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OD消解液的配制及应用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罗陪[1](2022)在《哈希(HACH)COD消解液的配制与改进》文中研究指明哈希COD消解液是哈希公司生产的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快速测定水中COD的试剂,结合工厂实际水质状况,自行配制消解液,并对使用效果进行验证,自行配制的试剂,对工厂的高氯离子废水检测适应性更强,准确度达到标准要求。自行配制试剂,降低了检测费用,提高工厂废水COD监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为适应今后严格的国家环保要求打下基础。
段雅欣[2](2019)在《超声—类芬顿法对富马酸废水中有机酸和有机酸酐的降解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富马酸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这类废水COD含量高,可生化性差,较难处理。对降解这类难处理有机工业废水新方法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下研究工作的热点。本研究采用超声-类芬顿联用的处理方法研究富马酸废水中某一种有机酸或有机酸酐配制成的模拟废水的降解率及COD的去除率,探讨降解效率变化的原因,确定最适的降解条件。之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安徽铜陵某化工厂生产苯酐后回收富马酸所产生的废水中。具体结论如下:(1)采用超声-类芬顿氧化法对配制好的邻苯二甲酸和马来酸酐模拟废水分别进行降解,研究降解时Fe2+、Cu2+、H2O2的最适加入量,以及最适初始pH和最适功率这几个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邻苯二甲酸模拟废水,当Fe2+、Cu2+、H2O2的加入量分别为0.20 mmol、0.80 mmol和1.60 mmol,pH为3(±0.2)、超声功率为175W时,降解效果最佳,邻苯二甲酸的降解效率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2.36%、85.12%;对于马来酸酐模拟废水,当Fe2+、Cu2+、H2O2的加入量分别为0.10 mmol、0.80 mmol、1.60 mmol,pH为3(±0.2)、超声功率为175W时,降解效果最佳,马来酸酐的降解效率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2.51%、86.58%。(2)采用超声-类芬顿氧化法对配制好的邻苯二甲酸与马来酸酐混合后的模拟废水进行降解,研究降解时Fe2+、Cu2+、H2O2的最适加入量,以及最适初始pH和最适功率这几个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Fe2+、Cu2+、H2O2的加入量分别为0.10 mmol、0.30 mmol、1.60 mmol,pH为4(±0.2)、超声功率为175W时,降解效果最佳,混合溶液中邻苯二甲酸和马来酸酐的降解效率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6.83%、85.52%和89.35%。用超声-类芬顿氧化法处理的混合溶液与只有一种有机酸或有机酸酐的溶液相比,整体的降解效率要高一些,而且铜离子的加入量要少一些,这说明混合的溶液可能生成了新物质,使其更容易被降解。(3)将混合后模拟废水的最佳降解条件运用到实际废水中,实验结果表明当Fe2+、Cu2+、H2O2加入量分别为0.10 mmol、0.30 mmol、1.60 mmol,pH为4(±0.2)、超声功率为175W时,降解的效果最佳,COD的去除效率52.39%,相比模拟废水的最佳去除效率偏低,这可能是因为实际富马酸废水中有机物成分复杂,其中某些有机物不易于降解,导致COD的去除率偏低。本研究作为一种富马酸废水的预处理方法,对实际废水COD的去除率可达50%以上,可以为富马酸废水等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和有意义的参考。
李唯璐[3](2019)在《US/UV强化Fenton试剂法处理苯酚废水的试验研究》文中指出苯酚废水具有难降解、毒性大、危害程度深、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传统的物理法、生物法对其处理效果均不理想,因此需要寻找一种高效节能的处理方法。虽然传统Fenton试剂法处理苯酚废水及工业废水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此法的H202利用率低,处理成本高、有机物的矿化率比较低、pH适用范围窄等不足,限制了 Fenton试剂法的发展与使用。本试验主要研究超声波(US)/紫外线(UV)对Fenton试剂法的强化,以及超声波(US)/紫外线(UV)强化Fenton试剂法处理苯酚废水效果及工艺条件,为Fenton试剂法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以苯酚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试验。