之间的关系,基于Frenet-Serret公式编写算法,分别还原了在二维和叁维情况下搭建的形状,并分析了误差的产生原因。(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形状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为了能够精准地测试车轮踏面损伤的长度、凹陷量等尺寸参数及数据,以便量化踏面损伤大小及形状差异导致对于车辆的影响;阐述了新型的车轮踏面形状测量装置开发的概况,以及装置的规格,测量实例,评价了该装置的应用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形状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1].时幸一.便携式车轮形状激光测量仪的研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2].梅原康宏,彭惠民.车轮踏面形状叁维测量装置的开发[J].国外机车车辆工艺.2019
[3].赵霖,高正阳.基于OpenCV图像识别对一次风煤粉细度与形状的测量[J].能源与节能.2018
[4].李学哲,石照耀,李昱坤,林家春.同步规划测量式叶片免形状精密测头系统[J].仪器仪表学报.2018
[5].李茜,李路海.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形状测量上的应用研究[J].分析仪器.2018
[6].胡鹏,成思源,李苏洋,刘瑾,彭谦之.基于多线结构光集成的叁维形状测量[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8
[7].Y.G.Wan,Z.-K.Shen,R.Bürgmann,J.B.Sun,M.Wang.根据GPS和InSAR测量推断2008年M_W7.9汶川地震的断层形状和破裂分布[J].世界地震译丛.2018
[8].陶婷婷.大型圆柱形状在线高精度测量的测控系统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18
[9].曾昊.圆柱廓形原位测量及形状误差评定算法的实现[D].合肥工业大学.2018
[10].刘子叶.基于分布式应变测量的光纤形状传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