研究Fenton试剂法、超声波(US)强化Fenton试剂法、紫外线(UV)强化Fenton试剂法及超声波(US)/紫外线(UV)强化Fenton试剂法对苯酚废水的去除效果,探究超声波(US)、紫外线(UV)对Fenton试剂法的强化作用,并利用动态试验验证静态试验的处理效果。单独Fenton试剂法处理苯酚废水的研究结果表明,当pH值为3,H2O2投加量为2.0Qth,FeSO4 7H2O投加量为500mg的条件下反应60min,苯酚及COD去除率为81.54%和 75.32%。在超声波(US)功率为140W,频率为40KHz的条件下,超声波(US)强化Fenton试剂法处理苯酚废水,COD去除率可达85.39%。与单独Fenton试剂法的处理效果相比,COD去除率高出后者约10%,H2O2的投加量从2.0Qth减少到1.5Qth,FeSO4·7H2O投加量从500mg 减少至 400mg。紫外线(UV)强化Fenton试剂法处理苯酚废水的结果表明:pH值为3、H2O2投加量为2.0Qth,FeSO4 7H2O投加量为500mg,反应时间为60min时,COD去除率可达83.96%。紫外线(UV)强化Fenton试剂法的COD去除率比单独Fenton试剂法高出8.64%,H2O2投加量从2.0Qth减少到1.5Qth,FeSO4·7H2O投加量从500mg减少至400mg。超声波(US)/紫外线(UV)强化Fenton试剂法对苯酚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静态试验的苯酚去除率为95.01%,COD去除率为89.70%,动态试验的苯酚及COD去除率分别为93.61%和87.80%。试验条件为:超声波功率为140W,频率为40KHz,pH值为3,H202投加量为1.0Qth,FeSO4·7H2O投加量为300mg,反应时间为60min。超声波(US)/紫外线(UV)强化Fenton试剂法对苯酚废水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在达到相同的处理效果时,其相对于其他强化方法,H2O2利用率更高、药剂投加量更少、处理成本更低。
王胜[4](2019)在《对水质检测误差修正模型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COD(化学需氧量)可以体现水体中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氨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对COD和氨氮的监测数据,可以作为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精确测定COD和氨氮的值,可以初步的大致评判水体的污染程度,对于工业排水,湖泊,河流监测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论文中,对COD的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在研究中,分别用重铬酸盐法和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对标准水质进行检测。研究了两种方法各自的检测范围。重铬酸盐法与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对标准水样的检测满足一定的线性关系,重铬酸盐法的实验精度高于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对实际废水的检测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模型,以重铬酸盐法的数值作为依据,对快速法的测定数值进行修正,影响快速法测定值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悬浮物SS、电导率K以及pH。并建立了对COD的水质检测误差修正模型。同时,本文对氨氮检测的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在研究中,分别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与电极法对标准水质进行检测,同时研究了两种方法的各自检测范围,纳氏试剂法与电极法对标准水样的检测满足一定的线性关系,实验精度方面,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别。对于氨氮误差模型的选择,采用了最小二成支持向量机,引入了悬浮物、pH、电导率以及温度对纳氏试剂法与电极法的影响,通过模拟水质,建立了最小二成向量机模型。通过t检验,有95%的把握认为该模型实际有效,修正后的误差大大降低了原水检测误差数值,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在实际废水的检测过程中,本文探讨了高氯离子对COD检测的影响。在COD消解管中加入4ml的10g/L的硫酸银-硫酸溶液、1ml的0.50mol/L重铬酸钾溶液、0.5ml的0.1mol/L硝酸银溶液和0.5ml的20g/L硫酸汞溶液、2ml去离子水混合,在采取一定的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对高氯废水进行检测。
张泽,陈雪,丛培东,宋宇,杨清海[5](2018)在《德国罗威邦公司COD消解液的改制》文中认为德国罗威邦公司(Lovibond)ET99731型COD分析仪消解液进口价格昂贵,为了降低ET99731型COD分析仪的成本,对COD消解液的配方进行改制研究。消解液的配方为:每支2.86 mL,其中每支含有2 mL硫酸-硫酸银溶液(10 g/L),0.4 mL重铬酸钾溶液(51.925 g/L),0.2 mL硫酸-硫酸汞溶液(0.24 g/mL),0.26 mL十二水合硫酸铬钾溶液(16.923 g/L)。改制消解液加标回收率在96.75%102.75%,误差范围满足设备要求。测定范围在501 000 mg/L之间。实验结果表明改制消解液能降低分析仪使用成本,且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雷岗星,朱晓霞[6](2017)在《自配化学需氧量消解液在污水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采用美国哈希(HACH)公司生产的COD测定仪测定污水中的COD,操作简单、消耗试剂少,安全性好,在环境监测领域被广泛应用,但HACH公司的专用消解试剂成本较高。为了降低测定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我们根据COD的测定原理及实际情况进行研究,研制出可替代HACH试剂的自配管样。我们将该替代试剂通过实际样品和COD标准样品的实验验证,并和HACH试剂和国标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用自配管样测定COD,准确度高,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并且成本大大降低。自配管样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可以被推广使用。
铁珍珍[7](2016)在《一种用于测定环境水体中化学耗氧量的湿化学氧化消解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测定化学耗氧量(COD)的氧化还原滴定国家标准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用多步湿化学氧化法消解水样的新技术,即先以含硫酸锰、过硫酸钾和高锰酸钾的混合碱液对水样进行回流消解,然后再以硫酸酸化消解液,并加含硫酸银、硫酸铜和重铬酸钾的混合酸液继续回流消解,保证水样中所有有机物达到完全降解;最后,用氧化还原电位滴定法对消解水样进行COD值的定量测定,据此建立了一种准确测定环境水样COD指标的新方法。本研究弥补了常规国标滴定分析法的一些不足,为建立一种低成本、高准确度和快速测定环境水体中COD值的新方法提供了实验依据。本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文献综述首先,介绍了测定COD指标的重要意义,并概述了两种测定COD指数国际公认的标准方法(重铬酸钾法和高锰酸钾指数);然后,对涉及消解氧化剂使用规范、消解反应体系选择、消解催化剂发展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还对化学发光法、流动注射法、电化学法、光催化法、光电催化氧化法、间接光谱测定法等一些新兴的COD值仪器法测定技术做了简述性评论。第二章用多步湿化学氧化消解法准确测定饮用水样的化学耗氧量本章结合了碱性高锰酸钾和酸性重铬酸钾消解方法的优点,提出了一个特殊的湿化学样品消解新技术,并结合自动电位滴定法,成功建立了一个用于测定饮用水化学耗氧量的新方法。在优化实验过程中,发现两种消解液中氧化剂与催化剂的使用量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即n(KMnO4):n(MnSO4)=5:2,n(KMnO4):n(K2Cr2O7)=2:1,n(K2Cr2O7):n(Cu2++Ag+)=1:2同时成立时,对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水样的消解率才能达到100%。该方法具有检测限低(0.11 mg O2 L-1),取样体积小(10.00 m L),线性范围宽(0.20-25.0 mg O2 L-1)和使用无汞催化剂等特点,还可容许水样中存在高达90 mg L-1的氯离子而对测定结果没有干扰。因此,将该方法用于测定自来水和市售瓶装饮用水中的极低COD值指标,获得了满意的结果。第三章用多步湿化学氧化消解法测定含亚甲基蓝模拟水样的化学耗氧量本章采用多步湿化学氧化消解样品方法研究了对含吩噻嗪类化合物模拟水样COD值测定的适用性。以亚甲基蓝为探针分子,通过实验探究法对消解时间、消解氧化剂和催化剂的加入量、消解液的酸度、消解催化剂之间的比例关系等因素影响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到了测定COD值的最佳测定条件。在实验参数优化过程中,还发现两种消解液中氧化剂与催化剂加入量间亦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即n(KMnO4):n(MnSO4)=3:1,n(KMnO4):n(K2Cr2O7)=3:2,n(K2Cr2O7):n(Cu2++Ag+)=6:5同时成立时,对这种含亚甲基蓝模拟水样的消解率就可达到93.6%。同时,采用本方法分别测定了含亚甲基蓝、甲苯胺蓝和盐酸异丙嗪模拟水样的COD值,证明模拟水样中的吩噻嗪类物质质量浓度与测得COD值之间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定量关系。第四章用多步湿化学氧化消解法测定几种含有机物模拟水样的化学耗氧量本章研究了采用多步湿化学氧化消解法对含醇类和碳水化合物模拟水样进行COD测定的适用性。以乙醇为探针物质,通过实验探究了消解时间、氧化剂和催化剂的加入量、消解液的酸度、催化剂之间的加入比例关系等因素对含乙醇模拟水样测得COD值的影响。在实验参数优化过程中,发现两种消解液中氧化剂与催化剂加入量间的比例为:n(KMnO4):n(MnSO4)=3:1,n(KMnO4):n(K2Cr2O7)=3:2,n(K2Cr2O7):n(Cu2++Ag+)=12:5,在此反应条件下模拟水样中乙醇的消解率就可达96.3%。此后,用本方法对几种含小分子醇的模拟水样分别进行了COD值测定实验,发现其质量浓度和所测COD值之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而对几种含碳水化合物的模拟水样进行了COD值测定后,证明对含蔗糖、乳糖、海藻糖、山梨醇、木糖醇模拟水样的消解率也均大于96.0%,结果令人满意。
乔晓平,陈士新,顾军玲,薄维平,陈丽欣[8](2016)在《哈希公司COD测定仪替代试剂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美国HACH公司制造的COD测定仪,操作简便,安全性好,但试剂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为了降低COD测定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开发研究了哈希COD测定仪适用的替代试剂,该替代试剂通过实际样品和COD标准样品的实验验证,并和HACH进口试剂、国标方法测定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用替代试剂测定COD,方法的精密度好、准确度高,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顾金凤,郭建国,郑琦,顾小焱,樊勇勇,方诚[9](2015)在《科研用预制试剂COD消解液的配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自配消解液代替成本较高的HACH专用试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水中的COD浓度。试验结果表明,用自制的COD消解液在HACH仪器上作出标准曲线,测得的相对误差为0.2%1.5%,COD浓度值在国家标准质量控制要求范围(±5%)内,无显着性差异,适用于污水中COD浓度的测定。
杨潇,杜蓬宇[10](2014)在《哈希COD测定仪替代消解液的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降低COD测定成本、减少试剂污染和缩短测定时间,利用哈希(HACH)仪器开发了测定01 000mg/L COD的消解液。通过计算和对比试验,自配消解液在组成上接近于HACH原装试剂,消解过程的氧化电位与国标重铬酸盐法的氧化电位相当。自配消解液不仅可以替代昂贵的进口试剂,而且样品消解时间由原来的2h缩短至35min,特别是在进行突发水体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时,能够快速提供水体受COD污染的结果。实验证明,采用自配消解液与采用HACH原装试剂及国标重铬酸盐法测定结果相比,数据无显着差异,测定结果可靠。
二、COD消解液的配制及应用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OD消解液的配制及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哈希(HACH)COD消解液的配制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
1.1 主要化学试剂 |
1.2 主要实验仪器 |
2 哈希COD试剂成分的剖析 |
2.1 重铬酸钾(K2Cr2O7)浓度确定 |
2.2 浓硫酸(H2SO4)浓度确定 |
2.3 硫酸银(Ag2SO4)用量确定 |
2.4 氯离子干扰消除剂硫酸汞(HgSO4)用量确定 |
3 配制方法 |
3.1 重铬酸钾(1/6K2Cr2O7)=0.6612 mol/L |
3.2 硫酸-硫酸银 |
3.3 0~40 mg/L化学需氧量消解液 |
3.4 0~150 mg/L化学需氧量消解液 |
3.5 0~1500 mg/L化学需氧量消解液 |
3.6 COD标准溶液 |
4 结果与讨论 |
4.1 工作曲线建立 |
4.2 准确度分析 |
4.3 价格比较 |
5 总结 |
(2)超声—类芬顿法对富马酸废水中有机酸和有机酸酐的降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富马酸废水的概况 |
1.1.1 富马酸的性质 |
1.1.2 富马酸的生产方法 |
1.1.3 富马酸废水的特点 |
1.2 处理方法及研究进展 |
1.2.1 电化学处理法 |
1.2.2 生物接触氧化法 |
1.2.3 厌氧水解法 |
1.2.4 铁碳微电解法 |
1.2.5 高级氧化法 |
1.3 选题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富马酸废水中有机物的测定与分析 |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2.1.1 实验主要仪器 |
2.1.2 实验主要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水样的预处理 |
2.2.2 水样的测定 |
2.2.3 水样的分析 |
第三章 超声-类芬顿氧化法对邻苯二甲酸的降解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3.2.1 实验主要仪器 |
3.2.2 实验主要试剂 |
3.3 实验分析方法 |
3.3.1 邻苯二甲酸标线的绘制 |
3.3.2 分析方法 |
3.4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
3.5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
3.5.1 亚铁离子最适加入量的确定 |
3.5.2 最佳超声功率的确定 |
3.5.3 邻苯二甲酸溶液最适初始pH的确定 |
3.5.4 过氧化氢最适加入量的确定 |
3.5.5 铜离子最适加入量的确定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超声-类芬顿氧化法对马来酸酐的降解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4.2.1 实验主要仪器 |
4.2.2 实验主要试剂 |
4.3 实验分析方法 |
4.3.1 马来酸酐标线的绘制 |
4.3.2 分析方法 |
4.4 正交实验实验结果与分析 |
4.5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
4.5.1 亚铁离子最适加入量的确定 |
4.5.2 最佳超声功率的确定 |
4.5.3 马来酸酐溶液最适初始pH的确定 |
4.5.4 过氧化氢最适加入量的确定 |
4.5.5 铜离子最适加入量的确定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超声-类芬顿氧化法对邻苯二甲酸和马来酸酐混合溶液的降解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5.2.1 实验主要仪器 |
5.2.2 实验主要试剂 |
5.3 实验分析方法 |
5.3.1 正交实验分析方法 |
5.3.2 单因素实验分析方法 |
5.4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
5.5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
5.5.1 亚铁离子最适加入量的确定 |
5.5.2 最佳超声功率的确定 |
5.5.3 混合溶液最适初始pH的确定 |
5.4.4 过氧化氢最适加入量的确定 |
5.5.5 铜离子最适加入量的确定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实际富马酸废水的处理 |
6.1 引言 |
6.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6.2.1 实验主要仪器 |
6.2.2 实验主要试剂 |
6.3 实验分析方法 |
6.4 实验结果分析 |
6.4.1 亚铁离子最适加入量的确定 |
6.4.2 最佳超声功率的确定 |
6.4.3 最适初始pH的确定 |
6.4.4 过氧化氢最适加入量的确定 |
6.4.5 铜离子最适加入量的确定 |
6.5 本章总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US/UV强化Fenton试剂法处理苯酚废水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研究的来源 |
1.1.2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1.3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Fenton试剂法处理苯酚废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苯酚废水的性质及常用的处理方法 |
1.2.2 Fenton试剂法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1.2.3 Fenton试剂法的强化技术及研究现状 |
1.2.4 强化Fenton试剂法处理苯酚废水的研究现状 |
1.3 Fenton试剂法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存在问题分析 |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课题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2 试验装置与方法 |
2.1 试验装置 |
2.1.1 静态试验装置 |
2.1.2 动态试验装置 |
2.2 试验仪器和药品 |
2.2.1 试验主要仪器 |
2.2.2 试验主要药品 |
2.3 试验废水水样 |
2.4 试验与分析方法 |
2.4.1 试验方法 |
2.4.2 分析方法 |
3 Fenton试剂法处理苯酚废水的试验研究 |
3.1 H_2O_2理论投加量的计算 |
3.2 单因素试验 |
3.2.1 H_2O_2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3.2.2 FeSO_4·7H_2O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3.2.3 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3.2.4 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3.3 正交试验 |
3.4 最佳条件下的处理效果 |
3.5 本章小结 |
4 超声波(US)强化Fenton试剂法处理苯酚废水的试验研究 |
4.1 单独使用超声波(US)对苯酚废水的处理效果 |
4.2 超声波(US)强化Fenton试剂法对苯酚废水的处理效果 |
4.3 超声波(US)强化对Fenton试剂法药剂投加量影响的研究 |
4.3.1 超声波(US)强化对Fenton试剂法H_2O_2投加量的影响 |
4.3.2 超声波(US)强化对Fenton试剂法FeSO_4·7H_2O投加量的影响 |
4.4 超声波(US)功率对苯酚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
4.5 超声波(US)频率对苯酚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5 紫外线(UV)强化Fenton试剂法处理苯酚废水的试验研究 |
5.1 单独使用紫外线(UV)对苯酚废水的处理效果 |
5.2 紫外线(UV)强化Fenton试剂法对苯酚废水的处理效果 |
5.3 紫外线(UV)强化对Fenton试剂法药剂投加量影响的研究 |
5.3.1 紫外线(UV)强化对Fenton试剂法H_2O_2投加量的影响 |
5.3.2 紫外线(UV)强化对Fenton试剂法FeSO_4·7H_2O投加量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6 超声波(US)/紫外线(UV)强化Fenton试剂法处理苯酚废水的试验研究 |
6.1 超声波(US)/紫外线(UV)强化Fenton试剂法处理苯酚废水的影响因素及去除效果 |
6.1.1 H_2O_2投加量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
6.1.2 FeSO_4·7H_2O投加量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
6.1.3 pH值对苯酚废水去除效果的影响 |
6.1.4 反应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
6.1.5 初始浓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
6.2 最优条件下的处理效果 |
6.3 超声波(US)、紫外线(UV)和Fenton试剂法的协同效应研究 |
6.4 超声波(US)/紫外线(UV)强化Fenton试剂法的动态试验对苯酚废水的处理效果 |
6.5 药剂投加量比较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对水质检测误差修正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水质检测概述 |
1.2 COD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 |
1.2.1 COD检测方法 |
1.2.2 COD研究进展 |
1.3 氨氮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 |
1.3.1 氨氮检测方法 |
1.3.2 氨氮研究进展 |
1.4 论文研究目标及意义 |
1.4.1 论文研究意义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COD误差修正模型研究 |
2.1 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 |
2.1.1 COD快速消解法 |
2.1.2 重铬酸盐法 |
2.2 两种方法对COD标准水样的检测研究 |
2.2.1 对COD检测误差分析 |
2.2.2 两种方法与真实值之间的关系 |
2.2.3 两种检测方法的影响参数验证 |
2.2.3.1 验证不同加热时间对COD测定值的影响 |
2.2.3.2 验证不同消解液的用量对COD测定的影响 |
2.2.4 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的联系 |
2.3 COD检测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 |
2.3.1 模型废水的来源 |
2.3.2 影响因素的选择 |
2.3.3 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步骤 |
2.4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2.4.1 数据标准化处理 |
2.4.2 建立相关系数矩阵并求解特征值 |
2.4.3 方差贡献率的计算及因素权重的确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氨氮误差修正模型研究 |
3.1 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 |
3.1.1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 |
3.1.2 电极法 |
3.2 两种方法对氨氮标准水样的检测研究 |
3.2.1 对氨氮检测误差分析 |
3.2.2 两种方法与真实值之间的关系 |
3.2.3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的影响参数验证 |
3.2.3.1 验证不同pH对纳氏试剂法测定氨氮值的影响 |
3.2.3.2 验证不同静置时间对纳氏试剂法测定氨氮值的影响 |
3.2.4 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的联系 |
3.3 氨氮检测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 |
3.3.1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
3.3.2 LS-SVM的建立方法 |
3.4 样本数据库的建立与验证 |
3.4.1 样本数据库的建立 |
3.4.2 LS-SVM模型的验证 |
3.4.3 LS-SVM模型的t检验 |
3.4.4 LS-SVM模型的实际应用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氯废水中COD的检测 |
4.1 高氯废水简述 |
4.2 高氯废水检测方法简述 |
4.2.1 氯气校正法 |
4.2.2 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 |
4.2.3 降低氯离子浓度 |
4.2.4 标准曲线校正法 |
4.3 一种高氯废水的快速测定COD含量的方法 |
4.3.1 方法步骤 |
4.3.2 方法原理 |
4.4 实验数据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及所获奖励 |
(5)德国罗威邦公司COD消解液的改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消解液配制 |
1.1 实验原理 |
1.2 仪器 |
1.3 试剂 |
1.4 消解液配制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1 加标回收实验 |
2.2 对比实验 |
结论 |
(6)自配化学需氧量消解液在污水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实验方案确定 |
2.1 查询资料 |
2.2 筛选方案 |
3 实验方案实施 |
3.1 获取基础数据 |
3.2 编写配制方案 |
3.3 实施配制方案 |
3.4 验证配制方案 |
3.4.1 绘制工作曲线 |
3.4.2 验证实验 |
4 结论 |
(7)一种用于测定环境水体中化学耗氧量的湿化学氧化消解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测定化学耗氧量的标准方法 |
1.3 测定化学耗氧量标准方法的改进 |
1.3.1 水样消解方法的改进 |
1.3.1.1 回流消解法 |
1.3.1.2 密封消解法 |
1.3.1.3 微波辅助消解法 |
1.3.1.4 超声波辅助消解法 |
1.3.2 化学消解氧化剂的选择 |
1.3.3 化学消解反应类型的研究 |
1.3.4 化学消解催化剂的研究 |
1.4 测定化学耗氧量的仪器分析新方法简介 |
1.4.1 化学发光法 |
1.4.2 流动注射法 |
1.4.3 电化学法 |
1.4.4 光催化法 |
1.4.5 光电催化氧化法 |
1.4.6 间接光谱定量法 |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学术创新点 |
第二章 用多步湿化学氧化消解法准确测定饮用水样的化学耗氧量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试剂 |
2.2.2 实验仪器 |
2.2.3 实验步骤 |
2.2.4 计算公式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消解反应总时间的优化 |
2.3.2 加入消解催化剂量的优化选择 |
2.3.3 消解体系酸、碱度的优化 |
2.3.4 样品中共存氯离子的干扰作用 |
2.3.5 实验方法的验证 |
2.3.6 实际水样分析 |
2.3.7 与国家标准COD_(Mn)测定结果的比较 |
2.4. 结论 |
第三章 用多步湿化学氧化消解法测定含亚甲基蓝模拟水样的化学耗氧量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试剂 |
3.2.2 实验仪器 |
3.2.3 实验步骤 |
3.2.4 计算公式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碱性消解过程中实验条件的优化 |
3.3.1.1 氢氧化钠用量的确定 |
3.3.1.2 硫酸锰用量的确定 |
3.3.1.3 过硫酸钾用量的确定 |
3.3.1.4 碱性消解时间的优化 |
3.3.2 酸性消解过程中实验条件的优化 |
3.3.2.1 硫酸用量的确定 |
3.3.2.2 重铬酸钾用量的确定 |
3.3.2.3 硫酸铜和硫酸银用量的确定 |
3.3.2.4 酸性消解时间的优化 |
3.3.3 对三种含吩噻嗪类物质模拟水样的COD值测定 |
3.3.4 亚甲基蓝水样COD值随光电催化降解反应的实时检测 |
3.4 结论 |
第四章 用多步湿化学氧化消解法测定几种含有机物模拟水样的化学耗氧量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试剂 |
4.2.2 实验仪器 |
4.2.3 实验步骤 |
4.2.4 计算公式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碱性消解过程中实验条件的优化 |
4.3.1.1 氢氧化钠用量的确定 |
4.3.1.2 硫酸锰用量的确定 |
4.3.1.3 过硫酸钾用量的确定 |
4.3.1.4 碱性消解时间的优化 |
4.3.2 酸性消解过程中实验条件的优化 |
4.3.2.1 硫酸用量的确定 |
4.3.2.2 重铬酸钾用量的确定 |
4.3.2.3 硫酸铜和硫酸银用量的确定 |
4.3.2.4 酸性消解时间的优化 |
4.3.3 几种含小分子醇模拟水样的化学耗氧量测定 |
4.3.4 几种含碳水化合物模拟水样的化学耗氧量测定 |
4.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8)哈希公司COD测定仪替代试剂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 1 实验原理 |
1. 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1. 3 溶液的配制 |
1. 3. 1 硫酸汞 |
1. 3. 2 硫酸—硫酸银溶液 |
1. 3. 3 重铬酸钾溶液 |
1. 4 主要操作步骤 |
2 结果与讨论 |
2. 1 精密度实验 |
2. 2 准确度实验 |
2. 3 实际样品的比对实验 |
3 结论 |
(9)科研用预制试剂COD消解液的配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1.2 实验原理 |
1.3 自制试剂的配制 |
1.4 绘制工作曲线 |
1.5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测试结果数据研究 |
2.2 COD试剂成本比较 |
2.3 Cl-干扰试验 |
3 结论 |
(10)哈希COD测定仪替代消解液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实验方法 |
1.1 实验原理 |
1.2 仪器 |
1.3 COD替代消解液的配制 |
1.3.1 硫酸汞溶液 |
1.3.2 硫酸-硫酸银溶液 |
1.3.3 氧化剂 |
1.4 重铬酸根离子电对的氧化电位 |
1.5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 结果及讨论 |
2.1 回流时间及温度的确定 |
2.2 165℃加热35min时标准曲线 |
2.3 准确度比较 |
2.4 精密度比较 |
2.5 与国标重铬酸盐法及HACH试剂对比实验 |
2.6 消解管的磨损 |
2.7 HACH仪器法与国标法优缺点比较 |
3 结论 |
四、COD消解液的配制及应用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哈希(HACH)COD消解液的配制与改进[J]. 罗陪. 广东化工, 2022(05)
- [2]超声—类芬顿法对富马酸废水中有机酸和有机酸酐的降解研究[D]. 段雅欣. 山西大学, 2019(01)
- [3]US/UV强化Fenton试剂法处理苯酚废水的试验研究[D]. 李唯璐.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4]对水质检测误差修正模型的研究[D]. 王胜.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19(03)
- [5]德国罗威邦公司COD消解液的改制[J]. 张泽,陈雪,丛培东,宋宇,杨清海.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6]自配化学需氧量消解液在污水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 雷岗星,朱晓霞.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7(10)
- [7]一种用于测定环境水体中化学耗氧量的湿化学氧化消解新技术研究[D]. 铁珍珍. 西北师范大学, 2016(06)
- [8]哈希公司COD测定仪替代试剂的实验研究[J]. 乔晓平,陈士新,顾军玲,薄维平,陈丽欣. 干旱环境监测, 2016(01)
- [9]科研用预制试剂COD消解液的配制研究[J]. 顾金凤,郭建国,郑琦,顾小焱,樊勇勇,方诚. 化学试剂, 2015(06)
- [10]哈希COD测定仪替代消解液的开发[J]. 杨潇,杜蓬宇.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14(06)
标签:试剂论文; 微波消解论文; 配制溶液论文; cod测定仪论文; fenton试剂论文;